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六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主题二经略边疆__明清时期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主题一发展与制约__明至清中叶的社会经济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八课明清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题一传承与创新__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八课明清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题二赓续与强化__明清的法律教化与基层治理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九课明清时期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交流主题一繁荣与变迁__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主题二承古萌新__明至清中叶的思想文化
展开史料一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史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体会王阳明心学与李贽衍生出的思想解放倾向,及其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冲击。
[提示] “致良知”,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有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具有思想解放倾向。李贽将“童心”与“闻见道理”对立起来,进而对儒家经典和传统伦理道德秩序提出质疑,体现出明显的叛逆色彩。这种思想变化一定程度上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的趋势相适应,影响巨大。
学者观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
家的政治思想》
依据史料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提示] 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理学走向极端。
历史解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以异端自居,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认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而空谈仁义道德。
(5)提倡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学者研究——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社会作用
史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提示] 原因: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提示] 社会作用: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了民众的知识水平。
唯物史观——明清市民阶层兴起带来的社会新变化
社会风气
明代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进一步导致传统地位等级的松动
个性解放
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
价值体系
市民阶层已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
世俗文学
戏曲、小说等“杂书”的消费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时尚
市民意识
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3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复习练习题,共5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们评说昆曲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