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等大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下两图为世界上某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年降水量都较多,其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B. 地形C. 大气环流D. 洋流
2. 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B. 多雨期与高温期都一致
C. 多雨期的盛行风向都相同D. 少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盛行陆风
3. 以下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地均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B. 相比水稻,甲地更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为黄麻
C. 乙地沿岸可以发展海洋渔业
D. 乙地的绵羊—小麦混合农业闻名世界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甲地位于印度半岛的西部,乙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甲地位于低纬度地区,而乙地位于中纬度地区,A项错误;甲、乙两地都位于来自海洋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B正确;甲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乙地是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C错误;甲地受季风洋流的影 响,而乙地受秘鲁寒流的影响,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甲地为热带季风气 候,乙地为地中海气候。甲地分旱雨两季,乙地夏季降水少,冬 季降水多,所以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A正确;甲地夏季高温多雨,而乙地夏季高温少雨,多雨期与高温期不一致,B错误;甲地少雨期是受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的影响,而乙地少雨期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甲地多雨期盛行西南风,而乙地多雨期盛行西北风,CD项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甲地位于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属地中海气候。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布广泛,A错误。黄麻为经济作物,B错误,乙地沿岸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鱼类等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因此乙地沿岸适宜发展海洋渔业,C正确。绵羊一小麦混合农业是澳大利亚的典型农业,D错误,故选C。
【点睛】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天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成因是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纬度低全年高温,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5.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北方地区的农业,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其农业发展方向应是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D正确;增大坡耕地面积,大量开垦荒地,会加剧土地荒漠化,A、B错误;该地带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建立商品粮基地,C错误。故选择D。
【5题详解】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看,其生态与生产功能应是退耕还林(草),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东部提供畜产品,为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其既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保护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又是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①③正确;该地带降水较少,荒漠化现象比较明显,建设粮食供应基地会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生态保护,②④错误。A正确。故选择A。
【点睛】干湿条件成为本区农牧业生产的限制因子。年平均降水量380mm,降水变率在25%以上。植被特点:植被类型取决于本区气候、土壤条件,主要为半湿润— — 半干旱— — 干旱条件下森林— — 森林草原— — 草原— — 草甸草原植被景观。各类植被响应气候变化敏感程度不一样。因此不同程度的气候变化在交界地带植被第一性生产力有不同的响应。随水分带的全面摆动,植被呈现明显的地带摆动现象。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 长江航运中心B. 传统工业基地
C.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D. 国际化大都市,科技实力较强
7. 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B. 武汉比南昌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C. 成都和拉萨的城市规模相同D. 上海和杭州的城市等级相同
8. 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A. 土地广阔,价格低B. 水能资源缺乏C. 人口众多,素质高D. 交通设施完善
【答案】6. C 7. A 8. A
【解析】
【6题详解】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公路、铁路、水运的交汇处,C正确;重庆、上海是长江航运的起止点,不是中心,A错误;上海产业升级,是高技术产业基地,B错误;武汉、重庆不是国际化大都市,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上海市服务功能强,可辐射到全国各地,A正确;武汉和南昌都是省级行政中心,级别相同,提供的服务种类相同,B错误;成都比拉萨城市规模大,C错误;上海为直辖市,城市等级比杭州高,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范围大,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和水能资源丰富,但交通运输条件差,A正确,D错误;水能充足,B错误;人口较少,C错误;故选A。
【点睛】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1、江宽水深,支流众多,河网密布,通航里程长。2、终年不冻,通航时间长。3、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河流水量大。4、流域内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平稳。5、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社会经济:1、流域内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运输需求量大。2、水运具有运量大,价格低,成本低的优点。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能源跨区域调配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四条能源调配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①线路调配的能源主要是( )
A. 煤炭B. 水电C. 天然气D. 石油
10. ③④两条能源调配路线所采用运输方式的优点是( )
A. 灵活性好B. 速度较快C. 运费较低D. 连续性好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调配的能源主要是水电,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③是北煤南运中的海运路段,主要从秦皇岛等港口向南运输,④通过海运将海外的石油等能源输往广东,③④两条能源调配路线所采用运输方式是水陆运输,灵活性差,速度较慢,受天气影响大,连续性差,故ABD错误;水路运输运费最低,故选C。
【点睛】“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云南、贵州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输送到广东。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进入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此次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双线转移”趋势,即以中国为中心,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分流同步转出。从转移方式看,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以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抱团式转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推测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的“双线转移”趋势体现为( )
A. 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同步流向发达国家
B. 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同步流向发展中国家
C. 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
D. 中低端制造业向科技和人才高地转移
12. 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中,抱团式转移产生影响是( )
A. 利于产业转出地的制造业升级B. 产业转入地形成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力
C. 促进全球制造业的分散化布局D. 改善中国的就业状况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分流同步转出。其中,中高端制造业主要流向发达国家,中低端制造业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B错误。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C正确。中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抱团式转移,即以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整体转移。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龙头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转出,掏空了当地的制造业产业基础,不一定有利于制造业升级,A选项错误。对于产业转入地来说,龙头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转入可以在当地形成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力,B选项正确。抱团式转移,意味着龙头企业和相关产业集中分布于新的转入地,不一定促进全球制造业的分散化布局,C选项错误。以中国为中心的产业流出,不利于改善中国就业情况,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产业转移,中高端制造业主要流向高端人才集中的发达国家,中低端制造业主要流向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学生要掌握产业转移对流入地和迁出地带来的影响。
读我国某地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 荒漠化B. 臭氧层空洞C. 水土流失D. 全球变暖
14. 在我国,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黄土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东北平原D. 长江三角洲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河湖淤积,应是泥沙沉积造成的,形成原因与植被破坏、降水集中有关,说明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正确。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不会造成河湖淤积问题,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图示地区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土质疏松,产生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A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很少水土流失问题,B错误。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CD错误。故选A。
【点睛】图中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河湖淤积,应是泥沙沉积造成的。形成原因与植被破坏、降水集中有关,说明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的土壤特征。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海南省三亚海洋牧场是我国第一个位于热带地区的海洋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长远来看,与粗放式海水养殖相比,三亚海洋牧场可( )
A. 实现水产品多元化B. 缓解耕地资源紧张C. 减轻海洋自然灾害D. 恢复海洋原生环境
16. 海南省三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地域特色的海洋牧场品牌,其特色定位是( )
A. 综合收场B. 渔业养殖C. 生态修复D. 娱乐休闲
17. 我国海洋国土面积广阔,与隔海相望的各国往往存在海域划界与岛屿归属的争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根据岛屿经济价值大小决定解决方式②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③大力发展军事,准备武力解决④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15. B 16. D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从长远来看,海洋牧场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减少对陆地耕地资源的占用,B正确;增加水产品的类型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的恢复,但不是恢复原生环境,AD错误;对海洋自然灾害的形成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三亚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可将海洋牧场带动形成旅游项目,发展娱乐休闲功能。D正确。单纯发展综合牧场,经济效益不好,A错误。渔业养殖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没有帮助,B错误。生态修复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我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是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②④正确;每个岛屿的经济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①错误;我国向来不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③错误。故选D。
【点睛】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1.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底土,外国船舶可以领海上无害通过,但外国飞机未经许可不得飞越他国领海的上空。2.沿海国在领海享有属地最高权,因而领海内之一切人和物(除享受外交特权和豁免者外)均受沿海国管辖。3.沿海国对领海内的一切资源享有专属权利,任何国家或个人非经沿海国同意不得加以开发或利用。4..沿海国享有沿海航运的专属权利。5.沿海国在领海保持战时中立。
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2011年11月联合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全海域海平面上升幅度将达到80~130毫米。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气候变化威胁我国的国土安全,主要表现在(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B. 极端天气增多,旱涝灾害增多
C. 冻土快速融化,影响青藏铁路运行安全D. 加剧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19. 气候变化威胁中国生态安全,主要表现在( )
A. 引发冰川扩张,加剧水资源短缺B. 海洋赤潮灾害频发,影响养殖业
C. 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功能衰退D. 生态移民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导致陆地面积减小,直接威胁我国国土安全,A正确。B、C、D三项均不属于对我国国土安全方面的威胁。故选A。
【19题详解】
全球变暖,蒸发变强,导致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其生态功能严重衰退,C正确;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面积萎缩,A错误;气候变化对海洋赤潮和生态移民的影响较小,B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泛指各种时间尺度气候状态的变化。范围从最长的几十亿年到最短的年际变化。可分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现代气候变化。
人工合成纤维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是用石油作为原料生产乙烯,再对乙烯进行高压压缩生产的合成纤维。我国从国外进口石油、天然气,向发达国家低价出口乙烯。用超细纤维生产的时装柔软、舒适、凉爽、吸汗且不贴身,为满足高档轻纺工业对合成超细纤维和高强长丝纤维的需求,我国每年花巨额外汇从德国进口合成纤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超细纤维受到轻纺企业青睐是因为( )
A. 原料供应稳定B. 适应潮流趋势C. 产品品质优良D. 技术适应性弱
21. 德国控制乙烯生产,而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乙烯,其原因是这类工业( )
A. 销售利润低B. 环境污染严重C. 技术难度高D. 市场竞争激烈
22. 人工合成纤维在轻纺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
A. 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B. 属于战略资源管控
C. 属于替代资源开发利用D. 可以降低资源消耗
【答案】20. C 21. B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轻纺企业采用超细纤维生产的时装柔软、舒适、吸汗不贴身,产品品质优良,深受轻纺企业青睐,C正确;轻纺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原料对其影响不大,A错误;适应潮流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超细纤维的技术适应性强。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乙烯生产属于传统化学工业,对环境污染大,发达国家早已把此类工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B正确;销售利润较高,A错误;德国是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C错误;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市场竞争不激烈,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人工合成纤维以石油资源为原料,没有体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A错误;人工合成纤维广泛使用不属于战略资源管控,B错误;由材料“为满足高档轻纺工业对合成超细纤维和高强长丝纤维的需求”可知,合成纤维在轻纺中的应用,并不是替代资源,而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C错误;合成纤维的应用,由于可回收重复利用,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D正确。故选D。
【点睛】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常用的合成纤维有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聚烯烃弹力丝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鄂尔多斯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鄂尔多斯1961年以来年降水量变化图和鄂尔多斯多年平均年内各月降水量分配图。
(1)简析鄂尔多斯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2)指出鄂尔多斯降水量的特点,并分析降水对农业耕作和牧业产生的影响。
【答案】(1)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侵蚀能力强;降水年际变化大,少雨年多旱灾,加剧土地退化;春季回温快,多大风,(地表解冻)土层裸露、疏松,易受风力侵蚀;位于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多变,生态脆弱。
(2)降水特点:鄂尔多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影响:影响耕作面积、作物种类和收成;影响牧业规模、畜产品品质。
【解析】
【分析】本题以鄂尔多斯1961年以来年降水量变化图和鄂尔多斯多年平均年内各月降水量分配图为情境,从原因及影响的角度考查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剖析材料,能够提升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地表物质不稳定;第二,降水不稳定;第三,多大风天气。根据鄂尔多斯所处的位置,并结合材料中的鄂尔多斯1961年以来年降水量变化图和鄂尔多斯多年平均年内各月降水量分配图。可看出鄂尔多斯地区7、8月份降水多,可知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流水侵蚀能力强;根据鄂尔多斯1961年以来年降水量变化图可看出降水年际变化大,少雨年多旱灾,导致荒漠化加剧,会加剧土地退化;鄂尔多斯位于温带,春季回温快,同时温差大,导致多大风天气,植被还未恢复,土层裸露、疏松,易受风力侵蚀;位于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多变,具有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所以导致该地区土地退化严重。
(2)考查学生对降水量特点的描述。据图可看出,鄂尔多斯7、8月份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于7、8月份的夏季且多暴雨;根据鄂尔多斯1961年以来年降水量变化图可看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鄂尔多斯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冬春季节降水少会导致当地易形成旱灾,影响耕作面积、作物种类和收成,同时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还容易导致出现洪涝灾害;而且还会影响草类生长,进而影响牧业规模、畜产品品质。
点睛】
24. 图1为长沙市和全国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比较图,图2为长沙市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84年以来,与全国相比长沙市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有何变化特点?
(2)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长沙市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请说明理由
(3)从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方向两方面,描述说明长沙市目前的区域特征。
【答案】(1)1984年—1996年,长沙市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或与全国水平相当;1996年后,长沙市第二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
(2)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快;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
(3)目前,长沙市以第二产业为主;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沙市第二产业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详解】(1)根据图1可以判断,长沙第二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4-1996这一阶段,长沙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全国增速稍慢;但是1996年之后从图可以看出,增长速度较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并拉开一定的差距且占有一定的优势。
(2)工业化发展阶段主要从产业结构比重及其发展速度来进行分析。从图1可知,长沙第二产业发展迅猛,增速较快;从图2可以看出,长沙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00-2003年逐年增加,2003年之后对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可知长沙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长沙市以第二产业为主。长沙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有所发展,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点睛】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上海虽地处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但也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针对该问题,上海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哪些?
【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
(2)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水资源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干旱的成因,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降水量夏秋多,冬春少,东南多西北少,所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
【小问2详解】
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该地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水污染引起的,所以要防治水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针对水资源短缺还应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等。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半岛上冰川广布。半岛地表起伏不大,海拔不高,为300米~900米的低高原,海岸线曲折交错,多峡湾。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拉布拉多半岛河流、湖泊众多,沼泽地广布,河流多源出中部,常与湖泊、瀑布串连,并各自入海。半岛沿岸航线繁忙,是北美大陆东岸重要的航线要道。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半岛各个产业发展也深受影响。下图为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的主要原因。
(2)分析拉布拉多半岛上沼泽地广布的主要成因。
(3)简述甲海域海上航行船只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4)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1)拉布拉多半岛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壳升降作用弱;形成时间早,长期受冻融、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显著,地势趋于平缓。
(2)拉布拉多半岛冰川侵蚀作用严重,湖泊、河流众多;该半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很大;地下冻土层存在,阻止了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而形成众多的沼泽地。
(3)甲海域地处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大气能见度降低;来自高纬度的冰山随拉布拉多寒流漂流到甲海域,严重威胁该海域航行安全。
(4)有利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冻土解冻,沿岸海冰融化,航运业和渔业及外贸得以发展;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时间延长;气温上升,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范围和规模扩大;有助于当地资源开发等。
不利影响:途径沿岸的船舶增加,会导致海上污染加重;气温上升,将会危及冷水鱼生长与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气温上升会导致森林病虫害增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的内外力作用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地区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力角度来说,拉布拉多半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在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壳升降作用弱;从外力角度来说,拉布拉多岛形成时间早,分布在北纬50度以北地区,纬度较高,冻土广布。半岛上冰川广布,长期受冻融、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显著,久经侵蚀,地势趋于平缓。
【小问2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半岛上冰川广布”可知,拉布拉多半岛冰川侵蚀作用严重,湖泊、河流众多;该位于北纬50度以北,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冷气流的影响,该半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很大;由材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可知,年降水量较大;纬度较高,气温低,地下冻土层存在,阻止了地表水下渗;由材料“半岛地表起伏不大,海拔不高”可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而形成众多的沼泽地。
【小问3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半岛沿岸航线繁忙,是北美大陆东岸重要的航线要道”可知,甲海域位于重要航线要道,但甲海域地处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洋流会影响上方的空气,暖流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湿润,寒流上方的空气相对寒冷干燥。寒暖流交汇处,上空的空气也会发生交汇,形成弱的锋面,由于暖气流密度相对小,于是便会被抬升,形成锋面云系以及锋面雾;而当暖空气流经寒流上面时空气冷却也会形成大面积的平流雾,在海上产生的这两种雾统称为海雾,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航运;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融化断裂形成海上漂浮的冰山,来自高纬度的冰山随拉布拉多寒流漂流到甲海域,严重威胁该海域航行安全。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变暖对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要从农业、工业、航运业等方面分析。从农业角度来说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冻土解冻,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较高纬度地区冷湿土壤相对暖干,从而利于耕作业的发展,使种植业范围和规模扩大;土壤条件改善,气温升高,较高纬度地带可以有利于森林生长,使森林带北移,林业范围和规模也会扩大 ;全球变暖,使沿岸海冰融化,航运业和渔业及外贸得以发展;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时间延长;从工业角度,全球变暖有助于当地资源开发和工矿业发展等。全球变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极冰融化,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途径沿岸的船舶增加,会导致海上污染加重;全球变暖气温上升,使海水温度也会上升,冷水鱼生存环境可能发生改变,将会危及冷水鱼生长与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气温上升,有利于虫卵越冬,会导致森林病虫害增多,影响林木的生长等。
【点睛】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大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大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焦作市农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等大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等大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从环境因素考虑,该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等大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等大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①线路调配的能源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