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冶炼金属B.光合作用C.海水晒盐D.钢铁生锈
2.(1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包粽子用的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
3.(1分)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B.铝合金C.塑料D.棉花
4.(1分)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氯化钠B.测石灰水的pH
C.点燃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
5.(1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洁净的矿泉水是纯水
B.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将硬水过滤可以得到软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6.(1分)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煤、酒精、空气B.干冰、尿素、石油
C.水银、纯碱、生理盐水D.金刚石、甲烷、生铁
7.(1分)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为+1价,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A.氯化钠(NaCl)B.亚氯酸钠(NaClO2)
C.次氯酸钠(NaClO)D.氯酸钠(NaClO3)
8.(1分)下列科学探究或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古籍记载“曾青(天然硫酸铜)得铁化为铜”
C.碳酸氢铵是一种常见化肥,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
9.(1分)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各组对比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黄铜和铜的硬度不同
B.白磷和红磷燃烧的现象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D.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元素组成不同
10.(1分)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属于金属元素
B.图中n的值为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1.(1分)下列不能用于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试剂是( )
A.酚酞溶液B.氯化钡溶液
C.盐酸D.氢氧化钙溶液
12.(1分)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2、COB.H2O2、H2O、O2
C.Na2CO3、CaCO3、CO2D.KOH、K2CO3、KNO3
13.(1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
D.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14.(1分)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0.2g H2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只含有Mg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C.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3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老年人缺少 元素会骨质疏松、易骨折;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 。
16.(2分)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17.(3分)如图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40℃时,NaCl的溶解度 (填“大于”或“小于”)KNO3的溶解度;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KNO3;为了进行农业选种,现将20℃时68gNaCl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可配制成16%的NaCl溶液的质量为 g。
18.(3分)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 色。
19.(2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氧气不足时,甲烷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48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20.(3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E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表示相互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是黑色固体;E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
(1)A的化学式为 ;
(2)E→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喷洒75%的酒精溶液消毒时,能闻到特殊气味 。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 。
22.(3分)气体制备是初中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B装置制取CO2,有两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
(3)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怎样验证收集的是氧气?
23.(2分)生产、生活中常配制溶液。
(1)配制一瓶标签如表所示的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都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请说明偏小的原因。
24.(3分)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现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过滤,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酸,蒸发溶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1)上述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其在蒸发中的作用是什么?
(2)写出加入碳酸钠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3)虽然加入的酸过量,但最终仍得到的是氯化钠固体,请解释其原因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代号)
a.铁锅
b.铜导线
c.金饰品
d.铝箔包装纸
(2)铝较活泼,但铝制品通常很耐腐蚀,其原因是什么?
(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图1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微型实验。
①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b处可以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③铁制品易生锈(主要成分为Fe2O3),用盐酸可除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验证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图2所示A~F的6个实验。图中“→”表示将金属加入盐溶液。
①设计B的目的是什么?
②仅由D和F不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理由是什么?
(5)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铜的含量,取该合金样品10g,放入100g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0.2g氢气,试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冶炼金属B.光合作用C.海水晒盐D.钢铁生锈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金属单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1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包粽子用的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
【答案】A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则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选:A。
3.(1分)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B.铝合金C.塑料D.棉花
【答案】C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铝合金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1分)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氯化钠B.测石灰水的pH
C.点燃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石灰水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散失;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1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洁净的矿泉水是纯水
B.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将硬水过滤可以得到软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分析】A、澄清洁净的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是混合物。
B、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解答】解:A、澄清洁净的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B、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该选项正确。
C、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不能软化水,该选项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6.(1分)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煤、酒精、空气B.干冰、尿素、石油
C.水银、纯碱、生理盐水D.金刚石、甲烷、生铁
【答案】D
【分析】根据物质分类的概念来分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含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属于无机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煤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酒精是乙醇的俗称,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空气是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是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尿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石油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水银为金属汞,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虽然含碳,但不是有机物,生理盐水是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甲烷是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生铁中含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1分)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为+1价,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A.氯化钠(NaCl)B.亚氯酸钠(NaClO2)
C.次氯酸钠(NaClO)D.氯酸钠(NaClO3)
【答案】C
【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来分析。
【解答】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A、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错误;
B、亚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得:(+1)+x+(﹣2)×2=0,x=+3,故错误;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y,可得:(+1)+y+(﹣2)=0,y=+1,故正确;
D、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z,可得:(+1)+z+(﹣2)×3=0,z=+5,故错误。
故选:C。
8.(1分)下列科学探究或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古籍记载“曾青(天然硫酸铜)得铁化为铜”
C.碳酸氢铵是一种常见化肥,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
【答案】D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曾青(天然硫酸铜)得铁化为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1分)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各组对比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黄铜和铜的硬度不同
B.白磷和红磷燃烧的现象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D.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元素组成不同
【答案】B
【分析】A、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白磷和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为铜的合金,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和红磷燃烧时均产生大量白烟,现象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两者元素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1分)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属于金属元素
B.图中n的值为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D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2+8+n,n=4,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4,无法确定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硅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1分)下列不能用于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试剂是( )
A.酚酞溶液B.氯化钡溶液
C.盐酸D.氢氧化钙溶液
【答案】A
【分析】A、根据NaOH、碳酸钠均显碱性,遇酚酞溶液均显红色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A、NaOH、碳酸钠均显碱性,遇酚酞溶液均显红色,故选用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A错误;
B、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不能,故可根据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可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B正确;
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不能,故可根据有无气泡产生可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C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不能,故可根据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可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D正确。
故选:A。
12.(1分)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2、COB.H2O2、H2O、O2
C.Na2CO3、CaCO3、CO2D.KOH、K2CO3、KNO3
【答案】D
【分析】A.根据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过氧化氢、水、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碳酸钙、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钾、碳酸钾、硝酸钾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甲为碳,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电解水得到氧气,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故正确;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高温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故正确;
D.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钾与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钾,但是硝酸钾不能转化为碳酸钾,故错误;
故选:D。
13.(1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
D.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答案】B
【分析】A、酸溶液稀释后仍然显酸性。
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解答】解:A、稀释硫酸,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该选项不正确。
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正确。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最终固体质量不是0,该选项不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部分溶于水,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小于原溶液质量,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4.(1分)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0.2g H2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只含有Mg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C.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C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生成0.2g氢气,单独消耗镁2.4g,锌6.5g,铁5.6g,铝1.8g,样品中不一定含有Mg,也可能是铝和锌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亚铁,及样品中不含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产生0.2g氢气,说明反应的硫酸中硫酸根质量是9.6g,则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9.6g+2.4g=12g,该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质量:9.6g+0.2g=9.8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3分)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氧气或O2 ;老年人缺少 钙或Ca 元素会骨质疏松、易骨折;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 氢气或H2 。
【答案】氧气或O2;钙或Ca;氢气或H2。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混合而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的体积分数约为0.03%,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元素符号为Ca,老年人缺少钙元素会骨质疏松、易骨折;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任何污染,氢气燃烧的热值高,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故答案为:氧气或O2;钙或Ca;氢气或H2。
16.(2分)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隔绝空气或氧气 。
【答案】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隔绝空气或氧气。
【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其中的缺少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煤在空气中燃烧,还需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隔绝空气或氧气。
17.(3分)如图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40℃时,NaCl的溶解度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KNO3的溶解度;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KNO3;为了进行农业选种,现将20℃时68gNaCl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可配制成16%的NaCl溶液的质量为 112.5 g。
【答案】小于;降温结晶;112.5。
【分析】根据4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知,4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可配制成16%的NaCl溶液的质量为x,而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68×,解得x=112.5g。故答案为:小于;降温结晶;112.5。
18.(3分)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H+、OH﹣ ;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 红 色。
【答案】NaOH+HCl=NaCl+H2O;H+、OH﹣;红。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以及二者的质量关系和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来分析。
【解答】解:由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则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离子是H+、OH﹣;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消耗36.5份质量的盐酸,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而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所以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H+、OH﹣;红。
19.(2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当氧气不足时,甲烷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48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70 g。
【答案】CH4+2O2CO2+2H2O;70。
【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8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8g××100%=36g,氢元素的质量为48g﹣36g=12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4%=36%,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36g÷36%=100g,生成H2O的质量为12g÷=18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00g+18g﹣48g=70g。
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70。
20.(3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E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表示相互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是黑色固体;E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
(1)A的化学式为 CuSO4 ;
(2)E→B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答案】(1)CuSO4;
(2)CaO+H2O=Ca(OH)2;
(3)CuO+H2SO4=CuSO4+H2O。
【分析】根据A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水溶液呈蓝色,所以A为硫酸铜;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为氢氧化钙;E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所以E为水;D是黑色固体,能转化为硫酸铜、水,所以D为氧化铜;A~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为酸,且能转化为水、硫酸铜,能与氧化铜、氢氧化钙反应,所以C为硫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A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水溶液呈蓝色,所以A为硫酸铜;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为氢氧化钙;E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所以E为水;D是黑色固体,能转化为硫酸铜、水,所以D为氧化铜;A~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为酸,且能转化为水、硫酸铜,能与氧化铜、氢氧化钙反应,所以C为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为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SO4;
(2)E为水,B为氢氧化钙,E→B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C为硫酸,D为氧化铜,C与D反应即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故答案为:(1)CuSO4;
(2)CaO+H2O=Ca(OH)2;
(3)CuO+H2SO4=CuSO4+H2O。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喷洒75%的酒精溶液消毒时,能闻到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 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喷洒75%的酒精溶液消毒时,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干冰升华,固体变成气体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气体体积变大,故填: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22.(3分)气体制备是初中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
(2)用B装置制取CO2,有两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3)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怎样验证收集的是氧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答案】(1)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2)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气体,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装置B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可用作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也可用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逸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故答案为:
(1)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2)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3.(2分)生产、生活中常配制溶液。
(1)配制一瓶标签如表所示的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0.9 g。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都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请说明偏小的原因。
【答案】(1)0.9;
(2)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
②氯化钠中含有杂质,造成实际所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0g/cm3=1.0g/mL,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瓶标签如表所示的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g/mL×100mL×0.9%=0.9g。
(2)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所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
(1)0.9;
(2)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
②氯化钠中含有杂质,造成实际所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
24.(3分)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现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过滤,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酸,蒸发溶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1)上述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其在蒸发中的作用是什么?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2)写出加入碳酸钠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 (写出一个即可)。
(3)虽然加入的酸过量,但最终仍得到的是氯化钠固体,请解释其原因 盐酸易挥发 。
【答案】(1)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2)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3)盐酸易挥发。
【分析】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上述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其在蒸发中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故答案为: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2)加入碳酸钠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故答案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
(3)虽然加入的酸过量,但最终仍得到的是氯化钠固体,是因为盐酸易挥发,随着蒸发不断进行,氯化氢挥发出去。
故答案为:盐酸易挥发。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b 。(填字母代号)
a.铁锅
b.铜导线
c.金饰品
d.铝箔包装纸
(2)铝较活泼,但铝制品通常很耐腐蚀,其原因是什么?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图1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微型实验。
①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②b处可以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铁制品易生锈(主要成分为Fe2O3),用盐酸可除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4)为验证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图2所示A~F的6个实验。图中“→”表示将金属加入盐溶液。
①设计B的目的是什么? 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
②仅由D和F不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理由是什么? 无法证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5)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铜的含量,取该合金样品10g,放入100g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0.2g氢气,试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1)b;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3)①Fe2O3+3CO2Fe+3CO2;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Fe2O3+6HCl=2FeCl3+3H2O;
(4)①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
②无法证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5)35%。
【分析】(1)根据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来分析解答;
(2)根据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来分析解答;
(3)①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来分析解答;
(4)①根据B是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无法证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来分析解答;
(5)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a、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故b符合题意;
c、金饰品是利用金价格昂贵,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故c不符合题意;
d.铝箔包装纸是利用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则铝制品抗腐蚀性较好;
(3)①a处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b处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4)①B是将铜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目的是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
②D是银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F是铁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银,由于无法证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所以仅由D和F不能得出铜、银、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5)设10g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
x=6.5g
则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100%=35%,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35%。
氯化钠溶液
成分:氯化钠、水
规格:100mL
质量分数0.9%
密度:1.0g/cm3
氯化钠溶液
成分:氯化钠、水
规格:100mL
质量分数0.9%
密度:1.0g/c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一模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