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
    四川省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
    四川省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使用答题卡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使用答题卡作答.
    3.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选择题部分清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6.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羁绊(bàn) 戛然而止(jiá)
    B.迁徙(xĭ) 锵然(qiāng) 草长莺飞(yīng)
    C.缄默(qiān) 龟裂(jūn) 一脉幽悄(qiǎ)
    D.渺远(miǎ) 蓦然(mò) 大彻大悟(chè)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候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是不在意识领域里的。
    B.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C.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融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二氧化硅。
    D.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煽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人工智能从语音识别到图像处理,从自动驾驶到自动翻译,从医疗诊断到金融风控,正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AI绘画让人叹为观止,AI深度换脸技术可以做到天衣无缝。这场科技革命,不仅不会戛然而止,反而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绝不能目空一切,而要探索更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广阔的领域,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A.叹为观止 B.天衣无缝 C.戛然而止 D.目空一切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多项指标位居前列。
    B.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制定和完善,有助于海上风电海域的通航安全。
    C.西川中学开展“吟诵春天”的读写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D. 我们做好科普工作,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还要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之 异:惊异
    B. 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C. 日光下澈 澈:穿透
    D. 悄怆幽邃 悄怆 :凄凉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B. 忘路之远近 心乐之
    C. 乃不知有汉 乃大惊
    D. 全是以为底 捕鱼为业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A.鱼儿悠闲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一同欢乐。
    B.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C.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消失,往来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一同欢乐。
    D.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忽隐忽现,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脉络清晰。甲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乙文的行为思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色——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B.两文情景交融。甲文借优美的自然景象和和谐的社会景象,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乙文借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传达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C.两文善用修辞。甲文“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用比喻写出了洞口的神秘幽寂;乙文“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也用比喻写出溪流逶迤曲折,时隐时现。
    D.两文语言简洁传神。甲文“中无杂树”“落英缤纷”表现出桃林景色的美不胜收;乙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表现树枝藤蔓的各种奇特状态,丰富石潭周围的景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6分)
    三、古诗文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请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 ,悠悠我思。(诗经《子衿》)
    ③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请默写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后四句,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写诗歌。(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说竹
    ①苏东坡曾有诗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挺拔多姿、秀逸清雅,自古以来备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②我国人民用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蒙昧时期。一首叫《弹歌》的歌谣中就这样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说明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将竹子制成弹弓,弹射土丸,击中鸟类获得食物。在无纸时代,先民们还记事于竹简,编著成册,称之为“竹书”或“竹简书”。
    ③可以说,竹的用途十分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④在我国,人们离不开竹床、竹椅、竹席、竹帘等日常生活用品,对竹笛、竹箫、竹笙等乐器也非常喜爱。苏东坡曾经感慨地说:“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我国的竹编工艺,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如四川自贡的丝竹编与竹扇、湖南益阳的竹灯与竹筒、浙江东阳的竹编屏风与提篮、江苏常州的竹编花墙与竹编篦子等,皆以其精致美观的造型、浓郁的民族特色而成为我国独特的工艺出口产品,畅销于世界各国。
    ⑤竹的用途广泛还包括它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竹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素食第一品”之称。竹笋与竹茎入药,有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的功效。竹叶、竹荪与竹沥,也是上好的中药制作材料。在古代,人们还掌握了用竹子酿酒的技术。发展至今,用竹酿酒的厂家则更多,有的竹酒已经迈向国际化营销领域。竹子全身是宝,怎不令人称赞?
    ⑥竹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深厚渊源。竹子竿直、空心、挺拔有节,被人们赋予谦虚、正气、气节等美德;其长青不衰的品质也被人尊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历代文学家和画家都有咏竹、画竹的传世之作。白居易写《养竹记》,推崇“竹似贤、竹性真、竹节贞”,深得个中滋味。文人画竹,更是中国画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集大成者为清代郑板桥,他的《竹石画》入木三分地画出了竹的清、雅、孤、傲。
    ⑦郑板桥善画竹,尤以兰竹为著称,尤精墨竹。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⑧可见,竹有充分的理由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
    (选文有删改)
    10. 围绕“竹”,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
    11. 文章第①段与第④段分别引用了苏东坡的诗文,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分)
    12. 就文章内容安排来看,文章哪一段可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3分)
    五、作文(共60分)
    13. 人生路上,处处有“课堂”。老王送鸡蛋给杨绛上了触动心灵的一课,让她感到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那意蕴绵长的灯笼给吴伯箫上了深刻的一课,让他充满浓烈的家国情怀;看社戏的经历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让“我”充满对真善美的理想家园的向往。“那一堂课”也许在教室内,也许在校园外。有的课让人增长才干,有的课让人收获成长,有的课让人体悟真情,有的课让人感悟人生……
    请以“那一堂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锦江绝句
    尉方山(清)
    锦里名花开炯炯,花光掩映秋光冷。
    渔舟一叶荡烟来,划破锦江三尺 。
    本诗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来描写锦江的?请概括作答。(2分)
    诗歌空缺处填入哪个意象更形象更符合诗意,请选择并简述理由。(2分)
    花 B. 烟 C.水 D.锦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3-5题。
    桃花涧修禊诗序
    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①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曰飞雨洞。洞傍皆山,峭石冠其颠,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②,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②。众欣然如约。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修禊(qì):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来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②觚(gū)翰:指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且穷泉石之胜 穷:穷尽 B. 其上危岩墙峙 危:高
    C. 病登陟之劳 病:生病 D. 峭石冠其颠 颠:同“巅”,山顶
    4. 翻译文中画线句。(6分)
    (1)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3分)
    译:
    (2)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3分)
    译:
    5.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写到了寻幽探胜之旅,但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面是《经典常谈》中对四部典籍的评价。请根据阅读体验,在代表典籍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2分)
    A.《中庸》 a.实录历史自见善恶,汇集百家成一家言。
    B.《离骚》 b.一部传授心法的书,书中哲理意味深长。
    C.《史记》 c.用神话和动植物的譬喻,表达鲜明爱憎。
    D.《左传》 d.辞令叙述意味深长,战争描写有声有色。
    答:A B C D
    7.下图是概括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
    成长历程 退学 ——— 参军 —— 筑路 ——— 著书
    故事情节 勇敢反抗: 战斗受伤: 死里逃生: 焕发新生:
    与神父作对 ① ② 写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行走的苜蓿
    李亚强
    ①我决定从家里带调料过来,从家里带土豆面粉过来,从家里带猪肉臊子、酸菜浆水、苦荞面过来,漂泊在外的日子,吃上一碗浆水面,就能想起故乡的山山峁峁来。
    ②有一次给母亲打电话,不知提起啥,我在电话里说,好多年没有吃过苜蓿菜了,然后就想到了满目的苜蓿,在初春的风里柔软地摇曳。
    ③苜蓿其实不是菜,是一种畜草,作为冬天改善驴子伙食的草料。拌在麦秸秆里,作为点缀。在那些缺吃少喝的年月,人跟天抢食吃,跟地抢食吃,跟畜生抢食吃,很普遍。只要能吃的野菜,没有一样被放过。白面馍馍也是在重要的节日才能吃上,平时是糜子面馒头或者高粱面锅盔。买不起蔬菜,一整个冬天就靠一窑玉豆和几捆大葱维持,除了过年,整个冬天的饭菜里很少能看见绿色。但是当首蓿长出来,生活就有了希望。新长的首蓿,嫩脆、饱含水分,掐断后指甲上还留着翠绿的汁液,那是可以果腹也可以当作蔬菜的食粮。
    ④生活就是这样,带给你绝望,也带给你希望。在漫长的冬天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春天悄悄把苜蓿送到了大地上。首蓿可以凉拌,也可以炒菜,还可以与土豆一起,做成汤菜,春天的饭桌上,首蓿几乎是唯一的一点绿。
    ⑤在县城上高中的时候,春天来临,母亲每周都不忘记托班车给我带些首蓿、土豆和大葱。从上学开始,我远离故乡的春天和秋天,苜蓿出来吃不上,杏子黄了吃不了,玉米熟了吃不上,刚从地里刨出来,一锅皮裂开花的土豆也吃不上。我只能与故乡的麦收和雪花有交集。
    ⑥离乡后,多少年没尝过苜蓿的味道了,我甚至都忘了那些嫩绿的新芽经过唇齿间的感觉。
    ⑦母亲说,我给你寄些去。谈何容易,甘肃与内蒙古,隔着16小时火车、5小时汽车的距离。苜蓿不会行走,不像我,可以坐着火车、汽车不远千里来这座城市生活。但是,半个多月后,一大包新采的苜蓿被母亲细心打包,送到我的办公桌上。同事以为寄来了什么稀罕特产,纷纷过来围观,但在看到首蓿的一刹那,不禁兴味索然。
    ⑧但是于我,一种莫名的情愫却油然而生。从甘肃到内蒙古,一千多公里的距离,这些苜宿在行走中丢失了水分,丢失了柔软的身姿,越来越接近草的本质。这包苜蓿,更像是我在城市的影子,粗涩、干瘪,没有卖相。
    ⑨下班回到出租屋,将苜蓿倒在盆里,外边一层已全部发黄,只有里面的一小部分,还保持着嫩绿的色,但是也像经了霜的土豆叶一样,看上去萎靡不振。我依然为此欣喜不已。坐在门槛上,仔细挑出那些还能被作为菜的苜蓿。下班回来的堂弟也为之惊喜,多少年,没有吃过苜蓿,早已经忘记那初春的味道。
    ⑩ 。在这各色人等杂居的小院里,两人就坐在门槛上,细心地挑拣着一千多公里外的春色。挑拣完后,堂弟将它们放在电炒锅里焯了,拌上醋,佐之以食盐调料,配上胡麻油烧熟后浇的春韭段,捣碎的蒜泥,熟悉而又久违的味道扑鼻而来。
    ⑪那天,像过节一样,我和堂弟买了酒,做了揪面片,在满院子五花八门的饭菜味里,一小口一小口吃完了那盘苜蓿菜。
    ⑫一包行走的苜蓿,牵动我的情思,从一千公里外,浩浩荡荡走进我们依然饥饿的胃里,我为此感到欣慰而又难过。
    8.文章最后一段说“一包行走的苜蓿,牵动我的情思”,理由有哪些?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6分)
    9.从全文来看,不要第③④段读来依然完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段?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10.文章第⑩段空缺处原有句子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初春的包头风沙肆虐,春雨下在别的地方,小草刚小心翼翼地探出头颅。
    初春的包头风声细细,春雨下得淅淅沥沥,小草小心翼翼地探出头颅。
    11.文章结尾说“我为此感到欣慰而又难过”,其中“欣慰”和“难过”的说法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月亮,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里,一直陪伴着我们。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2分)
    (1)下面是关于月亮的一些资料摘录和分析,请仿照示例补全空缺处(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
    答:① ② ③ ④
    (2)中国空间站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人的登月之旅。请将有关“天宫课堂”的语句进行排序,请在方框内填出正确的序号。(4分)
    ①今天,当我们听到来自中国空间站的授课,心中涌起的必定是无上的荣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庄严地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②总之,小小的课堂,全球瞩目,令世人仰望的不仅仅是巡游太空的“天宫”空间站,更是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③在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天宫课堂”让世界听见中国梦想的声音,闪耀着拼搏奋斗、努力追梦的中国精神。
    ④这让我们惊叹,从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再到如今“天宫课堂”的开设,中国航天一步步跨越星辰大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答:
    请从下面的三个选项中任选两首古诗中的“月亮”,仿照示例,为其分别写一则“月亮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4分)
    A.《竹里馆》中的“明月来相照”
    B.《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缺月挂疏桐”
    C.《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月亮的自语:我愿为贬谪远方的友人捎去宽慰的信。
    ①选择 ,月亮的自语: 。
    ②选择 ,月亮的自语: 。内容摘录
    特点归纳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月亮又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姬娥、垣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人最为青睐的意象,几乎每个诗人都将它写入
    诗词中。

    月亮不仅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还可以供人们寄托情怀,传承文化……
    价值丰厚
    月亮在中国人眼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思乡情、团圆意、宇宙观。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80,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80,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8页。

    76,四川省成都市西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76,四川省成都市西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