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10页。
    小明家住我国某城市,其卧室东侧为开阔的平地。他在卧室某特定位置发现,每年各有且仅有一日太阳分别从窗户的两侧边框处升起(如图,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X日的昼长约为( A )
    A.14小时14分 B.12小时56分
    C.13小时34分 D.15小时22分
    2.小明家最可能位于( C )
    A.松嫩平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三角洲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每年各有且仅有一日太阳分别从窗户的两侧边框处升起”结合示意图可知,X日日出东北,应为夏至日;Y日日出东南,应为冬至日。两日日出的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14分,则昼长相差4小时28分;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夜长对称分布,即昼长或夜长均关于12小时对称,X日为夏至日,昼长长于12小时,为12:00+1/2(4:28),即14小时14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X日为夏至日,Y日为冬至日,其日出时间的中点值应为二分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39分,应为当地地方时6时;当地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39分,即当地位于120°E以西约10°,即110°E经度附近,A、B、D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夏至日昼长为14小时14分,介于13小时56分(30°N夏至日昼长)和14小时51分(40°N夏至日昼长)之间,该地位于35°N附近,结合经度信息可知,小明家最可能位于黄土高原,C正确。故选C。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数据,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点不同。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2月11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晨线。据此完成3~4题。
    3.晨线①所代表的日期最可能是( C )
    A.2月11日 B.3月21日
    C.6月22日 D.12月22日
    4.③→④期间东莞与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如何变化( A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 第3题,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昼夜半球分界线,由晨线走向可判断出昼弧夜弧的长短关系,即昼夜长短状况。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2月1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由图中晨线形态可知,晨线①昼最长夜最短,应为6月22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由题意①②③④表示两至两分及2月11日的晨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可知①为6月22日;③昼最短为12月22日,两分日较2月11日昼更长可知,②为两分日,④为2月11日。由此可知,③→④期间,太阳直射点处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由于东莞和北京均在直射点以北,同一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纬度差,两地纬度差不变故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不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北极科考队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为科考队员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5~6题。
    5.科考队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C )
    A.0时;正北 B.6时;正东
    C.12时;正南 D.18时;正西
    6.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 A )
    A.3月31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1月3日前后 D.9月12日前后
    [解析] 第5题,因为极夜后首次日出后的昼长时间是逐天加长的(也就是昼长从0开始),极夜后首次日出的那天昼长最短,正午12时日出,也是正午十二时日落(太阳就在地平线那里显露一下又沉到地平线下去了),时间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昼长为0时,以后昼长会逐渐加长,日出时间也会慢慢变早,直到变成极昼。由材料可知这次是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正午12时,太阳出露地平面,因为该地位于北极附近,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地3月9日极夜结束,到春分日3月21日有12天;根据地球运动的对称性规律可,春分后12天,也就是4月1日就可以出现极昼,3月31日最接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其中霜降节气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据此完成7~9题。
    7.“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这首古诗描绘的景象发生的时间和地区是( B )
    A.9月、长江流域 B.10月、黄河流域
    C.9月、东北平原 D.10月、塔里木盆地
    8.上题所述地区流传着“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的民间谚语,其形成原理是( C )
    A.太阳辐射弱 B.地面辐射弱
    C.大气逆辐射弱 D.地面保温强
    9.霜降节气后一个月,以下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 )
    A.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华北平原小麦大丰收
    D.尼罗河流量逐渐变大
    [解析] 第7题,“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意思是天气变凉,气温下降,早晨水汽凝结成为霜,所以该节气为霜降,霜降为秋分之后第二个节气,出现在10月23-24日,A、C错误;“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描绘的是荷塘和棉田景观,应该出现在我国黄河流域,B正确;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匮乏,荷塘景观较少,D错误。所以选B。第8题,“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是因为晴朗夜晚,云量较少,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较低,易出现霜冻现象,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第9题,霜降节气出现在10月23-24日,霜降节气后一个月约为10月23日到11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A正确;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快,B错误;华北平原小麦收割为6月份,C错误;尼罗河流域此时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尼罗河流量减少,D错误。所以选A。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37.94米,天安门广场(39°54′N,116°23′E)东西宽约500米,下图为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10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 C )
    A.在日出时的影子指向人民大会堂南端
    B.12时的影子指向正北
    C.北侧广场的升旗仪式在6时略后进行
    D.一天中影长可为15米
    11.若图中的图幅东西长15 cm,则该图比例尺约为( D )
    A.1∶1000 B.1∶5000
    C.1∶300 D.1∶10000
    [解析] 第10题,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日出东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日出时的影子指向人民大会堂北端,A错误;北京时间用的是120°E地方时,12时不是当地正午时间,太阳方位不是位于正南,影子不是朝向正北,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且昼长略短于夜长,升旗仪式在6时略后进行,C正确;正午时影长最短,此时太阳直射大概直射2°S,天安门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8°,人民英雄纪念碑高37.94米,影长应略小于37.94米,D错误。所以选C。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天安门广场东西宽约500米,则图示东西宽度约为1 500米,图幅东西长15 cm,则比例尺为15 cm∶150 000 cm=1∶10 000,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能力提升练]
    2023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完成12~13题。
    12.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B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3.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B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解析] 第12题,中山站纬度高于南极圈,7月17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该日昼长由前一天的0小时,到刚刚大于0小时,即日出的地方时(76°22′E)约为12时之前的较短时刻,直射点经度约为76°E,太阳直射点纬度位于20°38′N且向南移动,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位于天津西南方,所以太阳位于天津观测者的西南方向,B对,排除A、C、D。故选B。第13题,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极夜的天数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约为50天,B对,排除A、C、D。故选B。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候鸟迁徙进行观测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时20分太阳从正东方湖面升起,数小时后,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太阳高度为53°,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20分。图1为该学习小组拍摄的日出候鸟迁徙照片和图2为中国政区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候鸟的飞行方向为( A )
    A.正南 B.东南
    C.正北 D.西北
    15.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4题,由题意可知,该地日出时间为7:20,日落时间为19:20,昼长时间为12小时,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日出方位为正东,日落方位为正西。题中拍摄候鸟迁徙照片是日出,日出为正东,根据景观图可知,候鸟的飞行方向为由北向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5题,由题意可知该日该地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时刻为地方时6时,该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7:20,时差为1小时20分,经度差为20度,计算得出该地的经度为100°E。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为该地地方时12时,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纬度为37°N。甲位于青海,A正确;乙位于30°N,B错误;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C错误;丁位于50°N附近,D错误。故选A。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天光照5小时的房子,在夏天不会太热、冬天不会太冷,能够给房子有效杀菌,并且白天光线充足,人的精神状态也好。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学活动,下表示意该小组获取的我国北方某城市(40°N,120°E)某民居连续六天正午时阳光透过正南朝向窗户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变化。
    (1)判断第四天最可能代表的节气,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出第一天至第六天该地昼长的变化状况。
    (3)说出第一天至第六天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理由。
    (4)在下图中画出第四天该地正午时北半球的昼夜分布状况(用阴影标出夜半球)。
    [答案] (1)夏至 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连续六天内室内地面上的光照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第四天光照面积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为夏至。
    (2)第一天至第四天昼长逐渐变长,第四天至第六天昼长逐渐变短。
    (3)变慢 第一天至第六天在夏至日前后,而地球公转速度在7月初达一年中最慢,故可推知观测期间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慢。
    (4)绘图如下: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且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而该地正午时太阳应位于正南方向;由表可知,连续六天内室内地面上的光照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且第四天光照面积最小,说明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的夏至日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第四天最可能代表的节气为夏至。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第四天最可能代表的节气为夏至;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夏至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第四天的昼长为该地一年中的最大值;由此可知,第一天至第四天该地的昼长逐渐变长,第四天至第六天该地的昼长逐渐变短。第(3)题,由上题可知,第一天至第六天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前后;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公转速度在7月初达一年中最慢,故可推知观测期间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慢。第(4)题,由上题可知,第四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而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由材料可知,该地的经度为120°E,地方时为12是时,根据所学知识,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由此可推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度为30°E,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度为150°W,进而得出夜半球的范围为150°W向东到30°E。综上所述,可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绘制出第四天该地正午时北半球的昼夜分布状况(用阴影标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
    17.小华于国庆节期间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游览,图为她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北京时间第二天中午12时,小华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立即收到了来自莫斯科(55°45′N,37°37′E)的小颖、纽约(40°43′N,74°W)的小萍、悉尼(33°51′S,151°12′E)的小宏等在不同国家留学同学的点赞。
    (2)判断当时与小华不在同一天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3)在图中画出国庆当日太阳直射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比较该日莫斯科、纽约、悉尼三城市的昼长。并说出三个月内,三地的昼长的变化情况。
    [答案] (1)6:00-8:00(或早晨),因为此时太阳在东南(或东方)天空,太阳高度较小(或太阳在地平线附近),说明此时正值日出不久。
    (2)小萍。北京(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区时相差13个小时,当北京12点时,纽约为前一天的23时。
    (3)
    昼长:莫斯科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