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 原卷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第1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第2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发菜中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化合物,还含有铁、钙、磷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发菜的元素中,既有大量元素,也有微量元素
    B. 降低环境中镁离子含量,发菜的光合速率不受影响
    C. 发菜含有的生物大分子中,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D. 发菜中的含磷有机物,有的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含量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镁等。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C、H、O、N为基本元素。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Cu。
    【详解】A、由题意可知,组成发菜的元素中,既有大量元素(如钙、磷),也有微量元素(如铁),A正确;
    B、发菜的叶绿素含有镁,缺镁会导致叶绿素的合成受阻,进而影响发菜的光合速率,B错误;
    C、发菜含有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其中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C正确;
    D、发菜中的含磷有机物有磷脂、核酸、ATP等,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B。
    2. 烟草叶肉细胞核酸包含的碱基种类有( )
    A. 2种B. 4种C. 5种D. 8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烟草为真核生物,其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即DNA和RNA,DNA含有A、T、G、C四种碱基、RNA含有A、U、G、C四种碱基,故烟草叶肉细胞的核酸共包含5种碱基,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
    B. 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 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亲水性
    D. 分离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磷脂,在空气-水的界面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刚好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④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可以判断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
    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但是糖蛋白并非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不需要糖蛋白,B错误;
    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疏水性,C错误;
    D、由于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具膜细胞器和细胞核,所以提取口腔上皮细胞中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表面积的2倍多,D错误。
    故选A。
    4. 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会将损伤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结合下图所示的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中水解酶能分解磷脂
    B. 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都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
    C. f表示b和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
    D. 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结构和作用:(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据图可知,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可将吞噬的线粒体膜水解,而线粒体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因此溶酶体中水解酶能分解磷脂,A正确;
    B、清除衰老、受损的细胞器是通过细胞的自噬作用完成的,衰老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错误;
    C、f表示b和e正在发生膜融合,膜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特点,C正确;
    D、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将细胞中一些物质或结构水解,从而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B。
    5.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生理过程中能生成ATP的是( )
    A. 三碳酸还原并转化为糖类B. 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水
    C. 丙酮酸转化成乳酸D. 光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第二个阶段合成有机物的化学反应。
    【详解】A、C3还原并转化为糖类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生理过程,此过程会消耗ATP,A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水的过程既不消耗ATP也不生成ATP,B错误;
    C、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发生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生成ATP,C错误;
    D、光反应阶段会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D正确。
    故选D。
    6. 如图表示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a、b两种酶后,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酶的合成都经过转录翻译两个过程B. a酶的元素组成可能是C、H、O、N、P
    C. 组成b酶的单体不可能是氨基酸D. 该蛋白酶使a酶失活
    【答案】B
    【解析】
    【分析】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b酶活性降低,a酶活性不变,说明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酶可能是RNA。
    【详解】ABD、据图可知,用蛋白酶处理后,a酶活性基本不变,说明该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元素组成可能是C、H、O、N、P,当酶是RNA时,需要经过转录过程,不需要经过翻译过程,AD错误,B正确;
    C、用蛋白酶处理后,b酶活性降低,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b酶是蛋白质类的酶,其单体是氨基酸,C错误。
    故选B。
    7. 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科学家利用甲、乙、丙三组变形虫做了图示实验,将甲组被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丙两组变形虫的细胞内,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乙、丙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组被32P标记的物质可能为RNA
    B. 乙组变形虫若不植入新核,则无法长期存活
    C. 乙组实验说明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
    D. 丙组实验说明细胞质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将甲组被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丙两组变形虫的细胞内,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乙、丙两组的放射性,发现乙组变形虫细胞核、细胞质均有放射性,而丙组变形虫原有细胞核没有放射性,细胞质含有放射性。
    【详解】A、若被32P标记的物质是DNA,DNA不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无法达成乙组结果,因此推测甲组被32P标记的物质可能为RNA,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A正确;
    B、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因此,乙组变形虫去除细胞核后若不植入新核,则无法长期存活,B正确;
    C、据图可知,将被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组变形虫的细胞内,最终乙组变形虫细胞核、细胞质均有放射性,说明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C正确;
    D、最终丙组变形虫原有细胞核没有放射性,说明细胞质中被标记的物质不可进入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8. 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
    B. 步骤3可以选用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
    C. 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蔗糖酶,则现象A是产生红黄色沉淀,现象B是无红黄色沉淀
    D. 该实验还可选用碘-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红黄色(沉淀)。本尼迪特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本实验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来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酶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试管Ⅰ中的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性糖,所以现象A是产生红黄色沉淀,试管Ⅱ中的蔗糖不能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蔗糖是非还原糖,所以现象B是无红黄色沉淀。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种类,两个试管内应加入相同的酶,A错误;
    B、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蔗糖酶能分解蔗糖但不能分解淀粉,故步骤3可以选用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B正确;
    C、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蔗糖酶,蔗糖酶能分解蔗糖形成还原性糖但不能分解淀粉,故现象A不会产生红黄色沉淀,现象B能产生红黄色沉淀,C错误;
    D、蔗糖及蔗糖水解产物都不能跟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用碘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催化水解,因此该实验不能选用碘-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D错误。
    故选B。
    9. “白肺”在临床上称为“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显影常呈现大片白色。“白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低,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通过吸氧可缓解相关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氧呼吸第一、二阶段过程中均有[H]的产生
    B. “白肺”患者肺泡细胞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消耗量增加
    C. “白肺”患者肺泡细胞中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比值等于1
    D. 患者吸氧后肌细胞中产生的[H]会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需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需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的过程中均有[H]的产生,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A正确;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生成丙酮酸,不会进入线粒体,B错误;
    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而需氧呼吸O2消耗量与CO2产生量相等,因此“白肺”患者肺泡细胞中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比值等于1,C正确;
    D、患者吸氧后肌细胞中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H2O,并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B。
    10. 图中的蛋白a、b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两种运输H+的载体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运出细胞时载体a发生了空间结构的改变
    B. H+通过载体a、b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
    C.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H+和蔗糖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
    D. 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H+的跨膜运输速率,但不影响蔗糖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1、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
    2、分析题图:利用载体蛋白a把H+运出细胞,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该过程还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载体蛋白b能够依靠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
    【详解】A、载体蛋白a把H+运出细胞时,载体蛋白a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A正确;
    B、根据图可知,H+通过载体a运出细胞是逆浓度运输,且要消耗能量,属于主运运输、而H+通过载体b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
    C、H+和蔗糖分子的跨膜运输均依赖于载体蛋白b,所以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H+和蔗糖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C正确;
    D、细胞呼吸强度会影响H+运出细胞,进而影响细胞对蔗糖的吸收,D错误。
    故选D。
    11. 米根霉能同时进行无氧呼吸中的两条代谢通路,产生乳酸和酒精。在无氧条件下,米根霉通过呼吸作用的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和酒精跨膜运输时都需要消耗ATP
    B. 米根霉与酵母菌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核膜
    C. O~a阶段米根霉细胞不进行细胞呼吸
    D. 人体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是因为缺乏相关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图示O~a阶段米根霉细胞可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所以无CO2释放。
    【详解】A、酒精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该过程不消耗ATP,A错误;
    B、米根霉与酵母菌均是真核生物,均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O~a阶段米根霉细胞可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所以无CO2释放,C错误;
    D、人体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是因为缺乏相关酶,D正确。
    故选D。
    12. 某同学在做“观察大蒜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在视野中观察到下列4个图像。该四个时期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成对存在的是( )

    A. ①时期、②时期B. ②时期、③时期
    C. ③时期、④时期D. ①时期、④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3-5min,在室温下解离。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一定浓度的碱性染料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详解】分析题图: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②为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2个子细胞,③为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成对存在时,说明含有染色单体,故该四个时期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成对存在的是③时期、④时期,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B. 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C. 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容物流出并引发炎症反应
    D.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定部位的细胞会发生自然编程性死亡,这有利于器官的正常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衰老死亡的细胞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新生的细胞也不断从相应的组织器官生成,以弥补衰老死亡的细胞。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详解】A、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A正确;
    B、衰老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相对于新生的细胞,功能减退,B正确;
    C、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容物不会流出,不会引发炎症反应,细胞坏死会引发炎症反应,C错误;
    D、特定部位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利于器官的正常发育,如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D正确。
    故选C。
    14. 有丝分裂中存在SAC蛋白与APC(后期促进因子)的监控机制。初期SAC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当染色体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面上之后,SAC很快失活并脱离着丝粒,于是APC被激活,细胞才能正常完成后续的分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与纺锤丝的连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B. 抑制SAC与着丝粒的脱离,细胞将停留在前期
    C. 当SAC蛋白都脱离着丝粒,才能完成正常的有丝分裂
    D. 该监控机制异常可能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前期:①核仁、核膜消失;②染色质→染色体;③纺锤体形成,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中期:①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于赤道板上;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3)后期: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子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4)末期:①核仁、核膜出现,形成两个细胞核;②染色体→染色质;③纺锤体消失;④细胞质分裂,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有丝分裂初期 SAC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染色体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SAC监控着纺锤丝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即染色体与纺锤丝的连接在细胞分裂的中期之前形成,即染色体与纺锤丝的连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A正确;
    B、题意显示,当染色体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之后,SAC很快失活并脱离着丝粒,于是APC被激活,细胞才能正常完成后续的分裂过程,据此可推测,若抑制SAC与着丝粒的脱离,细胞将停留在中期,B错误;
    C、结合题意可知,APC被激活需要所有染色体着丝粒上的SAC失活并脱离着丝粒,进而才能保证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C正确;
    D、SAC监控机制异常,导致细胞分裂不能进入后期,也就是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可能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实验观察现象时,需要实验材料保持生物活性的有( )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
    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③观察细胞中的细胞质流动
    ④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⑤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①观察有丝分裂时,用盐酸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①错误;
    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细胞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细胞必须保持活性,②正确;
    ③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需要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该实验中细胞需处于生活状态,③正确;
    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死亡的细胞是不会进行呼吸作用的,所以细胞必须保持活性,④正确;
    ⑤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要制备组织样液,细胞破裂,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 某同学利用豌豆(两性花)和玉米(单性花)进行相关杂交实验,下列操作对应合理的是( )
    A. 已经完成人工传粉的豌豆,就无须再给花套袋
    B. 利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必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
    C. 利用子一代豌豆进行自交实验需要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
    D. 无论是利用玉米还是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亲本进行套袋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豌豆是两性花,两性花是指一朵花 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这还有的花为两性花,而玉米的花中只有雄蕊或者雌蕊,这样的花为单性花,玉米的花为单性花。
    【详解】A、已经完成人工传粉的豌豆,由于受精作用完成需要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仍需套袋,A错误;
    B、玉米为单性花,无需去雄处理,B错误;
    C、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利用子一代豌豆进行自交实验不需要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C错误;
    D、为了保证杂交过程中母本上接受的花粉只来自父本,则无论是利用玉米还是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亲本进行套袋处理,D正确。
    故选D。
    17.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镰状细胞贫血的幼年患者由于缺氧而导致50%的个体不能发育到成年。现有一个生活在某高原地区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1∶2的幼年群体,待他们成年之后,这一群体作为亲本随机婚配后,子一代成年群体中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 )
    A. 12/23B. 12/25C. 1/4D. 4/7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镰状细胞贫血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由A/a控制);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0%在发育至成年之前致死,所以则该群体中能作为亲本繁殖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 aa=1:1:1。
    【详解】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0%在发育至成年之前致死,则该群体中能作为亲本繁殖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 aa=1:1:1,该成年群体中产生的A配子所占的比例为1×1/3+1/2×1/3=1/2,a配子所占的比例为1/2,则子一代幼年群体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1/2×1/2=1/4,Aa个体所占比例为2×1/2×1/2= 1/2,aa个体所占比例为1/2×1/2=1/4,因此子一代成年群体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2: 4: 1,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为4/7,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准备了①~④组小球模拟自由组合定律。
    步骤1:甲从①、③中随机各取一球,组合一起,记录结果;
    步骤2:乙从②、④中随机各取一球,组合一起,记录结果;
    步骤3:甲、乙取球结果组合在一起,记录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1和2不存在等位基因分离
    B. 步骤3模拟了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 步骤3完成后要将小球放回原烧杯
    D. ③、④烧杯中小球总数必须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②中所含的是B和b,③④中所含的是R和r,这四个烧杯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四个烧杯中小球的总数量可以不相同。
    【详解】A、步骤1和2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
    B、步骤3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错误;
    C、步骤3完成后要将小球放回原烧杯,要保证烧杯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C正确;
    D、③、④烧杯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③、④烧杯中小球的总数量可以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19. 已知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利用果皮颜色为黄色、红色和橙色三种类型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甲:黄色×黄色→黄色
    实验乙:橙色×橙色→橙色:黄色=3:1
    实验丙: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
    实验丁:红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9:6:1
    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实验乙可以判断出黄色是隐性性状
    B. 实验乙中的亲代基因型一定相同
    C. 实验丙中亲代红色柑橘自交后代的表型有3种
    D. 实验丁中子代的橙色柑橘的基因型有2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乙或丁可以判断出黄色是隐性性状,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确定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A、B基因都不存在时表现为黄色,其余全为橙色,而实验乙两个橙色杂交后代出现黄色,没有出现红色,说明实验乙中两个亲本为相同的基因型均为AABb或者AaBB,B正确;
    C、根据子代表现型和比例可推测实验丙中亲代红色柑橘为AaBb自交后代的表型有3种,C正确;
    D、实验丁中子代的橙色柑橘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D错误。
    故选D。
    20. 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实验1中b的放射性偏高,则这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B. 若实验2中c的放射性偏高,则这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C. 理论上,a、d中放射性很高,b、c中放射性很低
    D.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有 35S标记或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 35S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详解】A、实验1中用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a放射性强,沉淀物b放射性弱,实验1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与搅拌不充分有关,A错误;
    B、实验2中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2P标记的DNA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上清液c放射性弱,沉淀物d放射性强,实验2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无关,与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B错误;
    C、实验1中 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主要存在于上清液a中,故a中放射性很高,b中放射性很低;实验2中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注入大肠杆菌体内,经搅拌离心后主要存在于沉淀物d中,故d中放射性很高,c中放射性很低,C正确;
    D、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1. 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分别以两条单链为模板且子链延伸方向为3'→5'
    B. ②过程以任意一条单链为模板且方向自右向左
    C. ③过程可产生多条产物且基本单位排序不完全相同
    D. 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复制以解开螺旋的两条链作为模板,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详解】A、①过程为DNA复制,分别以两条单链为模板且子链延伸方向为5'→3',A错误;
    B、②过程为转录,以基因特定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B错误;
    C、③过程是翻译,由于翻译的模板是同一条mRNA,因此可产生多条产物且基本单位排序完全相同,C错误;
    D、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G→C、C→G,②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③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G→C、C→G,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22. 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甲基基团转移到DNA某些碱基上,使基因沉默,从而改变遗传表观。这种改变可遗传给子代,使子代出现同样的表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甲基化属于基因突变B. DNA甲基化可能引起转录异常
    C. DNA甲基化改变了DNA的遗传信息D. DNA甲基化使DNA不能正常复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的概念: 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详解】A、DNA的甲基化是甲基基团转移到DNA某些碱基上,使基因沉默,碱基序列不变,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
    B、在基因的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需结合到DNA的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可能导致RNA聚合酶的结合受到影响,引起转录异常,B正确;
    C、根据题意,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甲基基团转移到DNA某些碱基上,使基因沉默,并未改变碱基的排列顺序,C错误;
    D、DNA甲基化没有改变碱基排列顺序,只是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并不影响DNA的复制,D错误。
    故选B。
    23. 果蝇性染色体组成XX、XXY的个体为雌性,XY、XYY、XO(缺少一条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雄性,其余类型在胚胎时期死亡。已知果蝇的红眼基因(R)和白眼基因(r)仅位于X染色体上。将正常红眼雄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突变成了基因r
    B. 母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
    C. 母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XX未分离
    D. 母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X未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正常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而亲本雄性果蝇为红眼,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配子中含R基因,所以若出现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父本产生了Xr的配子,即父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XXY也为雌性,所以若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rXr,与含Y的精子结合也能形成白眼雌蝇。
    【详解】A、正常红眼雄果蝇(XRY)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突变成了基因r,形成了XrXr的白眼雌果蝇,A正确;
    B、根据亲本的基因型,若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发育成雌性个体的受精卵的基因型为XrXO,表现为白眼雌性,B错误;
    CD、由题干可知,XXY为雌性,因此可能是母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X未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XX未分离形成了XrXr的卵细胞,并与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了XrXr Y的白眼雌果蝇,CD正确。
    故选B。
    24. 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通过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二倍体物种进行杂交得到的二倍体是高度不育的
    B. 从变异类型看,普通六倍体小麦的培育过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 普通六倍体小麦的培育成功说明了不经过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D. 普通六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最多可含有12个染色体组,且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倍体育种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不同的二倍体物种进行异源杂交得到的二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紊乱,A正确;
    B、其培育过程是通过不同的二倍体物种(2N=14) 进行异源杂交,然后自然加倍而形成,从变异类型看,普通六倍体小麦的培育过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普通小麦的培育成功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不同物种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C错误;
    D、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在有丝分裂后期有12个染色体组,且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25. 将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的1个原始生殖细胞里的核DNA全部用32P标记后,放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适宜条件下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如图是其分裂过程中形成的1个细胞,细胞中有2条染色单体含有32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中a基因来自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 若原始生殖细胞为卵原细胞,至多形成2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C. 图中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者次级卵母细胞
    D. 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DNA都含有32P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图示细胞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和a,说明发生过基因突变。
    【详解】A、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a基因来自基因突变,A错误;
    B、1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共形成8个子细胞,若原始生殖细胞为卵原细胞,则形成的8个子细胞中只有两个是卵细胞,因此至多形成2种基因型的卵细胞,B正确;
    C、图示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者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C错误;
    D、1个原始生殖细胞里的核DNA全部用32P标记后,放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适宜条件下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内每个DNA均为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继续进行减数分裂,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单体的DNA上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而另一条单体的DNA两条链均为31P,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分开的姐妹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DNA可能都不含有32P或部分含有32P,D错误。
    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及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①~⑦表示相关的细胞结构,A、B、C表示三类不同的蛋白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①在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期会解体。
    (2)细胞中存在很多“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如图中的③,它与染色体(另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点主要是________。
    (3)胰蛋白酶属于________类蛋白(填“A”“B”或“C”),在其加工和转运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________(填“变小”“变大”或“基本不变”)。
    (4)⑦中的A类蛋白包括多种水解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葡萄糖的降解。植物细胞中________的作用与⑦相似。
    (5)粘连蛋白属于________类蛋白(填“A”“B”或“C”),其含量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少,因此癌细胞________。
    【答案】(1) ①. 核膜 ②. 细胞器膜 ③. 前
    (2)③含有RNA,染色体含有DNA
    (3) ①. B ②. 变小
    (4) ①. 不能 ②. 液泡
    (5) ①. C ②. 容易转移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为核膜,②为内质网,③为核糖体,④为线粒体,⑤为高尔基体,⑥为中心体,⑦是溶酶体。
    【小问1详解】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构成。①是核膜,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会解体,末期重新形成。
    【小问2详解】
    ③是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而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③与染色体(另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点主要是③含有RNA,染色体含有DNA。
    【小问3详解】
    胰蛋白酶属于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即图中的B,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在其加工和转运过程中,内质网通过囊泡将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中,因此内质网膜的面积变小。
    【小问4详解】
    ⑦是溶酶体,包括多种水解酶,可催化多糖、蛋白质、脂质、DNA和RNA等物质的降解,但不能催化葡萄糖的降解。植物细胞内的液泡富含水解酶,能吞噬衰老的细胞器,其作用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相似。
    【小问5详解】
    粘连蛋白属于膜蛋白,为C类蛋白,癌细胞膜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
    27. 百合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环境。下面为百合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新鲜百合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时,在研磨过程中加入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分离色素的过程中,应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________的液面。
    (2)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的三碳糖_________(填“大部分”或“少部分”)离开叶绿体用于合成蔗糖。
    (3)白天气孔关闭,百合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________。
    (4)百合叶肉细胞中能与CO2结合的物质有________,图中B物质是________。
    (5)白天,百合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夜间,百合叶肉细胞的细胞液pH会________。
    (6)百合叶片的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除维持光合作用外,其生理意义还表现在________。
    (7)百合在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三碳糖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②. 层析液
    (2)少部分 (3)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
    (4) ①. PEP和五碳糖 ②. 丙酮酸
    (5) ①. 线粒体和叶绿体 ②. 下降
    (6)减少水分散失 (7)夜间没有光反应,不能合成NADPH和ATP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为百合叶肉细胞一昼夜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图中夜晚叶肉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细胞先转变为苹果酸,然后储存在液泡中;而暗反应的二氧化碳来自于苹果酸和线粒体。
    【小问1详解】
    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利用新鲜百合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时,在研磨过程中加入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提取色素;分离色素的过程中,应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的液面,避免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再生成RuBP,少部分离开叶绿体用于合成蔗糖。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白天气孔关闭,百合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夜间储存在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和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百合叶肉细胞中能与CO2结合的物质有PEP和五碳糖;图中B物质是A分解的产物,可在线粒体中进一步被利用并产生二氧化碳,故表示丙酮酸。
    【小问5详解】
    白天,百合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由于百合细胞晚间苹果酸进入了液泡,所以其叶肉细胞夜间细胞液pH可能会降低。
    【小问6详解】
    百合叶片的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除维持光合作用外,其生理意义还表现在减少水分散失,适应缺水环境。
    【小问7详解】
    暗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由于夜间没有光反应,不能合成NADPH和ATP,故百合在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三碳糖。
    28. 下图表示某一哺乳动物个体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分裂图像(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甲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互换和染色体变异。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存在于a与c中。a和e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①与④的片段交换属于________。
    (2)乙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________倍。
    (3)丙细胞含________条X染色体,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该细胞含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5)若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丁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
    (6)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体现在细胞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
    【答案】(1) ①. 不可以 ②. 1/16 ③.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2)4 (3) ①. 4 ②. 4
    (4) ①. 第一极体 ②. 0
    (5)AABB、AAbb、aaBB或aabb
    (6)乙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图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图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ab是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cd是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甲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不可以存在于a与c中。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配子的概率为1/2×1/2=1/4,因a和e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为1/4×1/4=1/16。①与④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因此①与④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小问2详解】
    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雌性,图乙细胞核DNA分子数加倍,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核DNA分子减半,因此乙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4倍。
    【小问3详解】
    图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于该动物是雌性(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丙细胞中含4条X染色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
    【小问4详解】
    图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为雌性,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丁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小问5详解】
    若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丁细胞(第一极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或aabb。
    【小问6详解】
    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体现在细胞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9. 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图为圆粒种子形成机制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R和r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组成基因R和mRNA的核苷酸中,相同的有________种。
    (2)过程①是通过________酶结合到DNA分子的启动部位,使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过程②称为________。过程①和过程②均有________键的形成和断裂。
    (3)基因R中的某碱基对“A-T”变为“T-A”,基因的遗传信息是否改变________(填“是”或“否”),基因R中的碱基对可以由“A-T”变为“G-C”,也可以由“G-C”变为“A-T”,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性。
    (4)若R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则细胞中________的含量将会升高,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
    (5)图中显示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1) ①. 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②. 0
    (2) ①. RNA聚合酶 ②. 翻译 ③. 氢
    (3) ①. 是 ②. 可逆
    (4) ①. 蔗糖 ②. 基因突变
    (5)酶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过程表示转录过程,是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②过程表示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多肽链的过程。
    【小问1详解】
    基因R、r的关系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基因,两者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或碱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组成基因R(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组成m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组成二者的核苷酸中相同的有0种。
    【小问2详解】
    过程①表示转录过程,是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多肽链的过程。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均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现象。
    【小问3详解】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R中的某碱基对“A-T”变为“T-A”,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基因R中的碱基对可以由“A-T”变为“G-C”,也可以由“G-C”变为“A-T”,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可逆性。
    【小问4详解】
    若R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则淀粉不能合成,则细胞中可溶性糖如蔗糖的含量会升高;这种可遗传变异是由于R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导致的,则会使R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改变,这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小问5详解】
    R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则淀粉不能合成,图中显示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0. 甲、乙两病分别由A、a基因和B、b基因控制,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下图是甲、乙两病分别在两个不同家庭中的遗传系谱图。家庭一中的3和4为双胞胎,两个家庭间互不携带对方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若家庭一中的3、4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3)若家庭二中的4无乙病的致病基因,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家庭二中4与10的基因型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可能相同”)。家庭二中7的致病基因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来自2。若家庭一中的4与家庭二中的8婚配,则他们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家庭二中的4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8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致病基因。
    (5)研究发现乙病的致病原因是B基因突变导致相关蛋白表达异常。B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能编码两种蛋白质pr1和pr2,原因是该基因转录出的前体RNA在细胞核中________。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亲代不患病,后代出现患病女儿
    (2)5/9 (3) ①. X ②. 相同 ③. 不可能 ④. 1/4
    (4)0或2 (5)有两种不同剪接方式/加工形成两种不同的mRNA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2、分析遗传系谱图,家庭一中1号和2号正常,后代女儿患甲病,“无中生有有为女”,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家庭二中3号和4号正常,后代儿子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家庭一中1号和2号正常,后代女儿患甲病,“无中生有有为女”,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问2详解】
    家庭一中1号和2号的基因型为Aa、Aa,3号、4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3号、4号为异卵双生,都表现正常,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
    【小问3详解】
    家庭二中3号和4号正常,后代儿子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若4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后代7号儿子患病,所以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家庭二中4号的基因型为XBY,10的基因型为XBY,家庭二中4与10的基因型相同。家庭二中7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不可能来自2号,家庭二8号的基因型是1/2XBXB或1/2XBXb,家庭一中4号的基因型是XBY,若家庭一中的4与家庭二中的8婚配,则他们所生男孩患病(XbY)的概率是1/2×1/2=1/4。
    【小问4详解】
    若家庭二中的4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8的基因型为1/3BB、2/3Bb,8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0或2个致病基因(b)。
    【小问5详解】
    B基因转录出的前体RNA在细胞核中有两种不同剪接方式,或在加工形成两种不同的mRNA,从而导致B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能编码两种蛋白质pr1和pr2。1
    2
    3
    4
    5
    注入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某种酶溶液
    注入本尼迪特试剂并热水浴加热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2mL

    2mL
    2mL
    A
    试管Ⅱ

    2mL
    2mL
    2mL
    B

    相关试卷

    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