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700727/0-1715132029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700727/0-17151320292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700727/0-1715132029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700727/0-171513202934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700727/0-171513202939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700727/0-171513202945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700727/0-171513202949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700727/0-171513202957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同步课件
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①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②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对错之分。
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2.认识的两个阶段(形式)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红、甜、圆)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概念: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判断:有的是甜的,有的是酸的。推理: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①实践的主体是人(不是动物);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②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主观世界);③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兴修水利、植树造林
③变革社会的实践革命(在阶级社会)、改革(社会主义社会)
②科学实验活动自然科学试验,如太空育种试验;社会科学试验,如教育改革试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补充: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
即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实践的本质特性——直接现实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手段:探测器客观的
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没有意识的指导。
注意:①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②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如:“燕子筑巢”、“蜘蛛织网” 。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1、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 ) A.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
认识是主体 对 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知识的学习和传递等获得间接经验②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通过实践产生认识,认识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过程。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强调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的过程。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人们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③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名言评析: 事实胜于雄辩。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学以致用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书到用时方恨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判断:以下观点,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
【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②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坚持真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图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背景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目认识与实践,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