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练习(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练习(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01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练习(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练习(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练习(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2017·新课标全国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3、(2016·全国Ⅲ)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4、(2015·标全国Ⅰ)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5、(2023·湖北)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6、(2021湖北)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7、(2017·新课标全国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8、(2021·福建)下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 )
    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 B.生计方式受中原影响
    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 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
    9、(2013·全国Ⅰ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0、(2019·全国Ⅱ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11、(2019·全国Ⅲ卷)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12、(2022·浙江1月选考)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13、(2021·天津高考)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
    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14、(2022·湖南高考)嘉庆七年(1802年),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15、(2021·湖北高考)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 )
    A.君权削弱 B.中央集权 C.吏治腐败 D.豪强崛起
    16、(2022·广东高考)“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17、(2021·全国甲卷)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18、(2022·山东高考)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19、(2022·浙江1月选考)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 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20、(2021·河北高考)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 )
    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
    21、(2022·天津卷)(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
    材料二 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据《大清律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6分)
    22、(2024·湖南名校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新唐书·孝友》裁了一则案例:初唐武后统治之时,同时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手刃原县尉赵师韫,并于案发后主动归罪。此案判决引起了近百年的争议。武则天以女性身份掌权,引起朝野诸多非议,她本想遵循先例,贯彻儒家“父之仇弗与之共戴天”的信条赦免复仇者,以博得仁义之名。但八品的左拾遗陈子昂却作《复仇议状》一文,他认为,法律是“圣人做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主张不应以礼屈法,提出先诛后旌的处理方法,即“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武后考虑之后采纳,并奉为经典供后世参照。
    百年之后,柳宗元重提此案。柳宗元时任礼部员外郎,积极支持“永贞革新”。他作《驳复仇议》批判陈之建议,认为“既诛且旌”乃“渎刑坏礼”,应遵循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他认为礼法本不存在冲突,目的都是为了防乱。因此,表彰与处死同施于一人,将导致滥用刑法或破坏礼制,不利于警示后人谨慎行事。他建议对复仇案件要区分论罪用刑:若复仇合乎“礼”,即父为官吏误杀,复仇当被奖励;如其父确实当诛,复仇便是“仇天子之法”“悖骜而凌上”。
    与柳同一时代的韩愈也加入了论战,为此写了《复仇状》一文。他认为,臣下无权决断复仇案,应当从古制,直接上呈尚书省,由集体讨论出具意见,最后由皇帝定谳。
    ——改编自沈玮玮、曾潞明《唐人徐元庆复仇案的百年论争:陈韩柳之别》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徐元庆案”引发的陈、韩、柳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6分)
    答案参考
    选择题:1-5 BCBCA 6-10 AABCD 11-15 ADBAB 16-20 DDABC
    材料题:
    21(1)特点:①体现封建等级制度;②要求规范执法;③礼、法结合;④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依法酌情而处。
    评价:①是礼法结合的典范;②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③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④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⑥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对后世影响深远。
    (2)变化:①从依照《明律》和旧制到融历代封建法律于一体;②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
    意义:①法律与教化并重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②维护法律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③是封建法典集大成者;④是有力的统治工具。
    22.评分标准:
    示例:(16分)
    唐代围绕“徐元庆案”的争议是古代礼法之争的具体表现,是法律思想的智慧结晶,突出表现了唐代追求“礼法结合”的立法思想,也反映出礼、法是封建社会统治的重要工具。
    陈子昂从维护法律权威的角度,认为不能“以礼屈法”,提出用先诛后旌的方法使礼法兼顾。柳宗元则认为礼法合一是唐律的突出特征,先诛后旌的方法未考虑到礼、法逻辑的内在一致性,反而给人礼法存在冲突的错觉,这同时损害了法、礼的权威,不利于老百姓的教化,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
    韩愈则认为,此类案件应由皇帝决断,这也符合古代政治体制的惯例。
    三者的观点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武则天掌权不符合儒家传统观念,陈子昂建议有利于维护律法权威,树立武则天执法森严、灵活的形象,巩固其执政地位,因此受到采纳。韩柳时期,唐朝由盛转衰,政治黑暗、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柳宗元批判民杀官的徐元庆案的判决,借以抨击无德昏君及其导致的吏治败坏来形成社会舆论,助推官场革新。而韩愈的建议则是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
    陈、柳二人的争论围绕礼、法冲突,追求的是实质正义,韩愈则是从法律程序上提出建议,追求程序正义,显然,韩愈的建议更容易付诸现实。这一争议启示我们,当下我国的立法工作要更加精细化,兼顾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第一等级
    (13—16分)
    结合古代礼法之争的发展历程进行思考,对争议的观点概括精确、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将争议放置于各自的时代背景下思考。认识到三者的争议是唐代追求“礼法结合”思想的表现,是古代法律思想的智慧结晶,“礼”和“法”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第二等级
    (9—12分)
    将争议放置在时空背景下,认识到争议双方是分别站在不同立场展开争议,运用辩证思维对双方观点进行比较合理的评价.对争议观点概括比较准确,分析有条理,逻辑性强,语言比较流畅
    第三等级
    (5—8分)
    未能结合时空背景,只对争议观点进行简要概括和简要评价,条理较清晰,逻辑较严密,语言基本流畅
    第四等级
    (0—4分)
    未能结合时空背景,对争议观点概括不准确,评价不全面,条理性差,缺乏逻辑,语言不流畅
    相关试卷

    新教材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编中国古代史步骤二专题一政治智慧_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新教材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编中国古代史步骤二专题一政治智慧_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教师用书,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地方治理的特点,古代地方治理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2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演变: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2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演变,共3页。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1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1先秦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共5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练习(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