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96份)
2024届高考复习专题——地图类试题解题剖析 课件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复习专题——地图类试题解题剖析 课件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适用范围,参考答案,图1图2图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时代背景下,“一核四层四翼”成为高考评价体系的“黄金标准”。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由于地图类试题能够较好地实现新高考的考查目标与要求,能全面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从而逐渐成为新高考先行区的高考命题“新宠”。
高考能力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正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地图类试题的命题导向分析
(2023•福建•T2)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右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
解析:提取地图信息并结合东汉兴衰、两汉经济与文化等相关知识,对郡国多集中于黄淮流域的情境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而得出D项“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这一结论。东汉仍延续郡国并行制,排除A项;豪强势力割据地方主要在东汉中后期凸显,排除B项;许慎虽然深受儒学的影响,但无法在图文信息找到支撑并解释,排除C项。
A. 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 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 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D. 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地图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三读二补”
此方法可以用来识读行政区划(疆域)图、军事类型图、经济类型图、文化类型图等历史地图。
(2020·山东高考·16)(12分)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黄河中下游人口密度高;
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南北方均有分布。
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三个历史时期共性表现为:国家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差异则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北方人口密度高,南方人口密度低,说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是此时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
长江下游人口密度最大说明此时南方已成为国家经济的中心;
南北方均有分布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说明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
东汉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均在北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中唐以后,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成定型。
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东汉(永和五年)。
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
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唐代(天宝元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浅探原因背景类试题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立意,解题分析,技巧提升,启示反思,1试题地位,试题立意,2试题价值,1教法与学法,2解题分析,3引申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概念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1页。
这是一份史料价值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