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3×16=48分)
地气温差是指近地面与大气之间的温差,地温与气温变化是导致地气温差变化的直接因素,降水、蒸发、湿度与地气温差有较强的相关性,其长期变化与气候背景变化和城市化过程有关。地气温差大小与PM2.5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为成都地区2014年地面与大气之间温差的季节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成都地气温差的最大值出现在一天中14:00前后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差异最大B. 地面辐射差异最大C. 大气辐射差异最大D. 地气热力差异最大
2. 城市化过程会导致地气温差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中心城区( )
①空气对流减弱②空气湿度减小③蒸发能力提高④大气降水增多
A. 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
3. 推测成都一天中大气PM2.5浓度最高的时刻是( )
A. 日出前后B. 正午前后C. 傍晚前后D. 午夜前后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地温与气温变化是导致地气温差变化的直接因素,即地气热力差异最大时,地气温差达最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区有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中心城区由于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蒸发和降水较多,降水又会直接导致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进而地气温差减小,③④符合;城市化导致热岛效应加剧,空气对流增强;空气湿度减小会导致地气温差增大;①②不符合;综上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一天中大气PM2.5浓度最高的时候就是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最低的时候,即地气温差最小的时候,由于地表温度变化和大气层的保温效应,日出前后地气温差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地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同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上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接受地面辐射温度升高,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其中部分向下传递给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另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可以用三句话对其进行概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受热原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1)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2)秋冬季节,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昌盛气逆辐射,使农作物免遭冻害(晴朗的秋冬早晨保温作用弱多霜冻)。(3)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存等。(4)交通警示信号多用波长较长的红灯或红色标志,是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不易被散射。
下图为江西省某区域等温线和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地比乙地气温高0.6℃,但比戊地气温低0.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乙地的海拔为( )
A. 100米B. 500米C. 700米D. 900米
5. 图中湖泊的补给水源最不可能是( )
A. 冰雪融水B. 地下水C. 河流D. 雨水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气温为12-(12-8.4)/2=10.2℃,甲地比乙地气温高0.6℃,比戊地气温低0.6℃,则乙地气温为10.2-0.6=9.6℃,戊地气温为10.2+0.6=10.8℃。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则等高距应为(10.8-9.6)/0.6×100=200米,因此乙地海拔应为300+2×200=70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由图可知,湖泊两侧山地海拔较低,且该湖泊位于我国江西省地区,故没有冰雪融水补给,A正确;位于我国江西低山丘陵地区,有雨水、河流和地下水补给,BCD错误。故选A。
【点睛】陆地各种水体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存在相互转化、相互补给的关系,陆地水体通过河流流入海洋水体,海洋水体通过水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海风的吹动进入陆地,通过降雨完成与陆地水体的联系;陆地各种水体存在相互转化、相互补给的关系,陆地水体通过河流流入海洋水体,海洋水体通过水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海风的吹动进入陆地,通过降雨完成与陆地水体的联系。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淤地坝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据多年调查,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抗灾效果更加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从建设条件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①黄土资源充足,筑坝材料丰富②人口增多,对于耕地的需求量大
③筑坝历史悠久,筑坝经验丰富④沟壑数量多、面积大,基础条件好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7. 与坡耕地相比,坝地农业实现高产、稳产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坝地由坡面流失的表层土淤积而成,有机质含量大,土壤肥沃②坝地平整,表土不易被侵蚀、流失
③优化农业结构,实现高产④坝地为汇水区,土壤较湿润,抗旱能力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可知,黄土高原黄土资源充足,筑坝材料丰富,①正确。由设问可知,此题要求从建设条件的角度分析,而人口增多,对于耕地的需求量大,不属于淤地坝的建设条件,属于市场需求角度,②错误。“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筑坝历史悠久,筑坝经验丰富,③正确。“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体现了沟壑数量多、面积大,基础条件好,④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由材料“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可知,坝地有机质含量大,土壤肥沃,①正确。由材料“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与图片可知,淤地坝在沟道中,地势低,易存水,且土地平整,水土不易流失,②④正确。而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与坡耕地相比,坝地农业优化了农业结构,③错误。故选B。
【点睛】1、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自然原因:(1)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2)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3)地形坡度大;(4)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3)开矿。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郑州一日降水量超过共常年全年的1/3,并持续数日。下图示意2021年7月20日11时我国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此次郑州市极端强降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抬升②大气环流稳定③台风经过④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9. 此次郑州暴雨的水汽由( )
A.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B. 偏东风从东部海域带来
C. 东南季风从南海海域带来D. 高压脊从东北部海域带来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当时并没有台风经过河南,排除③;若为副高控制,当地将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排除④。由图示天气 形势图可知,中国东侧海域有强台风影响,河南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区南侧,地形对东来气流抬升显著,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且稳定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海平面等压线图可知,我国东部洋面形成一个逆时针转动的气旋,气旋北侧是偏东风,高压脊增加了与低压中心之间的气 压差,加剧偏东风,在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水汽被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到陆地,给河南带去大量水汽,B 正确。北印度洋距河南省较远,且河南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小,A错误。河南省离南海较远,其水汽主要来自东部海洋,C排除。 高压脊控制下风力较弱,无法带来大量水汽,D错误。故选B。
【点睛】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三面环山,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北,就为原本受副高控制的我国东南部广阔地区让出了水汽通道,雨带过早的进入华北地区。受地形的阻挡,多地形雨,且这种半封闭的区域内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故而形成持续强降雨或多轮强降雨,并且雨水落区比较集中。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正愈演愈烈,灾害性特别强。
被动式房屋是指不需要采暖、制冷等主动能源,仅仅依靠太阳的热、家电发热、人体散热就能达到人类居住舒适温度要求的房屋,超低能耗,非常环保。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技术。它不受地区、气候影响,“冬天 不用供热,夏天不用空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方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目前,制约我国被动房屋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复杂B.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
C. 资金与技术D. 劳动力与市场
11. 与南方相比,我国北方建造被动屋的成本较高,其影响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 光照强,热量低B. 纬度高,风沙大
C. 降水多,光照弱D. 冬冷夏热,温差大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被动式房屋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技术,它不受地区、气候影响,市场前景看好,但该类房屋建筑需要较强的技术及大的资金投入,这是制约我国被动房屋推广的主要因素,选C。
【11题详解】
与南方相比,我国北方建造被动屋成本较高,是因为北方冬冷夏热,温差大;北方的光照热量条件冬夏差别大,且光照强是优势;风沙大不是建屋的主要影响因素;北方不如南方降水多。据此分析选D。
【点睛】被动式房屋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技术,该类房屋建筑需要较强的技术及大的资金投入。
中华民族自古便有中秋赏月、赏桂等习俗。2019年9月13日(农历中秋节)长沙某老师发现校园的桂花并没有开放。9月21日该老师赴河南学习,发现该地学校相同品种的桂花已香飘校园。该老师返回长沙后,发现直至10月12日桂花香气才溢满校园。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根据材料可推断,9月21日至10月12日长沙天气特点是
A. 气温一直较高B. 经历一次降温
C. 一直少雨D. 有两次降雨
13. 7月底,颐和园的园艺技师将即将进入“圆珠期(即将开花)”的桂花“冻结”起来.使其停止生长。国庆中秋前后盆栽桂花被搬至室外,盛花期约有半月之久;在霜降前再次被移人室内。根据材料,可判断颐和园的园艺师对盆栽桂花采取的“冻结”措施是
A. 通风B. 增加光照
C. 降低温度D. 提升温度
14. 从颐和园种植桂花方式可推断下列气候类型中最适宜普遍栽种桂花树的是
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答案】12. B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桂花在秋季天气转凉之后开放。河南较长沙桂花开得早,主要是河南比长沙纬度高,气温低,而长沙9月21日至10月12日期间,桂花直至10月12日才几乎全部开放,说明在此长沙经历了一次明显降温,B对。气温一直较高,则桂花难以开放,A不对。ACD错。降水和桂花开放关系不大,CD不对。故选B。
【13题详解】
将桂花“冻结”起来的,并非是低温,而是暖房,桂花在秋天气温下降后才开放,温度一升高,反而能抑制其生长,从而起到“冻结”作用,D对。通风、增加光照不会影响桂花开放,AB不对。降低温度会导致桂花提前开放,不符合题意,C不对。故选D。
【14题详解】
颐和园种植桂花的方式为盆栽,故可判断桂花树适宜生长在冬季温暖地区,不耐低温,因此最适宜普遍栽种桂花树的是地中海气候区,A对。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都较冷,不适宜普遍栽种,BCD错。故选A。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
每到冬天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南方也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成为网上热搜话题,集中供暖需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读“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集中供暖分界线的分布,与我国下列分界线相近的是( )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③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④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16. 虽然网上对于南方集中供暖呼声很高,但却难以大面积推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②集中供暖的改建费用并不高,但后期管网的维护较贵③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④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15. A 16.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集中供暖分界线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冬季0 °C等温线分布地区一致,因此是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①②正确;还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④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集中供暖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会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也会加剧环境污染,①正确; 集中供暖改建费用昂贵,而后期管网维护费用较低,②错误;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③正确; 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对集中供暖需求的时间较少,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综合题(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丝绸之路的枢纽要地,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1985年,国家投入巨资展开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1989年,白银市成为仅次于兰州的甘肃省第二大工业城市。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遭遇资源危机,2008年,白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2011年,白银市发布相关文件,将城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下图为白银市位置及周边信息简图。
(1)简述白银市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2)从产业的角度,推测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可能原因。
(3)白银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是否合理?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丝绸之路的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邻近水电站和煤炭产地,动力充足。
(2)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技术能力低,新兴产业发展困难;主要产业属于传统产业,附加值低;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大,生产成本升高;。
(3)答案一:合理。理由:制造业基础较雄厚;邻近青藏高原,原料运输距离短;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人才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条件较差,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白银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资源枯竭型城市振兴的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可从工业区位的自然因素(资源、位置、动力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等)方面考虑。图例显示该地有丰富的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的原料丰富;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通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走廊和能源物流通道,该地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所学已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据图可知,该地邻近水电站和煤炭产地,动力充足;据图可知,该地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1985年,国家投入巨资展开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可见该地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有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白银市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较差;技术水平不高,新兴产业难以发展;矿产资源枯竭,对白银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剩余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水平日益下降;同时,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居住环境愈加严苛,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回答合理,则分析白银市转型的有利条件及转型后功能定位的有利影响;若答不合理,则分析白银市转型的不利条件。若认为合理,可以从工业基础,原料来源的运输距离,以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作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之一,制造业基础较雄厚;邻近青藏高原,原料运输距离短,便于成为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如此定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若认为不合理,则结合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科技人才现状,以及环境环境污染和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具体作答即可,作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之一,该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对高端人才需求量较大,而该地科技水平不高,高端人才短缺,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区,工业三废排放较多,环境污染严重,加之当地多风沙等恶劣气候条件,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422米,约旦河是其主要水源;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近年来图中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等降水量线示意图。
(1)试描述图示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上述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分析死海南部成为盐滩的原因。
【答案】(1)南北方向上:北多南少;东西方向上:约旦河谷、死海一线降水少,以其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先增加后减少。
(2)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自南向北受西风影响时间增长,强度增大,因而降水增多;约旦河谷、死海一线地势低,来自海洋(地中海)水汽难以进入,因而降水少;两侧地势高,形成地形雨,因而降水增多。
(3)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所处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人类活动影响,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因此湖面不断下降;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使南部部分湖底裸露成为盐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死海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降水分布特征、影响降水的因素、盐滩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仔细读图,在图中找出死海、约旦河的位置,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及其变化方向可知,该区域降水在南北方向上北多南少;在东西方向上约旦河谷、死海一线降水少,以其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先增加后减少。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知,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自南向北受西风影响时间增长,强度增大,因而降水自南向北增多;材料显示“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因而约旦河谷、死海一线地势低,来自于其西侧地中海的水汽难以进入,因而降水少;两侧地势高,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因而降水增多。
【小问3详解】
由图中降水量数值大小可知,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大气降水补给少;该地所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湖泊水分散失快;受人类活动影响,约旦河等河流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因此湖面不断下降,湖泊盐分高;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使南部部分湖底裸露成为盐滩。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左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右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考查区域主要的天气特征。
【详解】(1)此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势、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从材料“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可知,与昆明、成都相比,攀枝花1月(冬季)平均温度较高。从图可知,攀枝花的纬度比昆明高、比成都低,所以纬度不是主要影戏因素。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
(2)该问主要考查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根据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在上题的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角度描述。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我国冬季降水较少,晴天较多。
【点睛】影响气温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I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蓝月亮”应属于,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