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醉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风霜高洁B.水落石出C.临溪而渔D.酿泉为酒
2.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国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代表着熠熠生辉的共和国符号。她由铜胎铸字,不易变形。选用这种材料作为印章胎体最大的优点是( )
A.硬度较大B.熔点较高C.不溶于水D.形状美观
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B.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集气瓶
C.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D.污染空气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5.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6.下列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C.表示2个氮原子D.+2价的镁元素:
7.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8.氮化镓是光电产业的核心材料,关于氮和镓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原子核内电子数为31
B.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3,y的数值为31
C.氮化镓的化学式为,其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D.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9.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10.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进入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D.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3
12.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3.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的方法提纯甲
D.℃时,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饱和溶液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5.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B.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氢气、甲烷、一氧化碳都能燃烧,由此得出所有的气体都能燃烧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1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7.下列物质中:
①氧气;
②氮气;
③石墨;
④碳酸;
⑤甲烷,请用序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3)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_。
(4)可用来作铅笔芯的是_______。
(5)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
18.水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装置,其主要部件及作用如图1所示。
①活性炭可去除异味、色素等,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性。
②使用“生命吸管”时,水应从_______(填“A”或“B”)处进入其中。
(2)1782年,拉瓦锡用如图2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他将水置于容器A中加热,使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空心铁管(EF),在出口处(K)收集全部生成的气体;冷却至室温,测得铁管质量增加。
①通过拉瓦锡的实验,可以得出有关水的结论是_______(填字母)。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后经证实,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9.2023年10月26号神舟十六、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太空会师,6名航天员留下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他们承担着探索未知、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的重任。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工作,其能量转化方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电池板需要用铝合金加工成的箔片进行密封支撑,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填写“导电”“导热”或“延展”)。
(2)有同学在“天宫课堂”中提问到“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空间站中如何处理”。为了解决空间站中二氧化碳堆积问题,科学家常采用过氧化钠()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
(3)返回舱返回时的动力来自液氢和液氧,它们提供动力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在即将着陆前,要迅速释放剩余的燃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20.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A、B、C、D四个实验。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写出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写出D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_装置中进行实验。
21.金属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图1为西汉青铜雁鱼灯—来自2000年前古代中国人的环保理念,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青铜属于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古人主要以动物油脂为燃料,使用雁鱼灯时有大量黑烟产生,要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之一是“火要虚”,其原理是_______。
(2)图2为在实验室里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①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先断开装置D和装置E的连接处,理由是_______。
(3)从环保视角分析,图2中为减少空气污染的做法是_______。
22.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
(2)若要制备几瓶,写出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应选择的制取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取纯净的时,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
(4)小明选用片状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①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选用甲装置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
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B.氯酸钾固体制氧气
C.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三、实验题
23.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如图1)的实验后,欲对该实验可选用的药品进行继续探究,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顾旧知】
(1)红磷燃烧产生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的气压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就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提出问题】能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所占的体积成正比。
【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红磷、硫放入集气瓶中燃烧,采集数据如图3、图4(注:装置气密性良,是瓶内初始气压,和是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时瓶内的气压)。
【问题与现象分析】
(3)开始反应时瓶内压强瞬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结论与反思】
(4)写出图2实验中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由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药品时,对生成物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
【拓展与延伸】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不用燃烧法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们设计了图5装置再次进行实验(铁生锈会消耗氧气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记录数据如表。
(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与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相比,该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写一条)。
四、计算题
24.2023年冬季,全国各地迎来流感感染高峰,“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医院门诊常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阿奇霉素化学式为。
(1)阿奇霉素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2)阿奇霉素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计算:
(1)生成氧气_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风霜高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水落石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临溪而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酿泉为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铜胎属于金属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硬度较大。故选A。
3.答案:D
解析:A、物质均是由元素组成,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不符合题意;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对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可燃性为化学性质,故选项A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B.集气瓶是用来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不能用来加热,故选项B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C.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C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属于污染空气的气体,故选项D分类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中的“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中“2”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符合题意;
C、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中的“2”表示1个氮分子中含2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
D、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价的镁元素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氮气不能,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B、使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后闻到刺鼻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气味的分子四处扩散,选项正确;
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选项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C、O元素组成,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1,故错误;
B、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镓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1,根据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31=2+8+18+x,x=3,故正确;
C、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氮化镓的化学式为,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正确;
D、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根据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镓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故选A。
9.答案:C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和,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融化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附着大量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
C、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烟,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雾,蜡烛熄灭时气化的石蜡蒸汽会凝结成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烟,所以吹灭蜡烛产生白色烟,故C错误;
D、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方便观察到U型管内有水雾,操作方便,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A做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该立刻用锅盖灭火,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B做法错误;
C、菜窖可能会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C做法正确;
D、家中燃气泄漏时,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D做法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图示可知,物质丙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因此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有一个乙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分子个数为2个,参加反应的乙物质的分子个数也为2个,因此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由曲线图可知,℃时甲乙两曲线有交点,即℃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故A正确;
B、由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的大,故B错误;
C、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乙的甲,故C错误;
D、由曲线图可知,℃时,甲的溶解度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可溶解40g甲,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A、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被磁铁吸引,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根本就不能点燃一氧化碳,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泥沙不溶于水,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铁锈的疏松结构,会吸收和存储水分反而会加快铁生锈,选项错误;
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除活泼金属外还可能是碳酸盐,选项错误;
C、不是所有的气体都能燃烧,如二氧化碳、氮气等,选项错误;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选项正确。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A、品红在冷水中扩散较慢,在热水中扩散较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选项正确;
B、通入二氧化碳后干燥的纸花不变色,润湿的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选项正确;
C、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除催化剂种类不同,其他量都应相同,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选项错误;
D、将高锰酸钾加入水中高锰酸钾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加入汽油中不形成溶液,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C。
17.答案:(1)②
(2)⑤
(3)④
(4)③
(5)①
解析:(1)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填:②;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⑤;
(3)汽水中含有的酸是碳酸,故填:④;
(4)石墨灰黑色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填:③;
(5)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填:①。
18.答案:(1)吸附;B
(2)a;
解析:(1)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②使用“生命吸管”时,水应从B处进入其中,使水和各层物质充分接触,净化效果更好;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故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能确定水分子的构成,故选a;
②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答案:(1)电;延展
(2)
(3);防止发生爆炸或减轻重量等
解析:(1)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铝合金的延展性;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8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X外,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化学式为;
(3)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不纯时会发生爆炸,则着陆前将剩余的燃料释放,同时还可减轻重量。
20.答案:(1)先变大后变小
(2)
(3)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到空气中去了;
(4)密封
解析:(1)A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因为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内压强变大,气球膨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随着温度的降低,锥形瓶内压强慢慢减小,所以气球逐渐变小;
(2) C实验: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3)B实验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到空气中去了,所以反应后质量减少;D实验中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以免与外界有物质交换,导致质量不相等。
21.答案:(1)合金;增加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不需要;在反应后需要一直通入气体直至装置冷却,E中溶液不会倒吸到D装置中
(3)在末尾处点燃酒精灯
解析:(1)青铜中含有铜和其他金属等,属于合金;使用雁鱼灯时有大量黑烟产生,要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之一是“火要虚”是增加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①玻璃管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因为在反应后需要一直通入气体直至装置冷却,E中溶液不会倒吸到D装置中,所以本实验停止加热前不需要先断开D和E的连接处;
(3)从环保视角分析,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图2中为减少空气污染的做法是在末尾处点燃酒精灯。
22.答案:(1);分解反应
(2);CF;
(3)DG
(4)B;AC
解析:(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需要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C装置可通过长颈漏斗随时添加稀盐酸,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F,故填:CF;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液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D,氮气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且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G,故填:DG;
(4)①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底部有许多小孔的矿泉水瓶中,液体置于烧杯中,关闭弹簧夹,使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排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故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能添加固体药品。
故选B;
②A、块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固体是块状,可选择该装置,符合题意;
B、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不能选择该装置,不符合题意;
C、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固体是粒状,可以选择该装置,符合题意;
D、浓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属于液体加热反应,不能选择该装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3.答案:(1)冒白烟,放热;
(2)减小
(3)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
(4) ;不能
(5)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6)20.5%
(7)误差小,无污染
解析:(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方程式为:;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3)开始反应时瓶内压强瞬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4)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为:;
由图4可知,硫在空气中燃烧,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几乎不变,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药品时,对生成物应考虑的因素是: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否则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6)铁生锈会消耗氧气,导致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待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读数,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7)与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相比,该实验无污染,比较环保,且避免了盛有点燃红磷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气体的受热膨胀逸出,误差小。
24.答案:(1)四或4
(2)3:8
解析:(1)由阿奇霉素的化学式为可知,阿奇霉素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填:4或四;
(2)阿奇霉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2):(12×16)=3:8,故填:3:8。
25.答案:(1)0.8
(2)5%
解析:(1)由题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34+2-35.2=0.8。
(2)解:设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x,则
解得x=1.7g
则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选项
客观事实
解释
A
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氮气不能
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
使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后闻到刺鼻气味
分子不停地运动
C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
含碳量不同
D
和的化学性质不同
组成它们的元素不同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硬水与软水
取样品,加入等量的肥皂水
B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D
除去水中的泥沙
过滤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与水的反应
C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探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180.0
4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气体可制成霓虹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