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1.B[解析](信息混乱。“算法因其代码书写的专业壁垒与商业竞争等因素,一直存在透明性问题,常被喻为“黑箱”””,可见“黑箱”指不透明的算法。故选B。)
2.B[解析](“计算机取代了人工生产与审核的工作”说法有误。原文第3段说的是“人工生产与审核信息的工作仍旧存在”。故选B。)
3.A [解析](根据原文第2段可知,算法传播通过收集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形成用户画像以供内容推荐与广告分发,且算法因存在代码书写的专业壁垒与商业竞争等因素,一直存在透明性问题,社会公众只能被动得到算法处理的结果,并不知悉算法的具体逻辑与机制,因此被喻为“黑箱”。A项案例是说平台运用绩效工具记载外卖员工的工作状况,这不存在不透明情况和“专业壁垒与商业竞争”等问题,不属于算法“黑箱”。B、C、D三项所涉及的网络应用程序,均通过收集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来决定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且用户只能被动得到处理的结果,属于算法“黑箱”。故选A。)
4.①在智能媒介平台的新闻生产中,智能技术与人共同构成新闻生产的全新媒介网络。②智能技术(机器人)可以生成和传播迎合受众的信息。(每点2分)
[解析](重点结合“媒介”和“传播者”作答。)
5. ①算法对信息和用户数据进行标签化,通过数学模型实现新闻精准分发。②算法分发机制导致拟态环境分化,制造出类属和圈层,在不同类属和圈层的人看来世界差异越来越大。③在信息茧房作用下,网络空间难于达成共识,舆论争辩不可调和,拟态环境更为分化且偏颇。④拟态环境的“环境化”,使用户接收到的信息逐渐窄化,影响人们的现实生存。
[解析](概括第4段的主要内容,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三点给满分。)
6.C[解析](雪莲花不辞而别,这让老梁感到失落,但没有对他造成伤害)
7.D [解析](倒数第2段已转入现实,因此该段中描写的牧场景物,是“我”与老梁的眼前所见,与老梁的心理没有直接关联。故选D。)
8.①“雪莲花”一名饶有意趣,它既是人物姓名的谐音,也是当地的特产风物。②“牧场雪莲花”是纯洁、美好、扎根边疆崇高品质的象征。(每点2分)
[解析](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揭示意义。)
9.①文本一的主体是“老梁”以第一人称“我”展开的回忆。(1分)以牧场老者视角表现少女天真活泼性格,真实可信。(1分)②小说结尾的“我”是随同老梁来牧区访问的客人。(1分)以访客视角讲述故事,更显冷峻客观。(1分)③不同的叙事视角转换,使人物刻画更加全面,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完美统一。(2分)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文本中的第一人称所指是发生了变换的。第1至5段,“我”是讲故事的人,即“老梁”;第6至7段,“我”是随同老梁前来牧区的青年。而这两个形象对于雪莲花各自有着不同的情感和认识。)
10.[答案]B D F(每处1分)
[解析](“从公”为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为慎产也”语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两个“也”皆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迎杀”犹“迎战”,中间不能断开;“之”作“迎杀”的宾语,其后应断开;“失所以为从公矣”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综上,应在B、D、F处断开。原文加上标点为:民之从公也,为慎产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
11.B[解析](A.解说正确。B.“战”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为“使民为我而战”;“见”表动作的对象,“见录”是“记得我”的意思。C.两个“期”为动词,“约定”义。D.“徇私枉法”的“徇”意思为“顺从、曲从”。)
12.C[解析](“颠颉受到了惩罚”并非晋文公所愿,故选C。)
13(1)我放松城关和集市的税收并且放宽刑罚,这样做能够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
[解析](关键词“弛”“征”“战”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13(2)楚国人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引导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解析](关键词“尚”“循表”“所以”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14.立法:法律制度要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顺从国家发展需要。
执法:赏罚分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材料二中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即法度要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关注“世”和“时”两个方面。材料一以法律制度引导人民为国家战斗,是为顺从国家发展需要。执法方面,抓住“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和 “不辟亲贵,法行所爱”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向狐偃询问道:“我把美味的东西遍赐给朝廷里的人,只有少量的酒肉放在宫内,酒酿成后不等澄清就给大家饮,鲜肉不经存放就煮给大家吃,杀一头牛也遍分给国人,一年织成的布都给士兵做衣服穿,这样做能够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说:“不能。”晋文公说:“我放松城关和集市的税收并且放宽刑罚,这样做能够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说:“不能。”晋文公说:“我的民众有丧失财产的,我亲自派郎中去察看处理,对有罪的人免除刑罚,对贫穷不富足的人布施恩惠,这样做能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回答说:“不能。这些都是适合民众生存要求的做法;而使他们打仗,等于是要杀死他们。民众追随您,是为了顺顺当当地活着,您接受(他们的追随)却违反他们的要求杀掉他们,这样民众就失去了跟从您的理由。”晋文公问:“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做才能让民众为我打仗呢?”狐偃回答说:“使他们不得不去打仗。”晋文公问:“怎样做才能让他们不得不去打仗?”狐偃回答说:“有功必加奖赏,有罪必加惩罚,这样就能使他们为您打仗了。”晋文公问:“刑罚的最高原则怎样实现呢?”狐偃回答说:“刑罚不避开亲近和显贵的人,法令实施到您所宠幸的人。”晋文公说:“好。”第二天,下令在圃陆围猎,约定以中午为期限,迟到的人按军法处置。当时晋文公所爱重的一个叫颠颉的人迟到了,官吏请君主定他的罪,晋文公伤心得落下眼泪。官吏说:“请用刑吧。”于是砍断颠颉的脊梁,以此来昭示民众,来表明实行法令的信用。
材料二:
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设立渡河的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河,(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队惊乱的状况如同城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当初他们事先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顺着标记)渡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发生变化,水涨了很多,楚国人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君主要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因而效法它,用这种办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出现混乱,死守法度不加改变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和混乱,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社会变化了,时代发展了,改变法度是应该的了。这就像高明的医生一样,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药却不变,原来可以长寿的人,如今就会成为短命的人了。所以凡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的事了。
15.B[解析](“可见当时战事紧急,太守为民操劳”理解有误。太守穿着儒生衣服却装模作样地学着使弓,表现了对太守的讽刺。故选B。)
16.①连年募兵,人丁锐减;②募兵敷衍应对、流于形式;③当权者弄虚作假,假公济私。④被征庄农离开家乡,苦不堪言。(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满分)
[解析](由首联和颈联分析出第①点,由颔联分析出第②点,由尾联分析出第③点。)
〖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的大意是:别地因募兵已使户籍半空,便到闽中来补招。让佃农穿上军装拿着兵器来应付,太守穿着儒生衣服却装模作样地学着使弓。刚刚辞别了故乡的绿树,到了营地看见鲜红的军旗就发愁。长官们募集了资金不要用作缠头的费用,留下来制作衣袍给士兵御寒吧。本诗通过叙述城中募兵的原因、现状,深切地表达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对募兵敷衍应对、流于形式的批判,对当权者作假谋私的痛恨,感情真挚,流露出拳拳爱国之意。
17.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形:骐骥、驰骋、兮、扪、参、历井、胁、膺、长、襟。
18.[答案]①不期而遇 ②浩如烟海(数不胜数) ③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每处1分)
[解析](第①处,此处是说在他乡与故乡人意外碰见,故可填“不期而遇”。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第②处,此处是用来形容表达乡愁的文字很多,故可填“浩如烟海”或“数不胜数”。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第③处,此处是指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仿佛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故可填“历历在目”或“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记忆犹新:过去的事情仍然记得很清楚,就像新发生的一样。)
19.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并被视为生命的根的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主体句选择合适2分,将两个分句合理添加进去各1分;若改句不是单句,计零分。)
[解析](短句变长句,首先,找出一个短句作长句的主干,如“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接下来,将其他短句作为修饰成分添加到主干句中,即将“故乡被视为生命的根”“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作为修饰成分修饰“故乡”。)
20.①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这段文字分别引用了柳宗元、李白、岑参诗文中的名句来写乡愁,强调了乡愁是那个时代的普遍感情,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和文化内涵。②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引用句结合起来,构成的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抒情的感染力,揭示了乡愁的文化意义。(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分析各2分。)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是三个引用句结合起来,构成的一组排比句。排比与引用的组合最大的好处在于既能突出文章的气势,突出抒情的感染力,又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文气,使得语言在情感的抒发中展现作者文化和知识的积累。)
21.B.[解析]A动词,表判断;B对,正确;C副词,表强调;D,副词,表范围,凡是。
22.[答案]①一条是文学批评 ②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 ③不能以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为标准,或:不能以文学史框架为唯一标准。(每处2分)
[解析](本段论述了如何开展文学研究的问题,强调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两者的重要性及其关系。把握了这个大语境,再“瞻前顾后”认真推敲,就能写出答案。)
23. [思路点拨] 材料围绕“未来的特征、人类的应对及青年的责任”设置情境,引发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感悟和思考。材料提供了四个基本判断:①未来越来越不可预测,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②面对未来带来的风险,很多人充满恐慌;③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性;④未来在于今天青年一代的创造之中。这四个基本判断构成作文的底层逻辑。考生只要以其中一个或多个关联判断为起点,抒写真情实感,道出真知灼见,即可成就一篇文章。如:
基于判断1的立意:未来的本质是不确定,未来无法预测等
基于判断1和2的立意:不确定的未来不一定带来风险;摈弃科技霸权,控制未来风险;以科技伦理把控未来风险等。
基于判断2和3的立意:挑战与机会并存;未来不在于适应,而在于创造;不确定性与无限可能;创新铸就美好未来等。
基于判断3和4的立意:青年就是未来,当代青年要担起创造未来的责任,等等
基于多个判断的作文要在其中展开多元思辩。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在古诗文学习研讨中,甲同学说,汪曾祺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在古诗文学习研讨中,甲同学说,汪曾祺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