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土壤的成分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706276/0-17152346971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土壤的成分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706276/0-17152346972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土壤的成分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706276/0-17152346972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课堂检测
展开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基础过关全练
1.【学科素养·科学观念】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两种状态
B.矿物质颗粒占土壤固体部分的95%左右
C.植物生长不一定需要土壤里的水
D.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是动物
2.【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浙江兰溪实验中学段考)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证明土壤中含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3.(2022浙江金华模拟)“水滴石穿”向我们形象地描述了土壤形成阶段中的一种方式。以下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的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B.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形成的
C.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矿物质埋入土壤中形成的
D.岩石在水的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
4.【新特色·宇宙探索】(2021浙江台州中考)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物质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5.【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浙江东阳横店联考)为了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小明利用校园花坛中的一些土壤做了以下四个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当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刚好浸没为止。则注入水的体积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B.图乙可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C.图丙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是能溶于水且能燃烧的无机盐
D.图丁为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可以取一定质量潮湿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可以发现土壤颜色发生变化并且土壤质量减少
6.【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浙江湖州模拟)某中学八年级二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生物的活动过程中,完成了下列调查表格:
(1)请你完成上述调查表格。
(2)被调查土壤中的优势物种是 。
A.蚯蚓 B.小鼠 C.蜈蚣 D.蝼蛄
(3)对表中的记录分析可知:适宜蚯蚓生长的环境特点是 。
能力提升全练
7.(2022浙江温州模拟,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8.【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浙江诸暨期末,15,★★☆)为了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敏取了一块长、宽、高均为5厘米的土壤,另取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往烧杯内缓慢倒水,当快要浸没土壤和铁块时改用滴管注水,直到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记录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V2(V1是往土壤中所加水的体积,V2是往铁块中所加水的体积)。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是( )
A.V1-V2125 cm3×100% B.V2-V1125 cm3×100%
C.V1125 cm3×100% D.V2125 cm3×100%
9.(2022浙江嘉兴期末,4,★★☆)“秸秆还田”是指在农田里将打碎的秸秆与土壤混合,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下列关于“秸秆还田”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
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C.可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
10.(2022浙江金华模拟,7,★★☆)土壤的形成过程十分缓慢,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不断地继续着。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有下列步骤:①岩石的风化;②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③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④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其正确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素养探究全练
11.【学科素养·探究实践】小金同学想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并想测定其含量,查阅文献后得知,有机物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称取少量新鲜土壤,记录质量为m1。
(2)把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
(3)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待土壤冷却后测得质量为m2。小金认为有机物的质量就是m1-m2,同桌小明则认为该方案考虑不周,需要对其中一个步骤进行修改,请写出修改的内容: 。
12.【学科素养·科学观念】(2022浙江杭州四中期末)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探究土壤中有水的实验过程中,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在下列加热过程中假定有机物没有分解,土壤都取于同一地点,干湿程度相同)
(1)分析上表,我们在求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时,对比表中的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得出影响测定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精确性的因素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即水分蒸发的程度。
(2)分析表中实验1、2、3或4、5、6可知,影响精确测定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的因素还有 。
(3)综上所述及题干括号内的说明,推测可能影响精确测量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的因素有:
① ;
② ;
③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A错误;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C错误;土壤中的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D错误。
2.C A实验可证明土壤中有空气;B实验可证明土壤中有水;D实验可证明土壤中有无机盐。
3.D 土壤形成过程中,使岩石风化的因素有温度、流水、风、生物活动等,A错误、D正确;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腐殖质,B、C错误。
4.C 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相当于地球上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矿物质颗粒。
5.B 图甲中注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并不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应用一块与土壤等体积的铁块进行对比,两次注入水的体积差才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A错误;图乙中试管壁出现水珠,是土壤中的水先遇热汽化后在试管壁遇冷液化而形成的,B正确;图丙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是能溶于水的无机盐,但无机盐不能燃烧,C错误;图丁中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时,必须取用充分干燥的土壤,不可取用潮湿的土壤,否则土壤质量减轻也可能是土壤中的水汽化的结果,D错误。
6.答案 (1)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疏松程度 (2)A (3)光照较弱、湿润、有机物丰富
解析 (1)蚯蚓、蜗牛、鼠妇等喜欢生活在较温暖、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同时它们的活动又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疏松程度,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2)由土壤生物的数量可知,蚯蚓数量最多,即蚯蚓是该土壤中的优势物种。
(3)由表格中的“土壤温度24.1 ℃,比较疏松和湿润,光照强度一般,植物生长良好”可以分析出,适宜蚯蚓生长的环境特点是光照较弱、湿润、有机物丰富。
能力提升全练
7.D 岩石在长期的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土壤,D叙述错误。
8.A 根据土壤与等体积铁块的对比,两次注入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即V1-V2,而土壤的体积为5×5×5=125 cm3,所以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V1-V2)/125 cm3×100%,故选A。
9.C 秸秆中富含有机物,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A正确;秸秆粉碎还田后,经微生物作用,腐烂分解,为土壤增加无机盐,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板结现象,B、D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C错误。
10.C 土壤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岩石风化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再进一步风化之后,开始出现最低等的生物;接着在环境条件和生物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原始土壤,出现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等植物),然后慢慢出现高等植物,土壤最终形成。所以土壤形成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C选项正确。
素养探究全练
11.答案 (3)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用天平称取少量新鲜土壤改成称取少量干燥土壤
解析 (3)(4)土壤中的有机物含有碳、氢元素,经灼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干冷的烧杯能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实验中使用了新鲜土壤,其内含有水,经灼烧后土壤的质量变化量m1-m2是土壤中有机物和水的总质量,因此需将新鲜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的干扰。
12.答案 (1)1和4(或2和5或3和6) (2)土壤颗粒大小 (3) 水分蒸发程度 土壤颗粒大小 有机物有无分解
解析 (1)对比实验1、4或2、5或3、6,可得出结论,影响测定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准确性的因素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即水分蒸发的程度。(2)实验1、2、3中土壤颗粒大小不同,说明影响精确测定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的因素除加热时间长短外,还有土壤颗粒的大小。
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
对应新课标内容
知道土壤的成分、类型和对人类的重要性,了解不同质地的土壤所适宜生长的植物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P79】
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P80】
知道防治土壤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P86】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及其功能;掌握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描述植物的根、茎、叶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P57】
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P58】
观察时间
2021年12月1日
观察地点
××森林公园
环境特点
土壤温度24.1 ℃,比较疏松和湿润,光照强度一般,植物生长良好
土壤生物
蚯蚓:38条;蜗牛:21只;鼠妇:25只;小鼠:2只;蜘蛛:26只;马陆:5条;蜈蚣:2条;蝼蛄:8只
样品简
要分析
蚯蚓、蜗牛、鼠妇等喜欢生活在较温暖、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同时它们的活动又可 (合理均可)
实验
序号
土壤
颗粒
加热前土壤
的质量(克)
加热
时间
加热后土壤
的质量(克)
1
较细
50
5
33
2
较粗
50
5
35
3
粗
50
5
38
4
较细
50
7
32
5
较粗
50
7
33
6
粗
50
7
35
初中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第1节 土壤的成分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a href="/kx/tb_c9423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植物与土壤第1节 土壤的成分复习练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太阳和月球答案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9423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土壤的成分达标测试</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73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精品精练</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