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福建省、上海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
2024年福建省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原卷+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福建省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卷doc、2024年福建省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的主要作用是( )
A.除去异味B.消毒杀菌C.吸附颗粒D.沉降杂质
【答案】B
【详解】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选B。
2.6月5日神舟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组件或用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航天服内衣舒适层一一棉织物B.舱间对接轴承一一陶瓷
C.应急氧气袋包装一一合成橡胶D.轨道舱壳外体一一铝合金
【答案】C
【详解】A、航天服内衣舒适层一一棉织物,棉属于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B、舱间对接轴承一一陶瓷,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轨道舱壳外体一一铝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下列春节习俗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贴春联B.剪窗花C.穿新衣D.放鞭炮
【答案】D
【详解】A、贴春联过程中只是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剪窗花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穿新衣过程中只是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放鞭炮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用液体药品D.闻气体
【答案】B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瓶口未紧挨试管口,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B。
5.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D.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答案】A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向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供氧系统中含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B.CO2C.NaOHD.Na2CO3
【答案】B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类,不难,根据物质分类的定义判断即可。
7.“平衡膳食要会看标签。”某品牌巧克力标签如下,“营养素参考值”是指每100g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占该营养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用该巧克力可有效补充能量
B.食用10g该巧克力可提供蛋白质0.67g
C.食用50g该巧克力已超过脂肪日推荐摄入量
D.仅食用该巧克力无法满足均衡营养的需要
【答案】C
【详解】A、根据该巧克力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营养素为人体提供能量,选项正确;
B、根据题意,营养成分质量是每100g所含营养素的质量,故食用10g该巧克力可提供蛋白质质量是,选项正确;
C、根据题意,“营养素参考值”是指每100g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占该营养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率,故100g巧克力所含脂肪占脂肪摄入量的,则50g该巧克力所含脂肪占脂肪摄入量的,故不超标准,选项错误;
D、人体所需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水、维生素和无机盐,故仅食用该巧克力无法满足均衡营养的需要,选项正确;
答案为:C。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详解】A、加入的熟石灰会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硫酸钾与熟石灰固体不反应,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不能伸到瓶中,选项错误;
C、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木炭,木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能除去氧气,但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不能完成除杂,选项错误;
D、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和铁都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只能证明锌最活泼,无法验证铜和铁的活动性顺序,选项错误;
答案为:A。
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 。
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①、②反应,
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乙难溶于水
B.甲可能是NaOH
C.QM段对应反应②
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透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甲与稀盐酸反应有沉淀乙生成,继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则乙难溶于水,分析正确;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透光强度不会变小,甲不可能是氢氧化钠,分析错误;
C、QM段透光强度逐渐变大,说明生成的沉淀慢慢溶解,对应反应②,分析正确;
D、E、F两点透光强度相等,说明液体浑浊程度一样,但液体组成不同,分析正确;
答案:B。
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
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
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答案】C
【详解】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硫酸钙的溶液呈中性,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和硫酸不断消耗,两容器内溶液中的酸不断地减少,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A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可知,0-100s内,曲线的变化是先缓后陡,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变化先小后大,由此可知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B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7.8amL-2.8amL= 5amL,则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2.8amL= 2.2amL,C选项判断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形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稀硫酸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合适,因此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D选项判断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 。
(2)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选择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若用装置C收集气体,收集满后的操作顺序是 (填写序号)。
a盖上玻璃片 b.正放在实验台上 c.取出集气瓶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稀盐酸与 (填名称),
不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②用如图D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若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
则试剂X可能是 。(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浓硫酸 D.稀盐酸
【答案】(1)长颈漏斗
(2) A acb
(3) 大理石/石灰石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AC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C收集气体,收集满后,应在水下盖上玻璃片,然后取出集气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正放在桌面上,故顺序是acb;
(3)①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不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②A、NaOH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符合题意;
B、CaCl2溶液和二氧化碳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干燥二氧化碳,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2.为完成“研究钢铁防护的方法”的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钢铁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
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要做“滴铜实验”,即往钢铁表面滴加含硫酸铜的腐蚀剂,
60s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表明抗腐蚀性能达标,且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
请和小组同学使用某种膜化剂开展如下研究。
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
【实验1】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
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
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其原因是 。
Ⅱ.探究膜化条件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实验2】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pH=3、不同温度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
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实验3】已知pH≥3.5时,膜化剂不稳定。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60℃、
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3)实验3的目的是 。
(4)根据实验2、实验3的结果,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温度、pH的范围依次为 、 。
Ⅲ.确定抗腐蚀性能较好的膜化条件
【实验4】依次选取实验2、实验3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钢片进行对比实验,分别确定适宜的温度、pH。
(5)实验4中,确定适宜温度的实验方案是 。
IV.实践反思
(6)反思上述实践活动,提出一个关于钢铁膜化处理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答: 。
【答案】(1)
(2)腐蚀剂将致密保护膜破坏需要一定的时间(或其他合理答案)
(3)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4) 60-70℃ 2.5~3.0
(5)取60℃、70℃膜化处理后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
观察并记录钢片表面从滴入腐蚀剂到开始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
(6)膜化剂浓度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
【详解】(1)钢是铁合金。出现红色物质的反应为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说明加入的硫酸铜试剂与铁接触到需要较长时间,
但最终接触到,则其原因可能是腐蚀剂将致密保护膜破坏需要一定的时间。
(3)实验3中,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变量是pH,则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4)膜层外观致密、均匀时符合要求。从实验2结果可知,60℃、70℃膜层外观是致密、均匀的,所以温度范围可确定为60-70℃。从实验3结果可知,pH2.5、3.0时膜层外观是致密、均匀的,所以pH范围可确定为2.5~3.0。
(5)实验2中,60℃、70℃膜化处理后的钢片膜层外观符合要求。抗腐蚀性能的测定是进行滴铜实验,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所以实验方案是取60℃、70℃膜化处理后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观察并记录钢片表面从滴入腐蚀剂到开始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
(6)实验2、实验3分别探究了温度、pH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的影响。从实验过程中可知,形成膜层需要膜化剂,且都提到了在膜化剂中浸泡20min,所以还可以探究膜化剂浓度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或在膜化剂中浸泡的时间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等。
四、计算题
13.(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
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
①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硫离子的符号为 ;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②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 X+3CO2↑+N2↑,
X 的 化 学 式 是 。
【答案】 72.63 金属元素 6 S2- 不同 K2S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体现出的元素的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元素的质子数,
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元素的汉字名称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
【详解】(1)由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
锗元素是金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
(2)①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故硫离子的符号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②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 X+3CO2↑+N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1个硫原子,3个碳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点睛】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
14.绘制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价态—类别”二维图就是其中的网络图之一。
下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态—类别”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X是化合物中的 (填物质类别),A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2)反应⑨中的反应物除盐酸外,还可以是 (填化学式)。
(3)反应⑤的现象是 。
(4)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列反应中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
A.反应①B.反应②C.反应③D.反应⑨
【答案】(1) 盐
(2)CuCl2
(3)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4)(或其他合理答案)
(5)C
【详解】(1)根据图示X对应的是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属于盐,故填:盐;由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推知A是氧化亚铁,则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根据铁的化学性质,能和酸反应也能和排在铁后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故铁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使铁和盐酸反应,或是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故填:;
(3)如图B点是含三价铁的碱,反应⑤氯化铁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和另一种盐,故反应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4)反应⑦是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故为氯化亚铁和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另一种盐,故填:;
(5)A、反应①是氧化铁被还原剂还原成铁,若被氢气或碳还原则属于置换反应,若被一氧化碳还原则不属于基本类型;B、反应②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氧化铁,不属于复分解反应;C、反应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反应⑨铁生成氯化亚铁通过与酸或是与盐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中国科学家首次从月壤样品中发现新矿物——嫦娥石。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嫦娥石是从月壤样品的14万个颗粒中,利用针尖和颗粒之间静电吸附作用,
分离出的一个粒径约1.0×10-5m的单晶颗粒,其化学式Ca9NaMg(PO4)7。请和小组同学起研究。
(1)嫦娥石的吸附分离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嫦娥石由 种元素组成。
(3)围绕“人类在月球上生活”的话题,展开月球上嫦娥石应用的讨论:
①助力农业生产:嫦娥石可作为生产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的原料。
②提炼金属单质:若用107.2g嫦娥石提炼金属镁,最多可得镁的质量为 g
(嫦娥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72)。
③展望更多应用:根据嫦娥石的组成推测,其可能另有的用途是 (填一种)。
【答案】(1)物理变化
(2)5/五
(3) 磷肥 2.4 制取氧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详解】(1)嫦娥石的吸附分离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嫦娥石的化学式为:Ca9NaMg(PO4)7,由Ca、Na、Mg、P、O五种元素组成。
(3)①嫦娥石中含有磷元素,所以可作为生产磷肥的原料。
②若用107.2g嫦娥石提炼金属镁,最多可得镁的质量=。
③嫦娥石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可以用来作为制取氧气的原料。(合理即可)
16.某氮肥厂用煤、空气和水为原料合成氨气(NH3),同时可得到副产品碳酸氢铵。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煤加入煤气发生炉前需经过粉碎处理,其目的是 。
(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部分氨气通入“碳化塔”的目的是 。
(4)氨气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理想的零碳燃料,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 。
②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5)氢气可用于制造氨水、硝酸等溶液。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C时,甲、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物质;
②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可以用的方法是 ;
③t3°C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 g。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2)
(3)有利于吸收除去二氧化碳
(4) 4:3
置换反应
(5) 甲 降温结晶 40
【详解】(1)煤加入煤气发生炉前需经过粉碎处理,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2)由图示流程图可知,合成塔中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可化合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氨气溶于水后呈碱性,二氧化碳与碱性氨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有利于吸收除去二氧化碳;
(4)①图中甲为NH3,乙为O2,丙为N2,丁为H2O,该反应可表示为,故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 : 3;
②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1)①t1℃时,丙的溶解度为50g,其涵义是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甲的溶解度为小于25g,故甲、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物质;
②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可以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等于,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加入水的量;
设需加水xg
x=40g。
17.2023年7月1日起,我们将行国家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新规定。汽车上安装催化反应器,
可使发动机排出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微粒是 ;
和 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 。
(3)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甲图中X= ,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易 电子。乙图中“8”表示的意义是 。
【答案】(1) 原子 分子构成不同
(2) 不变
(3) 2 得到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
【详解】(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该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微粒是原子, 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者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2)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
(3)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因此8=X+6,解得X=2。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4,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易得到电子。乙图中“8”表示的意义是氧元素的原子序数。
18.“追梦”学习小组为测定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装置中盛放锌粒的网兜不与稀硫酸反应)。请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实验中设计干燥装置的目的是 。
(2)锌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计算步骤)
【答案】(1)防止装置中水被带出导致实验误差
(2)0.8
(3)解:设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答: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
【解析】(1)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逸出,可能会带出装置中的水导致实验误差,
实验中设计干燥装置的目的是防止装置中水被带出导致实验误差。
(2)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逸出,装置减少质量就是生成氢气质量402-401.2=0.8g。
(3)
见答案。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2300kJ 27
蛋白质 6.7g 11
脂肪 34.7g 58
碳水化合物 55.7g 19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2SO4和K2SO4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温度℃
50
60
70
80
膜层外观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粗糙
pH
1.5
2.0
2.5
3.0
膜层外观
易脱落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模拟练习试卷解析版doc、202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广东省深圳市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复习模拟预测练习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广东省深圳市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复习模拟预测练习试卷解析docx、2024广东省深圳市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复习模拟预测练习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模拟练习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模拟练习试卷解析docx、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轮模拟练习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