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 (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 (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01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02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03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01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02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6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6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首先,冲刺阶段的易错题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查缺补漏,总结经验教训,知识梳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其次,通过对错题分析,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考点的分析与总结,它能够减少我们复习过程当中同类型的题或者是同一知识点的犯错频率。
    第三,对于错题集的复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盖住答案,然后重新来做一遍,从分析的角度条件的分析以及技巧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逐一的排除。
    第四,在这些错题当中,并非所有的错题都是每个同学易错的,那么在第一遍的错题复习当中,我们就要进行排除,筛选出符合自己特点错题及其针对性也才更强。
    如果自己已经完全掌握的,那么就当是对于知识点的再一次复习。这样的错题对于提升自己的能力来说也才是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备战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诗内容看,诗歌应写于秋天,诗人夜闻蟋蟀哀婉叫声而感秋、思乡。
    B.首联“甚微细”与“何动人”对比,写出哀音不同寻常,吸引读者兴趣。
    C.“相亲”使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诗人与蟋蟀互相依恋之情。
    D.尾联中,诗人认为蟋蟀天真的声音与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一样感人。
    2.诗中第六句的“放妻”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妻子,二是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你赞同哪一种解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D
    2.(1)认为是妻子。诗中“客”指作者本人,诗人客居他乡,只有蟋蟀与之相伴,倍感孤独;由此想到远在故乡的妻子同样深夜难眠,也在思念自己;虚实结合,表达思乡念亲之情更为强烈。(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认为是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诗中的“久客”指长期客居外乡的人,蟋蟀的叫声引发内心悲凉孤独之情;而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命运悲惨,半夜被哀鸣之声惊醒洒下泪水;表达命运悲苦的人面对促织鸣叫时,内心的痛苦是相似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一样感人”错误。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的意思是: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由“异”可以看出,诗人认为蟋蟀的天真叫声比人为音乐更感人。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可赞同是指妻子,也可赞同是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如赞同是指妻子,可以从如下方面分析。“放妻难及晨”的意思是:结伴多年的妻子也难以稳睡到天明,那么“久客得无泪”中的“客”指诗人自己,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再结合“床下夜相亲”移到床下来鸣叫似与我心相亲来分析,诗人久居他乡,远离家乡,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由此想到了远在故乡的妻子,进而抒发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如赞同是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可以从如下方面分析。“放妻难及晨” 的意思是: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那么“久客得无泪”中的“客”指客居外乡的人,“久客”指长期客居外乡的人。长期客居外乡的人,远离家乡,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而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在半夜里被哀鸣的促织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里的“久客”和“放妻”都是命运悲苦的人,他们在面对促织鸣叫时,内心的痛苦是相似的,所以“放妻”理解成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会起到感情共鸣的效果。
    【易错点警示】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思
    陆游
    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
    [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
    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闲适自在的心情。
    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
    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案】1.B
    2.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意思答对即可)
    思想情感: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语言和情感的能力。
    B.“闲适自在”错误,颔联“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表达的是不甘心闲居,再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思考,陆游是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句中“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的意思是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
    注释是说“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据此可知,“季鹰不用忆莼鲈”是用典,运用“莼鲈之思”的典故,张翰的“莼鲈之思”是躲避乱世;而陆游心里想的却是在天下纷乱之际,如何建功立业、收复中原。诗中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①上客,阳春②一曲和皆难。
    (注)①凤凰池,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②阳春:古曲名,即宋玉《对楚王问》中提到的《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以之比喻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阑”“寒”二字对应,写春日将尽、清晨寒凉,但结合整联看并未给人以衰残畏缩之感。
    B.中间两联描写早朝情形,既有整体呈现,也有细节特写,多角度展现出了百官入朝的盛大场面。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以花、柳之景衬托出武官得胜归来,军旗飘飘、佩剑入朝的威风与荣耀。
    D.整首诗对仗精工,前三联均用对仗,与早朝时那种左右分班、文武对列的严整朝仪协调一致。
    4.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3.C
    4.①尾联意为:只有凤凰池上的你,写了一首如《阳春》《白雪》曲般高妙的诗,大家都难于应和。②表达对贾至的赞扬。 “独有”“凤凰池”暗指贾至独特出群、身份尊贵;“阳春一曲”赞扬贾至诗文高妙,才华不俗。
    ③表现诗人的谦逊。“和皆难”,写出自己做此诗之难,表现自己的谦逊态度和对贾至的恭维。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C.“衬托出武官得胜归来,军旗飘飘、佩剑入朝的威风与荣耀”错误。本句的意思是:殿前花色与佩剑的闪光交加辉映,天边的晨星才刚刚消隐。飘扬的旌旗轻拂着柳枝,枝头还沾带着夜来的清露。“剑佩”应指禁卫军的武装,武官不可能佩剑入朝,“旌旗”是旗帜的总称并非指军旗,此句也无得胜归来之意。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的意思是:只有凤凰池上的你,写了一首如《阳春》《白雪》曲般高妙的诗,大家都难于应和。
    “独有”是唯独、唯一的意思,“阳春”指“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贾至写出了如《阳春》《白雪》曲般高妙的诗,大家都难以应和,说明了贾至文采极高,这是对他才华突出的赞扬。“凤凰池”由注释可知,是“禁苑中池沼”,指贾至当官,官至中书省,能够“掌管机要,接近皇帝”,由此可知,贾至身份高贵。
    作者在尾句写了“和皆难”,而此诗题目是《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即是“和诗”,侧面反映了自己做此诗之难,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表现了谦逊的品格,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贾至的恭维。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①,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②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衣桁(héng):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②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中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的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迥异于我们学过的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其一的三、四两句借柳枝与山花来写风,彰显出诗人观察的细微与笔力的不凡。
    C.其二的一、二句,诗人在乌鸦的一片聒噪声中,进入萧条荒凉的人家,极自然。
    D.其二的最后一句,诗人在萧条的主画面背景上添上几笔艳丽的色彩,构思精巧。
    6.两首诗均写了山房春光,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答案】5.C
    6.第一首诗,诗人写了春光,翩翩的蝴蝶和蜜蜂,最后以柳枝和山花展现了春风的柔和,写出了春天大道生机,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第二首诗,诗人写了昔日繁华的梁园现在满目萧条,而花朵依旧盛开。以乐景写哀情,诗人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进入萧条荒凉的人家”错。“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诗中用的“极目”是向远处看,萧条人家在远方。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其一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心情是愉悦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春花却依旧盛开。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甲)嘲子由
    苏轼
    堆几盏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
    (乙)戏子由
    苏轼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乙诗颔联进行客观写实,借助“攻”“低”“诵”等动词,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子由埋首躬读的书生形象。
    B.“器成机空”,机器制成之后,制机原理早已消失;心有“天游”,言说子由已摆脱六情束缚,内心逍遥,放任自然。
    C.两诗善于用典,桓公读书不能深谙其道,恰如子不传父斫轮之要;任凭侏儒们“笑方朔”,子由也不改易其清高气节。
    D.《嘲子由》,调侃中传递读书奥义,嘲笑中一窥兄弟情深;《戏子由》,戏谑中见子由操守,言辞虽涩可也含蓄有致。
    8.陆游在《施司谏注东坡诗序》中这样评价苏轼诗歌:“援据闳博,旨趣深远。”请结合上述两首诗歌对该评论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7.B
    8.①“援据闳博,旨趣深远”,指引用典故或论据素材宏大丰富,表达的主旨理趣深刻高远。②在诗一中借弦上曲、器中机、“轮扁笑桓公”等典故,论据丰富,表达了读书不能只拘泥古人书本,还要自悟才能理解书中要义的治学道理,意蕴深远;③在诗二中,借东方朔、秦优旃、庄子中“妇姑勃溪”“天游”“六凿”等典故,典故未富,赞美子由在简陋的环境中仍能苦读自守、不为现实所动的高尚节操,劝诫子由不要被现实所困,要做到豁达自然、泰然处之,意蕴含蓄深刻。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机器制成后,制机原理早已消失”歪曲原意,“器成机空”,是说机器制成,但其中的玄机妙智早已超脱于机器之外,强调读书要学会体悟书外内容的重要性。“子由已摆脱六情束缚”,不准确。心有“天游”,是告诫子由要摆脱现实困境对自己的干扰,静下心来专心读书。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嘲子由》中“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二句,是诗人告诉“攻之如蠹虫”的子由:圣人的思想并不全部都在书里,这就好像学音乐不只是弹奏琴弦,学制作也不只是运用机械。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读书比作“弦”和“机”,将读书的收获比作“曲”和“器”,表达了诗人认为读书也不能局限与书本,而是要勤于思考的道理。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运用的是《庄子·天道》中的典故,工匠轮扁嘲笑读书的桓公,理由是“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即自己制作车轮的本领不是简单地理论传授,儿子就能学会的。而“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二句中的“妙哉”,表达了诗人对这个道理的赞同,轮扁对桓公的态度与苏轼对子由的态度恰好暗合。诗人运用典故,认为真正的知识需要亲身实践才能提升,所以个人的思想不能仅凭读书获得,要重视生活实践,勤加练习。
    《戏子由》中,“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两句运用两个典故称赞子由。前句典出《汉书·东方朔传》:汉代的东方朔曾对武帝说侏儒身长三尺多,自己身高九尺多,可二者所享受的俸禄却相同,所以“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后句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有一次,秦始皇在殿上摆酒宴,适逢天下雨,陛楯郎(殿前执楯的卫士)都被雨淋着。优旃同情他们,便在殿上上寿呼万岁时向他们大呼:“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秦始皇令陛楯郎一半一半地轮流值勤。这里,诗人以东方朔、陛楯郎比子由,以侏儒、秦优喻当时朝庭的宠臣,于戏谑之语中称赞子由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不屈己求人的秉性。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两句诗化用《庄子·外物篇》:“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之意,从而称赞子由将眼前的困苦、纠纷置之度外的精神。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李商隐
    人高诗苦滞夷门①,万里梁王有旧园②。
    烟幌③自应怜白纻④,月楼谁伴咏黄昏。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苏小小⑤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注释)①夷门:此处指代汴上。②旧园:指以爱才著称的梁孝王在苏州的园苑。③烟幌:薄如云烟的窗帘,此处借指苏州的酒楼。④白纻:指吴地一带的歌舞。⑤苏小小:南齐时钱塘才女,处境艰难。杭州西湖有苏小小墓。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展现了李郢虽有高风亮节和才华,却失意沉沦只能唱着凄苦的歌调的形象。
    B.颔联以对比手法写李郢去苏州后会有新的生活,而自己失去知音后将无比惆怅。
    C.颈联以乐景写哀情,以含露的桃花和婀娜的柳枝等美好的意象凸显离别的悲伤。
    D.美人沦落和才士不遇,遭际相同,因此作者希望李郢前去凭吊,含蓄收束全诗。
    10.在李商隐看来,李郢可以如何排解自己汴上困居不遇而失意南归的悲伤情绪?请简要分析。
    【答案】9.C
    10.①追求新生活。苏州是文化发达的歌舞之乡,新的生活定将让李郢一扫愁怀。②沉醉苏州美景。颈联借美好的苏州景色劝慰李郢在大自然中得到安适愉悦。③凭吊前人,找到心灵慰藉。诗人希望李郢去凭吊同是沦落人的才女苏小小,找到心灵慰藉。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以乐景写哀情”错误,“凸显离别的悲伤”错误。颈联的意思是:含露的桃花如抹红的少女依偎在长满青苔的井旁,春风中婀娜的柳枝正轻舞细腰绿满村间。这句诗借美好的苏州景色向友人表示深情祝愿,也是劝慰李郢在大自然中得到安适愉悦。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作者情感的能力。
    颔联上句意思是风烟中飘着旗幌的酒楼里你定会喜爱那白纻舞。诗人写李郢去苏州后会有新的生活和追求。苏州是文化发达的歌舞之乡,诗以有特色的景观描写突出吴中的繁华,烟幌酒楼,舞纡歌女,新的生活定将让李郢一扫愁怀,这是为李郢去苏州表示欣慰之辞,让李郢追求新生活。
    颈联借美好的苏州景色向友人表示深情祝愿,也是劝慰李郢在大自然中得到安适愉悦,沉醉苏州美景。水村乡居,自有乐趣,那含露桃花如抹红的少女脸颊,婀娜柳枝绿满小村,何等春意盎然。
    尾联以苏州名胜苏小小坟收束更为含蓄委婉。美人沦落和才士不遇,遭际相同,希望李郢去凭吊招魂,找到心灵慰藉。
    【全情境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宋)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前两句阐明无论富贵或隐居都要宠辱不惊的道理,以与祐之弟共勉。
    B.下阕前两句不直写送别却回忆当年风雨之夜灯下畅谈的情景,倍显多情。
    C.词人想象送别后只有翠山秋水伴祐之弟前行,表现了离别时的孤独感伤。
    D.这首词描写、叙述、议论结合,运用想象、比喻、对仗等手法,耐人回味。
    2.“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秋来饮美酒,冬夜吟佳句,描述了闲适自在的生活场景,既表现了词人闲处过平生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的情趣,又嘱咐了祐之弟走后要闲淡处世,宠辱不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表现了离别时的孤独感伤”有误。这里将景物写得清新明丽,表现了词人对祐之弟的美好祝愿:前程美好,就像这陪伴着的秀美山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其思想感情的能力。
    “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是指饮如露般甘甜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
    结合上文“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可知这一句是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应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
    当然这也是词人生活态度的写照诗人认为在朝在野都是幻梦,不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只需平静闲淡地度过余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描述了闲适自在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词人闲处过平生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的情趣。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
    皇甫冉
    湖上孤帆别,江南谪宦归。
    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
    云梦春山遍,潇湘过客稀。
    武陵招我隐,岁晚闭柴扉。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湖上”是分别之地,次句的“江南”是诗人家乡阳羡所处的区域。
    B.以“孤”饰“帆”隐含形只影单之意,“谪”则显示了诗人的身份和归因。
    C.颈联运用了互文手法,写楚地的山水处处充满春意,从这里经过的人却少。
    D.诗人化用武陵源的典故,暗示自己在隐居生活中获得了安慰,悲情已消减。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3.D
    4.①被贬的伤感。诗人仕途不顺,遭贬归家,因而惆怅。
    ②惜别的友情。诗人送刘长卿依依不舍,并对其前程表示担忧,临水落泪。
    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到武陵源正是他要归去的地方。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在隐居生活中获得了安慰,悲情已消减”错误。诗人写此诗时正在回家途中尚未归隐。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湖上孤帆别,江南谪宦归”中的“湖上”是分别之地,次句的“江南”是诗人家乡阳羡所处的区域。诗人仕途不顺,遭贬归家,因而伤感、惆怅。
    颔联“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写了诗人对刘长卿的前程表示担忧,分别之时眼泪沾满衣服,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武陵招我隐,岁晚闭柴扉”写武陵正在招呼我去归隐,每到晚上就可以关闭柴门,享受悠闲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到武陵源正是他要归去的地方。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①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末,当时安史叛军气势正盛,国事艰难。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表达对裴迪及其所赠之诗的推崇之情。
    B.额联承“动诗兴”而来,遥想裴迪对自己的相忆,用一个疑问句表达对装迪没有自由的同情。
    C.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感到抱歉。
    D.全诗从对裴诗的称赞,转到遥想裴迪逢早梅时的心事,再过渡到自己的感受,脉络顺畅自然。
    6.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5.B
    6.①思念友人。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暮年之伤。诗人由“伤岁暮”而引发人到暮年的感伤。③思乡之愁。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乡愁,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羁旅思乡的愁绪。④忧国忧民。国家正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动荡的现实感伤时世,忧国忧民。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B.“表达对裴迪没有自由的同情”不妥。诗的颔联“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意思是: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而诗人却庆幸未蒙以梅相寄,以免勾起伤感。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想象裴迪对着雪中梅花想到诗人,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体现出诗人看着梅花又一次开放,思念家乡的情绪;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表达一年一度梅花开放,时间流逝,诗人渐生白发,体现出对时光流逝,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结合注释“时值安史之乱”,可见诗人离开家乡是因为安史之乱不得不漂泊他乡,这些愁绪都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因而有忧国伤时之感。
    架空文本泛泛而谈
    诗歌鉴赏题中常会出现要求“简要分析”的试题,考生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结合文本,不能泛泛而谈。
    牢记答题顺序,分点求全
    1.牢记“总括语一分析语”的答题顺序。通过研究诗歌鉴赏主观题的答案可以发现,大部分是按照“总括语一分析语”这一总分格式来表述的。“总括语”指答案中概括诗歌在意象、意境、手法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的总括部分,“分析语”指答案中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赏析的部分,即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来分析阐明总括部分的内涵。
    2.分点求全,避免模湖泛化。
    高考中老师阅卷多按要点给分,考生在作答时要有“分点求全”的意识,即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答案既要清晰地分为几个层次(分点),又要全面地回答问题(求全),尽可能不遗漏。分点答题的形式能够使考生具体地讨论问题,避免泛泛而谈。
    相关试卷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2 诗歌鉴赏之赏析字句杂乱: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2 诗歌鉴赏之赏析字句杂乱,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2诗歌鉴赏之赏析字句杂乱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2诗歌鉴赏之赏析字句杂乱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0 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0 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0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30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偏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29 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29 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文件包含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29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原卷版docx、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易错点29诗歌鉴赏之错误理解诗歌句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最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编 易错点36 诗歌鉴赏之架空文本泛泛而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