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闵行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
展开一、材料题
1.“时空之旅”
(1)假如上海迪士尼的“飞跃地平线”进行项目优化,要展现更多古代区域文明的历史景观,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在游览“飞跃地平线”的中国区域时,外国友人还看到了下列历史景观,请你按照其始建时间排序。
(3)作为小导游,请你从历史的角度简述“飞跃地平线”项目的设计理念。
2.图像中的历史
历史图像蕴含了许多信息,无声地向后人述说着过去的事情。
(1)上述两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是,简述判断理由(至少写出两点)。
(2)历史史事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前因后果。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两幅图片,参照示例,阐述其因果关系(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图片D、H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二战全面爆发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规模,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抗,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为上述图片拟定一个研究主题。
3.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1)京师大学堂创建的背景是( )。(双选)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材料二显示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情景。推测恢复高考制度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基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1)②摩亨佐·达罗遗址、释迦牟尼佛像等⑤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雅典卫城遗址、帕特农神庙遗址等⑥罗马大竞技场遗址、罗马万神庙等
(2)AFDC
(3)古代区域文明起源具有多源性,文明成果具有多元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等;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解析:(1)据图片可知,②位于古印度,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有哈拉帕遗址;⑤是古希腊,古希腊的文明成果有雅典娜神庙遗址;⑥是古罗马,古罗马的文明成果有大竞技场。
(2)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紫禁城是明朝修建的;赵州桥是隋朝李春主持修建的;云冈石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故按照始建时间排序是A→E→F→D→B→C。
(3)“飞跃地平线”项目的设计理念是引导游客游览世界各地的优秀文明成果,培养游客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游客游览我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增强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等。
2.答案:(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由:中国参加一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以工代兵”的形式,向欧洲派遣了大量劳工,帮助修筑工事和铁路;一战期间的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因此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示例:照片E、G。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为了与其对抗,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答案不唯一,其它组合言之有理即可)
(3)主题:危机与应对。
解析:(1)根据材料“华工在英国军官带来下去前线挖战壕”“战争中研制并量相的坦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理由是一战期间,我国曾派华工赴欧洲参加战争的后勤服务工作;坦克是一战时期出现的新武器。
(2)选择AB: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造成工人大量失业,收入锐减,处境艰难;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3)上述图片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美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故可以为图片拟定研究主题为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3.答案:(1)AC
(2)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促使青年学生努力学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等
(3)近代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结合,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解析:(1)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引发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时期,清政府下令创办京师大学堂。故AC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于1914-1918年,与京师大学堂创建无关,排除BD。
(2)材料二显示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情景。恢复高考制度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促使青年学生努力学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等。
(3)综合上述材料,基于所学知识可知,我对“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的认识是近代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结合,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A.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一一“胡佛村”
B.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C.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D.1939年9月,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E.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
F.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G.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H.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一:五四运动时正在游行的北大学生
材料二: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
材料三: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
材料四:科举一日不停,民间相率观望,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绝无大兴之望。
——1905年《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折》
材料五: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
——中国历史第三册
材料六: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目前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2023年《求是》杂志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时空之旅”,图像中的历史,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闵行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闵行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原卷版docx、上海市闵行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闵行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