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展开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课标要求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主要题型 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歌进行对比鉴赏。
考查特点1.诗句的画面描绘 古诗词画面描绘题是中考语文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看似不难,学生都有话可写,但答题结果却不够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忽略某些答题要素,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考查特点2.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类的题目属于较难题型,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命题趋势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
考法一 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2023·湖南湘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③,微躯④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类试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把握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意思是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颈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一家人短暂的安定和祥和状态。“画纸为棋局”,信手而为,表现的是生活的片刻悠闲;“敲针作钓钩”表现的是小儿的聪明伶俐。上下句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抒发的正是饱受离乱之苦的诗人得到片刻的安宁的欣喜和满足之情。据此进行描绘即可。
考法二 简述诗句画面的特点
(2023·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美好画卷。【详解】本题考诗歌画面。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结合诗句意思来分析。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这里描绘了傍晚的景色,飞鸟回巢的恬静美好画面。
考法三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023·山东德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幕春漫兴①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1.衬托手法在这首词中很突出,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答案】少日逢春的狂欢衬托老去逢春的孤寂,突出了词人带湖生活的悠闲和淡淡的落寞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上阙以“少日”衬托“老去”。“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突出了词人的落寞心情。
考法四 从用典角度赏析诗句
(2023·湖北黄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D.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整体基调是悲凉的,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本诗首先紧承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造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所以“整体基调是悲凉的”理解有误。
知识点一 画面描绘题答题思路 ——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例
1.定调(宏观) 诗词中的总体感情基调、格调、色调、主题、主旨、感受等:早春清新;2.定物(聚焦) 找出描写到的体现感情基调的所有意象(景物):莺、树、燕、泥;
3.定点(聚焦) 找出这些意象(景物)的特点并修饰:莺-早、树——暖、燕——新、泥——春。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修饰语从原文找或者加以想象);莺:早出生的黄莺 树:向阳的树木燕:刚会飞的燕子 泥:春天的泥粒
4.想象(发散) 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四、明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明确了意象的特定含义,也就容易明白作者在诗中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 描绘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绘画面,要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
知识点二 诗歌的意境与风格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意境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3.剖析作者思想。 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知识点三 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铺陈)、比兴、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象征等等。
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等等。
一、对比(一)定义及作用 内涵: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作用:①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显主旨;②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二)重要提醒 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 (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 (2)修辞作用不同:衬托以宾衬主,揭示主体;对比是两相比较,呈现出差异。
二、衬托 内涵: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作用:(使被陪衬事物)特点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①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特别提醒: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三、象征 内涵: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化抽象为具体)(2)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四、用典 内涵:用典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作用: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章,增强说服力;③用典可增强文学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可读性。
五、比兴 内涵:“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作用:①比兴手法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②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③“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1.(2023·四川广安·一模)古诗词鉴赏。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狂风突起整个楼宇顿时被凄风笼罩,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2)这首诗中,诗人用高楼、蒹葭、杨柳、绿芜等景色,营造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的感慨。
(2023·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请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示的画面。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示例: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凄凉悲壮。层峦叠嶂间,暮霭沉沉,残阳如血,一座驻军孤城,城门紧闭。 3.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杀敌报国、成就功业。
(2022·青海西宁·模拟预测)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律诗结构讲究起承转合,本诗首联由“问边”而起,颔联紧承首联,抒发 之感,颈联转为描绘雄浑壮阔之景,尾联呼应首联,收束全诗。5.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4.漂泊无定(孤寂飘零、幽微难言、孤独漂泊) 5.示例: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无边无际,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冲云霄,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
(2023·云南玉溪·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6.“用典寓意”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7.“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示例一: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感叹祖国处于危难之中。示例二:“青衫湿”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落青衫的典故,感叹自己找不到知音。 7.写出了词人理想抱负不为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处境,表现了词人遭遇挫折和磨难时的豪爽胸襟。
8.(2023·甘肃酒泉·二模)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引用或化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请阅读下面的诗词,学习用典的手法。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辛弃疾 为范南伯①寿。时南伯为张南轩②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注】①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②张南轩:张栻,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州湖北路转运使。 诗歌中的典故,可以大致分“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词句”两类,辛弃疾的《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一词,使用了大量典故,其中有一个是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典故,请找出来并指出它属于哪一类典故,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典故:燕雀岂知鸿鹄,语出《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类别:引用、化用前人词句。作用:比喻远大的志向。【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把握的能力。找出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典故,请找出来并指出它属于哪一类典故,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专题24 诗歌鉴赏——主旨情感(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4 诗歌鉴赏——主旨情感(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旨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3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3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2 诗歌鉴赏——炼字及语言(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2 诗歌鉴赏——炼字及语言(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