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精练,共5页。
    地质历史时期,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地区陆地持续断裂,地壳底部岩浆上涌使得近地面地层变形,形成穹隆构造。穹隆构造形成后,内部岩墙逐渐形成陡缓交替的圈层结构,中间低、四周高,“撒哈拉之眼”(如下图)由此而来。据此完成1~2题。
    1.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地区地壳底部岩浆上涌,是因为其位于( A )
    A.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带
    B.非洲板块内部的挤压带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推测“撒哈拉之眼”内部岩墙陡缓交替的圈层结构形成的条件是( D )
    ①岩层断裂下沉 ②岩层软硬不均
    ③外力沉积作用 ④受外力差异性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地处非洲板块内部,岩浆上涌主要是因为板块内部的张裂,A选项正确;板块内部的挤压形成山地,B错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部,C错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也不在此地,D错误。故选A。第2题,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地区陆地持续断裂,中部有裂隙分布,岩浆沿裂隙渗入中部地层,导致中部岩石被熔蚀而产生崩塌下陷,形成穹隆构造,且各组成部分岩石软硬不均,沉积岩和岩浆岩相间分布,受风化侵蚀程度不同,形成了现今中间低四周高、呈同心环形状的“撒哈拉之眼”,②④正确;岩层断裂下沉形成裂谷或洼地,难以形成圆形的塌陷,①错误;外力沉积会导致中部被填埋,③错误。故选D。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读表“2022年9月5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泸定和2022年11月21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展玉的地震相关数据”。据此完成3~5题。
    3.两次地震发生的地区不同,但均位于( B )
    A.板块的内部 B.板块交界处
    C.大陆内部 D.沿海地区
    4.与泸定相比,印尼展玉死亡人数多,是因为( A )
    ①人口密度大 ②震源深度浅
    ③发生时间晚 ④震级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D )
    A.跳楼跳窗紧急逃生 B.通过电梯紧急下楼
    C.躲到高大建筑物下 D.躲避在坚固家具旁
    [解析] 第3题,中国四川泸定和印度尼西亚展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A错误,B正确;印度尼西亚展玉位于沿海地区,C错误;中国四川泸定位于内陆地区,D错误。故选B。第4题,由表格可知,印尼展玉人口密度大,导致死亡人数多,①正确;印尼展玉震源深度浅,地震对地表的危害更大,②正确;四川泸定和印尼展玉地震发生的当地时间均在午后,发生时间的早晚对死亡人数差异的影响不大,③错误;由材料可知,印尼展玉地震等级低于中国泸定的地震等级,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②正确,故选A。第5题,跳楼跳窗紧急逃生易造成生命危险,A错误;通过电梯紧急下楼容易遇到电力中断或电梯急速坠落等问题,易造成生命危险,B错误;躲在高大建筑物下,若建筑物倒塌易造成生命危险,C错误;躲避在坚固家具旁,若遇到墙体倒塌等,可利用活命三角区降低危险,D正确。故选D。
    震群型地震是构造地震的一种类型,其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没有突出主震。2023年2月6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较浅,震中烈度达到9级,当天下午1点24分,又发生7.6级地震,两次震中相距约96公里,并诱发6.7级强余震,形成震群型地震。下图为土耳其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土耳其形成震群型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B )
    A.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C.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7.土耳其地震造成严重损失的原因包括( C )
    ①连续地震使房屋抗震能力减弱
    ②震区位于寒带,冬季气温低,施救难度大
    ③地震发生时人们多在睡梦中,逃离不及时
    ④地震震级大,破坏性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6题,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土耳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土耳其地震造成严重损失的原因包括:本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连续地震使房屋抗震能力减弱,①正确;当地时间凌晨4时17分发生地震,发生时人们多在睡梦中,逃离不及时,③正确;震级达到7.8级地震,震源较浅,地震震级大,破坏性强,④正确;土耳其纬度较低,属于北温带,不属于寒带,②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公里的火山山脉。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大洋中脊处( D )
    A.受水平挤压形成高地 B.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 D.洋壳不断向两侧扩张
    9.图中洋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 B )
    A.从O到P先变老再变新
    B.从O到P由新到老
    C.从O到P先变新再变老
    D.从O到P由老到新
    [解析] 第8题,由材料结合图示可知,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由此可推断,洋中脊处两侧地壳向外张裂扩张,为生长边界,A错误,D正确;热液区岩石多为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在远离洋中脊的地方,大洋地壳逐渐变冷变重,俯冲板块边界俯冲入地幔,B、C错误。所以选D。第9题,从上题可以得出,大洋中脊处地壳向外扩张。结合文字材料对大洋地壳循环的描述可推测,大洋中脊处形成的岩石最新,越往两侧,岩石越老,最终在海沟处消失,形成大洋地壳循环,所以图中从O到P岩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由新到老,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能力提升练]
    尽管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但新西兰南岛部分山峰海拔只有2 000 m左右。有专家认为,制约新西兰南岛山峰海拔进一步上升的是“霜冻锯”作用,即在山峰隆升时,冰川边缘年均温0-2 ℃的区域物理风化强烈,持续剥蚀抬升的山峰,使得山峰高度相对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10.新西兰南岛地处( C )
    A.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11.影响“霜冻锯”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C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昼夜温差 D.流水侵蚀
    12.下图示意新西兰南岛西部沿海的“薄饼岩”景观,“薄饼岩”目前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风力堆积 D.冰川堆积
    [解析] 第10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南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1题,由于温度变化,岩石中的水会冻融,岩石会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岩石容易崩解破碎。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新西兰南岛冰川边缘年均温0-2 ℃的区域水的冻融作用较强,物理风化作用更强烈,“霜冻锯”作用更强烈。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2题,由材料可知,“薄饼岩”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海浪侵蚀应是“薄饼岩”目前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B正确;当地风力作用相对较弱,A、C错误;该地海拔较低且气温相对较高,没有冰川堆积作用,D错误。故选B。地点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震源深
    度/km
    地震发生
    时间(当
    地时间)
    震级
    死亡
    人数
    中国
    泸定
    39
    16
    12:52
    6.8
    93
    印尼
    展玉
    1 677
    10
    13:21
    5.6
    334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冰岛火山众多的原因是,下列与冰岛所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图中M、N分别属于,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与甲处地貌成因相似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6页。

    高中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二课时巩固练习,共8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