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安徽卷)(考试版A3)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安徽卷)(考试版A3),共3页。
1、化学试卷共二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和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C.洗洁精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2.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减轻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大力提倡塑料制品的就地焚烧,减少环境压力
B.塑料制品属于无机材料,不可回收
C.加快研发可降解塑料,解决由聚乙烯等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
D.“白色污染”指的是白色塑料污染
3.2024年1月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的“太空快递”到货。火箭的热强材料需用到钨的合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钨的元素符号为WB.钨元素为金属元素
C.钨原子的质子数为74D.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g
4.2023年11月,中国某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呋喹替尼C21H19N3O5可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高选择性抑制剂。以下有关呋喹替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呋喹替尼由48个原子构成
B.呋喹替尼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呋喹替尼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5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5.规范的实验操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避免一些危险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AB.BC.CD.D
6.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A.AB.BC.CD.D
7.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氮气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氨气(NH3)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B.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丙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D.物质丁的化学式为O2
8.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AB.BC.CD.D
9.下列创新小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0.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不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B.正常雨水的,所以的降雨为酸雨
C.金刚石、石墨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D.CO能与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1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和乙溶解度相同时,对应的温度是T1℃
B.图中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的点可以是B、D
C.图中与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曲线是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T1℃时,将50g甲放入100g水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
12.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为“混合物”B.X点对应的物质只有一种
C.Y点对应的物质为 D.生成Y的方式只有一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绿色能源
“绿氢”是指由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制成的氢气。与传统氢气相比,使用绿氢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空气污染物,对环境十分友好。
绿氢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利用太阳能和风力等生产“绿电”,然后利用绿电电解水生产绿氢。但因为氢气的密度只有空气的,如何安全、高效地储存和运输,成为绿氢取代传统能源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某些金属材料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得氢原子容易进入其原子间隙中并与其形成金属氢化物,其贮氢量可达金属本身体积的1000~1300倍。氢与这些金属的结合力很弱,一旦加热和改变氢气压强,氢即从金属中释放出来。这些储氢材料的发现和储氢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使绿氢成为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除上述能源之外,能产生绿氢可再生能源还有 。
(2)绿电电解水生产绿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绿氢生产过程中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些金属材料吸收氢原子并形成金属氢化物。该过程主要发生的变化是 。
14.(6分)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如图1所示。
(1)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
(2)实验室可用加热草酸晶体(H2C2O4•2H2O,熔点为101℃)的方法获得CO。其原理为:H2C2O4•2H2OCO↑+CO2↑+3H2O。用该方法制备CO选用图3所示装置而不选用图2的理由是 。
(3)图1中的“a”可以用图4的增氧酒精灯替换,其是在普通酒精灯的灯芯座中间加一根导气管(即增氧孔),使用时将氧气通入增氧孔。由增氧酒精灯构造可知,增氧酒精灯火焰的 (填“外层”或“内层”)温度更高。
(4)将细铁丝放到增氧酒精灯的火焰处,铁丝立刻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前需将图5所示石棉网套在灯芯座上,其作用是 。
15.(6分)我国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第一代微型高光谱芯片,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高精尖领域的空白,该芯片广泛采用硅作为晶圆衬底材料,制作硅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工业上常对石英砂进行预处理,将其粉碎,该操作目的是: 。
(2)“冶炼炉”中发生的反应是:,其中体现焦炭的 性。
(3)“转化炉”中粗硅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纯化炉”中发生的反应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是 (写化学式)。
16.(6+3分)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低碳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石油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火山爆发时,碳酸盐矿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岩层在高温下分解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任务二】探究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
(3)地球上的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随着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下降,其原因是 。
(4)小组同学设计用不同的试剂来吸收二氧化碳。向图1装置的广口瓶中分别加入60mL不同液体,一段时间后振荡,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实验前后瓶中压强数据如下(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吸收二氯化碳的效果最好。
②起始时,广口瓶内的压强均增大的原因是 。
【任务三】深度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查阅资料】a.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b.本实验条件下,Na2CO3饱和溶液和NaHCO3饱和溶液的pH分别为11.0和8.5。
(5)兴趣小组同学将CO2持续通入8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2所示: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①p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 。
②计算p点时通入CO2质量(m)的取值范围 。
17.(5分)“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次氯酸钠),它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工业制次氯酸的反应如下:。
(1)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是 (写一条即可)。
(2)若要制取149gNaClO,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
A.向试管中塞进橡胶塞
B.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C.称量NaOH固体
D.氢气的验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的结构模型
氨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
向蔬菜大棚中加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SO2含量
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
净化后得到纯水
选项
A
B
C
D
物质
氧化钙
液氮
盐酸
石墨
用途
加热包材料
制冷剂
除铁锈
作电极
性质
与水反应放热
气化吸热
挥发性
导电性
A.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观察到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
C.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观察到酚酞溶液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观察到甲试管口带火星木条不复燃,乙试管口带火星木条复燃
液体
反应前后压强差/kpa
水
3.95
0.165%的氢氧化钙溶液
11.53
0.165%的氢氧化钠溶液
12.16
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97.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北京卷)(考试版)A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北京卷)(考试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成都卷)(考试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