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单选题
1.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心脏 ②肌肉组织 ③神经元④一只羊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⑥病毒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⑨一片森林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B. 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D. 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详解】①心脏属于器官层次;
②肌肉组织属于组织层次;
③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属于细胞层次;
④一只羊属于个体层次;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不属于生命系统;
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
⑧一池塘中的所有鱼类,不属于生命系统;
⑨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⑩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③②①④⑦⑩⑨。
故选B。
2.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和蓝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而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B. 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含有DNA和RNA,但都只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C. 二者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有染色体
D. 二者都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没有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菌和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蓝细菌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包括自养型(如光合细菌、化能合成型细菌)和异养型(如寄生细菌、腐生型细菌)。
【详解】A、蓝细菌含有光合色素和酶是原核生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A错误;
B、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含有DNA和RNA,都是细胞生物,但都只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正确;
C、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有拟核,但拟核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
D、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生物细胞中都没有核膜,但有核糖体,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N含量较高
B. Mg元素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植物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C. P元素是磷脂、ATP及DNA等多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元素
D. N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核糖、蛋白质等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C、H、O、N是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Mg元素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植物缺镁影响叶绿素合成,叶绿素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磷脂、ATP及DNA等多种化合物都含有P元素;核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详解】A、C、H、O、N是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A正确;
B、Mg元素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植物缺镁影响叶绿素合成,叶绿素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
C、磷脂、ATP及DNA等多种化合物都含有P元素,C正确;
D、N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核酸、蛋白质等物质,而核糖不含N元素,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新鲜的苹果汁与斐林试剂混匀后,即可观察到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B.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
C. 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用苏丹III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
D. 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时材料尽量选择白色或接近白色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需要加热的是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借助显微镜的是脂肪鉴定。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切片后,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的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加入组织样液2 mL后,先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可见组织样液变成紫色。
【详解】A、将新鲜的苹果汁与斐林试剂混匀后,需要50~65°C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鉴定蛋白质需要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试剂要求是先加A液1ml,再加B液3-4滴,B正确;
C、用苏丹Ⅲ检测花生子叶的中的脂肪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去浮色,C正确;
D、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时,为了避免生物组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造成干扰,应优先选择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材料,D正确。
故选A。
5.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问题日趋严重。研究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肝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
B. 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生成
C. 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减少,抗寒能力提高
D. 水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可充当反应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A正确;胰岛素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能产生水,B正确;冬季,结合水越多,抗寒能力越强,C错误;水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可充当反应物,如光反应中水的光解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的种类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6. 糖类和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糖既可作为能源物质,也可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及某些重要化合物
B. 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肌糖原可分解直接补充血糖
C.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
D. 细胞中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脂肪可大量转化为糖类为生命活动供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葡萄糖既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建细胞结构的原料,如糖蛋白中的多糖是由葡萄糖合成,A正确;
B、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可分解以补充血糖,B错误;
C、植物脂肪在室温时呈液态,主要原因是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C错误;
D、细胞中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A。
7. 如图,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A产生的激素随血液运输给细胞B再与相应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B. 若图Ⅱ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两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传递
C. 若图Ⅱ中②为受体,其化学组成可能是糖蛋白
D. 所有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借助细胞膜才能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图Ⅰ表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2、图Ⅱ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①表示信号分子,②表示受体,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细胞膜直接接触。
【详解】A、细胞A产生的激素随血液运输给细胞B,再与相应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图Ⅱ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①表示信号分子,②表示受体,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细胞膜直接接触,B正确;
C、若图Ⅱ中②为受体,其化学组成可能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和接收信号的功能,C正确;
D、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除图I、图Ⅱ中所示的两种外,还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该方式不需借助细胞膜,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对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相似
C.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
D. 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1、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 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2、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结构也具有相似性,B正确;
C、分泌蛋白的合成以及加工过程中,内质网可以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即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C正确;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A。
9.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C. 细胞核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中不存在
D. 核孔是实现细胞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2)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4)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存在状态,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
C、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中不含细胞核,C正确;
D、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有关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转运蛋白可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B. 载体蛋白既能参与主动运输,也能参与被动运输
C. 通道蛋白介导的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D. 分子和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转运蛋白可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其中通道蛋白参在转运物质时,会与待转运物质结合,并且自身结构不会发生变化,通道蛋白只参与协助扩散。而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会与待转运物质结合,并且自身构象会发生变化,载体蛋白既可以参与主动运输,也可以参与协助扩散。
【详解】A、转运蛋白可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A正确;
B、载体蛋白既能参与主动运输,也能参与被动运输,B正确;
C、通道蛋白介导的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
D、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需要与被转运物质结合,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所示为ATP的结构及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ATP水解时末端磷酸基团易脱离
C. 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可循环利用的
D. ATP的合成过程可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甲图分析,A代表的是腺苷,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TP水解和ATP合成不是可逆反应。
【详解】A、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ATP水解通常与吸能反应相关联,B错误;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是不可循环利用的,C错误;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能产生ATP,所以ATP的合成过程可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D。
12. Ca2+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同时也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每水解一个ATP可以从细胞质基质转运两个Ca2+到细胞外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Ca2+泵运输Ca2+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 Ca2+与Ca2+泵相应位点结合激活其酶活性
C. ATP释放的磷酸基团使Ca2+泵被磷酸化而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
D. 若用Ca2+泵抑制剂处理细胞,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会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题中显示,Ca2+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同时也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每水解一个ATP可以从细胞质基质转运两个Ca2+到细胞外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可见钙离子的转运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A正确;
B、Ca2+与Ca2+泵相应位点结合激活其酶活性,进而催化ATP的水解过程,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载体蛋白结合,发生磷酸化,进而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B正确;
C、ATP释放的磷酸基团与Ca2+泵结合后,钙泵被磷酸化而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进而实现了对钙离子的转运过程,C正确;
D、Ca2+泵将Ca2+转运到细胞外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所以若用Ca2+泵抑制剂处理细胞,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会升高,D错误。
故选D。
13.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马铃薯套种玉米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B. 中耕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 储藏果蔬的仓库通常需要降低氧气和温度,可降低有机物消耗
D. 大棚栽培果蔬选择黄绿色的塑料薄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尽量减少植物的呼吸消耗,据此答题。
【详解】A、马铃薯套种玉米,减少了土地闲置时间,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A正确;
B、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间隙中的含氧量,可促进有氧呼吸,B正确;
C、储藏果蔬的仓库通常需要降低氧气和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可降低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消耗,同时保证果蔬的新鲜程度,C正确;
D、植物光合作用几乎不吸收绿光,所以大棚栽培果蔬选择黄绿色的塑料薄膜,不可以提高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D。
14. 某同学用新鲜菠菜叶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菠菜叶剪碎,研磨时应加入的药品有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B. 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若触及层析液会导致分离实验失败
C. 滤纸条上,扩散最快的色素带呈橙黄色,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
D. 若滤纸条上距滤液细线最远的两条色素带变窄、变浅,是使用了久置变黄的叶片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提取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 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
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几种药品的作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SiO2:使研磨更充分;CaCO3:防止色素被破坏。
【详解】A、将菠菜叶剪碎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无水乙醇以提取色素,A正确;
B、若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从而导致分离实验失败,B正确;
C、滤纸条上扩散的最快的色素带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含量最多的给最宽的色素带是蓝绿色的叶绿素a ,C正确;
D、若使用久置变黄的叶片进行实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滤纸条上距滤液细线最近的两条色素带(叶绿素a、叶绿素b)会变窄变浅,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只能吸收蓝紫光
B. 菠菜叶肉细胞内色素中含量最多是叶绿素
C. 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看,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比例大,对其它颜色的光吸收的比例小,所以说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详解】A、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错误;
B、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多于类胡萝卜素,菠菜叶肉细胞内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B正确;
C、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中没有色素分布,C正确;
D、细胞质基质含有一些有机酸,当叶绿素释放出来后,有机酸会破坏叶绿素,加入碳酸钙可以中和有机酸,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D正确。
故选A。
16. 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A. 有旺盛的分裂能力B. 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C. 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遗传基因不同D. 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蛋白质组成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人体内造血干细胞的遗传基因相同,之所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故选B。
17. 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 生物体内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分化中丢失了大量基因
C. 将洋葱根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说明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比造血干细胞的全能性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
B、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生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同一个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其中所含的基因均相同,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说明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D、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所以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比造血干细胞的全能性高,D正确。
故选B。
18. 暴晒、污染、吸烟和肥胖等都是对细胞造成氧化应激的因素,而氧化应激可产生自由基并影响端粒的长度,以加速细胞衰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B. 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磷脂、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C. 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延长一截
D. 在生活中可通过防晒、远离污染源等方式延缓衰老
【答案】C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由衰老细胞的特征可知,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变化,A正确;
B、自由基攻击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蛋白质活性降低,导致衰老,自由基还会攻击和破坏磷脂、DNA等,B正确;
C、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暴晒、污染、吸烟和肥胖等会加速细胞衰老,据此可推测,在生活中可通过防晒、远离污染源等方式延缓衰老,D正确。
故选C。
19. 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②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③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通过细胞凋亡完成;④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⑤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都是自然的生理过程
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详解】①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①正确;
②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比如人的手指的形成,②正确;
③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通过细胞凋亡完成,比如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靶细胞裂解死亡,③正确;
④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坏死是被动死亡,④正确;
⑤一般情况下,细胞坏死是病理性变化,⑤错误。
故选D。
20. 下列各项组合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玉米叶片的绿色与黄色B. 羊的黑身与马的灰身
C. 豌豆的茎生花与高茎D. 猫的长毛和直毛
【答案】A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玉米叶片的绿色与黄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羊的黑身与马的灰身是不同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的茎生花与高茎属于不同性状,C错误;
D、猫的长毛和短毛、直毛与卷毛分别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点睛】
21. 在下列遗传实例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A.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1:1
B.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是白化病患者
C. 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D. 粉色花(Aa)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AA)、粉花(Aa)、白花(aa)三种表现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亲代雌雄性状相同,子代不同个体出现相对性状现象。
【详解】A、亲代中高茎与矮茎豌豆是相对性状,杂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是相对性状,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A符合题意;
B、亲代中夫妇表现型都正常是相同性状,生的三个孩子中有正常和白化患者是相对性状,属于性状分离现象,B不符合题意;
C、亲代中圆粒豌豆是相同性状,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是相对性状,属于性状分离现象,C不符合题意;
D、亲代中粉色花是相同性状,自交后代出现的红花(AA)、粉花(Aa)和白花(aa)是相对性状,属于性状分离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抓住“亲代是相同性状,子代出现相对性状”这一关键即可判断。
22. 下列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B.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C.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现型是生物的性状表现,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综合调节共同共同控制的,即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组合,A正确;
B、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B正确;
CD、表现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一般表现型相同,C错误,D正确。
故选C。
23. 豌豆被孟德尔选作杂交实验的材料,下列原因不包括( )
A.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B. 豌豆花比较大,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比较容易进行
C. 豌豆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容易观察和分析
D. 豌豆的相对性状都是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豌豆属于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不符合题意;
B、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不符合题意;
C、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不符合题意;
D、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 )
①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③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④操作实验,进行检验
⑤演绎推理
A. ①②④③⑤B. ①④②③⑤
C. ②①⑤④③D. ②①④⑤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经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操作实验,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②①⑤④③,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 1866年孟德尔发表的研究成果未引起重视,时隔30多年才被认识到其重要性。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恰当地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设计了“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论证
C. 运用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科学分析
D. 采用了由简单(一对相对性状)到复杂(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以下几个原因: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后分析多对相对性状。
【详解】A、豌豆植株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株,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作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A正确;
B、孟德尔并未设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论证,B错误;
C、孟德尔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正确;
D、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然后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采用了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方法,D正确。
故选B。
26. 女娄菜叶片的绿色(Y)和黄色(y)、宽叶(R)和窄叶(r)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女娄菜亲本进行杂交,F1的性状表现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两女娄菜亲本的杂交组合是YyRr×Yyrr
B. F1中黄色宽叶植株约占1/8
C. F1绿色窄叶植株中,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约占2/3
D. F1绿色宽叶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绿色宽叶植株约占9/16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利用分离定律解题方法: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详解】A、分析柱形图可知,子一代中,绿色:黄色=3∶1,所以对于叶片颜色而言,亲本是杂合子自交,即Yy×Yy;子一代中,宽叶:窄叶=1∶1,所以对于叶片形状而言,亲本是测交,即Rr×rr,所以两亲本的杂交组合是YyRr×Yyrr,A正确;
B、亲本的杂交组合是YyRr×Yyrr, F1中黄色宽叶女娄菜基因型为yyRr,占1/4×1/2=1/8,B正确;
C、F1的绿色窄叶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1/3YYrr、2/3Yyrr,其中只有Yyrr自交后代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占2/3,C正确;
D、F1绿色宽叶植株(1YYRr、2YyRr)进行自交,后代中绿色宽叶(Y_R_)植株约占1/3×3/4+2/3×9/16=5/8,D错误。
故选D。
27.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详解】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一对染色体,A、C、D均正确;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体细胞,体细胞中一般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28. 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
A. 有丝分裂B. 无丝分裂
C. 减数分裂ID. 减数分裂Ⅱ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大小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详解】ABD、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均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现象的发生,ABD错误;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
故选C。
29. 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四分体为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DNA
B. 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
C. 一个细胞中的4对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
D. 一个四分体含有四对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四分体是指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含有四个DNA,A正确;
B、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B错误;
C、一个细胞中的1对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C错误;
D、一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
30. 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 )
①减数分裂Ⅰ后期
②减数分裂Ⅱ后期
③有丝分裂后期
④无丝分裂后期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可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1. 图所示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 该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 该细胞中a和b可称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D. 该细胞中①和③可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A错误;
B、图中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①②一对,③④一对,B正确;
C、该细胞中a和b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可称为非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
D、该细胞中①和③形态大小不同,可称为非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32. 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对受精作用意义重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精细胞变形为蝌蚪状的精子,有利于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
B. 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可避免不必要的耗费
C. 精子的头部几乎只保留了细胞核,可保证遗传物质先进入卵细胞
D. 细胞中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主要集中在尾的基部,可保证能量供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变形过程中,细胞核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为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在尾基部形成线粒体鞘膜,其他物质浓缩为原生质滴直至脱落,线粒体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所以需要保留。
【详解】A、精细胞变形为蝌蚪状的精子,有利于精子运动,且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A错误;
B、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避免了受精过程中不必要的细胞组分耗费能量,B正确;
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头部先进入卵细胞内,精子头部几乎只保留了细胞核,可保证遗传物质先进入卵细胞,C正确;
D、细胞中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主要集中在尾的基部,更好地在受精过程中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33. 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多于来自父方的。
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染色体
D.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由于受精卵中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和细胞质内的DNA,而细胞质基本都来自于卵细胞,所以来自于母方的遗传物质多于父方,A正确、C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D正确。
34.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
A.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没有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格里菲斯实验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这是艾弗里实验的结论,C错误;
D、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
故选D。
35. 如图是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示意图,细胞提取物来自于S型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用到了减法原理
B. 实验现象中只有⑤组出现了S型菌
C. ⑤的实验现象说明DNA酶抑制了DNA发挥作用
D. 本实验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性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
【详解】A、该实验使用酶将各类物质去除,从而研究该物质的作用,用到了减法原理,A正确;
B、实验现象中只有⑤组没出现S型菌,B错误;
C、⑤用DNA酶去除DNA,R型菌不再转化为S型菌,实验现象说明DNA是使得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C错误;
D、本实验可证明S型菌中的DNA能够使得R型菌转化为S型菌,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36. 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可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使DNA和蛋白质分开
C.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可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A正确;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若搅拌不充分,则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导致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C正确;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因此,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D正确。
故选B。
37. 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图为其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和③交替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 ①和②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C. A链和B链的碱基通过氢键配对
D. A链和B链是反向平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脱氧核苷酸在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
【详解】A、②(脱氧核糖)和③(磷酸)交替排列,构成DNA的基本骨架,A正确;
B、DNA双螺旋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图中①为含氮碱基,②为脱氧核糖,B错误;
CD、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A链和B链的碱基通过氢键配成碱基对,CD正确。
故选B。
38. 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中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技术
B. 子一代结果若为②,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
C. 根据半保留复制学说,推测子二代结果应为③
D. 亲代大肠杆菌的DNA经离心处理后出现⑤所示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1、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2、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因此亲代DNA的两条链都是15N,位于试管中的“重带”区应该为⑤,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子一代DNA的两条链中一条含有15N,另一条含有14N,位于试管中的“中带”区,应为②,同理可得子二代形成的4个DNA分子,有2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4N,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为15N,位于“轻带”和“中带”区,应为①;子三代形成的8个DNA,有6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4N,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为15N,应为③。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来探究DNA复制方式,A正确;
B、②DNA的两条链中一条含有15N,另一条含有14N,位于试管中的“中带”区,子一代结果若为②,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因为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子一代为一条重带,一条轻带,B正确;
C、若为半保留复制,则子二代DNA中1/2为14N/15N、1/2为14N/14N,即如图中①,C错误;
D、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因此亲代DNA的两条链都是15N,位于试管中的“重带”区应该为⑤,D正确。
故选C。
39. 下图为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细胞质中
B. 酶②为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催化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C. 该过程以游离的核苷酸为原料,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一般情况下,甲、乙两个子代DNA分子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过程为DNA分子复制。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图中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
【详解】A、由于D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故图示DNA复制的场所可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处,A正确;
B、酶②为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催化一条DNA单链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错误;
C、DNA分子过程以游离的核苷酸为原料,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A-T、G-C)原则,C正确;
D、一般情况下,甲、乙两个子代DNA分子是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所蕴含的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
故选B。
40. 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B.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详解】A、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B正确;
C、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基因在一个DNA分子上成单存在,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成对存在,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 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三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___。
(2)A组实验水浴加热后,能否观察到砖红色沉淀?___(填“能”或“不能”)。为什么?___。
(3)在做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时,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是否需要加热?_____(填“是”或“否”)。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在于要斐林试剂的乙液是质量浓度为______的CuSO4溶液。
(4)C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___,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的颜色是___。
【答案】(1)C (2) ①. 不能 ②. 蔗糖不是还原糖
(3) ①. 否 ②. 0.05g/ml
(4) ①. 洗去浮色 ②. 橘黄色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小问1详解】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AB两组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观察颜色变化,而C实验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观察。
【小问2详解】
A组中斐林试剂甲液为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乙液为质量浓度0.05g/mlCuSO4溶液;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性糖的,而蔗糖是非还原糖,所以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小问3详解】
在做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时,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不需要加热;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在于要斐林试剂的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而双缩脲试剂是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小问4详解】
鉴定脂肪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脂肪被苏丹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呈橘黄色的小颗粒。
42. 图1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C.表示相关反应阶段,甲、乙表示相应物质。图2表示某装置中氧浓度对小麦种子CO2释放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甲表示________,物质乙表示________。图1中a、b、c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图2中A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储存种子应选___________点(填“A”或“B”)所对应的氧气浓度。
(3)写出图1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
【答案】(1) ①. H2O ②. 二氧化碳 ③. c ④. 线粒体内膜
(2)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B
(3)
【解析】
【分析】由图1可知,甲为水,乙为二氧化碳,a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b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B时细胞总呼吸速率最低。
【小问1详解】
图1中物质甲表示H2O;物质乙表示二氧化碳;图1中a、b、c所代表的分别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的是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小问2详解】
图2中A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图中B点为储存种子的最佳氧气浓度,因为在此条件下,细胞的总呼吸速率最低,对有机物的消耗最少。
【小问3详解】
图1为有氧呼吸过程,总反应式为:。
43. 图甲为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图乙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________________(填“同位素标记法”或“差速离心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________________(填“H2O”或“CO2”)。
(2)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上,它们能够捕获光能,其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光。
(3)图甲中,A为________________阶段,B为________________阶段,A阶段的化学反应为B阶段的化学反应提供物质②_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B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乙,该绿色植物叶片在正午时分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同位素标记法 ②. H2O
(2)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蓝紫
(3) ①. 光反应 ②. 暗反应 ③. NADPH ④. ATP ⑤. 基质
(4)正午时分,阳光过强,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暗反应速率降低,整个光合作用强度明显降低
【解析】
【分析】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以及NADP+,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小问1详解】
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利用了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小问2详解】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它们能够捕获光能,其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小问3详解】
图甲中,A为光反应阶段,B为暗反应阶段,A阶段的化学反应为B阶段的化学反应提供物质②NADPH(作还原剂和提供能量)和③ATP(提供能量)。B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含有相关酶)。
【小问4详解】
正午时分,阳光过强,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暗反应速率降低,整个光合作用强度明显降低。
44. 某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叶腹面有浅紫色和浅白色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G和g控制。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系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豆科植物叶腹面的颜色中,____是显性性状,这一结论依据第____组实验得出。
(2)第一组实验时,需对____品系进行人工去雄处理;人工授粉后,仍需继续套袋,目的是____。
(3)第一组实验中,父本甲的基因型为____,F1浅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4)第二组实验F1植株中,纯合子占比约为____,杂合子占比约为____。
【答案】(1) ①. 浅紫色 ②. 二
(2) ①. 乙 ②. 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3) ①. Gg ②. gg
(4) ①. 1/2 ②. 1/2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依据杂交组合二F1的表型及比例为:浅紫色:浅白色3:1,可知浅紫色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在杂交实验中,一般需要对母本,即第一组实验中的乙品系,进行人工去雄,再进行人工授粉,但仍需继续套袋,目的是为了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小问3详解】
浅紫色对浅白色为显性,所以依据杂交结果(浅紫色:浅白色1:1)可知,父本甲的基因型为Gg,F1浅白色的基因型为gg。
【小问4详解】
第二组杂交组合的亲本的基因型为Gg,其F1中GG:Gg:gg=1:2:1,所以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均为1/2。
45. 南瓜果实中黄色和白色、盘状和球状是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用白色球状南瓜(甲)与白色盘状南瓜(乙)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南瓜果实颜色和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原因是____。
(2)亲代南瓜甲是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亲代南瓜乙的基因型是____。
(3)子代南瓜中,杂合子占____;与亲代南瓜表型不同的占____。
【答案】(1) ①. 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 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2) ①. 杂合子 ②. AaBb或Aabb
(3) ①. 3/4 ②. 1/4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控制黄色与白色、盘状与球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为白色球状的南瓜甲与表现型白色盘状的南瓜乙杂交,后代出现黄色,说明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色球状南瓜与白色盘状南瓜杂交子代出现了黄色,且白色:黄色为3:1,因此白色为显性,亲本这对性状为杂合子;球状与盘状后代出现了球状:盘状为1:1,亲本这对性状应为测交。假设黄色与白色由A、a控制,球状与盘状由B、b控制,则亲本白色球状南瓜与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白色球状南瓜(甲)×白色盘状南瓜(乙)→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3:3:1:1,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的果实颜色和形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若盘状为显性性状,则亲代杂交组合为Aabb(甲)×AaBb(乙);若球状为显性性状,则亲代杂交组合为AaBb(甲)×Aabb(乙)。
【小问3详解】
子代南瓜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4,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4=3/4,与亲代南瓜表型不同的占比为(1+1)/(3+3+1+1)=1/4。组别
材料
主要实验试剂
观察记录
A
新制蔗糖溶液
新制的斐林试剂甲液、乙液
颜色反应
B
稀释的鸡蛋清
双缩脲试剂A液、B霞
颜色反应
C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1%的酒精溶液
染色情况
实验组别
亲本
F1植株叶腹面的颜色及其株数
浅紫色
浅白色
第一组
父本甲(浅紫色)×母本乙(浅白色)
202
199
第二组
丙(浅紫色)进行自花传粉
298
10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