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本试卷共21 道题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
A.嗥鸣(há) 亘古(gèng) 斑斓(lán) 悬崖俏壁(qià)
B.弥散(mí) 胸脯(pú) 烦锁(suǒ) 不屈不挠(rá)
C.聚歼(jiān) 呜咽(yè) 殷红(yān) 不可捉摸(mō)
D.精粹(cuì) 豁亮(huò) 屏嶂(zhàng) 跌宕起伏(dié)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张岱出身官宦之家,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随着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他那优游的生活也彻底结束了。 巨大的生活反差, 给作者造成了生活和精神的痛苦,但也让他更细致深刻地 人生,从而成就了《陶庵忆梦》。《陶庵忆梦》不是 ,拼凑成文,而是咀嚼生活, 隽永成文;亦不是洋洋洒洒, 长篇大论,而是寥寥数语,画龙点睛。
A.舒适 诚然 品位 断章取义
B.闲适 固然 品味 寻章摘句
C.闲适 诚然 品位 寻章摘句
D.舒适 固然 品味 断章取义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2分)
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有序排列的队伍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作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无论早晨或傍晚,它们都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也因为它全家幸福,才使得我常常满心欢喜。
A.文中的“喜欢”是动词, “更”是介词,, “宁静”是形容词。
B.文中两个加点字“它”,分别指代的是“黑槐林”和“某棵树”。
C.“早晨或傍晚”是并列短语, “莘莘学子”是偏正短语, “站在某棵树的下面”是动宾短语。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看它的绿意葱茏”和“看它的枝繁叶茂”互换位置。
【解析】A项中“更”是副词,C项中“站在某棵树的下面”是动补短语,D项句子无语病。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木兰诗》选自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司马光和郭茂倩都是北宋人。
B.《说和做》的作者是臧克家,诗人,代表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
C.《骆驼祥子》中,祥子拉杨先生回家,路上被侦缉队盯上。杨先生让祥子把自己送到曹先生家,并让祥子回家送信。一到家,祥子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他的全部积蓄,祥子的买车梦又化为了泡影。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分。“鄙人”“寒舍”“家父”属于谦辞,“惠顾”“赐教”“贵姓”属于敬辞。
(2) 名著阅读(3分)
学校近期举行“同读名著,辩出风采”的读书辩论会活动,你所在的班级确定的辩题是:
正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反方:江山易改,本性可移。
你作为本次辩论会的辩手,要完成以下任务:
①明确自己支持正方还是反方观点。②从孙悟空、祥子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来支持你的观点。③陈述中要结合该人物具体的情节。
(人物性格或前后变化性格1分,前后相关情节2分)
示例1:我支持正方观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比如孙悟空天性顽劣,起初就曾大闹地府划改生死簿后来西天取经途中,也时而顽皮,为了让猪八戒背出井底的乌鸡国国王,骗八戒说井下有宝贝。
示例2:我支持反方观点:江山易改,本性可移。比如祥子在刚到北京城时本来是个老实自尊自强的人,努力拉车赚钱。可后来梦想破灭,他便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为钱出卖阮明。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5.古诗文默写(5分)
(1) 不闻机杼声, 。(《木兰诗》)
(2)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3)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跃马飞奔,赶赴战场时的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 (2分)
【甲】春夜洛城闻笛 【乙】春夜闻笛①
李白 李益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6.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3分)
A. 【甲】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隐约、哀婉的特征, 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了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
B. 【乙】 “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字生动形象,春方至, 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是在呼唤春归大地。
C.【甲】 “此夜曲中闻折柳”,笛子吹奏的是《折杨柳》,它属于汉乐府古曲。古人送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相赠,以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古诗中不乏其例。
D.两首诗都借助听觉和视觉的感官来描写景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析:D项说法有误,《春夜洛城闲笛》运用了听觉的感官描写,没有运用视觉的感官描写;《春夜闲笛》运用了听觉、视觉的感官描写。
(二)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7—10题。 (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①霁:转睛。②被:同“披”,穿。
【乙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白色的孤皮大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末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了却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百姓的来冷,自己安逸了却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您不知道这些啊。”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他)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肃交加的人。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2分)
A.蒙乃始就学 去后乃至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往事耳
C.与蒙论议 与饥寒
D.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
解析:A.于是, 就/才; B.了解, 知晓 ; C.和/给予; D.推托/告辞。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2)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
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饱 而 知 人 之 饥 温 而知 人 之 寒 逸 而 知 人 之 劳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
【甲】文中的孙权和【乙】文中的晏子共同特点是 A.善于劝说别人(善劝), 【甲】文中的吕蒙和【乙】文中的景公共同特点是B.愿意接受别人劝告(听劝)。 【甲】文中孙权劝说吕蒙的结果是C.“蒙乃始就学”,【乙】文中晏子劝说景公的结果是 D.“乃出裘发粟,与饥寒”。 (A、B处用自己的话概括,C、D处用原文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11-12题。(6分)
【材料一】
心理学上对压力的定义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通俗地讲,压力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面感受和消极信念。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压力的剧增,其来源也是多方面的。
对工作的不满意、工作量多以及工作要求高通常是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尤其当得到的报酬与个人的付出不成比例时,个人更容易觉得不公平,压力感也相对增加。人际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工作压力的另一要素。生活环境中偶尔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故,例如亲友死亡、升学、搬家、换工作、结婚等都是构成压力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面临一些小小的困扰,例如赶时间却一路塞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等,单一事件对个体并不会造成压力威胁,但如果这些困扰都在同一天发生,对个体而言可能就是不小的压力。外在的环境及事件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但相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因此,个人性格决定了个人如何看待压力事件,以及个人如何应对和调节压力。
如何调节压力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自信心。 自信和个人基础优劣是没有关系的,排除自己的能力不足,用战略家的眼光去分析方方面面的因素,尝试着归因到外界上。
其次,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却又能“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样的目标最能激发人的动力,减缓压力。
再次,我们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轻松快乐的生活来源于自我暗示。我们可以起床后对着镜子暗示自己: “今天我要过得十分充实”“我相信今天会取得进步”……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奔跑向前……
还有读书和运动也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材料二】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和忧郁。面对压力,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应对,压力就成了动力。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顶住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会让人生更加精彩,让生命更有质量。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是忍受着外来的巨大压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世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压力是难以形容的。可他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压力虽然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最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巴尔扎克说: “压力,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可以说,压力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材料三】
11.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个人性格决定了个人如何看待压力事件,因此,外在的环境及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
B.生活环境中偶尔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故,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面临的小小困扰,如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都会造成个体不小的压力。
C.面对压力,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应对,压力就成了动力,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
D.当代初中生大部分都有心理压力,其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学习。
12.小李的目标是考进省重点中学,参考他所在学校的升学率,可能要考到年级前 30%才有机会。可6月份的联考,他的成绩排名在年级50%左右。小李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渐渐产生了挫败感,甚至出现了失眠、心悸等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开导他,为他提出三条合理建议。(3分)
例如:小李,大多数同学都会感到压力,但是压力也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面对压力,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应对,压力就成了动力。首先,我们要树立自信。其次,给自己制定目标。再次,我们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此外,还有读书和运动也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13-15题。(7分)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树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⑨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⑩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红军战士星夜翻越高耸陡峭的老山界,并在狭窄的山路上露宿的场景。
14.选文③一⑤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乐观向上的革命主义精神。
15.选文⑪段与朱自清《春》中的“春风图”的景物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结合选文对第⑩段进行赏析。(3分)
例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分)如“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1分)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陡峭。(1分)
再如“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连续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各种不可捉摸、难以言状的声响写得活灵活现,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声音的变化。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例2: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描写。先写视觉感受,后写听觉感受。写视觉时,写醒来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写听觉时,例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描写了等声音,突出了山的寂静。
例3:多角度运用对比手法。有寂静与声响的对比,声音远与近、大与小的对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山的寂静。
角度1分;示例1分; 赏析1分。
(三)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16-20题。(17分)
最美的流星
包利民
①天黑透了,枪炮声已渐渐停止,战士们蜷缩在战壕里,暂时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经过一天的激战,两翼的阵地已落入敌手。这个营所在的阵地已被分割合围,情势非常危急,而且伤亡惨重。如果天亮敌人发起进攻,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大家都很担忧。
②李小豪仰卧在战壕里,剧烈的心跳好长时间才平缓下来。他望向黑沉沉的天空,这本是一个很晴朗的夜, 没有月亮,星光都点点地闪现出来。蓦地,一颗流星拖着一条光尾划破夜空,消失于远方。 身旁的战友张南也看着星空,说:“天上一颗流星,地上就会死一个人,不知谁又要牺牲了!”李小豪说:“迷信! 咱们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那流星还不下成雨?”张南躬起身子,说:“那是白天,你能看见吗?”说完又重重地躺下,叹了口气说:“要是明早敌人再发起进攻,可怎么办呢?”李小豪亦是无语。
③这时,战壕那边一阵骚动,两人忙奔过去,只见负重伤的副营长已经牺牲了。那一刻,两人都想起了刚才那颗流星。营长阴沉着脸说:“咱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应该派人突围出去,向主力部队汇报战况, 然后里外夹击歼灭敌人!”由于电台损坏,和大部队早已联络不上了。张南挺身而出:“营长,我突出去!带主力部队连夜赶回来,把敌人全消灭掉!”营长看了看张南,点了点头,拿出一颗信号弹装进手枪,交到张南手里,说:“大部队要开始进攻的时候,你打出信号弹,我们就反攻!”张南把手枪往腰里一别,跃出战壕,消失在黑暗中。
④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枪声,战壕里的人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特别是李小豪,更是坐卧不安。良久,枪声停止了,战壕里一阵沉寂,每个人都望向黑沉沉的远方,也不知张南有没有突围成功。大家能做的,只是这种煎熬般的等待。时间缓慢地流逝着,李小豪不转眼珠地盯着夜空,并没有流星再划落,张南应该没事吧!
⑤已近午夜,一些战士已经睡着了,而李小豪依然望着夜空,此时他最怕的,就是有流星,他也有些相信张南的话了。张南和他不仅是战友,还是同乡,两人一起参军,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他们都在一起。正自想着,忽然,一颗流星从远方天际升起,闪过一道绚丽的光。李小豪吓得一下子坐起来,心里一片茫然和悲哀,张南完了!直到身边的战士抄起武器,远处也传来枪声,他才蓦然惊觉,那不是流星,是信号弹,是张南打出的信号弹!随着营长的一声“冲”,他们跃出战壕,向敌人的阵地扑去。
⑥李小豪得知好友张南没事,信心大增,他一边冲一边灵活地躲闪着敌人的火力。喊杀声震天,主力部队已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反包围成功、在炮火的光亮中,李小豪忽然看见了张南,他急忙移动过去,张南正向阵地上的残敌射击。李小豪刚跑过去,张南却忽然一晃栽倒在地。李小豪扑过去抱起他, 见他头上和胸前都冒出血来,一时心慌,大喊他的名字。张南睁开眼睛, 见是李小豪,吃力地说:“我是不成了! 兄弟,刚才你看见流星没有?那就是我的星星!”李小豪望了一眼夜空,含着泪说:“我看见了,那个流星最大,最好看!”同时,他想起了那颗美丽的信号弹。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⑦许多年过去,枪炮之声早已成了遥远的回忆,李小豪常常在夜里醒来,望向窗外的星空。偶尔会看见流星,他的心就会风起云涌。是的,这许多年中,这一辈子,他再也不会看见那个漆黑的夜里,那颗带着希望的星星从黑暗中升起。那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流星,让他心里时时划过怀念与感动。
16.阅读选文,补全下面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4分)
(1) 张南请战,大家等待;(2)茫然悲哀;(3) 反击成功,张南受伤(牺牲);(4)怀念感动。
17.分析选文标题中“流星”的含义。(3分)
既指自然界真正的流星,也指张南发出的信号弹,更指张南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战士们,饱含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18.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3分)
战壕里的人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夸张,形象突出了战友们的紧张以及对张南的担心,也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19.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表现张南完成任务,目睹我军反击成功后的欣慰,与自豪,也表明张南光荣牺牲。
20.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B )(3分)
A. 选文通过一次悲壮激烈的反击战,塑造了以张南为代表的有血有肉的战士形象。
B. 选文第③⑤段加点词“跃出”分别表现了张南的坚定果敢和李小豪的勇敢无畏。
C. 选文第⑤段运用插叙,交代了张南与李小豪多年并肩战斗的历程和深厚情谊。
D. 选文结尾自然收束,紧扣标题,结构严谨;升华主题,情寓于中,让人泪目。
三、写作(40分)
21.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残留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烦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2)少年一贯快马扬帆,道阻且长不转弯,要盛大、要绚烂、要哗然。要用理想的泰坦尼克号去撞现实的冰川:要当火烧赤壁的风,而非借箭的草船:要为了一片海就肯翻万山。
请你结合自身经历,以“少年就该 ”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④如选择(2)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情境
一望夜空
二望夜空
三望夜空
四望夜空
再望夜空
故事情节
我军被围,形势危急。
(1)
张南无讯,
错以为亡。
(3)
回忆往事,难忘战友。
人物心理
担忧
坐卧不安
(2)
心慌
(4)
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35,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35,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3页。
35,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1): 这是一份35,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