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2页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3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②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百姓不被您爱护。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他对晋国无礼。
    ④省略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句意:如果放了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⑤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句意:(宰牛刀)不曾碰到过经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
    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今日之事如何。句意: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⑦省略句,“为(我)击破沛公军”。句意: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⑧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是我的过错。
    ⑨判断句,“为”表判断。句意:我派人观望他头顶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
    ①③状语后置句/②被动句/④⑦省略句/⑤⑥宾语前置句/⑧⑨判断句。
    2. A
    A.①“中国”:古义,中原;今义,中华民族。②“踌躇满志”,古今同义,从容自得的样子。
    句意: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B.①“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②“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很、非常。
    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
    C.①“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②“行为”:古义,行动因为。今义,行为举止。
    句意:将军在黄河之北作战。/目光因为有这个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D.①“山东”: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山东省。②“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 D 例句中“风”,名词作动词,吹风。句意:到舞雩台上吹风。
    A.“衣”,名词作动词,穿着。句意: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衣物了。
    B.“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句意: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C.“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句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D.“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句意:(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4. 【答案】D.“东向即坐在东面”错误,“东向”是面向东而坐,坐在西面。
    5.D 6.A 7.B 8.①孔子心中理想的世界是礼乐大成后长幼有序、和乐悠闲的社会。这种社会既有完备的礼仪制度供遵循,又能满足老百姓对自由、审美等的追求,“礼”和“乐”两方面都得到高度发展,相得益彰。
    ②孟子心目中理想的世界是仁君在位,百姓普遍有恒产、有恒心、明礼义的社会。君主施行“仁政”,注重保障百姓的经济利益,注重道德教化,发展教育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让老百姓在生活水平得到高水平保障的情况下懂得礼义教化。
    5. D.“北方生活艰难,人们重视对抗自然”错,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北方生活艰难,人人必须约束、节制,必须尊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南方容易维持生计,也因此有抒发自我的空间。南方人活泼而自由,个人有更多的自我,也获得更多的尊重,人兼容于自然之中,而不是与自然对抗”,可见,选项的说法在原文找不到根据。
    6 A.“儒家思想不是认知的学问,缺乏抽象的哲学思考,学术研究价值有限”错,原文是说“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可见,儒家思想是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且“缺乏抽象的哲学思考,学术研究价值有限”的说法过于武断。
    7. A.意为:不能像匏瓜那样白白地挂在那里不能吃,应该有所作为,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强调东西要具有使用价值,所以能体现儒家思想注重实用特点。
    B.意为: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该句探讨的是个人修养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的关系问题,没有涉及到实用方面的内容,所以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注重实用特点。
    C.意为:学习和做官都应该不断追求卓越,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讲的是对学和仕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实用,所以能体现儒家思想注重实用特点。
    D.意为:卖掉!卖掉!我正等待识货的人呢来买。孔子待价而沽的说法能体现儒家思想注重实用特点。
    故选B。
    8. 根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分析,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社会大同,能让贤者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他所畅想的正是大同社会的生活缩影,所以孔子赞同曾皙的理想。这种社会既有完备的礼仪制度供遵循,又能满足老百姓对自由、审美等的追求,“礼”和“乐”两方面都得到高度发展,相得益彰。
    根据“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可知,孟子心目中理想的世界是仁君在位,百姓普遍有恒产、有恒心、明礼义的社会。根据“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分析,君主施行“仁政”,注重保障百姓的经济利益,注重道德教化,发展教育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让老百姓在生活水平得到高水平保障的情况下懂得礼义教化。
    9.C 10.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出狩猎的环境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③使狩猎时不同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④有象征、隐喻的意义,有利于表达主题。 11.①三人本是相处不深的短暂的伙伴关系,但在狩猎的过程中三人的思想情怀、价值观逐渐趋同。这个故事启发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如何越过隔阂,进入彼此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②公獐、母獐对幼獐充满爱意,母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照顾幼獐。獐子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执着而深沉的情感,启发人们用心灵体察动物的情感世界,深入认识万物共生的世界。③人的关系随着獐子命运的变化而改变,是动物灵魂深处的爱意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体认。
    9.C项,“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分析错误。随便举一例,从秦克明的话“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他们人性的善良。
    10..本题主要是对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一般答题思路:运用什么手法(手法判定),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特点),对什么人物(情节、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题干中的“多次写到”要特别注意,说明不同地方的景物描写有不同的作用。如“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主要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出狩猎的环境特征;“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这几处的环境描写都带有人物的主观感受,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的作用;同时环境描写和天气状况变化的描写也暗示时间的推移和变化,使狩猎的不同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最后两处描写天气变晴,太阳出来,温暖和煦,还有象征隐喻的意义,表现人物人性的善良,有利于表达主题。
    11.本题考查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行探究阅读的部分,结合文本内容,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抒情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题干要求分析小说是如何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是对小说主题的考查,可分别从三人狩猎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角度分析。可从狩猎经过谈人的关系,从獐子命运谈生命与爱,从两者关系谈动物之爱对人的启迪。如三人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但在狩猎过程中三人的思想情怀、价值观逐渐趋同,表现了人与人应该越过隔阂,进入相互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公獐、母獐对幼獐充满爱意,母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照顾幼獐,表现了动物的情感世界和人一样,认识万物共生的道理,同时动物的灵魂深处的爱意也推动了人的互相理解和体认。
    【答案】12.A 13.B 14.C 15.(1)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2)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解析】12.句意: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
    “天下事”作“大定”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为之”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卒伍”作“归”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13. A.趁机;借助,依靠。句意: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借助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B.都是用、拿。句意: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
    C.离间;缝隙、空隙。句意: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
    D.发作;发布、推行。句意: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如今君王推行仁政。
    故选B。
    14. C.“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鸿门宴后,或在宋义被杀后就及时离开才好”错误,原文“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可见,苏轼认为鸿门宴后范增不应离去,而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去。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因”,趁机;“坐”,同“座”;“且”,将要;“为……所”,被动句式。
    (2)“去”,离开;“善”,好事;“独”,只;“恨”,遗憾。
    参考译文:
    (二)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16 B 17.同:①借景抒情,两首作品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孤独压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②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两首诗词把“思”“愁”形象化,写愁绪如江水般流动,写出了愁思之多。
    异:①寇诗末句“危坐独凝愁”直抒胸臆,思乡之情没有尽头,不见故人便独自凝愁,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李词结尾一问一答,以景结情。②寇诗选取悲凄之景,“梧桐疏影”“蟋蟀声”,以哀景写哀情;李词则用“春花”“秋月”“东风”等乐景,反衬作者的孤独愁绪。
    16. B.“结合听觉、嗅觉”错误。“蟋蟀乱声秋”为从听觉写景,应为“听觉、视觉”。
    17.同:两诗中“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描写了清秋萧条景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描写了春天景色,以乐衬哀。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营造出孤独压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比喻成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故国之思比喻成“一江春水”。两首诗都运用比喻修辞,化抽象为具体,两首诗词把“思”“愁”形象化,写愁绪如江水般流动,写出了愁思之多。
    异:从抒情方法角度看,寇诗末句“危坐独凝愁”描写自己端正的坐着,凝望中满眼都是乡愁,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李词结尾一问一答,以景结情,含蓄生动的表现亡国之痛绵延不绝。从意象选择来看,寇诗选取悲凄之景,“梧桐疏影”“蟋蟀声”,融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愁;李词则以乐景衬哀情,选用“春花”“秋月”“东风”等春天的美好景物,反衬作者亡国后的孤独愁绪。
    18 (1)莫春者 春服既成(2)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3)但寒烟衰草凝绿
    (4)短发萧骚襟袖冷 (5)良辰美景奈何天
    【答案】19.D 20.B 21.C
    1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意义用法的能力。
    第一空,“反映”意义有: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报告;③哲学范畴,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的感觉、知觉、表象,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思想的过程和结果;④心理学范畴,指动物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机能,如动物能凭一定的声音、气味寻找食物等。“折射”指:①光线、无线电波、声波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也指在同种介质中,由于介质本身不均匀而使光线、无线电波、声波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②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根据挖空句后文“自古以来探索浩瀚苍穹的雄心壮志”可知,其表现的并非是客观事物,应选“折射”。
    第二空,“成绩斐然”形容人很有成就,成绩突出。“捷报频传”指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根据后文“短短几十年,不断涌现的新科技成果”可知应是“捷报频传”。
    第三空,“羁绊”指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牵制。“桎梏”原指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的东西。前者褒贬皆可,后者多用于贬义。根据前文“甩掉‘卡脖子’”可知,应选“桎梏”。
    第四空,“空谷足音”指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铿锵足音”指有节奏而响亮的脚步声。根据前文“必将不断回响中国逐梦的”可知,应选“铿锵足音”。故选D。
    20.原句共有三处错误:
    第一处,语序不当。“太空中183天的生活”定语语序不当,改为“183天的太空生活”。
    第二处,搭配不当。“刷新了……时间”搭配不当,在“时间”后加上“的纪录”。
    第三处,语序不当。“刷新记录”是现实结果,“为中国的太空逐梦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则是其深刻意义,应是先讲现实在论述意义,改为“刷新了……的纪录,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选B。
    21. “打卡下班”在句中表示特殊含义。
    A.此处的“拿来”引号的用法属于着重论述的对象。B.“传世经典”,引号是表示讽刺否定的作用。C.表示特殊含义。D.“牛市”和“熊市”的引号,也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
    22.①原文运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生动形象描写出油菜花给游人嗅觉和视觉上的绝佳享受;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达与上下文典雅的书面语体一致,改动的句子过于通俗,口语化。
    23①油菜花(海)美丽迷人;②迎接所有的到访者;③增添了几分乐趣
    【答案】例文:
    且放青春“初心”间 莫因“功名”凋朱颜
    守心灵一方净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题记
    星燧贸迁,“守初心”之信念如春风化雨润泽万物;“弃不义功名”之思想如星星之火燃永夜。故此,且放青春“初心”间,莫因“功名”凋朱颜乃青年所求。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有贾雨村之辈饱读诗书,青年之时心怀大志奋发有为,然步入官场,被世俗功名利禄蒙蔽双眼,最终致其枷锁杠;有高启盛之流勤奋刻苦,年少卓有佳绩,而后失去初心,沦为不法分子,走上歧途。青春正当时,坚守自我的初心和使命是必要的,我们应不断询问自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是成人之根本。合法、正当的功名,足以成为前进的动力;违法、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功名,只会将我们推向深渊。
    心怀初心,行稳致远。初心引领我们不断向前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毅然奔赴一片荣光。君不见,苏武在贫寒之地牧羊,旌旗飘扬不变的是忠诚为国之心,纵使敌人百般威胁,也宁死不屈;君不见,钱学森不顾美方的重重阻挠,决绝地放弃优渥的工作待遇,只为国家奉献一生,坚守着爱国的初心。无数仁人志士在“初心”和“功名”间选择了“初心”,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他们如一汩清泉,直击每一个人的灵魂,滋养人们的心灵。
    君子如珩,羽衣昱耀。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之时,君子舍利取义,小人则弃义保利,追名逐利。在时代浪潮中,有勤恳的志愿者帮助他人,给予温暖,也有不法分子拐卖孩童、妇女,令人心寒;有不畏艰难,默默奉献,反哺家乡的黄文秀,也有追求名利、贪婪无耻、丧尽天良的贪官污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正道之途,君子之风,理应成为共识和全社会的共同价值标准。
    怀瑾握瑜,灌缨沧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身为青年应有“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自信与底气,更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理想信念,不被功名侵蚀,守住自我的初心,为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断奋斗拼搏,争做有为青年!
    手执长缨,绘锦绣河山;明星荧荧,展未来画卷。唯有且放青春“初心”间,莫因“功名”遮望眼,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材料讲述的是《红楼梦》中贾雨村的人生轨迹。一个满腹才华、抱负不凡的穷书生,因为在走入官场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丢失了读书时的雄心壮志,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最终从“英雄”蜕变为“奸雄”,让人感叹。第二段材料讲述的是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的人生轨迹。一个成绩优异的学霸,在踏入社会后,开始执著于追求钱、权与“胜”,逐渐丢弃了学生时代的理想目标,抛弃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堕落为一个黑恶分子。两段材料讲述的都是学霸“黑化”的故事,虽然他们都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但其人生轨迹能给有为青年带来深刻的启示。综观两则材料,关键词十分明显,如“良知”“道德”“信仰”“底线”。写作时可由果溯因挖掘材料里人物“黑化”的原因,进而围绕“立德树人”来展开,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写作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选取自己最能把握的写作角度,如分析“才”与“德”的关系,思考坚持理想、信仰、初心在成才路上的意义,思考读书的意义,思考健全的人格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功利心等等。若论述“才”与“德”的关系,可适当肯定“才”的重要意义,但依据材料的思想倾向来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强调“德”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对此,可从个人人格健全、成长,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强调。最后,则应注意把握“有为”青年的内核,即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有理想,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
    立意:
    1.立德广才,方成其志。
    2.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3.德为才之本,才为德之力。
    4.以德为先,以才为后。
    5.成才路上,携理想(信仰、初心)前行。
    6.读书人不必有太多功利心。
    7.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成才。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

    2023-2024学年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魏巍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