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1——专题8)(74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四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主题二中兴与隐患__东汉王朝统治的兴衰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五课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题一继承与创新__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六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主题一创制与发展__先秦至秦汉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六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主题二传承与交流__先秦至秦汉文化发展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七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主题一更迭与认同__三国至南北朝政权演变与民族交融 试卷 0 次下载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五课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题二融合与强化__先秦至秦汉法律教化与社会治理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五课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题二融合与强化__先秦至秦汉法律教化与社会治理,共2页。
史料一 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史料二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史料一,分析论证为什么“儒法之争”的结局必然是儒法合流。
[提示] 儒法之争的实质是“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大政治问题的争论。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政治不断发展,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儒法合流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根据史料二,归纳汉武帝宣扬忠孝观念的主要途径。
[提示] 途径:改革选官制度,将孝廉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宣扬忠孝之道。
历史解释——汉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趋势
(1)儒家法律思想的实质是“德主刑辅”,礼法结合。它综合了道德教化和刑罚镇压的两种统治策略,这种立法指导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
(2)儒家法律思想中所强调的贵贱、长幼、亲疏有别,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要求。
(3)儒家学说中所强调的“亲亲、尊尊”原则,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
(4)从政治制度上看,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需要运用儒家学说来体现法律的等级性、特权性,以此来保障官僚地主阶级的特权。
学术观点——汉代的基层治理与社会教化
史料 汉初依据秦制重建了三老体系,在“毋烦民,欲为省”的思想下,《汉书·高帝纪》二年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除此之外乡官之首的三老作为当地人管理地方治安、解讼理怨,还可向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绩。汉初孝廉大多只闻于乡里,没有三老一级的推荐无法闻于州郡。……汉时期许多乡官凭借自身权势决定乡间事务,三老无法再随意行使权力。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宣传礼仪道德为
本职的三老原本的功能已基本丧失,自此渐渐湮没。
——摘编自张智慧《汉代乡官研究》
根据史料,概括汉初设置“三老制”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老”逐渐湮没的原因。
[提示] 背景:汉承秦制;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汉初民生凋敝,与民休息;选拔人才的需要。原因:儒学地位的提高;三老逐渐形成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历史解释——秦汉时期社会基层治理的特点
(1)秦汉时期的乡亭里制各司其职,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三老掌管教化,实行思想控制,啬夫游徼则负责缉盗安民。
(2)秦汉时期的基层社会管理受到统治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汉代呈现儒表法里的特征。
(3)宗族和君权逐渐分离。秦朝到魏晋时期,族权与君权分离,进入到世族、士族制时代,宗族开始出现民间化趋势,官民合治的模式逐渐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五课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题一继承与创新__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二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主题一交融与变革__华夏认同与经济政治转型,共2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主题二家国同构__早期国家的治理与特征,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