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课件(76份)
-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件 0 次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传入过程,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与佛教有关的成语,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注重境界的表达,大同云冈露天大佛,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汤若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
融合与辐射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深刻影响宋明理学
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董仲舒新儒学(杂糅各家)
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促进思想启蒙和经世之学
一、融合——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东传——东方文化的融合
魏晋时佛教日趋兴盛,与儒、道融合,渐趋本土化
隋唐时期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
宋明理学以儒学为核心,兼容佛道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一部分
春日过上天竺朱熹竺国古招提,飞甍碧瓦齐。林深忘日午,山迥觉天低。琪树殊方色,珍禽别院啼。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绍兴十八年(杭州)
思考:结合所学,分析佛教的传入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
“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空,棒喝怒呵,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唾,动触天真。”——【明】胡应麟评严羽“妙悟说”
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
南宋四明佛《释迦佛图》
南宋陆信忠《释迦涅槃图》
明代丁云鹏《释迦牟尼图》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莲瓣或莲花纹被广泛运用于器物装饰。在佛教艺术中,莲花代表"净土",寓意吉祥,象征"自性清净"。莲瓣纹是南北朝瓷器最重要、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
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佛像
古阳洞是北魏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营造的功德窟。支持孝文帝改革和迁都的一批王公贵族、高级官吏等也多于该洞发愿造像。
云冈大佛形态端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脸部形象是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融合
1.明末清初西学东渐:
利玛窦刊印《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解释地球: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同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面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在利玛窦这里,传播的地球不再是传统认知的方形。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明史•徐光启传》
徐光启、李之藻、汤若望等编译《崇祯历书》
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清史稿·汤若望传》
2.晚清到民国的西学东渐:
思考1: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主题是什么?为什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主题: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
②背景:19世纪中叶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一过程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思考2:请为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补充相关史实,分析此间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的变化?
林则徐、魏源《四洲志》、《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书籍(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
维新运动(康、梁、谭、严)《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推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先进的民主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人的认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思考3:观察下表,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晚清民初的有何差异?
局限于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
传播途径广泛,社会影响大
内容广泛(器物、制度、文化)
东西方双向交流,未引起实质性变革
1.对亚洲的影响——东亚文化圈形成
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
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日本等国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移植于中国、科举制跟中国一模一样。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深受唐文化影响。
中国人进入琉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和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二、辐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二)对欧洲:中学西传的影响
梳理:梳理四大发明的西传概况,结合【史料阅读】归纳其对欧洲的影响?
8世纪以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对欧洲教育、政治和商业活动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12-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促进远洋航行,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
13、14世纪经波斯传入欧洲
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利玛窦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译为西文,《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
【思考点】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长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促使中国的丝绸、铁器、瓷器等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科举制度西传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创立。
对亚洲的影响(东亚文化圈)
朝鲜、日本、越南、琉球、东南亚
对欧洲的影响(中学西传)
四大发明的传播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课时精练,随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示范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由表入里,课堂练习,欧洲“中国风”,课堂小结,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