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案
展开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 5 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学周次
第 4 周
课堂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目
学的
知道秦汉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理解秦汉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
掌握蔡侯纸、《皇帝内经》、《九章算术》等重要科技成就。
重难
点点
理解秦汉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
掌握蔡侯纸、《皇帝内经》、《九章算术》等重要科技成就。
教
具
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作
业
整理本课笔记,并尝试回忆
教小
后结
审签
教师授课设计方案
第 5 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此期间,我国的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今天我们就走进第 5 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讲授新课:
第一目:秦汉经济
秦汉时期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即二牛抬杠,二牛三人,西汉后期二牛一人,东汉出现一牛挽犁),后来出现了翻土的犁壁,耦犁技术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西汉时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加快了播种速度。 秦汉时期水利建设也有了极大发展。秦朝和两汉时期分别开通了许多运河及水渠,对于农业和水利
行业是巨大的进步。
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具有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湛等特点。
材料一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东汉班固《汉书》材料三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
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班固《汉书·食货志》
通过以上材料可知,在秦汉时期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富足的大商人很多;政府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发展长安的商业经济。
第二目:秦汉科技
秦汉科技成果丰硕。在医学、数学、天文历法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就。我们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
首先是造纸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发展。
【图片:东汉蔡伦】秦汉时期及以前,我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呢?兽骨、青铜器、竹简,帛……这些书写材料的缺点是什么呢?不便于保存、不方便修改,价格贵。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竹木简就不具备价格低廉、书写携带方便等特点。纸应运而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图片:造纸流程想象图】
造纸术的出现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文字、历史得以保存流传,还促进了民族交往、对外交往等等。造纸术的出现对古代中国影响深远。
西汉时期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图片:张仲景】接下来来了解这个时期的医学成就。张仲景立志学医是因为他的家乡传染病流行,他的家族两百多人死了三分之二,死于伤寒的占十分之七。他少年学医很快便有所成就,后来被举荐为长沙太守,但他仍坚持为百姓看病, 因为他这级别的官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他就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为了纪念他,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大夫”,这些医生把自己开的药店取名为“xx 堂”,比如我们熟悉的同仁堂。晚年辞官后,张仲景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历以及多年对伤寒病的研究,在“勤学古训、博采众方”基础上写出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图片:《伤寒杂病论》书影】书中对怎么看病、如何治病作了论述,他主张先辨别病情,找出病源、提出治疗方案和相应药房,也就是“辨证施治”原理。 这本书也因此奠定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张仲景也因此被称为“医圣”。
【图片:华佗】汉代除了“医圣”还有一位神医就是华佗。他是一位外科大夫,发明了“麻沸散”来治疗患者。创制了一套“五禽戏”的医疗体操,用来强身健体。
秦汉时期,数学成就显著。《九章算术》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第三目:秦汉文化
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斐然。
《论衡》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公元 27 年-97 年)所作,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现存文章有 85 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 84 篇)。
《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图片:司马迁】司马迁是生活在汉武帝时的人,20 岁起他开始游览名山大川、考察风俗、访问古迹,采集传说。之后,他担任了太史令,在这期间他又饱览了皇家的藏书和档案。27 岁时,他开始撰写一部史书。五年后,因为替当时朝中抗击匈奴的将领李陵兵败一事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酷刑,他在狱中怀着悲愤的心情继续写作,被赦出狱后,对于自己的种种遭遇,这时的司马迁有何决心呢?
【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决心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知晓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写出一部自成风格的史书。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完成的这部 52 万字的史书被后人称为《史记》。
【图片:《史记》书影】《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3000 多年的历史。全书 130 篇,
共分 5 部分,我们一块来了解。因为本纪和列传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后人称之为纪传体,这种体例一直被后来的史学家所沿用。通过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这本书中,不仅有帝王将相的历史,也有刺客、商人、2 医生等中下层人物的事迹。除了在史学方面的价值外,《史记》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我们结合其中的原文一块来欣赏。
【《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世家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出身农民,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况且壮士不死则罢,死就要留下大的名声,王侯将相难道就有天生的贵种么?也正因为如此文学家鲁迅曾经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
并称为“前四史”。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的是在汉朝大一统的格局之下取得的医学、史学、科技 方面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领先世界,而且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布置作业:
整理本课笔记,并尝试回忆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ls/tb_c40373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科技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中国历史<a href="/ls/tb_c403730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秦汉经济,秦汉科技,秦汉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ls/tb_c40373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a>,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