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生物(苏州卷)(全解全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选对者得2分,共70分。)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膜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下:
【详解】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质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实践活动中,以下材料最适合模拟“养料制作工厂”的是( )
A.黑色棋子B.透明玻璃球
C.红色橡皮泥D.绿色太阳能电池板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叶绿体能吸收光能,把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因此,“养料制作工厂”是指叶绿体。
【详解】在绿色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能看到许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中的“养料制作工厂”。绿色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吸收光能,把光能转化成其他能量,所以制作植物细胞模型,适合模拟叶绿体的是绿色太阳能电池板,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这首诗中描写的乳鸦和梧桐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核B.细胞C.叶绿体D.器官
【答案】B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为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猫和狼的亲缘关系最近 B.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
C.虎和狮的亲缘关系最近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最多
【答案】C
【分析】⒈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类群,用等级来表示。一般将生物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由大到小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
⒉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A.猫和狼同目不同科,亲缘关系不最近,A错误。
B.题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B错误。
C.虎和狮同属,在题图中的分类图解所列举的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D错误。
故选C。
5.课外兴趣小组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已对5种动物中的4种进行了生物分类(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已经分类的4种动物,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对于已经分类的4种动物,分类标准是有无脊柱
C.应该将未分类的蟾蜍划分到类别2中
D.若将蜘蛛归入类别1,蟾蜍归入类别2,则分类的依据是是否适于陆生生活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指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指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类别1中野猫是胎生,但麻雀和蜥蜴都是卵生;故分类标准不是“是胎生还是卵生”,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麻雀(鸟类)、野猫(哺乳类)、蜥蜴(爬行类)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蜘蛛是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对于已经分类的4种动物,分类标准是有无脊柱,B正确。
C.蟾蜍是两栖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因此,应该将未分类的蟾蜍划分到类别1中,C错误。
D.蟾蜍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蟾蜍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因此,“若将蜘蛛归入类别1,蟾蜍归入类别2,则分类的依据是是否适于陆生生活”是不正确的,D错误。
故选B。
6.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少的和最多的分别是( )
A.种、界B.界、种C.门、界D.种、科
【答案】B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远,共同特征最少,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中国·红河蝴蝶谷是世界上蝴蝶种群和蝴蝶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共在这里发现了320余种蝴蝶。中国·红河蝴蝶谷的蝴蝶种类繁多,实质上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环境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因此中国·红河蝴蝶谷的蝴蝶种类繁多,实质上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B正确。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没有生物数量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8.下列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厚厚的脂肪能够抵御寒冷
B.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
C.冬天,梧桐树纷纷落叶,这是因为梧桐树不能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才纷纷落叶
D.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叶退化成针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答案】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A.企鹅、北极熊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极地生活,A正确。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正确。
C.北方的梧桐树到冬天就落叶 ,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C错误。
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D正确。
故选C。
9.我国很多民俗谚语中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
A.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植物的无性生殖
B.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C.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构成一条为“蝉→螳螂→黄雀”的食物链
【答案】D
【分析】(1)扦插属于无性生殖的方式,用营养器官茎做一定的处理插入土壤即可,具有无性繁殖的优点,即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此方法应用很广。
(2)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题中说的柳树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扦插过程中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表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B正确。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构成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D错误。
故选D。
10.2024年2月 28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四批福岛核废水,预计将持续17天,对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在“藻类→虾→海鱼→人”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藻类B.虾C.海鱼D.人
【答案】D
【分析】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
【详解】由分析可知,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多。在食物链“藻类→虾→海鱼→人”中,营养级最高的是“人”,若海洋生态系统被核污水污染,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只与①④有关 B.生态平衡只与②③有关
C.①→②→③→④构成食物链 D.生物所需能量均来自太阳能
【答案】D
【分析】图中:①为绿色植物,一般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②③为动物,一般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④为细菌、真菌,一般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①植物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参与了物质循环;②③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作为消费者,促进物质循环;④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被植物吸收利用,参与物质循环,A错误。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的现象叫生态平衡,所以生态平衡不只与②③有关,与①和④也有关,B错误。
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④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所以①→②→③→④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C错误。
D.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所以生物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正确。
故选D。
12.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那里的牧民为了防止狼袭击牛羊,曾组织了大规模的捕狼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和牛羊争夺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以上实例说明了( )
A.有些动物对人的危害极大,必须大力捕杀
B.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动物在维持其他生物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D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狼活动,野兔因天敌减少,食物充足,大量繁殖,数量增加。并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那么这个系统将被破坏,失去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如果狼被大量捕杀,野兔因失去天敌,大量繁殖,数量增加,和牛羊争食牧草,毁坏了草原和庄稼,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要遵守生态规律。如违背,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后果,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图为玉米和菜豆种子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①和d
B.甲种子有1片子叶,乙种子有2片子叶
C.甲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②
D.乙种子的胚由a、b、c、d组成
【答案】C
【分析】图甲中: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
图乙中:a胚轴,b胚芽,c胚根,d子叶,e胚。
【详解】A.玉米种子的②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①胚乳里;菜豆种子的d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A正确。
B.结合题图可知,甲种子是玉米种子,有1片子叶;乙种子是菜豆的种子,有2片子叶,B正确。
C.玉米种子的②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C错误。
D.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结合题图可知,乙种子(菜豆种子)的胚由a胚轴、b胚芽、c胚根、d子叶组成,D正确。
故选C。
14.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B.用镊子夹开②花药,能看到花粉
C.花粉落到①上的过程叫做受精
D.植物的受精过程在⑤中进行
【答案】C
【分析】植物的有性生殖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种子和果实的过程,图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
【详解】A.花的主要结构包括雄蕊和雌蕊,因为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A正确。
B.花药能产生花粉,夹开花药能看到花粉,B正确。
C.花粉落到①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C错误。
D.植物的受精过程在⑤子房内的胚珠中进行,D正确。
故选C。
15.如图为枝条和枝芽的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芽的着生位置划分,a为顶芽,b、c为侧芽
B.[3]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C.芽a将来发育成叶和花
D.枝条d的不断伸长,来自枝芽中[2]的不断伸展
【答案】C
【分析】图中枝条d 中a为顶芽,b、c为侧芽。图中枝芽的结构中1为生长点,2为芽轴,3为芽原基。枝条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即顶芽生长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
【详解】A.从图可知,从芽的着生位置划分,a为顶芽,b、c为侧芽,故A正确。
B.侧芽是由芽原基发育来的,故3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故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顶芽a的芽体顶端较尖,基部较粗,是枝芽,将来发育成枝条,故C错误。
D.枝条d的不断伸长,来自于枝芽中2芽轴的不断伸展,故D正确。
故选C。
16.下列疾病与其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
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侏儒症——缺乏甲状腺激素
D.骨质疏松——老年人缺乏含钙的无机盐
【答案】C
【分析】(1)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2)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维生素A有促进生长、繁殖,维持骨骼、上皮组织、视力和黏膜上皮正常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A正确。
B.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高时,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病。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造成的,B正确。
C.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而侏儒症通常是幼年时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C错误。
D.无机盐中含有的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幼年缺钙易患佝偻病,成年人缺钙易患骨软化症,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D正确。
故选C。
17.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口D.气管软骨扩大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可见,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呼吸和吞咽食物不能同时进行。
【详解】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下图为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B.脑部血管也可能有②中的静脉瓣
C.③的血流速度最慢,利于物质交换
D.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为:②③①
【答案】C
【分析】如图中,①动脉,管腔小,管壁较厚、弹性大;②静脉,管腔大,管壁较薄、弹性小;③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详解】A.①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A错误。
B.在四肢处,②静脉中常具有静脉瓣,脑部血管没有静脉瓣,B错误。
C.③毛细血管内径最小,血流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利于物质交换,C正确。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①→③→②,D错误。
故选C。
19.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担负着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任。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体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
C.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
D.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答案】B
【分析】在人体中,血管和心脏构成了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而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
【详解】A.毛细血管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物质的交换,A正确。
B.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B错误。
C.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的血流速度快,C正确。
D.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D正确。
故选B。
20.中医讲“五脏之真,唯肾为根”。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尿液的肾单位由①②③组成
B.结构④是输尿管,具有重吸收的作用
C.⑤与①中的血液相比,尿素减少
D.尿液中出现蛋白质一定是②发生病变
【答案】C
【分析】图中:①肾动脉分支、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⑤肾静脉分支。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结合题图可知,每个肾单位由②肾小囊、③肾小球和④肾小管组成而,①是肾动脉分支血管,A错误。
B.结构④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的作用,④不是输尿管,B错误。
C.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所以,⑤肾静脉分支血管血液中尿素含量低于①肾动脉分支血管,C正确。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尿液中出现蛋白质通常是③肾小球发生了病变,而图中②是肾小囊,D错误。
故选C。
21.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该激素的作用是( )
A.促进生长B.降低血糖浓度
C.提高抗病能力D.促进性腺发育
【答案】A
【分析】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儿童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这有利于儿童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
【详解】 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A符合题意。
B.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B不符合题意。
C.生长激素没有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性激素能够促进性腺发育,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很多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下列关于疾病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白细胞数量过多身体可能有炎症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引起巨人症
C.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
D.食物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答案】B
【分析】1.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当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详解】A.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因此人体内白细胞明显增多,说明人体内患有急性炎症,A正确。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得侏儒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B错误。
C.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C正确。
D.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无机盐对人体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D正确。
故选B。
23.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H7N9禽流感疫苗,注射该疫苗可预防H7N9禽流感。从免疫和传染病的预防来看,注射的禽流感疫苗与其引发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详解】注射的禽流感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注射的禽流感疫苗属于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注射的禽流感疫苗所属的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某药品生产日期为2023年3月,说明书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
A.成人服用该药每日2次,每次75毫克
B.可用于治疗甲型、乙型等各种流感
C.2024年4月该药品已经过期,不能再服用
D.该药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医师处方就可购买
【答案】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详解】A.根据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可知,成人服用该药每日2次,每次75毫克,A正确。
B.根据说明书中的适应症可知,该药物可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不是“治疗甲型、乙型等各种流感”,B错误。
C.某药品生产日期为2023年3月,有效期是24个月。可见,2024年4月该药品还没有过期,可以服用,C错误。
D.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结合题图可知,该药具有Rx标志,是处方药,需要凭借医师处方购买,D错误。
故选A。
25.关于健康地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应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
B.非处方药需要凭医师处方才能购买
C.中药没有副作用,过期后仍可服用
D.动脉出血应按压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答案】A
【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不同类型的血管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
①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或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②静脉出血:液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应在远心端处压迫止血。
③动脉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应在近心端处压迫止血。
注意:如是人体内器官出血,不易诊断,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详解】A.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良好的作息习惯则有利于保证充足的睡眠,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可见,青少年应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A正确。
B.非处方药(OTC)指的是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购买的药品,通常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的轻微疾病,如感冒、头痛等,B错误。
C.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中药也不例外。此外,过期的药物可能会失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不应继续服用,C错误。
D.动脉出血时,应按压伤口的近心端,即靠近心脏的一端,以减缓血液流向伤口的速度,帮助止血,D错误。
故选A。
26.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
A.使用工具B.使用语言
C.大脑发达D.两足行走
【答案】D
【分析】人类的起源、发展和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详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地质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科学家认为,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因此,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
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直立行走(即两足行走)。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7.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发育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与母体通过胚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B.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只由性激素调控
C.受精在子宫内发生,一个卵细胞接受两个精子,则可以生出双胞胎
D.男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分别是精子、卵细胞,都含有遗传物质
【答案】D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由前列腺、睾丸、输精管、阴茎、附睾等组成,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和主要性器官。
【详解】A.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与母体通过胚盘进行物质交换,故A错误。
B.男性、女性发育到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主要由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调控,还要受到神经系统和其他激素的调控,故B错误。
C.双胞胎是两个卵细胞接受两个精子,也可以是同一个受精卵分裂两个细胞发育而成,故C错误。
D.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因此男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因此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精子、卵细胞中都含有遗传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28.枣树常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B.嫁接枝条上所结果实的性状是由砧木决定的
C.新植株的形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D.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答案】B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详解】AC.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植物的扦插、嫁接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因而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故AC正确。
B.植物嫁接后的新个体的遗传特性主要是由接穗决定的,故B错误。
D.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因此,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故D正确。
故选B。
29.如图是蝗虫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包含3个时期
B.C和D的名称是若虫
C.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D.在整个发育过程中,D时期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
【答案】D
【分析】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ABC.蝗虫的发育经过B受精卵、CD若虫、A成虫3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BC正确。
D.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A成虫,D错误。
故选D。
30.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能保护鸟卵
B.2、3、4构成鸟的卵细胞
C.2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D.3、4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营养
【答案】B
【分析】图可知,1卵壳,2胚盘,3卵白,4卵黄。
【详解】A.1是卵壳,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的散失,A正确。
B.鸟卵的卵细胞由2胚盘,4卵黄和卵黄膜组成,胚盘中含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起点,卵黄主要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卵黄膜起保护作用,B错误。
C.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2胚盘,内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起点,C正确。
D.3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4卵黄主要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D正确。
故选B。
31.下图为某白化病(用A、a表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白化病受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B.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C.1、2、9、10号个体都含有a基因
D.若8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可能性是1/12
【答案】B
【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2.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加之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
【详解】A.1号和2号肤色正常,5号出现白化,白化是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观察家族遗传图,发现白化病是受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
B.白化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aa,基因型aa分别来自亲代,即1号、2号基因型为Aa,则亲代:Aa×Aa→子代:1AA、2Aa、1aa,基因型AA、Aa,表现型是正常的,由7号反推,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B错误。
C.5号是患病,基因型是aa必定遗传一个a给子代,故9号、10号都是Aa,1、2、9、10号个体都含有a基因,C正确。
D.由7号可知,3号、4号的基因型是Aa,亲代:Aa×Aa→子代:1AA、2Aa、1aa,aa的概率是1/4,当8号的基因型是Aa的概率是2/3,生男生女各位50%,故若8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可能性是2/3×1/2×1/4=1/12,D正确。
故选B。
32.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已实施三孩政策。“全面三孩”政策实施以后,优生再次成为众多家庭关注的话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优生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B.提倡高龄生育
C.鼓励遗传咨询D.建议产前诊断
【答案】B
【分析】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
【详解】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患病率,达到优生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提倡适龄生育,高龄生育会导致胎儿畸变率明显增大,不利于优生,B符合题意。
C.鼓励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达到优生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以及做好产前准备采取科学的分娩措施,可以避免对胎位不正、脐带缠脖等的伤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太空育种的彩椒个大质优
B.阳光暴晒后皮肤变黑
C.手术后单眼皮变成双眼皮
D.用耳不当使听力下降
【答案】A
【分析】(1)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给后代。如红绿色盲。
(2)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给后代。如经常在太阳底下工作的人,皮肤黝黑。
【详解】A.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彩椒个大质优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符合题意。
BCD.“阳光暴晒后皮肤变黑”“手术后单眼皮变成双眼皮”“用耳不当使听力下降”的变异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4.图中表明在两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A、B两种生物化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B.物种A为陆生,物种B为水生
C.在I层内有可能找到物种B化石
D.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答案】B
【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图示中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
【详解】ABD.由图知,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即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较晚,说明A的结构比B的结构复杂、高等。但不能说明物种A为陆生,物种B为水生,AD正确,B错误。
C.由于地壳运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I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C正确。
故选B。
35.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C.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D.化石是研究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答案】B
【分析】1.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2.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B错误。
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可见,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D正确。
故选B。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共15分。)
36.一株细小的苹果树苗能长成枝繁叶茂的苹果树,主要原因是( )
A.营养状况的好坏B.细胞形状的改变
C.细胞数目的增多D.细胞体积的增大
【答案】CD
【分析】题目考查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据此答题。
【详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器官进一步构成植物体。因此一株细小的苹果树苗能长成枝繁叶茂的苹果树,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CD正确,AB错误。
故选CD。
37.人们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比如保护在四川卧龙的大熊猫,保护在我省盐城沿海滩涂地区的丹顶鹤,这些措施属于( )
A.就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
C.迁地保护D.禁止开发一切自然资源
【答案】AB
【分析】动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要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保护在四川卧龙的大熊猫,保护在我省盐城沿海滩涂地区的丹顶鹤,这些措施属于就地保护,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38.科技扶贫,为了增加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B.挂果时多喷农药防虫
C.“气肥法”增加二氧化碳含量D.喷洒膨大剂使果实饱满
【答案】AC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详解】A.白天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晚降低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减慢。总的来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正确。
B.喷洒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用“气肥法”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有机物产量,C正确。
D.喷洒膨大剂,草莓单重大幅增加,但是可能危害身体健康,D错误。
故选AC。
39.健康人的尿液中,检测不到的物质是( )
A.尿素B.蛋白质C.葡萄糖D.水
【答案】BC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健康人的尿液中有尿素、水,而没有蛋白质、葡萄糖。所以健康人的尿液中,检测不到的物质是蛋白质和葡萄糖,故AD不符合题意,BC符合题意。
故选BC。
40.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由显性基因D控制)和单眼皮(由隐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调查及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组父亲的基因组成为Dd
B.Ⅱ组中,母亲的基因组成为DD
C.Ⅲ组中,如有一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单眼皮的机率为25%
D.Ⅳ组中,有一家庭的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如该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100%
【答案】AC
【分析】该题考点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双眼皮(由显性基因D控制)和单眼皮(由隐性基因d控制),则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双眼皮的基因组成DD或D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A.Ⅰ组子女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父亲遗传给单眼皮子女的基因一定是d,所以父亲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如图1:
,A正确。
B.Ⅱ组中,子女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母亲遗传给单眼皮子女的基因一定是d,所以母亲的基因组成为Dd,不是DD,遗传图解如图1,B不正确。
C.Ⅲ组中父母都是双眼皮,子女中有单眼皮,表明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Ⅲ组中,如有一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单眼皮的机率为25%,C正确。
D.Ⅳ组中,有一家庭的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但是体内控制眼睑性状的基因没有改变还是dd,因此如该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0,而不是100%,D不正确。
故选A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组合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选对者得1分,共15分。)
Ⅰ.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第41~45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0年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
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一方面生活垃圾产生量在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环境破坏巨大。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根据《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把垃圾分成这四大类主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来源。垃圾从哪来的就让它回到哪去。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通过堆肥等生物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土壤。而其他的几类垃圾大都是工业制造出来的。二是后期处理的需要。比如,可回收垃圾循环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理。对垃圾的有效分类,虽不会减少垃圾产生总量,但可大大减少焚烧或填埋垃圾量。
41.厨余垃圾可用堆肥等方式处理,这种生物处理方式主要依靠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转化者
42.之所以说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是因为人类的食物最终来源于植物的(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
43.某同学对家中生活垃圾进行如图所示的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44.垃圾填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其中最突出的环境污染是( )
A.水污染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D.放射性污染
45.据调查,附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某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推测该稻田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水稻B.青蛙
C.蚱蜢D.蛇
【答案】41.C 42.B 43.C 44.A 45.D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不仅能够为自身提供营养,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的来源。
(3)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4)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5)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41.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餐厨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故选C。
4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43.A.图片中前三个属于可回收物,最后一个是厨余垃圾,A错误。
B.图片中剪刀不属于有害垃圾,B错误。
C.图中都属于厨余垃圾,C正确。
D.图片中的最后一个破节能灯泡是有害垃圾,D错误。
故选C。
44.通过阅读材料可知,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环境破坏巨大。因此,垃圾填埋对周边环境造成最突出的环境污染是选项A水污染。
故选A。
45.有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流动并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害物质积累的越多。因此在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蛇”中,稻、虫、蛙、蛇体内镉积累量依次增多。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解答。
Ⅱ.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第46~50题。
Ⅰ.甲状腺素对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取3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标记甲、乙、丙,在每只缸中各放入适量的清水、少量的水草和5只大小相似的蝌蚪,每天同时喂等量的食物,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见表格。
46.青蛙属于两栖类,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内受精、水中产卵B.体外受精、陆地产卵
C.体内受精、陆地产卵D.体外受精、水中产卵
47.根据丙组的实验结果,推测丙组的处理方法是( )
A.破坏甲状腺,每天在缸中加入5mg的甲状腺素制剂
B.破坏甲状腺,每天在缸中加入5mg的甲状腺素抑制剂
C.不破坏甲状腺,每天在缸中加入5mg的甲状腺素制剂
D.不破坏甲状腺,每天在缸中加入5mg的甲状腺素抑制剂
48.通过分析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甲状腺素对蝌蚪的发育具有抑制作用B.甲状腺素对蝌蚪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C.甲状腺素对蝌蚪的发育没有影响D.甲状腺素只有影响蝌蚪发育的功能
49.人体内激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含量过高引起的是( )
A.糖尿病B.呆小症C.甲状腺功能亢进D.侏儒症
50.甲状腺素是由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下列腺体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胰腺B.胃腺C.泪腺D.性腺
【答案】46.D 47.C 48.B 49.C 50.D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3)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6.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
故选D。
47.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甲组的蝌蚪不作任何处理,是作为对照实验;乙组破坏甲状腺,蝌蚪不能发育成青蛙。丙组蝌蚪快速发育成青蛙,所以丙组的蝌蚪处理方法是不破坏甲状腺,每天在缸中加入5mg的甲状腺素制剂。
故选C。
48.通过表格和第二小题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素对蝌蚪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故选B。
49.A.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C符合题意。
D.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0.胰腺、胃腺、泪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属于外分泌腺;性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属于内分泌腺。
故选D。
Ⅲ.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第51~55题。
春季是蚊、蝇、鼠类繁殖的高峰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苏州城内蚊、蝇、鼠类数量明显增多。由于此类病媒生物可传播多种传染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苏州市卫健委每年春季都会组织开展露头蚊蝇消杀和春季灭鼠的统一活动,从而降低此类病媒生物的密度,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此活动首先进行的是环境治理和物理防制。蚊的幼虫主要孳生在水中。我们身边很多不起眼的地方都会孳生蚊的幼虫,要分别采取翻、清、通、填等分类管理和处置方法,对各种可能孳生蚊虫的水体进行处置。如绿化带、卫生死角、废弃的容器等都要及时清除;居民家中种养水生植物建议每5~7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等。应对垃圾粪便等蝇类的主要孳生场所进行及时清理,减少蝇类孳生。其次还可进行化学防制。针对这些病媒生物的不同特点,投放不同的杀虫剂和灭鼠剂。但根据近年来苏州市蚊蝇药物抗性监测结果,淡色库蚊对双硫磷、家蝇对敌敌畏等常用杀虫剂已产生较高抗性,因此需慎用杀虫剂。
51.下图是苏州常见的蚊、蝇品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都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足与触角也分节
B.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有三对足
C.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D.头部都有一个口器,可以摄取食物
52.蚊、蝇、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是造成蚊蝇泛滥鼠害猖獗的原因之一。有关它们繁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蚊蝇、鼠类的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
B.蚊蝇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鼠类是胎生
C.鼠类后代的成活率比蚊蝇后代的成活率高
D.鼠类的生殖方式比蚊蝇更适应环境
53.蚊的发育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的过程,以下消杀方案中不是针对幼虫期的是
A.及时清理卫生死角以防积水
B.在户外设置紫光灯进行诱杀
C.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翻转倒放
D.种养水生植物需勤换水并冲洗根部
54.通过消杀蚊、蝇、鼠类可以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每年春季的消杀活动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55.下列对蚊、蝇产生抗药性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蚊、蝇发生抗药性变异
B.蚊、蝇群体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
C.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蚊、蝇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
D.蚊蝇群体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51.B 52.D 53.B 54.C 55.A
【分析】1.节肢动物昆虫纲的特点: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由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
2.蚊、蝇有性生殖,卵生,完全变态发育;鼠有性生殖,胎生。
3.像蚊、蝇这样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5.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详解】1.节肢动物昆虫纲的特点: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一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头部的口器用于摄食,B错误。
2.蚊、蝇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鼠有性生殖,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生活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蚊、蝇、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错误。
3.蚊子将卵产于水面,孵化为水生幼虫(孑孓)。防治幼虫方法包括消除孳生地,对各种可能孳生蚊的水体进行处置,B错误。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因此消杀蚊、蝇、鼠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5.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杀虫剂对蚊、蝇进行了选择,而不是杀虫剂使蚊、蝇产生变异,也就是说蚊、蝇个体中本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蚊、蝇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这是杀虫剂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错误。
【点睛】掌握各类动物的特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自然学择学说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待区分的生物
野猫、麻雀、蟾蜍、蜘蛛、蜥蜴
类别1
麻雀、野猫、蜥蜴
类别2
蜘蛛
组别
父母性状
被调查家庭数
子、女
父
母
双眼皮
单眼皮
Ⅰ
双眼皮
单眼皮
120
85
50
Ⅱ
单眼皮
双眼皮
100
56
48
Ⅲ
双眼皮
双眼皮
80
90
36
Ⅳ
单眼皮
单眼皮
60
0
64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
不作任何处理
蝌蚪正常发育成青蛙
乙
破坏甲状腺,不加任何药剂
蝌蚪不能发育成青蛙
丙
?
蝌蚪快速发育成青蛙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生物(徐州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生物(徐州卷)(全解全析),共12页。
生物-(成都卷)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生物-(成都卷)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3页。
生物(深圳卷)(全解全析)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这是一份生物(深圳卷)(全解全析)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