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01
    1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02
    1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2,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赴山水之约,寻乡土之根,守生态之美,悟生命之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赴山水之约(27分)
    班级开展主题为“诗画江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序言】
    1. 补充活动序言,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冬去春来,花动一山春色。杭州的梅花已经开了六七成,置身其中便能感受到温暖的春风送来的阵阵yōu① 香。在这个美丽的春日,让我们来赴一场山水之约,一起进入浪漫的江南诗画世界。感受一lǚ② 清风带来的生趣盎然的氛③(A.fèn B.fēn)围,欣赏湖光山色中江南文化的yùn④ 味。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填选项) ④_______
    【答案】 ①. 幽 ②. 缕 ③. B ④. 韵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yōu——幽,幽香:淡雅的香味。
    (2)lǚ——缕,一缕:一丝;一股。
    (3)氛围:读音fēn wéi,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故选B。
    (4)yùn——韵味,韵味:含蓄的意味。
    【活动一:古诗百花园】
    2. 填写符合赏花意趣诗句。
    走进诗歌中的百花园,你会遇见草木萌发,春意涌动,就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你会遇见自然繁茂,色彩缤纷,就如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你会遇见秋菊绽放,闲适淡泊,就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你会遇见冬日雪景,焕然一新,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你会目睹花开花落,叹时光流逝,就如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你会在领悟面对困难的智慧,就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会品悟生命变化的哲理,就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 悠然见南山 ④.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⑤.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渐、萋、鹉、洲、悠、疑、畔”等字的正确书写。
    【活动二: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富春山居图》由元朝画家黄公望所绘,后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后两段现分别收藏于浙江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馆。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了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如果可以打破界限,走进《富春山居图》之中,定可以领略一番奇景。 甲 。或许是不甘心止于幻想,舞蹈家将《富春山居图》演绎成创意音舞节目《忆江南》,这为今人理解古人、追慕古人搭建了崭新的途径。
    3. 将以下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甲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激流中挥动桡楫,体验什么才是激流勇进。
    ②徒步在富春江的沙滩上,体会那种悠闲的在水一方的闲情。
    ③只是感觉到黄公望笔下的富春江两岸,人烟稀少,田地不多,山清水秀。
    ④ 就在那一幅画里,可以从夏天走到秋天,拾起飘落的树叶,感受一下什么叫繁华落尽。
    ⑤那时富春江不知道与现在的有没有不同。
    A. ⑤③②①④B. ⑤④③②①C. ②①④⑤③D. ②①⑤③④
    4. 划横线的句子表达有错误,正确的句子应该是___________。
    5. 小语参加“春游富春江”的旅行活动时,看到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经模糊不清,请你为其拟写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 A 4. 这为今人理解古人、追慕古人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5. 百舸竞流,异水传来鼓角鸣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语段,总体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和由实到虚来安排结构,⑤句“那时”表明是写过去,应排第一位;③句紧承⑤句描绘“那时”的景象,应排第二位;②句想象现今“徒步”的情景,应排第三位;①句紧承②句“在水一方的闲情”,写体验“什么才是激流勇进”应排第四位;④句写在整幅画里游走的感受,由点到面,应排第五位;因此排序为:⑤③②①④。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划横线句“这为今人理解古人、追慕古人搭建了崭新的途径”语病是动宾搭配不当,将“搭建”改为“开辟”或“提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根据题干“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可知,对联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应是对此处景色的描绘,结合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写的是“山”景,可推知,下联内容应是“水”色。
    根据上联“千峰争雄”主谓结构,结合上述分析写富春江山景色,可对“百舸竞流”“百帆竞进”“万船齐发”等;
    根据上联“奇山飘出天籁音”主谓结构,结合上述分析写富春江山景色,可对“异水传来鼓角鸣”“异水发出呐喊声”“异水荡出和谐声”等。
    示例:百帆竞进,异水发出呐喊声。
    【活动三:名著群芳荟】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小题。

    在他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任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保尔看到一个陌生的姑娘手抓柳枝站在那儿,低低地俯向水面。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的白色水兵衫和浅灰色短裙,带着花边的袜子紧紧裹住匀称、黝黑的双腿,脚上是棕色便鞋。栗色的头发束成一根粗粗的辫子。

    难道就因为我贫穷、低微、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着鲜活的灵魂,有着敏感的心肠!别看我现在难以跟你分别,如果上帝赐予我些许美貌和大量的财富,我也会叫你跟我难分难舍。我说这话,是抛开了习俗以及传统观念,甚至可以说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就仿佛你我已经离开了现世,一起来到了,上帝面前,完全是平等……人与人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
    6. 上面三则材料写到了名著中的三个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甲____乙____丙_____
    7. 人们常用花来形容女性,请结合上述材料中三个女性形象的不同特点,从下面有关花的诗文中任选一句,送给其中某个女性,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句式:我将“______”送给_______,因为_______。
    【答案】6. ①. 甲:小福子; ②. 乙:冬妮娅; ③. 丙:简•爱。
    7. ①. 示例一:我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②. 送给简•爱, ③. 因为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就如苔花一样卑微,虽然长相平庸,但她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圣洁、美好的生活。
    示例二:我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送给小福子,因为她命运悲惨,在污秽的环境中被蹂躏践踏,直至香消玉殒,就像“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梅花一样,但是她美丽纯洁,温柔善良,是祥子心中美好的象征。
    示例三:我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送给冬妮娅,因为她虽然出生于贵族阶层,但在少女时期却如纯洁的莲花一般,并没有被上流社会的世俗习气所熏染,她个性开朗,坦率真诚,追求进步,坚持做最真实的自己。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结合掌握的知识,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中可知,甲语段中的女性是《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结合掌握的知识,从“穿着领子上有蓝条的白色水兵衫和浅灰色短裙,带着花边的袜子紧紧裹住匀称、黝黑的双腿,脚上是棕色便鞋”中可知,乙语段中的女性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结合掌握的知识,从“我说这话,是抛开了习俗以及传统观念,甚至可以说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就仿佛你我已经离开了现世,一起来到了,上帝面前,完全是平等……人与人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中可知,丙语段中的女性是《简•爱》中的简•爱。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仿写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理解诗句意思,二是理解名著中人物形象特征。三是按照题干所给结构组织语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意思是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这与简•爱的际遇很相似,简·爱出身卑微,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她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如同苔花一样卑微,虽然长相平庸,但她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坚定不移地去追求光明、圣洁、美好幸福的生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赞美梅花的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以梅花喻人,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会坚守节操的决心。赞美了梅花傲然不屈,暗喻了诗人自己的坚贞不屈,这与小福子命运很相似,小福子美丽、年轻、要强、勤俭、善良、倔强、有同情心,但她的命运悲惨,在污秽的环境中被蹂躏践踏,直至香消玉殒。“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这句诗很适合冬妮娅,她虽然出生于贵族阶层,但在少女时期却如纯洁的莲花一般,并没有被上流社会的世俗习气所熏染。根据以上理解,按照题干所给形式组织语言表达即可。
    二、寻乡土之根(16分)
    水下六米的凝望
    苏沧桑
    ①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②这是一月的湘湖,讲述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其他季节的故事。一月,是一年里最深沉的月份,大地上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尚未开始。这个被雨雾笼罩的上午,万籁寂静,骨骼清奇,飞鸟的身影落在湖里,没有惊起一丝涟漪,脚尖落在柳枝上,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一只鸟。
    ③一月的湘湖,就是父亲小时候教过我的那种留白很多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画。花格船窗将天地框进一个天然的画框,雨雾如磨墨般,将天、地、水、物磨成了浓墨、淡墨,或更淡的墨,比烟还淡。浓的,是一座拱桥,一段堤坝,一群飞鸟或一群栖息的鸟;淡的,是远处一片枯干的芦苇,三两棵垂柳,或一座亭子的倒影;白的,是天空,水,雾。寥寥的几点黑,大片的浅灰和白,在船静静的前行里,泼洒,勾勒。极静,极美。
    ④一切都显得那么清瘦、紧致,透着内里的某种节制。
    ⑤父母和我,都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却很少有什么地方,是我们仨一起去的。我也带他们一起去过几个地方,但没有哪一片美景哪一个时刻像今天这样,没有预谋,没有喧闹,没有他人,没有五颜六色,也无关文化,只有我们仨,只属于我们仨。批注A 连用若干否定词和两个“只”。
    ⑥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
    ⑦一月清瘦的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处处是尚未老去的绿意,明净的湖面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而我的父母,早已回到老家,过了一个春节后,他们又老了一岁。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我忽然想起,我和父母来时,并没有真正进入湘湖的深处。我们不知道写《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就是这里人,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我们也不知道,船行走在静静的湖面上时,水下六米处正躺着一艘远古先民留下的独木舟,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
    ⑧独木舟与我隔着一面玻璃,我的身影与它、与灯光、与周遭的一切叠映在一起,古老先民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在屏幕般的玻璃上一一闪现。我困惑八千年前的那根骨针,是用什么工具钻的针眼?半根空心的玉璜,用什么钻的孔?我们最初的祖先,到底来自哪里?但不知为什么,我想得更多的,依然是我的父母,我自己的故乡,我的根。
    ⑨我每次回老家,都有一种越来越深的恐惧:他们百年之后,我还会踏进那个再也没有他们的院落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公元744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这是为什么呢?假如父母在世,他怎么可能不回来?这些含笑的诗句背后一定是怆然。
    ⑩叶落归根,根在哪儿?中国的村庄里,如今住着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多年以后,老人们都不在了,还会有人回去吗?还有几个人会寻根问祖?更多年以后,当我回到老家,还会有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吗?地理上的根都不在了,灵魂深处的根还会在吗?批注B 画线段落为什么连用五个问号呢?
    ⑪八千年前的独木舟,静静躺在水下六米,棕黑色的原木,已没有亮光。远古的先民,曾经乘着它去过很多地方,把古老的文明带到了比我们的想象更远的地方,比如南太平洋,比如大溪地。这是真的。更让人惊奇的是,2010年夏天,有人从遥远的南太平洋,如他们的祖先一样乘着一艘独木舟,沿着五万年前祖先的原始迁移路线重返本源。最后,他们来到了这里,水下六米深处——这一条独木舟前,他们的“根”之前。
    ⑫“当他们看到独木舟时,眼睛都放光了,太惊喜了。”博物馆的人说。真想亲眼看看这些用生命来寻根的人。他们想要寻找的,其实并不仅仅是这一艘独木舟,而是在灵魂深处,每一个人都正在失落却又拼命想要寻回的东西。
    ⑬从水下六米处出来,我在湖边遇见了一只鸟。它栖息在一块石牌坊上,是雕刻的,有着优美的体态和姿势,翅膀如飘带卷起。它是湘湖先民的图腾。批注C 文章开头以飞鸟视角入题,文末以飞鸟图腾收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我相信它就是湘湖的灵魂,这一片水域因为一直住着它,才能这么静美。在我长久的凝望中,这只鸟渐渐活了,飞离了我的视线,飞回了湘湖的一月,那个懂得节制与蕴藏的季节。我想,当我凝望着它,它也一直在凝望着我,如同水下六米处的它们和他们,千百年来也一直在默默凝望着我们,用无声的语言警示着每一片离根太远的叶子——独木舟、水稻、骨针、玉璜,以及湘湖本身,以及我们从未谋面的祖先。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减)
    【注释】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在浙江萧山的湘湖上,建筑总体以船为造型,陈列着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博物馆采用原址保护的工程,独木舟安卧在湘湖水下6.5米处的玻璃房里
    8. 【散文•梳理内容】小语读完文章后,制作了以下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
    【散文•批注感悟】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细读文本,联系上下文,完成批注。
    9. 阅读批注A,结合语境,分析作者情感。
    10. 批注B批注C是小语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请你联系上下文,帮他解答。
    批注B(从抒情方式角度解答):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C: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散文•链接评价】“苏沧桑善于在视角很小的篇章里挖出大气象。”请结合作品内容和关键词提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键词:故乡、民族、叶落归根。
    【答案】8. ①. 四个月后来湘湖 ②. 独木舟 ③. 民族精神(民族之根)
    9. 运用排比,突出表现湘湖静美、清瘦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湘湖的喜爱之情;两个“只”则表现出作者对父母的珍视和依恋,体现了浓厚亲情。
    10. ①. 批注B:直接抒情,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情怀逐渐消逝的忧虑和怅然。 ②. 批注C: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设置悬念;并引出游览湘湖的家人,过渡自然。结尾照应开头,渲染神秘气氛,使文章结构严谨;以鸟象征湘湖先民的图腾、湘湖的灵魂,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1. 文章通过抒写两次观湘湖感受,表达了对故乡情怀和民族文明的思考。作者由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想到当今社会“根”的消逝,由独木舟想到离我们太远以至于被遗忘了的民族精神文明。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
    结合文章的时间顺序和第⑥段“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可知,①为:四个月后来湘湖;
    结合第⑦段“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可知,②为:独木丹;
    结合第⑪段“如他们的祖先一样乘着一艘独木舟,沿着五万年前祖先的原始迁移路线重返本源。最后,他们来到了这里,水下六米深处——这一条独木舟前,他们的‘根’之前”和第⑫段“真想亲眼看看这些用生命来寻根的人。他们想要寻找的,其实并不仅仅是这一艘独木舟,而是在灵魂深处,每一个人都正在失落却又拼命想要寻回的东西”可知,③为:民族精神(民族之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由第⑤段“我也带他们一起去过几个地方,但没有哪一片美景哪一个时刻像今天这样,没有预谋,没有喧闹,没有他人,没有五颜六色,也无关文化”可知,本句连用六个否定词,在形式上构成排比,连续否定式排比句,能更突出表现湘湖静美、清瘦、透着节制的特点,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湘湖的欣赏、喜爱之情;
    由第⑤段“只有我们仨,只属于我们仨”可知,两个“只”都是表示限制或强调的副词,第一个“只”修饰“有”突出强调了此时此地只有父母和作者,第二个“只”修饰“属于”,强调了此时此地此景只属于父母和作者,强调突出作者对父母的珍视和依恋,体现了作者与父母之间浓厚亲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批注B:由第⑩段“叶落归根,根在哪儿?中国的村庄里,如今住着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多年以后,老人们都不在了,还会有人回去吗?还有几个人会寻根问祖?更多年以后,当我回到老家,还会有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吗?地理上的根都不在了,灵魂深处的根还会在吗?”可知,本句连用五个问号,五个问句都是直接抒情;
    从第⑩段“根在哪儿?”“还会有人回去吗?还有几个人会寻根问祖?”“还会有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吗?”“灵魂深处的根还会在吗?”从这五个问句的内容上可知,作者对故乡情怀逐渐消逝的忧虑和怅然。五个问句,直抒胸臆,强烈的抒发出作者对故乡情怀逐渐消逝的忧虑、怅然之情。
    批注C:联系第①段“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可知,开头对鸟飞向陌生水域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设置悬念;并由飞鸟飞向湖湘,自然引出游览湘湖的家人,这样写过渡自然而又富有意趣,能够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联系第⑬段“从水下六米处出来,我在湖边遇见了一只鸟。它栖息在一块石牌坊上,是雕刻的,有着优美的体态和姿势,翅膀如飘带卷起”可知,此处对鸟的描写,即在内容上照应开头,又再次渲染出神秘气氛,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联系第⑬段“它栖息在一块石牌坊上,是雕刻的,有着优美的体态和姿势,翅膀如飘带卷起。它是湘湖先民的图腾。”和“我相信它就是湘湖的灵魂,这一片水域因为一直住着它,才能这么静美”可知,这两处是从内容上直接点明以飞鸟象征湘湖先民的图腾和湘湖的灵魂,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文章通过抒写两次观湘湖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情怀和民族文明的思考。结合第⑦段“我们不知道写《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就是这里人,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联系第⑧段“独木舟与我隔着一面玻璃,我的身影与它、与灯光、与周遭的一切叠映在一起,古老先民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在屏幕般的玻璃上一一闪现”“但不知为什么,我想得更多的,依然是我的父母,我自己的故乡,我的根”可知,作者由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想到当今社会“根”的消逝,由独木舟想到离我们太远以至于被遗忘了的民族精神文明,都是从小视角看到大篇章。答题时需围绕关键词,分别就句子中的“小”和“大”进行阐释对故乡情怀和民族文明的思考。
    三、守生态之美(31分)
    (一)古诗文阅读(18分)
    【材料一】
    京杭大运河
    【甲】汴河①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②,共禹论功不较多。
    【乙】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注释】①汴河:又叫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其中一段。②龙舟事:隋炀帝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开凿大运河,乘龙舟下扬州的事。
    【材料二】
    苏轼疏浚西湖
    ①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①常平米,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②湖水多葑②,自唐及钱氏③,岁辄浚④治,宋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湖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轼遂浚二河以通漕,又取葑田积湖中,为长堤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③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以避其险。”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轼复言,“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
    ④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宋书·列传九十七·苏轼》)
    【注释】①粜:tià,卖。②葑:一种水草。③钱氏:五代十国吴越国的钱镠。④浚:疏通。
    12. 这两首诗写的都是京杭大运河,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有何不同。
    13. 叹词用来表达情绪,在面对京杭大运河写下诗歌前,诗人会发出哪个叹词?请从材料一中选一位诗人,根据诗歌内容,选择一个叹词简述理由。
    14.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5.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人 以 为 便 奏 闻 有 恶 轼 者 力 沮 之
    16. 京杭大运河与西湖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历代对两者评价不一,结合文言文内容,谈一谈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相比,百姓对苏轼疏浚西湖这一工程的态度如何,探究其原因。
    【答案】12. 甲诗由“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将其与大禹比较,肯定了大运河在客观上造福后世积极作用;乙诗“亡隋”可知,胡曾认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得隋朝灭亡,表达了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
    13. 示例1:皮日休会发出“噫”,因为“噫”表示感慨、悲痛,因为大运河在客观上对经济、交通起到积极作用,如果不是隋朝统治者荒淫无度,这份功绩能与大禹相比,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惋惜。
    示例2:胡曾会发出“嗟夫”,因为“嗟夫”表示感叹、遗憾,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本就沉重不堪的负担,使得天下的百姓对隋朝的统治者怨声载道,表达了诗人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态度。
    14. ①. 已经; ②. 阻止 ③. 尽 ④. 遗憾
    15. 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
    16. 态度:从百姓“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可以看出百姓对苏轼的治理是感激的。原因:原本湖中淤泥堆积,三年一淘,是百姓的大患,苏轼通过疏浚、种菱、建堤等措施,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苏轼帮百姓解决饥疫问题,坚持上奏为民请命,可以看出苏轼是为百姓着想,以民为主,而隋朝开凿大运河却是为了统治者自身,劳民伤财。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根据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诗意“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可知,皮日休一反前人对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亡国的论调,认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便利了南北交通,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是一件大功;
    根据胡曾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诗意“自从开凿了这条河,隋朝就一步步走向灭亡”可知,胡曾认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得隋朝灭亡,表达了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
    据此分析可知,在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上,甲诗肯定了大运河在客观上造福后世的积极作用;乙诗只表达了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叹词的作用。从材料一中选一位诗人,根据诗歌内容,选择一个叹词简述理由即可。在回答此题时,要紧密结合叹词的含义与诗歌的内容主旨,二者相互联系作答。
    示例:胡曾会发出“呜呼”,因为“呜呼”表示叹息,结合“惆怅龙舟更不回”可知,作者对隋炀帝通过运河坐龙舟游,最后身死国灭,再没有回到洛阳,表示感叹,从而表达了诗人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态度。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已经到杭州。根据“课文迁移”法,“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既”是“已经”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已经”;
    ②句意:极力阻止这件事。根据“查工具书”法,查阅选项可知,“阻止”适合本句解释,故选③阻止;
    ③句意:每年冲毁公私船只数不胜数。根据“参考成语”法,“不胜枚举、不可胜数”中的“胜”均是“尽”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尽”;
    ④句意:人们都感到遗憾。根据“课文迁移”法,“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遗憾”。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句意为:人们认为很好。计划上奏,有恨苏轼的人。“人以为便”主谓结构,应在“便”后停顿,“奏闻”动词谓语,主语是苏轼,之后应停顿;“有恶轼者”偏正结构作主语,其后应停顿;故断句为: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二】④段“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可知,百姓在家中设立了苏轼的画像,并设立了生祠纪念苏轼,人们对苏轼的治理是感激的;
    根据【材料二】②段“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湖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可知,西湖原本常年淤积,每三年就需要疏通一次,十分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苏轼疏浚西湖,并利用西湖的水利条件种菱、建堤,帮百姓解决了饥疫问题,改善了生活的水平。由此可知,虽然疏浚西湖与开凿京杭大运河都是耗资巨大的水利工程,但根本的出发点不同:苏轼是为了改善民生,而隋炀帝只是为了自己的骄奢淫逸,所以百姓的态度会截然不同。
    点睛】参考译文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苏轼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钱塘江的潮水从海门由东而来,有雷霆万钧之势,每年冲毁公私船只数不胜数。苏轼建议从钱塘江上流有个叫石门的地方,沿着山向东,开凿运河,引钱塘江水和各山谷的水二十多里进入江中,来避开浮山的险处,人们认为很好。计划上奏,有恨苏轼的人,竭力阻挠,事情因此未能成功。苏轼又上奏说:“三吴的水,想在供拉纤用的路上凿孔、造很多桥,以加速江水的流量。”最终也没能实行,人们都感到遗憾。
    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3分)
    湿地保护:湘湖自有“解题方程式”
    材料一【我们需要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不管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国际湿地城市”这张金名片,是一座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褒奖,2002年以来,杭州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编制并实施《杭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07-2020)》,形成以“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七湖(西湖、千岛湖、青山湖、南湖、湘湖、白马湖、三白潭)一河(运河)一溪(西溪)多点”为基本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杭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湿地率不低于8%,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材料二【湿地需要我们】
    据悉,我区现有湿地面积9713.9公顷,湿地保护率为20.08%。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 湖泊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人工湿地等四大类。湘湖是萧山很古老的湿地。以北宋政和二年(1112)杨时筑湖为界,之前为自然湘湖时期,之后为人工湘湖时期。自然湖泊时期,历时3100多年,人工湘湖至今也已有900年的历史。而湘湖保护与开发的这20年,生态保护之路走得更是坚定有力。早在2017年,湘湖湿地就被列入浙江省级重要湿地名录。
    随着生态的日益改善,湘湖成了野生鸟类的天堂。据2021年湘湖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四个季度的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6种,分属17目44科,其中有鸳鸯、林雕、云雀、画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有绿头鸭、戴胜、伯劳等浙江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鹭鸟又被称为'生态鸟’,对栖息环境要求非常高,喜欢栖息在水质好、食物丰富的优质环境中。”经保护点工作人员辨认,在雁荡湿地及周边区域聚居的鹭鸟群,多为白鹭、牛背鹭、夜鹭、池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苍鹭、大白鹭、斑嘴鸭等7目18科24种鸟类。
    “新增的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演替过程中,通过持续的生态管理,将会达到最佳的运转状况。”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对未来的萧山湿地建设充满信心。
    材料三【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
    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莫过于湿地的鸟类。湖边,经常能看到一些扛着“长枪短炮”的人群,他们记录着美丽的风景,更记录着生态的一路向好。共生共融还是日益强化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区将继续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的规章制度和监测科研体系,使我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先进示范地区。”在湿地公园中,记者碰见了一群学校组织来学习的老师和孩子,他们在湿地公园里上自然课程,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感受自然。学生讲解员现场为市民开展湿地知识讲解服务,赢得了在场学生和市民的阵阵掌声。
    (选自《萧山日报》)
    17. 【信息辨析】根据该地湿地保护情况,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人工湿地等四大类。
    B. 湿地指带有静止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C. 北宋政和二年(1112)杨时筑湖为界,之前为自然湘湖时期,之后为人工湘湖时期。
    D. 其中有鸳鸯、林雕、云雀、画眉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8. 【信息提取与概括】结合材料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湿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条概括。
    ②城市与湿地的共生共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 【信息运用】联系生活实际,从政府、学校等方面就如何保护该地湿地提几条合理建议。
    【答案】17. B 18. ①孕育、滋养生命;调节水分平衡;净化水体;让人欣赏美景。
    ②首先,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首先莫过于湿地的鸟类。其次,共生共融就是日益强化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
    19. 从政府层面,完善湿地保护的规章制度,建设生态监测基地。从学校层面,积极组织开展自然教育实践活动,走进湿地公园体验自然,增强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
    B.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湿地系指不管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可知,湿地带有静止、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本项“湿地指带有静止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表述不全;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①: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可知,湿地滋养生命、调节水分平衡、净化水体;根据材料三“湖边,经常能看到一些扛着‘长枪短炮’的人群,他们记录着美丽的风景,更记录着生态的一路向好”可知,湿地让人欣赏美景。
    ②:根据材料三“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莫过于湿地的鸟类。湖边,经常能看到一些扛着‘长枪短炮’的人群,他们记录着美丽的风景,更记录着生态的一路向好”可知,首先,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融首先莫过于湿地的鸟类;根据材料三“共生共融还是日益强化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可知,其次,共生共融就是日益强化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建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材料三“我区将继续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的规章制度和监测科研体系”“记者碰见了一群学校组织来学习的老师和孩子,他们在湿地公园里上自然课程,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感受自然”从政府、学校等方面提出保护湿地的建议即可。
    示例:学校:将湿地保护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政府: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水平。
    四、悟生命之思(46分)
    20.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材料一
    小语一家人在景区内的对话:
    小语:“您好,请问最近的洗手间在哪里?”
    小语妈妈:“哎呀,我的门票丢了,怎么办?”
    小语爸爸:“停车场都满了,还记得我们的车停在哪里吗?”
    材料二
    智慧景区数字化建设方案图
    山水虽美,但旅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小语同学的身份向景区负责人李女士写一封建议书,以便用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要求:(1)发现问题,并提至少两条建议;(2)表达得体,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李女士:
    您好!今天,我们一家人在景区内游玩时,遇到了找不到洗手间、门票丢失、停车场太大找不到自己的车等问题。为了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我建议景区增加电子地图导览、刷脸智能入园和微信自助查车等科技服务。望您采纳,谢谢!
    小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
    根据材料一“请问最近的洗手间在哪里”“我的门票丢了,怎么办”“停车场都满了,还记得我们的车停在哪里吗”可知,在游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找不到洗手间、门票丢失、停车场太大找不到自己的车;
    根据材料二可知,智慧景区数字化建设方案图中有地图导览、智能入园、导购消费等服务。
    注意在写作时,要点明问题,同时提出至少两条建议,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
    李女士:
    您好!山水虽美,但我们一家人在景区内游玩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找不到洗手间、门票丢失、停车场太大找不到自己的车。这样很容易影响游览的体验,因此我建议景区增加电子地图导览、刷脸智能入园等智能服务。希望您能采纳,谢谢!
    小语
    2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有时还会进行影响长远的重要对话。请以“一次对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某次对话的经历,可以想象与某个人对话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次对话的感悟思考。可以与他人、自然、书籍对话,也可以与自己对话。可以面对面对话,也可以远距离对话。对话山水,我们品悟自然,陶冶性情;对话他人,我们体会生活,学会成长;对话经典,我们浸润文化,启迪心灵……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例文:
    一次对话
    那次炎热夏季的对话,让我感悟了至今难忘的道理。
    大赛将近,再加上夏天的闷热,令我心情十分不畅快,与师父下围棋时自然便很着急,下子落子 十分草率,一会儿便杀到无子可下的境地。师父也看出了我的着急,便给我用新的茶叶泡了一杯茶。
    与师父对坐,师父说:“别太为比赛着急了,喝口茶吧。”我心情十分烦躁,一大口便喝了下去。苦涩、滚烫的茶液流入了我的咽喉,刺激得我将大半杯茶水喷了出来。我脱口而出:“师父,你怎么用这么烫的水泡茶啊!茶还这么苦。”师父微笑着摇了摇头,呷了一口茶,喝了下去。说:“真的很苦吗?是你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品味吧。”师父的话让我不明其意,苦的就是苦的,再怎么也无法变成甜蜜的啊,我提出了我的问题,师父说:“为什么你不静下心来,自己试试看呢?”师父的话,让我很感兴趣,我像师父一样,闭上眼睛,渐渐地,我安静了下来,夏日鸣蝉的声音在我耳中不再是聒噪,而是变成了优美的鸣乐声,天气似乎也没那么闷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次的茶初入口中,仍是苦涩的,然而,慢慢地,苦涩过后,有一阵阵的甘甜袭来,让我怡然、舒适。
    我问:“师父, 这究竟是为什么啊?”师父笑呵呵慈祥地说道:“这就是为什么要静啊。”“那我静心的话,有什么益处呢?”师父说道:“静心,可以让你感受不曾发现的美好,便如这杯茶,若不是细品,谁会知道苦茶之后便是甘甜沁人呢?”
    与师父对话,让我学会了静心。在那以后,我每每烦躁之时,便会想起那段对话,心便不由地静了下来,静心后,我便发现了很多隐藏的美好,这次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题目中的“对话”是动词,意为语言交流。“一次对话”引发思考:“我”与“谁”的“对话”,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对象,如“某个名人”“某一本书”“家乡”等;“对话”的内容及意义材料中也有提示:品悟自然,陶冶性情;体会生活,学会成长;浸润文化,启迪心灵……作文应叙写对话的过程,说明这次对话对于小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用、价值。文章就是要表现对话让“我”茁壮成长,让“我”心灵得到洗涤。
    选材思路。适合写记叙文。从自己的生活来选材立意。如:与陌生人的对话,“我”有次不小心刮花了别人的小汽车,心里很害怕,“我”向车主道歉,车主一开始很生气,他对“我”大骂,这时一位陌生人为“我”解围,然后就写出他和“我”的对话,这些对话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再如,与书本的对话:“我”以前是一个很自卑的孩子,后来看到一本书,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师一样教导“我”做人要自信,这本书就如同指明灯一样,拨开“我”内心的雾霾,让“我”走向自信。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突出文章的主旨。叹词
    句子
    A.噫!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B.嗟夫!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C.呜呼!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句子
    提示
    解释
    既至杭
    课文迁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______
    力沮之
    查工具书——①诋毁②沮丧③阻止④泄漏
    ______
    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
    参考成语——不胜枚举、不可胜数
    ______
    人皆以为恨
    课文迁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______
    相关试卷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保俶塔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保俶塔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保俶塔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保俶塔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语言表达,选择题,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