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半期考 高一语文答案.docx
    • 练习
      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半期考 高一语文答题卡.pdf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1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2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3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1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2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3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1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半期考高一语文答案docx、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50分 ,时长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主观表述题必须分点作答,未分点作答者,该小题将被判定为零分,切记,切记!
    2.主观题答题必须字迹工整,书写潦草者,该小题将被另外扣分。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研究立场和方法上,人类学对历史学启示良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从心理学借鉴而来的“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把自己置于另一个人的位置上的能力”。“民族志学者的个人经验,尤其是参与和移情,被视为人类学调查过程的核心。”历史学者明显受此影响。陈寅恪强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持“了解之同情”,主张研究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实际上就是对“移情”的强调。人们通常说的“设身处地”观察认知人事,也类似人类学对这一方法的运用。
    然而人类学者使用的方法也存在局限。以“移情”为例,其主要困难在于研究者如何设身处地,实现与被研究者之间的角色转换。庄子观鱼,说鱼很快乐。惠施回复说,你不是鱼,你自然无法体验到鱼的快乐。这则寓言,用来比况人类学“移情”方法可能面临的困境,殊为恰当:要得出研究结论,不“移情”或站在研究对象的“主位”立场体验其生活及感受行吗?但实际上,要真正做到“移情”并换位体验,其困难似乎比庄子知鱼之乐否更甚。
    英国人类学家巴利结合他自己的考察经历指出:所谓一个陌生民族到头来会全盘接纳来自不同种族与文化的访客,以致这个外来者和本地人并无两样的说法,“让人悲哀的亦非事实”;“你顶多只能期望被当成无害的笨蛋,可为村人带来某些好处。在他们眼中,人类学者是财源,能为村人带来工作机会”。
    研究者原本的文化立场如何能够不影响其研究是一个几乎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无处不在。如信仰“一神教”的基督教传教士到非基督教地区服务,尽管表示要尊重当地原住民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但文化上遭遇的排异却无法避免。因难以融入当地社会,效果很不理想。这说明不同文化间的鸿沟,是很难通过类似“移情”的方法弥合的。不过人类学者并不是单一地使用“移情”法。也许是意识到这一研究立场及方法存在不足,人类学者从语言学家那里借取了“客位描述”的方法,强调以“观察者”身份对研究对象所做判断的恰当性,将客观性和科学性与“客位”相联系。从立场及方法上注意到“移情”的缺陷并试图补缺,对历史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因为历史学者近年来将“了解之同情”当成口头禅,多少忽略了具有科学特质的观察取向研究的重要性。
    人类学调查方法的局限对历史学者也提供了方法论思考。“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但这一方法也遭遇困难。首先,人类学者最初的“田野作业”,主要针对的是相对“原始”的族群,是没有文字传承的部落文化。摩尔根研究与他同时代的印第安人部落,其著作却冠以《古代社会》名称。明明是针对当下印第安部落写出的东西,却以“古代”命名,是因为原始部落的文明,当其尚未走出原始状态时,是很少性状变化的。对于非原始族群来说则情况迥异。中华各民族中有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在近代接受外人帮助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往往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以这样的族群作为研究对象是否仍然需要坚持人类学主要依靠“田野”的传统?在社会激剧变化的时代,今天的“田野”能反映昨天的存在吗?如果不能,中国的人类学是否需要借助历史文献来从事相关研究?而借助历史文献会否因为与人类学对“田野”的强调在方法上背离,导致其研究失去人类学的学科属性?这都有待中国学者认真思考。
    与田野相关的是历史遗存问题。“田野作业”最重要的是看遗存,即世代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制作。但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或遗存,一旦其原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就已经变化失真了。以北美印第安人的“居留地”为例,其因外部文化的侵蚀而失去原貌。这提醒历史研究者,必须保持高度的学术警惕,不能轻易相信“田野”里所谓的“原始”见闻,对多少带有“田野”性质的通过“调查”历史当事人所作的“口述历史”,在时过境迁且缺乏佐证的情况下,也不能盲从礼拜,奉为信史。
    历史学注重“历时性”,历史学者眼里看到的是“变”的一面;人类学相对注重“共时性”,人类学者眼里看到的更多是“不变”的一面。然而但凡是文化,在进入近代以后,在异质文明的侵蚀下,无论其基因如何强大,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因而人类学家所谓的“田野”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今天的田野,或是介于古今之间者,要找到“原生态”的文化田野,谈何容易!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类学高度重视并广泛运用从心理学借鉴而来的“移情”方法,这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立场与方法借鉴。
    B.“借助历史文献”“与人类学对‘田野’的强调在方法上背离”,可见人类学起初的调查方法更多立足于“田野作业”,而非文献。
    C.“这都有待中国学者认真思考”中的“这”,指中国人类学面临的研究困境:“田野作业”是否适用于研究拥有文字传承的族群。
    D.作者认为,“田野”的可信度有待考量,因为即便能传承至今,今天的田野也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并非“原生态”的田野。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借用人们观察认知人事的日常现象来阐析“移情”这一专业的学术用语,使得说理贴切深入而又浅显易懂。
    B.“几乎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以近乎绝对的言辞,强调了完全不受自身文化立场影响的研究基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
    C.文章援引摩尔根研究印第安人部落社会的例子,旨在阐释原始部落文明的发展速度是很缓慢的,很少发生性状变化。
    D.从北美印第安人的事例延伸推断,在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急剧碰撞的过程中,原有的文化习俗很难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
    B.有鉴于许多西方学者的自我文化中心主义的局限,保罗·柯文提出“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主张,认为史家对中国社会的研究要“进入局中人的世界”。
    C.《国语》记载黄帝四妃之子与黄帝异姓,历史学者表示无法理解。这种父子异姓的现象,可以用文化人类学描述的母系氏族社会“子从母姓”的习俗来解释。
    D.一位学者正在外国进行民族“幸福感”的调查。但有人认为受限于彼此之间的文化隔膜,这位学者认知的幸福感,未必与原住民的真实体验相吻合。
    4.材料引用惠施的话进行类比推理,请分析这一推理的作用。(4分)
    5.材料划线处都引用了陈寅恪的观点“了解之同情”,作者的意图是否相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发芽
    红柯
    老人一直望着外边的树,整个夏天他都这样看树。夏天悄悄逝去,秋天间了进来,树叶一下子变黄了。
    两个中年人走进院子,一个是老人的儿子,一个是连里的木匠。他们从东边空房子里抬出又宽又厚的干木板。全是白松木,一条一条摆开,院子里亮晃晃。
    女孩问老人:“这是干什么呀?”
    老人说:“给爷爷做棺材。”
    “爷爷你很健康呀。”女孩眼睛湿了。
    “健康的时候才能做出好棺材。”
    几年前,木料从林场拉回来的时候是湿的,女孩可以闻到树液的清香。那时她只有十岁,现在她十五岁了,跟一棵小白桦树一样了,走到哪里都是亮亮的。
    女孩说:“爷爷你不害怕吗?”
    “爷爷不怕,爷爷打过仗种过地,爷爷用枪和锄头对付过死亡。”
    “可它又缠上你了。”
    “这可不一样,爷爷自己去,”老人敲敲那些木料,“爷爷坐车去。这是我的坦克。”
    木匠说:“咱给你弄个好坦克。”
    院子里全是叮叮的斧子凿子声和嗡嗡的锯子声,两个中年人叼着烟卷一声不吭干活儿。老人坐在小板凳上,半闭着眼睛,里边有一种柔和沉静的光,跟海子里的水一样。老人又干又瘦,可老人很结实。太阳和风把他打磨成现在这个样子。他老得不能再老了,太阳和风也啃不动他了。他坐在阳光和风里,他就跟外边的大戈壁一样,坚硬而辽阔。
    院子里的木料不见了,棺材蹲在地上,让人望而生畏,就像那里蹲着一头金黄的狮子,威风凛凛。
    女孩从来没见过这么厚实的木头,女孩用手卡一下,板子很厚,把她的手都卡疼了。
    老人说:“薄板子盛不下爷爷,爷爷会把它压塌。”
    来一帮人抬棺材,他们都是连里最壮实的汉子,他们给棺材捆上粗绳,前后两根杠子,壮汉们嘿嘿用劲往前挪。棺材离地面只一道缝,昂首挺胸就像要下水的巨轮。棺材滑进屋里。连长揭掉黄帽子:“当年咱们的万吨巨轮就是这样下水的。”女孩不懂这些,连长叔叔就告诉她:“那是一艘很大很大的船,是咱中国人的骄傲。”女孩说:“我爷爷就是连里的骄傲。”
    “爷爷打过仗,爷爷在战场上就跟狮子一样;爷爷也能种地,爷爷种的庄稼个个都是好样的。”爷爷说。
    “你把它们说得跟人一样。”
    “庄稼是有生命的,只要是你种的你就能听见它们拔节抽穗长个子。”
    阳光一下子把窗户挤破了,跟彩釉一样浇在棺材上,棺材雄浑而明亮。
    女孩回到自己屋里画画。她喜欢画画,她的画在整个团中学还是挺有名的,有小画家之称。老人听见梨子咚咚的落地声。梨子很黄很肥,就像毛色光滑的鼠趴在树上。老人吃了一个很大的梨子。他的牙齿只剩下几颗,他的嘴巴几乎是个黑洞洞,梨子喜欢这个黑洞洞,梨子一直钻到老人的脚后跟,老人浑身上下甜丝丝的。
    有些梨子大半埋在土里,甜甜的梨肉让虫子咬得千疮百孔。梨子在下沉。沉没的地方梨肉变成棕褐色,那已经接近泥土的颜色了。老人看自己的手脚,干硬粗糙黑乎乎的。他也在接近泥土。老人穿过果园,来到荒凉的墓地。
    他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地上只有一寸厚的土,撒下的种子长不出庄稼。就在上级命令他们撤离的时候,老连长病逝了,老连长成了大漠深处第一个死者。他们挖很深的墓坑,里边全是沙石。大家就刮地上那层薄土,垫在墓坑里,在棺材上也覆了土。他们严守入土为安的古训,谁也不想让自己的老连长风干成木乃伊。他们要看着青草长出来再撤走。那已经是第二年春天了,青草果然爬上连长的坟头。这无疑是一种信号,一种绿色田园的信号。
    地上的土年厚起来。土是从连长的坟墓开始变厚的,就像连长身上长出来的。老兵们说:“人都要变成土,埋在新疆变的土就更多。”老兵们全都躺在那里了。活着的寥寥无几,他是这里惟一的老兵。他得好好看看这个秋天。天是青的地是黄的,天地之间的那颗太阳丰满而悠闲。太阳再也不是狮子了,狮子蹲在他家里。
    女孩问老人:“你干吗要离开我们?”
    老人说:“人老了就得死,爷爷已经活得太久了。
    “我会死吗,爷爷?”
    “你不会死,死亡不认识你。”
    “死亡认识你吗?”
    “死亡认识年纪大的人,它不认年轻人,好孩子你好好活吧,活着是很有意思的。”
    “我还是感到害怕,爷爷。”
    “活得越有意思,死亡才会有意思。”
    “我知道了爷爷,我要画画。”女孩回到她的小屋,继续画画。
    老人一个人坐在屋里,棺材蹲在他的身边,就像一匹骏马在等待骑手跨上去。
    老人睡着了。睡眠中的老人依然能听见梨子咚咚的落地声,梦中的梨子金光灿烂,又圆又大,散发甜丝丝的芳香。酥软的梨子一点一点融入泥土,跟积雪消融一样。太阳也是酥软的,太阳的一半被地平线咽下去了,大地在吮吸黄澄澄的阳光,太阳被大地吸到肚子里去了。
    老人告诉他的孙女:“爷爷睡一会儿就起来。”老人相信他还会升起来。别人不信,女孩绝对信。
    这时候,女孩已经画出了那颗太阳。女孩画的是一颗梨形太阳,一头大一头小,大的那头沉下去了,地面露出一点点金黄,太阳好像在发芽。太阳确实在发芽。只有成熟而饱满的种子,才能顶破泥土从大地里长出来。女孩用笔在画面下边写一行字:太阳发芽。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老人一直盯着树看,感受时节的微妙变化,发现树叶变黄,他自知时日不多。
    B. 老人说“这可不一样,爷爷自己去”,这体现了老人积极而豁达的人生态度。
    C. “薄板子盛不下爷爷”,因为老人认为只有厚棺材才配得上自己辉煌的一生。
    D. 老连长坟头长出的青草,承载着老兵的期望,激励战士长期守土,接续奋斗。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小说中把棺材比作“坦克”“狮子”“骏马”“巨轮”等,形象地表现了爷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
    B. 文中划线句子中“挤”“浇”两个动词,使静态之景富有动感,张力十足,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面。
    C. 小说按照时间推移进行叙述,节奏自然,同时注重场景的细节描写,为读者呈现了边疆的独特风貌。
    D. 爷孙的对话充满情趣与哲思,展现了老人对孙女进行生命教育的历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8. 请结合全文,依次分析女孩对不同生命状态的感悟与理解。(4分)
    9.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太阳发芽》也是一个与死亡有关的故事,“眼前的一切”也同样“不再那么可怕”,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达成的?(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14分)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②权然后知轻重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若不阙秦 ⑤族庖月更刀⑥辇来于秦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⑧未云何龙 ⑨与郑人盟⑩君安与项伯有故 ⑪谨庠序之教
    A. ①/②⑥/③④⑦/⑧⑨/⑤/⑩/⑪ B. ①/②⑧⑨/③④⑦/⑤⑥/⑩/⑪
    C. ①/②③⑧/④⑦/⑤⑥⑨/⑩/⑪ D. ①③/②⑨/④⑦/⑤⑥/⑧⑩/⑪
    11.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籍何以至此 ③沛公军霸上 ④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⑤技经肯綮之未尝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一羽之不举
    ⑨以吾一日长乎尔 ⑩覆其盾于地
    A. 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⑩B. ①④⑦/②⑤/③/⑥/⑧⑨⑩
    C. ①④⑦/②⑤⑧/③/⑥/⑨⑩D. ①②⑧/⑤⑥⑦/③/④⑨/⑩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 可得闻与 吾与点也
    C.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是寡人之过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13. 下列选项中全都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吾何爱一牛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而不见舆薪④行李之往来⑤依乎天理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⑦然后知轻重⑧欲诛有功之人⑨乐岁终身饱⑩役聪明之耳目
    A.①②④⑥⑨⑩⑩B. ①②④⑤⑥⑨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 ①②③⑥⑨
    14.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情节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琴作怀古诗十首,咏古迹,怀往事,又暗隐十件俗物,让众人“都称奇道妙”,不过黛玉认为后两首怀古诗史鉴无考,要求另作,宝钗、李纨反对。
    B.平儿的镯子被宝玉房中的小丫鬟坠儿偷去,平儿明知底里而不愿意声张,其用心之良苦,令宝玉大为感叹。
    C.芳官不想将蕊官所赠的蔷薇硝转送给贾环,便拿了一包茉莉粉给她。赵姨娘知道后不甘心受辱,便怒气冲冲地来找芳官算账,两人打成一团。
    D.贾元春让宝玉和姐妹们搬进大观园居住,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
    1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湘云写的两首海棠诗就让大家赞叹惊服。兴奋之余,湘云要做东道再开一社。第二天湘云便请贾母等人喝酒吃蟹赏桂,好不热闹。
    B.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妙玉亲自烹茶,给贾母端上一盏用雨水煮的老君眉。然后拉黛、钗至耳房,拿出两只珍贵的杯子给她俩用,却将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给宝玉。
    C.宝玉要吃荷叶莲蓬汤,凤姐便命做十来碗大家吃。汤烧好后,王夫人命金钏儿送去。见到金钏儿,宝玉想起她姐姐的不幸,千方百计哄她说话,并让她也喝了一口汤。
    D.宝玉得知麒麟被湘云捡去,来找湘云。黛玉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
    16. 下列的选项中的人物与《红楼梦》诗句对应的是( )
    ①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②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③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④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哥听佛经
    A.元春、迎春、探春、惜春B.元春、宝钗、黛玉、 惜春
    C.宝玉、香菱、岫烟、柳湘莲D.贾政、晴雯、岫烟、妙玉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一月,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帝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也?”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商旅野宿焉。
    臣祖禹曰: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信哉斯言也。盖君者本也,民者末也,君者原也,民者流也,本正则末正,原清则流清矣。是以先王之治,必反求诸己,已正而物莫不应矣。夫重法以止盗,法繁而盗愈多,则有之矣,未见其能禁也。去奢省费,轻徭薄赋,此清原正本,止欲之道也。太宗行之,其效如此,君人者无以迂言为难行,而以峻法为足恃,则知致治之方矣。
    (节选自《唐鉴》)
    材料二:
    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德之盛者,求诸已而已。舍己而求诸人,名愈正,义愈伸,令愈繁,刑将愈起;如彼者,不谓之凉德也不能。求民之利而兴之,求民之害而除之,取所谓善而督民从之,取所谓不善而禁民蹈之,皆求诸人也;驳儒之所务,申、韩①之敝帚也。
    夫善治者,已居厚而民劝矣,谗顽者无可逞矣;己居约而民裕矣,贪冒者不得黩矣。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非求之彼也。捐其疑总之私,忍其忿怒之发,戢其奢吝之情,皆求之心、求之身也。人之或利或病,或善或不善,听其自取而不与争,治德蕴于已,不期盛而积于无形,故曰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求之己者,其道恒简;求之人者,其道恒烦。烦者,政之所繇②紊,刑之所繇密,而后世儒者恒挟此以为治术,不亦伤乎!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政刑烦而民之耻心荡然,故曰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节选自《宋论》)
    【注】①申、韩:指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②繇:通“由”。
    17..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太祖A勒石B锁C置D殿中E使嗣君F即位G入H而跪读。
    18..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顾,指顾念、考虑,与《庖丁解牛》中“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顾”意思相同。
    B. 迂言,指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观点和言论,与现在所说的“迂谈阔论”意思一样。
    C. 凉德,指薄德,文中与“盛德”相对,是说君主治国缺少仁义,所施政令于百姓不益。
    D. 生理,意思是生计,与《水浒传》中的“汝等良民,各安生理”的“生理”意思相同。
    1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唐太宗不主张用严刑重法来解决民众为盗的问题,他认为应当通过去除过多花费,减轻赋税徭役,选用廉洁官吏等措施,使百姓衣食有余,不做盗贼。
    B. 祖禹引用季康子向孔子“问盗”之事来表明对孔子观点的认同,他认为国君既要端正自己节制欲念,又要适当依靠刑罚,这是治国之要,是使天下大治的方法。
    C. 《宋论》认为,国君以利民、害民为名,用所谓的善和不善来督促或禁止民众,本质上是求于他人;这与驳杂之儒所追求的一样,都未能认识到从自身做起的重要。
    D. 《唐鉴》认为,国君与百姓是树根与树梢、源头与水流的关系,国君自身是治国根本;《宋论》认为,善治之君会用自己的忠厚之德、俭约之行来施政御民。
    20.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以先王之治,必反求诸己,已正而物莫不应矣。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1. 材料二中,宋太祖的三条戒律,分别要达到什么目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②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观锦江触景生情。②槎(chá):木筏。陶谢:指陶渊明和谢灵运。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题中的“如”字,突显了江水的海势,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
    B.颔联说自己已年老,写诗变得敷衍,面对春天的花鸟,已没有了过去的深愁。
    C.颈联侧面描写江水,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等来表现锦江的水势之大。
    D.尾联以一“焉”字,巧作转折,融注新意,表达了诗人对陶谢的思慕之情。
    23.诗歌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创作态度,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附和世俗的丑恶现象。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而从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_________”可以看出他谦恭守礼。
    (3)《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谏太宗十思疏》里,魏征从历代君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现象出发,剖析原因之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君主竭尽诚心对待百姓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作用。
    (5)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______”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满脸的胶原蛋白,真让人羡慕。”老年人经常这样羡慕地说。因为人体产生的胶原蛋白 ① ,所以人为补充则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广阔。然而,正如很多急遽膨胀的行业一样,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如行业发展前期,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仅在重组胶原蛋白的命名上,市面上就有五花八门的名字,直至国家药监局出台其命名指导原则并进行了解读;消费者一知半解,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胶原蛋白商品是缴智商税的讨论。
    事实上,市场上主流的胶原蛋白提取方法有两种,除了上述提及的重组胶原蛋白,另一种则是更为人们熟悉的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正是克服了传统动物胶原蛋白 ② ,如排异风险、吸收性不确定等,从而在人工支架血管、创伤美容等生牧医学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在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规范下,在重组胶原蛋白提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下,我国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将更规范有序、更快速上升,有望领跑国际新赛道。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文段中加点的”新赛道”一词的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孔乙已们的思维,而不是要他们看轻知识,看轻学历。
    B. 《我与地坛》语言精美,哲思隽永,被读者认为是当代散文天花板。
    C.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内卷是不可避免的。
    D.正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两支队伍完成了一次双向奔赴的完美合作。
    2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五、写作(书写分10分,内容50分,共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高一下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终docx、莆田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一语文2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宁化市第一中学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线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校联考语文答题卡定稿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2023-2024下学期3月月考高一语文答案docx、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高一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