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0,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0,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
    30,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
    30,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30,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30,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古诗文(27分)
    (一)默写与运用(10分)
    1. 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②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④大漠沙如雪, _________________。
    ⑤面对失败,小明用《竹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自己坚持努力,不畏风浪。
    【答案】 ①. 中庭地白树栖鸦 ②. 烈火焚烧若等闲 ③. 纤纤擢素手 ④. 燕山月似钩 ⑤. 千磨万击还坚劲 ⑥. 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栖、焚烧、擢、钩、坚劲。
    (二)诗歌鉴赏(4分)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本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____,“春城”指_________。
    3. 下面对韩翃的《寒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第一句,“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烘托出春意浓浓、满城沉醉其间的富丽盛况。
    B. 诗的第二句,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一个“斜”字,明写柳而暗写花。
    C. 诗第三句,一个“传”字,既是形象的动态描绘,又意味着依照等级次序,逐一分赐,封建制度下的等级森严昭然在目。
    D. 诗的第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袅袅的轻烟在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飘散开,表现出一派太平气象。
    【答案】2. ①. 七言绝句 ②. 春天的京城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意为: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故选项错误,“斜”描绘的是风,而不是花;
    故选B。
    (三)(1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任末①好学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每有会意处,题⑤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⑤题:写
    4. 甲文选自《孟子》一书,是____学派经典著作。一般认为是______(姓名)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5.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负笈从师
    ②或依林木之下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7. 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甲】文强调学习要________;【乙】文指出任末年少求学时有“_______”的态度。
    8. 下列对学习的论述中,与甲乙两文的启示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B.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C. 业精于勤,荒于嬉。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答案】4. ①. 儒 ②. 孟子
    5. ①书箱;②有时。
    6. 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7. ①. 专心致志 ②. 不惧险阻 8.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是古代考试的重要内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笈:书箱。
    ②句意:(任末)有时靠在树下。或:有时。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大雁)。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思:想。弓缴:弓箭。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甲文“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可知,甲文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
    根据乙文“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可知,任末年少求学时有“不惧险阻”的态度。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与甲乙两文的启示不符合;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乙】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二、现代文(28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
    沈从文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③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 是吗?”
    ⑩“是呀! 孥孥说得对。”
    ⑪“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⑫“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⑬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罢,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 ”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⑭“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⑮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⑯“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⑰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⑱晚饭桌边,靠到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9. 仿照示例,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盼粥——( )——猜粥——( )——吃粥
    10. 第⑥段画线句中“那”字删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11.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罢,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12. 本文多次出现粥在“叹气”,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3. 下列对本文内容及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B. 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写八儿盼望吃粥的整个活动,一条线索写腊八粥的熬制过程。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对腊八粥进行描摹。
    C. 文章开头作者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各种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种种状态,是为了反衬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D. 作者详写了等粥部分,略写了喝粥部分,这样安排详略的好处是突出中心,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达了浓浓的亲情。
    【答案】9. ①. 想(分)粥 ②. 看粥
    10. 不可以删掉。因为“那”字在文中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八儿对饥饿感受的深刻和迫切,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期待。如果删掉“那”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效果会大打折扣。
    11.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八儿对锅中腊八粥的无限猜想和期待。句中连续使用“罢了”和感叹号,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好奇和渴望。同时,对食材煮后状态的猜想,也反映了八儿对食物的熟悉和喜爱,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12. 本文多次出现粥在“叹气”的描写,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在于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腊八粥以生命和情感,从而形象地表现出腊八粥在煮制过程中的变化。这种写法不仅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腊八粥熬制过程中的动态和生动,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13. 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根据文章第⑨段“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和第⑩段“是呀!孥孥说得对。”等句子,可以概括出孩子们对腊八粥的想象和期待,即“想(分)粥”的部分。
    第二空:根据文章第⑭段“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和第⑮段“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颜色是深褐。”等句子,可以概括出八儿亲眼看到腊八粥时的惊喜和满足,即“看粥”的过程。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第⑥段画线句中的“那”字是不可以删掉的。在这句话中,“那”字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它突出了八儿对饥饿感受的深刻和迫切。通过“那”字的运用,我们可以感受到八儿对腊八粥的强烈渴望和期待,他急切地想要品尝到这美味的粥。如果删掉“那”字,句子的语气会变得平淡,无法准确表达八儿内心的强烈情感,从而影响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因此,这个“那”字在文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于塑造八儿的形象和展现他的内心世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第⑬段画线句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八儿对锅中腊八粥的无限猜想和热切期待。连续使用“罢了”和感叹号,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感情色彩,使得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和好奇之情跃然纸上。同时,对栗子、饭豆、花生仁等食材煮后状态的猜想,不仅反映了八儿对食物的熟悉和喜爱,也进一步突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期待和向往。联系上下文,这一描写更加深入地刻画了八儿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作者成功地将无生命的腊八粥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腊八粥在煮制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粥的质地上,更体现在它散发出的香气和带给人的期待感上。其次,这样的描写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原本平淡无奇的煮粥过程,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综上所述,作者多次描写粥在“叹气”,不仅是为了形象地展现煮粥的过程,更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让读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方法。
    C.有误。文章开头介绍腊八粥的各种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种种状态,并不是为了反衬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而是为了展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和想象,以及腊八粥在熬制过程中的变化。这样的描写为下文八儿看到腊八粥时的惊喜和满足做了铺垫,而非反衬。因此,选项C的理解与文章的实际内容不符。
    故选C。
    (二)(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对不起12岁的自己
    ①从没想过,25岁这一年我又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先是一笔一画地将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文本抄在纸上,再跟着录音一遍遍练习发音,圈出重点难点,翌日向本地同事请教。
    ②学习的初衷,是因工作需要。我当然可以以外地人的理由,将这份工作交给本地同事做,这样看似轻松,却也带走了些机会。于是不服输的我,开始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地跟读练习。
    ③成长于中部地区的我,对上海话里众多既不是一声也不是轻声的发音困huò不已。某天学习了“我心口头有点儿痛,饭也吃勿落”后,便迫不及待地向同事展示,对方笑得直不起腰来,说其中夹杂着一股浓浓的苏北味,上海人听了的确要心痛的。
    ④后来这成了我们之间的笑谈,她时常会问:“惟念,今天心口头还痛吗?”
    ⑤转折发生在1月,某天她挂掉家里打来的电话,我随口问道:“你妈妈在跟你讨论晚饭吃什么吗?”她自然地接过话题,几秒后,突然兴奋地反问:“你全听懂了,是吗?”
    ⑥那天距我用最原始的笨办法学习上海话,已过去了小半年。
    ⑦12岁那年,我家从农村搬到合肥,因为之前没学过英语,我无法直升初中,必须要重读六年级,参加统一的招生考试后,才有被录取的资格。
    ⑧暑期进补习班的第一天,我就成了全班同学的嘲笑对象,老师询问谁可以背出26个字母时,我勇敢地举起了手。不会说普通话的我,带着浓重的乡音,那是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不曾听过的方言,看着同学们捧腹大笑的样子,站在讲台上的我满面通红。
    ⑨年轻而善良的老师,制止了不断发酵的嘲笑,用肯定的目光看着我说: “背得很好,别的还会吗?”
    ⑩我摇摇头,那已是我全部的知识积累,紧张不安的我,就这样开始了人生中第一节英语课。那年的夏天很热,住处没有空调,一台小小的风扇吃力地转着,作业本上落满了汗渍。
    ⑪一周后的第一次测试,我考了35分,第二周我及格了,第三次考了 92分,拿了班级第一名。放学前老师把我留下来,在卷子上写了一段话,让我带回家给爸爸看。
    ⑫“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让她继续学英语,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也肯下功夫,我非常喜欢她。”爸爸看后沉默很久,什么也没说,但从此之后只要我说需要任何资料,即使手头再紧张,他也不曾皱过眉。
    ⑬开学的日子如约而至,过时的打扮、傻气的短发、蹩脚的普通话、怯懦的眼神,又一次让我成了新班级的焦点,淘气的男孩们总拿我开玩笑。我没有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声音,只能埋头学习。
    ⑭从不得不学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有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才用了大半个学期。
    ⑮当时本以为只要多跟他们聊天、学会普通话就万事大吉,后来发现会说当地方言能够更快地融入本地学生的圈子、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于是我又狠下心来跟着邻居学、看电视剧学、找同学操练……
    ⑯我对人生中第一位英语老师始终心存感激,所以几年前我也教起英语; 在外说普通话时,没有人会通过发音辨认出我的故乡,回合肥后也能用方言跟老朋友畅快地聊天;持续学上海话后,我不再为工作担忧,也主动学做本帮菜,利用空闲时间探索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
    ⑰我没有对不起12岁那年的自己。
    14 看拼音写汉字: 困huò ________
    15. 第⑤段中“□□”与“自然”两词都表明我在不知不觉中已融入了上海人的生活。
    16.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⑥、⑭段的画线句子中的加点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17. 下列对于文章第⑯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突出我学习语言能力之强
    B. 表现我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
    C. 表达我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D. 与前文学上海话内容相呼应
    18. 简析文章结尾句的作用。
    【答案】14. 惑 15. 随口
    16. “已”表明学习上海话时间之长,表达自己对终于能听懂上海话的感慨、欣喜之情;“才”强调了自己学习英语时间之短,进步之快,表达我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自豪之意。 17. B
    18. 独句成段,强调了12岁学英语这件事对我影响之深:25岁学上海话是对12岁往事的延伸;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点明主旨,每个人都应该不断超越自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书写。
    困huò,写作“困惑”:指感到疑惑,不知该怎么办。“惑”不要误写成“或”。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⑤段“她自然地接过话题”可知,她很顺畅的结果话题,这个“自然”写出了她接过话题的流畅、不生硬。
    第⑤段中的“随口”的意思是:不假思索,顺便说出。说明“我”听懂了她电话里跟她妈妈说的上海话,在不知不觉中已融入了上海人的生活。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已”本义是:停止。语境第⑥段“那天距我用最原始的笨办法学习上海话,已过去了小半年”中的“已”是已经的意思。结合“小半年”,可知这个词语突出“我”学上海话时间之长;结合⑤段“她自然地接过话题,几秒后,突然兴奋地反问:‘你全听懂了,是吗’”可知,自己辛苦小半年终于能听懂上海话,抒发感慨、欣喜之情。
    “才”本义是:自然地。语境第⑭段“从不得不学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有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才用了大半个学期”中的“才”是只,仅仅的意思,结合“才用了大半个学期”可知这个词语突出“我”学习英语时间之短,进步之快,“我”从不得不学习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这么短的时间,“我”竟然做到了,心中充满成功的自豪之意。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段落的分析概括。
    A.“突出我学习语言能力之强”概括太过片面,不准确;
    B.此文先写自己刻苦学说上海话,学有收获,得到上海同事的认可。让自己回忆起12岁学英语的经历,大半个学期也是有很大的收获,有同学借“我”的英语笔记,后来又学说当地方言;第⑯段“在外说普通话时,没有人会通过发音辨认出我的故乡,回合肥后也能用方言跟老朋友畅快地聊天;持续学上海话后,我不再为工作担忧,也主动学做本帮菜,利用空闲时间探索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可知,自己虽然学上海话、英语、当地方言,但是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所以表现“我”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是最准确的一项;
    C.没有表达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意;
    D.呼应“前文学上海话内容”概括也较片面,不准确;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
    此段结构上,“我没有对不起12岁那年的自己”与题目“没有对不起12岁的自己”相呼应,结构严谨;
    内容上,最后一段独句成段,字句简短、节奏明快,突出醒目,强调“没有对不起12岁的自己”,突出12岁那年学英语这件事对“我”的影响的深远、巨大;文中叙述25岁学上海话,让“我”自然想起12岁学英语这件往事,25岁学上海话是对12岁往事的延伸;“我没有对不起12岁那年的自己”也凸显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超越自己。
    三、综合运用(5分)
    19.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A.驯养培育 B.建房定居 C.回到英国 D.救“星期五”
    【答案】 ①. B ②. A ③. D ④.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结合原著内容可知,首先鲁滨逊遭遇风暴流落荒岛,无奈定居荒岛开始创建家园;后来由于岛上降雨频繁自然环境恶劣,鲁滨逊开始建房定居;恶劣的环境导致鲁滨逊感染了疟疾,他用烟叶治好疾 病;但他未解决粮食问题,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水稻和小麦并制作陶器用于储备粮食物资,接着鲁滨逊又搭建篱笆墙驯养捕捉到的山羊,花了几个月时间制作独木舟;后来拯救被野人追杀的星期五,并与之成为好友;最后,一艘英国船只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将其丢到岛上。鲁滨逊帮助船长夺回船并回国。因此排序为:BADC。
    20. 星期天,小明在家里看《鲁滨逊漂流记》,爸爸看见了,责备小明说:“你学习不用功,看这些闲书倒起劲,做作业去!”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向爸爸解释读文学名著的益处? 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理由,注意礼貌用语,做到有理有据,字数50字左右。
    【答案】示例:爸爸,您错怪我了。我不是在看闲书。多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鲁迅先生曾说过:“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案不唯一。
    示例:爸爸,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文学名著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您就让我看会儿吧,好吗?
    四、写作(40分)
    21. 请以“难忘那种滋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难忘那种滋味
    直到现在,那件往事还时常萦绕在心头,每每忆及,心里真不是滋味。
    上个学期的一个周末,我正绞尽脑汁与一道难题作对。“嘀嗒,嘀嗒”,钟摆声不时响起,我一抬头,天哪,已经半个小时过去了!再翻翻本子,还有好几道题目。可我已经跟我的好朋友约好下午出去玩呢!我可不想因为这几题而压缩玩耍的时间!
    俗话说:急中生智。在我正愁眉不展的时候,脑海里仿佛一道闪电划过——哈,老师因为信任我,每次都会提前把答案发给我。不如,抄一次?就抄一次,下不为例!
    为了不让老师看出来,我特地少抄了无关紧要的一步。
    那天下午,我准时赴了约。可玩耍的心情并不平静,隐隐有风吹拂心田。
    第二天,我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发现并被请到办公室喝茶。直到上课,老师也没有把我叫去,我的心放下了一半。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照例把周末作业做的好的同学表扬了一番---其中就有我的名字。当我害羞地抬头望向讲台,恰巧碰到老师意味深长的目光,我刚松懈下来的心又猛地狂跳起来。我赶紧垂下头,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慌乱地翻开本子,意外地发现老师在那页上折了个角,用红笔写下一段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心里翻涌起苦涩的滋味,还未来不及回味,我突然发现自己在抄答案时“张冠李戴”了!老师怎么不知道?我后悔极了,因为我辜负了老师的信任。
    那苦涩的滋味,至今还能感受到。它也在一边警示着我---做人要诚信,不能因贪图一时之快而做出有负别人的事。
    那滋味,真令我难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滋味”是中心词,它本义是“味道”,比喻义是“某种感受”。“滋味”如果写简单的味觉,则缺乏深度,要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即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人和事所给你的体验和感受。“难忘”一词体现了体验和感受的真切、深刻、影响大。
    二、思路点拨。不同生活经历,得到的生活体验是不一样的,一个人能体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如“旅行的滋味;友谊的滋味,亲情的溢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坚持的滋味,放弃的滋味”,也可以是母爱的滋味、乡愁的滋味、后悔的滋味、惆怅的滋味等。选择生活中,成长路上的饱含“滋味的”的独特素材,表达出自己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体验和感悟即可。作文要求写记叙文,“滋味”是一种感受,所以在写作方法上,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突出作文的主旨,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相关试卷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五四学制+五四学制):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五四学制+五四学制),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