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巴拿马于1948年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转型发展了以运河航运为基础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这主要体现了( )
A. 区域内部整体性减弱B. 区域间差异性加强
C. 区域的层次性减弱D. 区域间开放性增强
2.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新太平洋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 )
A. 资金B. 劳动力价格C. 政策D. 自然资源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这表明拉美区域内部整体性增强了,A错误;区域间差异性会随着发展转口贸易,区域经济联系加强而减弱,B错误;各个区域之间没有级别差异,C错误;正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加强了,使商品贸易、文化交流频繁,从而促进了各国自贸区的产生,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促进各国互通有无,加强联系,特别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在合作中我国的优势在于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达、资金充足,能够推动投资和产业合作,因此A正确;相比巴拿马,我国劳动力价格高,不具有优势,B错误;新太平洋自贸区为了发展贸易,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高端制造业,所以政策不是我国的优势,C错误;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对自然资源依赖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3)层次性: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4)可变性:即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界或边界模糊)。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若投入到自然资源开发及贸易的资金和劳动力过多,影响其他行业发展,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引发“资源诅咒”。当前俄罗斯油气技术装备的进口比例偏高。俄罗斯北极地区某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发展储运,其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下图示意该地区从业人口构成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 有人认为该地区存在“资源诅咒”风险,若该结论成立,则图中序号代表( )
A. ①第一产业,②第三产业B. ①第三产业,②第二产业
C. ①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D. ②第一产业,③第二产业
4. 中俄已就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达成共识,该区希望通过合作优先解决油气行业( )
A. 技术支持不足B. 环境污染严重C. 产量趋于下降D. 从业人口短缺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若投入到自然资源开发及贸易的资金和劳动力过多,影响其他行业发展,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引发“资源诅咒”。有人认为该地区存在“资源诅咒”风险,若该结论成立,则图中序号代表②增长速度最快,为第二产业;①占比例最大,为第三产业;③占比最小,为第一产业(农业)。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冰上丝绸之路经北冰洋,北冰洋纬度高,海水结冰期长,冰层厚,需要研究新技术和新设备开采油气。因此其首先应解决俄罗斯油气行业的问题是技术方面的支持,而不是解决环境污染、产量下降、从业人员短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冰上丝绸之路”通过利用北冰洋航道,可以大幅缩短中欧之间的航行运输时间,此外,沿线地区能源、矿藏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有利于促进北冰洋沿岸发展。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最显著的功能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此外,稀土材料还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备量最高的国家,一度承担全球90%的稀土供应。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较为原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稀土矿物产生污染气体B. 稀土开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C. 稀土开采工艺水平较低D. 稀土运输过程产生污染气体
6. 我国合理开采利用稀土资源的措施是( )
A. 将稀土矿产制成成品出口B. 加大开采,增加出口数量
C. 禁止开采,防止环境污染D. 禁止出口,保存稀土资源
7. 针对稀土矿区主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的有效做法是( )
A. 保留矿坑表土,及时进行复垦B. 禁止矿产开采,恢复自然植被
C.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D. 提高稀土开采技术,保护环境
【答案】5. C 6. A 7. D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较为原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可知,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稀土开采工艺水平较低,C正确;稀土矿物本身不会产生环境污染,A错误;稀土开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是生态破坏不是环境污染,B错误;稀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不在矿区,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稀土一度承担全球90%的稀土供应,而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因此我国合理开采利用稀土资源的措施应是将稀土矿产制成成品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A正确;加大开采,增加出口数量,会影响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且附加值低,利润低,B错误;禁止开采,会影响稀土工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C错误;禁止出口,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符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根据材料“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较为原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可知,针对稀土矿区主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的有效做法是提高稀土开采技术,保护环境,D正确;矿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复垦,恢复自然植被都是治理生态破坏的措施,对稀土开采工艺落后的改进无关,ABC错误。故选D。
【点睛】矿产资源开采时的环境问题:露天采矿时大规模剥离岩土,人为造成水土侵蚀;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破坏地下水的自流循环;废矿石的堆积,占用了大面积土地;矿区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粉尘、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①地最适宜的用地类型是( )
A. 食品零售业用地B. 造纸工业用地
C. 行政办公区用地D. 高级住宅用地
9. ③地地租最高,是由于( )
A. 交通通达度最高B. 商业付租能力强
C. 环境质量最高D. 最接近住宅区
10. 导致住宅区②房屋单价较住宅区④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距主城区远近B. 距离交通干线远近
C. 房屋建筑面积大小D. 环境质量优劣
【答案】8. B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①地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与主城区有绿化带隔离,而且有城市干道连通,交通便利,对城区污染较小,适宜分布造纸工业用地,B正确;食品零售业用地适宜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城区内部,A错误;该区域环境质量较差,不适宜布局行政办公区用地、高级住宅用地,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③地位于市中心位置,有多条城市干道穿过,交通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A正确;地租高,商业付租能力强,不是原因,是结果,B错误;市中心环境质量不是最高,接近住宅区,不是地租高的理由,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住宅区④属于高级住宅区,住宅区②高进铁路线分布,噪音污染严重,环境质量较差,位于城区外围,地价较低,属于低级住宅区,房屋单价较住宅区④低,D正确;距主城区远近、距离交通干线远近、房屋建筑面积大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而言,距离市中心越近的地区以及交通通达度越高的地区,土地租金越高。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使其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局部)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国家政策支持④地理位置优越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2. 四大核心城市中,已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是( )
A. 香港B. 澳门C. 广州D. 深圳
13.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是( )
A.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B. 招揽全球优秀人才
C. 防止海洋生态破坏D. 加强交通路网建设
【答案】11. D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并不丰富,①错误;粤港澳大湾区河网密布,地形较为破碎,②错误;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较早改革开放的地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③正确;紧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是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在集资、资产管理和保险等领域享负盛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并不丰富,A错误;招揽全球优秀人才,提高区域科技水平,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措施,B正确;防止海洋生态破坏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影响较小,C错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路网较为完善,加强交通路网建设不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措施,D错误。故选B。
【点睛】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 [45] [56]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及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以河南省城市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是国家七大城市群之一。下图为河南省各地级市2008年和2018年辐射半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导致郑州的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城市面积B. 气候条件C. 交通运输D. 资源储量
15. 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 )
A. 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B. 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
C. 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D. 促进周边地区光电子产业发展
16. 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郑州应该( )
A. 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B. 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 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D. 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答案】14. C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河南省最大的交通枢纽,交通线路密集、范围较广,C项正确;郑州城市面积及其气候条件与河南部分地级市差异不明显,因此不是决定其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A、B错误;郑州资源储量不具备特别大的优势,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B项正确;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不是对周边乡村农业用地的影响,A错误;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不能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C错误;光电子产业是高技术产业,适合在大城市发展,郑州周边地区技术水平比郑州落后,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郑州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加强经济联系,C项正确;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利于郑州市发展,A错误;随着城镇化发展,郑州市城市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但这不是提升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的最佳途径,B错误;新建多个卫星城市是缓解郑州城镇化问题的措施,但不是提升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的最佳途径,D错误。故选C。
【点睛】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聚集,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贾家口镇历城村(位置见图1)是冀南平原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落。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如图2),成功实现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第Ⅱ阶段,该村将棉花改种小麦主要原因是小麦( )
A. 经济效益更高B. 便于机械化耕作C. 节水性能更好D. 能保障粮食安全
18. 影响第Ⅱ阶段村民在镇上兼业,但仍居住在村里的主要因素是( )
①生活成本②通勤成本③环境质量④基础设施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19. 历城村从阶段I到阶段Ⅲ的发展过程中( )
A. 自然条件的影响不断增强B. 镇—村间联系不断趋于弱化
C. 村庄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D. 土地产值及集约度不断提高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小麦的经济效益低于棉花,A错误。第Ⅱ阶段,农业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部分农民开始在镇上务工,因此,倾向于发展劳动力消耗少、便于机械化作业的作物种植,B正确。无法判断小麦和棉花的节水性能,C错误。小麦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村民在镇上兼业,农闲季节在镇上务工,农忙季节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居住在村里一方面能够获取粮食、蔬菜等生活产品,节省租房成本,从而降低生活成本,①正确。另一方面,村庄距离镇上较近,通勤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低,②正确。环境质量不是影响村民居住地点的主导因素,③错误。镇上的基础设施要优于农村,④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历城村从阶段I到阶段Ⅲ的发展过程中,由农业阶段逐渐发展到工业阶段,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不断削弱,A错误。镇—村间联系不断得到强化,B错误。村庄空心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C错误。土地产值和土地集约度不断提高,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5、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6、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坚持不懈的持续治理,已取得举世嘱目的成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右图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是( )
A. 地势平坦B. 土质疏松C. 降水集中D. 植被稀少
21.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是( )
A. 采用喷灌技术B. 陡坡修建梯田
C. 退耕还林还草D. 设置草方格沙障
22. 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后的主要影响是( )
A. 黄河上游水质提高B. 农业产值增加
C. 黄河下游河床升高D. 昼夜温差变大
【答案】20. A 21. C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描述,包括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地势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等。符合题干要求的是A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题详解】
喷灌技术主要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不适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错误。陡坡适合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缓坡可修建梯田,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C正确。草方格沙障主要针对土地荒漠化,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后,水土流失量减少,黄河整个流域的水质都有所提升,下游河床升高减缓甚至停滞,A正确,C错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措施中有退耕还林还草,因此农业产值不会增大,且农业产值并非主要影响,B错误。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后,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增加,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昼夜温差不会变大,D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的现象。下图示意石漠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B. 黄土高原C. 云贵高原D. 塔里木盆地
24. 关于石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暖湿,岩溶地貌广布B. 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
C. 地形崎岖,土层厚度较薄D. 过度放牧,草场破坏严重
25. 该地区石漠化的持续扩展会( )
A. 扩大当地生产空间B. 加快全球气候变化C. 减轻洪涝灾害威胁D. 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23. C 24. B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石漠化现象,最有可能是在云贵高原,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故C正确;华北平原主要是土壤盐碱化,A选项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但是由于黄土覆盖较厚,基岩裸露现象几乎没有,B选项错误;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D选项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根据上题的分析,石漠化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耕地有限,且土层薄,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严重,产生荒漠化。故B选项正确。AC是自然原因,过度放牧一般是在半干旱地区或干旱地区,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该区域石漠化如果持续扩展,将导致区域内植被更加稀少,裸露的岩石面积扩大,生产力迅速下降,A选项错误;石漠化只会导致区域内气候有所变化,B选项错误;由于表层土壤流失,基岩裸露逐渐增多,地表径流增多,将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威胁,同时地表径流迅速流走,水资源缺乏,C选项错误;石漠化持续扩展,气候越来越干,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石漠化的形成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人为因素是: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放牧。
2021年8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财税支持措施。会议指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进一步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在与长三角合作中,川渝地区能发挥的最大的优势是( )
A. 水运便利B. 科技发达C. 资源丰富D. 土地面积
27. 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 川气东输B. 建防护林C. 劳务输出D. 产业合作
28. 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 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 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 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 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答案】26. C 27. B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川渝地区地势落差大,多险滩激流,水运条件差,A错误;相比于长三角,川渝地区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但是水能丰富,有大量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优势最为突出,B错误,C正确;相对于长三角来说,川渝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是相比育能源资源优势,土地面积并不是最大优势,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川气东输是一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对经济、社会、生态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生态安全方面考虑,长江沿岸防护林建设有利保护长江生态,完全属于生态合作,A错误,B正确;C、D都不属于生态上的合作,C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上海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拥有先进技术、资金,并占据优越区位,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A正确;服装制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上海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不适合重点发展,B错误;原料重化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料和能源,上海地区原料和能源较缺乏,C错误;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业并没有优势,D错误。故选A。
【点睛】推进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关键是以上海为龙头带动长三角形成世界级、现代化、一体化的产业区。上海率先实现转移,最重要的是打造并释放“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通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间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
A. 区域差异B. 区域面积C. 区域竞争力D. 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30.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干湿地区 ②气候区 ③文化区 ④温度带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29. A 30.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区域是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指标,将某一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以积温多少为指标将某一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二者均属于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区域。①④符合;而以降水量和气温等指标划分出的气候区,以语言、生活习惯、宗教等指标划分的文化区,都是采用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②③不符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地表任何区域都可与同等级若干区域共同组成更高一级的区域(最高级区域为整个地球表层区域);同时区域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出低一级的区域。
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就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
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可变性。地理学上的区域界线往往是一个过渡带,具有模糊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黄冈紧邻武汉,与武汉之间有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农业、教育品牌优势明显,与武汉市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活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结合黄冈市资源和产业基础,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图左示意武汉城市圈区位图。图右示意武汉市区域简图。
(1)分析武汉成为其城市圈核心的有利条件。
(2)简述黄冈发展电子电器产业、与武汉产业互动融合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位于武汉城市圈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完善;科教基地,科技水平高;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省会城市,政策优势明显;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2)临近武汉,与武汉之间交通联系便利;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关产业基础完善,农业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汉城市圈区位图和武汉市区域简图为背景,涉及城市辐射功能、工业区位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文材料可知,武汉位于城市圈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有多条交通线路通过,交通便利;武汉作为省会城市有政策优势;工业起步早,工业基础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人才汇集,高校多,科技发展水平高等优势,促使武汉成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
【小问2详解】
黄冈紧邻武汉,与武汉之间有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利;与武汉市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活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黄冈城市级别比武汉低,经济水平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黄冈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关产业基础好,农业基础较好;武汉城市圈的建立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因此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生态环境脆弱(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海拔高,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具有敏感性、不稳定性,生态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2)①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②东岸湖滩的沙丘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测广泛的风沙堆积。③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3)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等不注意环保。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材料,涉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青海湖周边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大风天气多,地理要素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生态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因此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小问2详解】
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可以从搬运沙子的动力条件去分析。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风速大,大风频率高,区域内全年主要为西北风,尽管夏季湖区(尤其在东部)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但大风风向仍以西北向为主。在开阔湖面的影响下造成西北风更为强劲,此强劲的风力可以把湖区西岸和北岸河口三角洲地带的沙粒吹扬起来并向东南方向输移,在受到湖盆东部日月山等高山阻挡后沙粒便停落下来,从而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对于西岸而言,西北风属于离岸风,西岸湖滩的沙子,在西北风的作用下被搬运,风力减弱后大部分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小问3详解】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气候。由于过渡放牧、过度开垦、再加上工程建设、修路,从而导致地表植被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不断加剧。治理土地荒漠化,可以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工程措施可以采用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等措施;生物措施可以采用封沙育林育草,生态退耕(退耕、退牧还草)等措施。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平原曾经分布有深厚、肥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多年来人类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加之高强度种植玉米,过度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风蚀和水蚀影响,加速了黑土的严重退化,威胁东北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是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减少翻动表层土壤,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荏覆盖土壤表层的一种耕作技术。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黑土的分布图”。
(1)分析东北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简述东北平原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
(3)请为东北平原黑土保护和改良献计献策。
【答案】(1)草原、落叶林广布,为土壤提供丰富有机质;河流沉积物丰富;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消耗少;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大面积的草原、草甸开垦成耕地;使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减少,加上作物的吸收,导致土壤养分的消耗量大于积累量;风力侵蚀、汛期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有机质的还田量;使得土壤板结变硬;种植结构不合理。
(3)秸秆还田,广施农家肥,种植绿肥;免耕、少耕和休耕(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作物轮作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松嫩平原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土壤肥力以及黑土退化和治理的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土壤的有机质主要由生物提供,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为黑土的形成提供大量枯枝落叶,积累大量有机质;河流众多,河流带来的有机质沉积物多;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得以保留,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该地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黑土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故有机质含量高。
【小问2详解】
黑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分为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据材料“多年来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利用”说明人类对式开发,高强度利用,导致原生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原有的天然植物群落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平衡遭到破坏减少;据材料“加之风蚀和水蚀影响,导致黑土退化严重”可知,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表土的侵蚀(肥沃土层不断流失);据材料可知当地主要种植玉米,传统的玉米种植需要翻耕,而翻耕会加快黑土中有机质分解;该地区近年来高强度种植玉米,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消耗也使得黑土退化加剧;人们为了提高产量,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导致土壤板结和污染,从而加速黑土退化;种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黑土肥力下降。
【小问3详解】
从增加有机质方面:大力推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钾素、磷素营养条件,增强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经济绿肥,增加有机氮源,富集土壤中的磷、钾及微量元素;努力提高人畜粪肥的利用率;耕作方式方面:采取免耕、少耕和休耕(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实行作物轮作,恢复土壤肥力等。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