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8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1-12每小题2分,13-16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为自养型植物
B. 以第二营养级为食的是次级消费者
C.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2.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分解
3. 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 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不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
4. 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3条食物链
B.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 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CO2和其他无机物等均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 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5. 生态足迹是一种测定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学指标,可定量判断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
B.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
C. 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较高,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D. 科技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等会增大生态足迹
6. 2023年广东某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调查工作中新增记录的野生植物共有15种,其中包括首次发现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短穗刺蕊草(不超过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珍贵的基因资源
B. 应采用样方法统计短穗刺蕊草种群数量
C. 保护短穗刺蕊草只能采取迁移种植的办法
D. 15 种野生植物的全部基因形成一个基因库
7. 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可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海绵城市建设须考虑城市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C. 我国的生态工程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
D. 海绵城市可提高新型城镇质量,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体现了协调原理
8. 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 气体出口应换成长弯曲导气管,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C. 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 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果醋发酵是否成功
9. 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又要防止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才能倒掉
②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拭
③消毒和灭菌的杀菌程度存在差异
④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⑤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⑥操作者要对操作的空间、自己的衣服和手进行消毒
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⑤C. ①②③⑥D. ①②③④
10. 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及培养结果(乙)如图所示,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所用培养基既可用干热灭菌法也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环灼烧后立即蘸取菌液进行划线
C. 该分离纯化方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D. 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接种环的灼烧次数与划线次数不同
11.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而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极其微小。下列关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黄花蒿组织培养过程中一定阶段必须给予光照
B. 可以对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使其增殖,以便从中直接获得青蒿素
C.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因此容易突变
D. 生长素对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具有调节作用,但不能直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
12. 航天员叶光富和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展示了培养的心肌细胞跳动的视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肌细胞在培养容器中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
B. 心肌细胞在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冲动的支配下跳动
C. 培养心肌细胞的器具和试剂都要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 培养心肌细胞的时候既需要氧气也需要二氧化碳
13. 北美的黄石国家公园内,野生狼种群在历史上曾被人为清除。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园管理者把狼重新引入黄石的生态系统。作为群居的大型食肉动物,狼成为公园内野生马鹿的主要捕食者,而马鹿的取食则影响着园内植物的生长。在1998-2001年期间,随着狼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研究者在马鹿被狼捕食风险低(左列图)和捕食风险高(右列图)的地方,分别测量了三角杨(马鹿的主要食物之一)被啃食植株的比例(上排图)与平均植株高度(下排图)(*代表数量少)。
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狼捕食的压力增加可以使马鹿对植物的啃食强度明显上升
B. 在马鹿被捕食风险低区域中的三角杨的生长比在风险高区域更容易
C. 狼的引入可以调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性
D. 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捕食风险低区域内相反
14. 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称为生态位
B. 生物富集的渠道与能量流动渠道相同,与物质循环一样具有全球性
C. 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生态工程建设会增加生态足迹,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原理
15.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已知刚果红是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B. 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是A菌株,应对其扩大培养
C. 可依据单菌落周围“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来筛选目的菌株
D. 若平板中平均菌落数为120个,则1g土壤中含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1.2×108个
16.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有4个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Ab)。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如图为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克隆抗体的产生需要多种B细胞参与
B. 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只能用灭活病毒诱导法
C. ①②都要在96孔板上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用相同的方法筛选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部分抗原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多抗失效而单抗有效的情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60分。
17. 如图是某公园中生态系统功能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碳循环角度考虑,图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图中的螳螂属于__________级消费者。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原因是________。
(3)蝉、螳螂、黄雀属于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喜鹊和黄雀都喜欢以螳螂为食”依次体现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科研小组对图中黄雀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
据表分析,黄雀的同化量为_________。
18. 下面是北京郊区某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一生态工程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某科研工作者为该村设计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此方案中a、b过程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d、e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d、e途径比c途径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尿素[CO(NH2)2]含氮量高,化学性质稳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氮肥。尿素施入土壤后,会被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分解成NH3,再被转化为NO3-、NH4+等被植物吸收。而这些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
(1)将土壤稀释液中能分解尿素细菌分离出来,培养基的配方该以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并加入____________指示剂进行鉴别。
(2)该选择培养基就一定起到选择作用吗?请你设计一方案证明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并作出相应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细菌的计数,是因为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________。通过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4)甲同学用移液器取0.1ml稀释液涂布了A、B、C三个平板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32、212、246,1ml原液含菌株数为_______________。
20. 非洲狼尾草的光合效率高,研究人员将非洲狼尾草与粳稻的原生体进行融合以期培育光合效率高的水稻新品种,并研究了不同浓度PEG(已知较高浓度的PEG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对二者原生质体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非洲狼尾草与粳稻原生质体时需用_______酶处理二者的细胞;诱导二者原生质体融合时除可用PEG处理外,还有_______(答两种)等方法;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
(2)据图可知,不同PEG浓度下异源融合率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同源融合率。若要进一步确定诱导非洲狼尾草与粳稻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PEG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3)已知非洲狼尾草正常体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粳稻正常体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则“非洲狼尾草—粳稻”植物新品种体细胞内有_______条染色体,该新品种植株的光合速率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介于非洲狼尾草和粳稻之间。
21.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主要贡献为mRNA疫苗技术及其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发挥的有效作用。疫苗是通过抗原诱导免疫系统获得保护性的生物制品,疫苗研发技术路线还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是一种严格寄宿在细胞中生存的生命形式,实验室增殖病毒首先要培养细胞。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使用合成培养基通常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需要定期更换_________________。通过噬斑计算法可测定病毒滴度,假设在铺满贴壁细胞的细胞培养孔板中,接种1:106稀释度的病毒液10uL,固定染色后计算噬斑数(噬斑形成单位,PFU)为60,则该孔病毒的滴度测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PFU/mL
(2)我国通过实施计划免疫成功消灭脊髓灰质炎,“人民科学家”顾方舟率领团队研制的脊髓灰质炎活病毒疫苗“糖丸”,从技术路线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
(3)在病毒感染细胞时两者表面相互接触,为了更好地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在设计mRNA疫苗时,病毒抗原优先选取_________________。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生物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1-12每小题2分,13-16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为自养型植物
B. 以第二营养级为食的是次级消费者
C.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A、生产者是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但不一定全是植物,A错误;
B、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因此以第二营养级为食的是次级消费者,B正确;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A。
2.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可用于呼吸消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尸体皮毛可被分解者利用,但该营养级内部不存在捕食关系,也就是说不存在营养级内部之间的能量传递,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点睛】
3. 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 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不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
【答案】A
【解析】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详解】A、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错误;
C、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也不全是,如北极苔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C错误;
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D错误。
故选A。
4. 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3条食物链
B.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 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CO2和其他无机物等均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 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一个草场上,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场的退化,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只有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详解】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分析图可知,图中食物链有:水稻→ 昆虫→ 青蛙→ 蛇;水稻→ 鼠→ 蛇两条食物链,A错误;
B、分析图可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正确;
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物质可被农作物再利用,如产生的CO2可以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其他无机物可被植物根系吸收,用于合成自身的物质,C正确;
D、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D正确。
故选A。
5. 生态足迹是一种测定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学指标,可定量判断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
B.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
C. 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较高,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D. 科技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等会增大生态足迹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详解】A、由于牛的饲养过程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因此人类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A正确;
B、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B正确;
C、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较高,而且还将继续增大,因为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应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C正确;
D、科技的发展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再生资源回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降低生态足迹,D错误。
故选D。
6. 2023年广东某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调查工作中新增记录的野生植物共有15种,其中包括首次发现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短穗刺蕊草(不超过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珍贵的基因资源
B. 应采用样方法统计短穗刺蕊草种群数量
C. 保护短穗刺蕊草只能采取迁移种植的办法
D. 15 种野生植物的全部基因形成一个基因库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的全部基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即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A、首次发现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含有许多目前人们不太清楚的基因,所以说其具有珍贵的基因资源,A正确;
B、对于首次发现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短穗刺蕊草(不超过5株),由于种群极小,所以应采用逐个计数法来统计其种群数量,而不是用样方法,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短穗刺蕊草最有效保护是个就地保护,在原栖息地种植,如果原栖息地不适合其生存,可采用易地保护,即迁移种植的方法,C错误;
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的全部基因,15 种野生植物的全部基因不能形成一个基因库,D错误。
故选A。
7. 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可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海绵城市建设须考虑城市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C. 我国的生态工程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
D. 海绵城市可提高新型城镇质量,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体现了协调原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
2、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自生指系统中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循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转化率较高;协调指生态工程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整体指首先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结构,其次建设生态工程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详解】A、湿地具有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降解城市垃圾的微生物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其主要功能是将动植物遗体、动物排泄物和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机盐、CO2、H2O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B正确;
C、虽然我国的生态工程取得不少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像“精确农业”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C正确;
D、海绵城市可提高新型城镇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整体原理,D错误。
故选D。
8. 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 气体出口应换成长弯曲导气管,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C. 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 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果醋发酵是否成功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示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培养基入口能补充营养物质;气体入口能通入气体;气体出口能排出气体。
【详解】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如氧气或氮气(无氧),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A 正确;
B 、气体出口即排气口与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B正确;
C、因为温度能影响微生物酶的活性,所以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C 正确;
D、酸性重铬酸钾可用于检测酒精,但不能用于检测果醋发酵是否成功,D错误。
故选D。
9. 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又要防止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才能倒掉
②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0%酒精棉球擦拭
③消毒和灭菌的杀菌程度存在差异
④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⑤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⑥操作者要对操作的空间、自己的衣服和手进行消毒
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⑤C. ①②③⑥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煮沸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紫外线消毒;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详解】①带菌培养基直接倒入环境中会引起污染,应经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才能倒掉,①正确;
②接种后双手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拭,以达到消毒的目的,②正确;
③消毒只能杀死部分微生物,而灭菌能彻底杀死所有的微生物,二者杀菌程度存在差异,③正确;
④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并不是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当营养物质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失水,这对微生物的生长是不利的,④错误;
⑤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不含杂菌的微生物,而不是不含有代谢废物,⑤错误;
⑥无菌操作要求操作者对操作的空间、自己的衣服和手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⑥正确。
故选C。
10. 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及培养结果(乙)如图所示,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所用培养基既可用干热灭菌法也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环灼烧后立即蘸取菌液进行划线
C. 该分离纯化方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D. 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接种环的灼烧次数与划线次数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过程为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纯化,只有第一次划线蘸取菌液,其余每次划线的菌落来自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详解】A、实验所用培养基一般用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进行灭菌,A错误;
B、接种环灼烧后需适当冷却再蘸取菌液进行划线,避免将菌种烫死,B错误;
C、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错误;
D、蘸取菌液前需要灼烧一次接种环,之后在c、b、a区域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以保证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结束后也要灼烧接种环,防止接种环上的菌种污染环境、感染接种者,因此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D正确。
故选D。
11.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而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极其微小。下列关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黄花蒿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必须给予光照
B. 可以对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使其增殖,以便从中直接获得青蒿素
C.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因此容易突变
D. 生长素对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具有调节作用,但不能直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1、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裁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诱导愈伤组织应该避光培养,原因是在有光时往往形成微管组织,而不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胚状体时需要光照,原因是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以及试管苗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营养物质。
3、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的趋势。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愈伤组织应该避光培养;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胚状体时需要光照,故在黄花蒿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必修给予光照,A正确;
B、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叶片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而茎及其他部位中的青蒿素含量极其微小,因此通过大量培养愈伤组织不能直接获得青蒿素,B错误;
C、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因此它们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C正确;
D、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对于脱分化和再分化等过程具有调节作用,但是不能直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D正确。
故选B。
12. 航天员叶光富和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展示了培养的心肌细胞跳动的视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肌细胞在培养容器中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殖
B. 心肌细胞在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冲动的支配下跳动
C. 培养心肌细胞的器具和试剂都要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 培养心肌细胞的时候既需要氧气也需要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A、心肌细胞培养容器中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但增殖一定时间后会出现接触抑制,A错误;
B、心肌细胞节律性收缩,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是不随意的,在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冲动的支配下跳动,B错误;
C、培养心肌细胞的器具要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但是试剂并不都需要灭菌,如动物血清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否则会使其中的成分失活,C错误;
D、培养心肌细胞的时候既需要氧气(有助于进行有氧呼吸)也需要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
故选D。
13. 北美的黄石国家公园内,野生狼种群在历史上曾被人为清除。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园管理者把狼重新引入黄石的生态系统。作为群居的大型食肉动物,狼成为公园内野生马鹿的主要捕食者,而马鹿的取食则影响着园内植物的生长。在1998-2001年期间,随着狼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研究者在马鹿被狼捕食风险低(左列图)和捕食风险高(右列图)的地方,分别测量了三角杨(马鹿的主要食物之一)被啃食植株的比例(上排图)与平均植株高度(下排图)(*代表数量少)。
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狼捕食的压力增加可以使马鹿对植物的啃食强度明显上升
B. 在马鹿被捕食风险低区域中的三角杨的生长比在风险高区域更容易
C. 狼的引入可以调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性
D. 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捕食风险低区域内相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的食物链为三角杨→马鹿→狼,据图可知,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逐年下降,三角杨平均植株高度逐渐增加,增加幅度明显高于马鹿被捕食风险低区域。
【详解】AB、根据图示可知,在马鹿被捕食风险高的地区,三角杨平均植株高度逐渐增加,说明被狼捕食的压力增加可以使马鹿对植物的啃食强度明显下降,三角杨的生长风险高区域比在风险低区域容易,AB错误;
C、狼的引入不仅可以调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性,C错误;
D、在马鹿被捕食风险低的地区,三角杨被啃食比例逐年升高,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逐年下降,与前者相反,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称为生态位
B. 生物富集的渠道与能量流动渠道相同,与物质循环一样具有全球性
C. 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生态工程建设会增加生态足迹,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自生原理: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其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②循环原理: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③协调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④整体原理:每个生态工程都是由多个组分构成,只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产生最大作用。
【详解】A、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生态位,A错误;
B、生物富集的渠道与能量流动渠道相同,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与物质循环一样具有全球性,B正确;
C、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生态工程建设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原理,可减少生态足迹的值,D错误。
故选B。
15. 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已知刚果红是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B. 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是A菌株,应对其扩大培养
C. 可依据单菌落周围“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来筛选目的菌株
D. 若平板中平均菌落数为120个,则1g土壤中含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1.2×108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A、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存活,所以可以用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A正确;
BC、由图分析可知,可依据单菌落周围“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来筛选目的菌株,比值越大,说明其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故图中菌落E中的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B错误,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若平板中平均菌落数为120个,则1g土壤中含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120×105÷0.1=1.2×108个,D正确。
故选B。
16.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有4个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Ab)。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如图为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克隆抗体的产生需要多种B细胞参与
B. 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只能用灭活病毒诱导法
C. ①②都要在96孔板上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用相同的方法筛选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部分抗原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多抗失效而单抗有效的情况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个抗原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 每个抗原决定簇刺激产生的抗体是单抗。
【详解】A、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Ab)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因此需要多种B细胞参与,A正确;
B、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可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B错误;
C、筛选①是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的,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融合的细胞均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存活,筛选②筛选的是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具体做法是:将杂交瘤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多孔的细胞培养板上,使每孔细胞不超过1个,通过培养让其增殖,因此①②所用的选择培养基种类和筛选方法都不同,C错误;
D、甲型H1N1流感病毒部分抗原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原单抗失效,而对没有改变其他抗原多抗仍有效,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60分。
17. 如图是某公园中生态系统功能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碳循环的角度考虑,图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图中的螳螂属于__________级消费者。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原因是________。
(3)蝉、螳螂、黄雀属于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喜鹊和黄雀都喜欢以螳螂为食”依次体现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科研小组对图中黄雀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
据表分析,黄雀的同化量为_________。
【答案】(1)大气→植物
(2) ①. 次 ②. 流入蝉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有一部分能量随遗体等流向分解者
(3) ①. 物种 ②. 捕食、种间竞争
(4)24.6J/(cm2·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包括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植物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是消费者,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图示还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进入生态系统,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因此图中缺少植物到大气的箭头。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图示还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进入生态系统,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因此图中缺少植物到大气的箭头。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图示包括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植物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是消费者,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螳螂属于次级消费者;由于流入蝉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有一部分能量随植物遗体等流向分解者,所以蝉和螳螂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
【小问3详解】
蝉、螳螂、黄雀属于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说明螳螂与蝉、黄雀与螳螂之间都存在捕食关系,喜鹊和黄雀都喜欢以螳螂为食,说明喜鹊和黄雀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小问4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黄雀的同化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 J/(cm2·a)。
18. 下面是北京郊区某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一生态工程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某科研工作者为该村设计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此方案中a、b过程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d、e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d、e途径比c途径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②. 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 分解者 ④. 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并且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解析】
【分析】从生态工程示意图可以看出,种植业的副产品秸秆可以作为饲料用于养殖业,动物的粪便作为沼气池的原料或作为植物的肥料,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该生态工程中涉及多种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该生态工程中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体现了整体性原理等。
【详解】(1)观察该示意图,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产业发展的需求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劳动力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该生态工程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动物的粪便作为沼气池的原料或作为植物的肥料等,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①方案中通过过程a将固体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部分和无法回收的部分,过程b对于可回收部分分别处理,从而实现再生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可以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参与到该方案中。
②过程d是用无法回收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微生物发酵、e是利用有机废弃物饲养蚯蚓(分解者),二者都是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处理有机废弃物。
③c途径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弃物燃烧,用来发电和提供热水,燃烧会浪费有机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de途径是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处理有机废弃物,既充分利用了废弃有机物中的物质和能量,还充分地、分层次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又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内容对题目进行正确的分析。
19. 尿素[CO(NH2)2]含氮量高,化学性质稳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氮肥。尿素施入土壤后,会被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分解成NH3,再被转化为NO3-、NH4+等被植物吸收。而这些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
(1)将土壤稀释液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培养基的配方该以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并加入____________指示剂进行鉴别。
(2)该选择培养基就一定起到选择作用吗?请你设计一方案证明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并作出相应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细菌的计数,是因为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________。通过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4)甲同学用移液器取0.1ml稀释液涂布了A、B、C三个平板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32、212、246,1ml原液含菌株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②. 酚红
(2)以完全培养基为对照,进行与选择培养基同样的实验操作过程,来证明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若基础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菌多于该选择培养基,则该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性
(3)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4)2.3×108个
【解析】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 ,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小问1详解】
将土壤稀释液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培养基的配方该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这些细菌能分解尿素,生成NH3与酚红反应变成红色,所以可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
【小问2详解】
该选择培养基就不一定起到选择作用,主要与对照组比较,若对照组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菌多于该选择培养基,则该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性,若对照组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菌少于该选择培养基,则该选择培养基不具有选择性。现设计一方案证明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思路为以完全培养基为对照,进行与选择培养基同样的实验操作过程,来证明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实验结论:若基础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菌多于该选择培养基,则该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性。
【小问3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细菌的计数,是因为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小问4详解】
甲同学用移液器取0.1ml稀释液涂布了A、B、C三个平板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32、212、246,根据公式C/V×M可知,1ml原液含菌株数为(232+212+246)/3×10×105=2.3×108个。
20. 非洲狼尾草的光合效率高,研究人员将非洲狼尾草与粳稻的原生体进行融合以期培育光合效率高的水稻新品种,并研究了不同浓度PEG(已知较高浓度的PEG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对二者原生质体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非洲狼尾草与粳稻原生质体时需用_______酶处理二者的细胞;诱导二者原生质体融合时除可用PEG处理外,还有_______(答两种)等方法;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
(2)据图可知,不同PEG浓度下异源融合率均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同源融合率。若要进一步确定诱导非洲狼尾草与粳稻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PEG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3)已知非洲狼尾草正常体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粳稻正常体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则“非洲狼尾草—粳稻”植物新品种体细胞内有_______条染色体,该新品种植株的光合速率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介于非洲狼尾草和粳稻之间。
【答案】(1) ①. 纤维素酶和果胶 ②. 电融合法、离心法、高Ca2+—高PH融合法 ③. 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 ①. 小于 ②. 在PEG浓度为30%~40%的范围内设置一系列等浓度梯度的PEG溶液,其中异源融合率最高的PEG浓度即为最适PEG浓度
(3) ①. m+n或2(m+n) ②. 不一定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指将来源不同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
【小问1详解】
获得非洲狼尾草与粳稻原生质体时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二者的细胞;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小问2详解】
图示为总融合率和异源融合率随PEG浓度变化的趋势,其中同源融合率=总融合率-异源融合率,故不同PEG浓度下异源融合率均小于同源融合率;据图可知PEG浓度在30%~40%之间异源融合率高,若要进一步确定诱导非洲狼尾草与粳稻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PEG浓度,可在PEG浓度为30%~40%的范围内设置一系列等浓度梯度的PEG溶液,其中异源融合率最高的PEG浓度即为最适PEG浓度。
【小问3详解】
已知非洲狼尾草正常体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粳稻正常体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则“非洲狼尾草—粳稻”植物新品种体细胞内有m+n条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后期时的2(m+n)条染色体。杂种植株虽具备两个物种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相互干扰,相互影响,故该新品种植株的光合速率不一定介于非洲狼尾草和粳稻之间。
21.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主要贡献为mRNA疫苗技术及其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发挥的有效作用。疫苗是通过抗原诱导免疫系统获得保护性的生物制品,疫苗研发技术路线还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是一种严格寄宿在细胞中生存的生命形式,实验室增殖病毒首先要培养细胞。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使用合成培养基通常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需要定期更换_________________。通过噬斑计算法可测定病毒滴度,假设在铺满贴壁细胞的细胞培养孔板中,接种1:106稀释度的病毒液10uL,固定染色后计算噬斑数(噬斑形成单位,PFU)为60,则该孔病毒的滴度测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PFU/mL
(2)我国通过实施计划免疫成功消灭脊髓灰质炎,“人民科学家”顾方舟率领团队研制的脊髓灰质炎活病毒疫苗“糖丸”,从技术路线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
(3)在病毒感染细胞时两者表面相互接触,为了更好地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在设计mRNA疫苗时,病毒抗原优先选取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血清 ②. 含95%空气加5%CO₂的混合气体 ③. 培养液 ④. 6×109 (2)弱毒疫苗
(3)包膜蛋白或者衣壳蛋白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2)营养:除正常的有机和无机营养外,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3)适宜的温度和pH:温度为36.5±0.5℃(哺乳动物),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4)气体环境:含95%空气加5%CO₂的混合气体,其中CO₂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问1详解】
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使用合成培养基通常需要加入血清,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含95%空气加5%CO₂的混合气体,为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接种1:106稀释度的病毒液10uL,固定染色后计算噬斑数(噬斑形成单位,PFU)为60,则该孔病毒的滴度测量值为60×106(稀释倍数)×100=6×109PFU/mL。
【小问2详解】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率领团队研制的脊髓灰质炎活病毒疫苗“糖丸”,从技术路线上属于弱毒活疫苗。
【小问3详解】
在病毒感染细胞时两者表面相互接触,为了更好地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在设计mRNA疫苗时,病毒抗原优先选取病毒的包膜蛋白、衣壳蛋白等。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珠海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珠海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