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苏教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课件(江苏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苏教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课件(江苏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酶在代谢中的作用,酶的相关实验探究,关键·真题必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实验: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考点一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
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
(2)实验设计与现象分析
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实验变量与对照分析
产生的气泡数目的多少
(4)实验结论①②对照,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①④对照,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③④对照,说明酶具有________。
2.酶的作用机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①加热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可以为反应提供能量。②酶可以重复多次利用,不会立即被降解。③检验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时应选用蛋白块,通过观察其消失情况得出结论,因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④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3.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连线)
核糖体(主要)或细胞核
5.酶的特性(1)高效性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点:①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化学反应。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酶的保存宜选择低温、适宜的pH等条件。
(1)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可设置0 ℃、37 ℃、100 ℃三个温度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2021·江苏卷,19D)( )提示 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应围绕37.0 ℃在梯度为0.5 ℃的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若设置0 ℃、37 ℃、100 ℃三个温度进行实验,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0 ℃。(2)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2020·江苏卷,2D)( )(3)酶、抗体、激素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2021·全国甲卷,1A)( )提示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只有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类。
(4)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5)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提示 具有催化活性。(6)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7)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
1.(2023·全国乙卷,32节选)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煮沸会使细胞研磨液中的酶失去催化作用,其原因是高温破坏了酶的________。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2.已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小肠液的pH为7.6,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还能发挥作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因为没有了适宜的pH,胃蛋白酶活性大大下降甚至失活,不再发挥作用
3.如果开始时三组底物浓度相同,在时间t2时,向60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60 ℃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1.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1)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2)酶促反应产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3)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2.教材中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五类物质
考向1 结合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考查生命观念
1.(2023·江苏江阴阶段测试)科学家提取到的第一份纯酶结晶是脲酶,与没有催化剂相比,适宜条件下,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的细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中,通过分泌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脲酶只能够催化尿素分解,说明脲酶具有专一性B.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只能说明脲酶具有高效性C.幽门螺杆菌核糖体合成尿素酶所需ATP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D.幽门螺杆菌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能与协同进化有关
解析 脲酶只能够催化尿素分解符合酶专一性的含义,A正确;与没有催化剂相比,适宜条件下,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说明脲酶具有催化功能,若要证明脲酶具有高效性,需与无机催化剂相比,B错误;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TP直接来自细胞质基质,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C正确;幽门螺杆菌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可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因而能适应胃部强酸性环境,环境发生定向改变,生物要想生存下来,就得适应环境的改变,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的进化和发展,因此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能与协同进化有关,D正确。
2.(2023·泰州三模)酶和ATP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ATP的合成都需要核酸作为模板B.细胞中酶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内质网的参与C.能合成酶的细胞都能合成ATP,反之亦然D.同一种酶在不同条件下最适温度可能不同
解析 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无论是蛋白质还是RNA,其合成过程都需要以核酸为模板,而ATP的合成不需要模板,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进行加工,但化学本质是RNA的酶合成时不需要核糖体和内质网,B错误;能合成酶的细胞都能合成ATP,能合成ATP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酶,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错误;在底物不同、pH不同等条件下,同一种酶的最适温度可能不同,D正确。
3.(2023·江苏扬州期中)碱性磷酸酶(ALP)可催化多种磷酸化合物水解。底物去磷酸化时会引起荧光信号变化,可通过分析底物和产物的荧光差异,构建检测ALP活性的荧光方法,用于肝胆、骨骼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该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等B.利用ALP将ATP水解成腺苷和Pi,可检测ALP活性C.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人体血清中ALP含量的高低D.ALP荧光方法可为其他酶的活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解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因此影响该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等,A正确;ALP是磷酸盐代谢中的重要水解酶,ATP能被ALP水解生成腺苷和Pi,可作为ALP活性检测的底物分子,B正确;碱性磷酸酶(ALP)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可检测ALP是否存在,但不能检测人体血清中ALP含量的高低,C错误;碱性磷酸酶(ALP)可催化多种磷酸化合物水解。底物去磷酸化时会引起荧光信号变化,可通过分析底物和产物的荧光差异,构建检测ALP活性的荧光方法,因此ALP荧光方法可为其他酶的活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D正确。
考向2 结合酶的特性,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
4.(2023·江苏盐城伍佑中学考前热身)杂色云芝菌(一种真菌)盛产漆酶(能分解纤维素等)。科研人员将杂色云芝菌的菌丝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不同的时间,提取酶并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漆酶在活细胞中产生,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杂色云芝菌合成的漆酶需要经高尔基体才能转运到细胞外C.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最适pH都为3左右D.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空间结构可能不同
解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因此漆酶在活细胞中产生;由题可知,漆酶能分解纤维素,因此漆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因为该酶在胞外发挥作用,即漆酶属于分泌蛋白,因此杂色云芝菌合成的漆酶需要经高尔基体才能转运到细胞外,B正确;根据此图无法确定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的最适pH,C错误;由图可知,在同一pH下,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的酶活性不同,故推测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空间结构可能不同,D正确。
考向3 结合外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科学思维
5.(2023·江苏南京一中期中)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热稳定性,将酶液加热至不同的温度,分别保温30、60、90 min,测定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唯一的自变量,保温时间不影响酶活性B.与30 ℃相比,酶在60 ℃下的催化活性更低C.蛋清溶菌酶可以在室温环境中保持较高活性D.70 ℃时,该酶活性下降的速率先快后慢
解析 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时间,保温时间也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下保温时间越长,酶的活性下降越快,A错误;由图可知,该酶在30 ℃和60 ℃的温度下,在60 min内的相对活性没有明显差别,几乎重合,说明在一定的保温时间内,这两种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不相上下,B错误;由图可知,30 ℃时该酶保持的相对活性较高,蛋清溶菌酶可以在室温环境中保持较高活性,C正确;在70 ℃时,该酶活性下降的速率先慢后快,D错误。
6.(多选)(2023·江苏扬州检测)酶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主要有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大类。图1表示两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图2为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最大反应速率(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形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B.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Vmax降低,Km值升高D.Km值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
解析 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类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形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而RNA酶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错误;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增大了底物与酶的接触概率,B正确;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底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故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Vmax降低;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Vmax降低不是由于底物浓度引起的,因此Km值不会升高,C错误;Km值越小,说明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就达到了1/2Vmax,说明酶与底物亲和力高,D正确。
7.(2023·江苏扬州中学开学考)聚乳酸(PLA)因其优良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被认为是传统塑料的替代材料。某细菌产生的蛋白酶K对PLA有降解作用,为探究溶液起始pH对蛋白酶K催化效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思路,并进行分析讨论。材料用具:厚度及大小相同的PLA薄膜若干、蛋白酶K、不同pH的缓冲液、试管、恒温振动培养箱、天平等。 (说明:PLA薄膜降解率=(m1-m2)/m1×100% m 1:降解前PLA薄膜的质量g;m2:降解后PLA薄膜的质量g)
(1)实验思路:①配制蛋白酶K浓度为0.2(g·mL-1),pH分别为5、6、7、8、9、10的酶液。②用天平称取6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份记为m1,分别放入6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分别加入上述酶液各2 mL。③置于恒温振动培养箱中,转速140转/分,50 ℃保温12 h。④12 h后取出样品,分别干燥、____________并记为m2,计算每组PLA薄膜降解率。
适量且等量的厚度及大小相同的PLA薄膜
(2)实验数据处理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坐标图中绘制曲线图。
(3)分析与讨论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将各试管置于50℃恒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曲线图可以看出,起始pH在________范围内,PLA降解率较低,说明蛋白酶K在起始pH相对较低条件下降解活性________;在此实验基础上,若要进一步探究蛋白酶K酶解的最适起始pH,应在________范围内做进一步实验。A.8~9 B.9~10 C.8~10 D.7~10③有人认为上述实验设计不严谨,缺少空白对照,你认为应增加________个空白对照组。④蛋白酶K由细菌产生,细菌与真菌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温度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溶液起始pH对蛋白酶K催化效率的影响,通过PLA薄膜降解率作为检测指标,具体的实验思路为①配制蛋白酶K浓度为0.2(g·mL-1),pH分别为5、6、7、8、9、10的酶液;②用天平称取6份适量且等量的厚度及大小相同的PLA薄膜每份记为m1,分别放入6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分别加入上述酶液各2 mL;③置于恒温振动培养箱中,转速140转/分,50 ℃保温12 h;④12 h后取出样品,分别干燥、用天平称重并记为m2,计算每组PLA薄膜降解率。(2)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描点画线,得出起始pH对PLA降解率的影响曲线图见答案。
(3)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溶液起始pH,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要做到相同且适宜,因此各试管置于50 ℃恒温培养的目的是排除温度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②由曲线图可以看出,起始pH在5~8范围内,PLA降解率较低,说明蛋白酶K在起始pH相对较低条件下降解活性低; 在此实验基础上,若要进一步探究蛋白酶K酶解的最适起始pH,根据曲线的峰值,应在8~10范围内做进一步实验,C正确。③为了保证上述实验的严谨性,应该每个组都增加一个空白对照组,即增加6个空白对照组。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考点二 酶的相关实验探究
1.探究酶的专一性(即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步骤
(2)实验结果和结论: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了还原糖,淀粉被水解,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被水解。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实验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试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作用具有专一性
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而蔗糖无论是否被水解都不会使碘液变色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①反应原理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____________,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实验步骤和结果取6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与1′、2与2′、3与3′,并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①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定要让反应物和酶在各自所需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再进行混合。②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检测试剂不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因为斐林试剂需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才会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用H2O2作反应物,因为H2O2易分解,加热条件下其分解会加快,氧气的产生速率增加,并不能准确反映酶活性的变化。
3.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2)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______的生成量,可用气泡的产生量(或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其生成量的多少。
(4)结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①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斐林试剂作指示剂,因为盐酸会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使斐林试剂失去作用。②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采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反应,因为用作鉴定试剂的碘液会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使碘与淀粉生成蓝色络合物的机会大大减少,而且在酸性条件下淀粉也会被水解,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
考向 结合与酶有关的实验探究,考查科学探究
1.(2024·南师大附中期末)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解析 H2O2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总量是由底物量决定的,该实验方案不能用来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因此用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应选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B错误;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没有还原糖产生,因此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D错误。
2.(2024·广东深圳期末)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酶B在________℃条件时活性较高,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________℃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本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是否水解成麦芽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表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从A点开始温度提高10 ℃,曲线会发生变化,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温度和淀粉酶的种类。(2)酶B在40 ℃条件时淀粉剩余量较少,所以酶B在40 ℃条件时活性较高。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设计更多的温度梯度,分别测量淀粉的分解情况,即在30~50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4)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低于原曲线。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
1.(2019·江苏卷,13)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
解析 加酶洗衣粉中一般含有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等,A错误;加酶洗涤剂比传统洗涤剂的去污能力更强,酶具有高效性,所以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B正确;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含纤维素酶的洗涤剂可以使织物更蓬松,有利于洗去污渍,C正确;加酶洗衣粉中所添加的酶,通常是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D正确。
2.(2016·江苏卷,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表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自变量是各试管中加入的不同物质,则1号和2号是对照组,3号和4号是实验组,A正确,B错误;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显橙红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错误;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错误。
3.(2023·广东卷,1)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解析 红茶制作时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其释放的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A正确;发酵过程的实质就是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将温度设置在酶的最适温度下,使多酚氧化酶保持最大活性,才能获得更多的茶黄素,B正确;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会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C错误;高温条件会使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D正确。
4.(2022·重庆卷,7)植物蛋白酶M和L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37 ℃、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在37 ℃时,两种酶的最适pH均为3B.在37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C.从37 ℃上升至95 ℃,两种酶在pH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D.在37 ℃、pH为3~11时,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37 ℃时,M的适宜pH为5~9,而L的适宜pH为5左右,A错误;酶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在37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B错误;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会导致酶变性失活,因此从37 ℃上升至95 ℃,两种酶在pH为5时都已经失活,C错误;在37 ℃、pH为3~11时,M比L的相对活性高,因此M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D正确。
5.(2022·北京卷,12)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
解析 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向试管内注入待测样液2 mL,再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然后再向试管中注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A正确;在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黑藻叶肉细胞,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待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都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C错误;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除去解离液后,再用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染色,D正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提能力精准突破,悟考情演练真题,研专项前沿命题,酶的作用和本质,②变量分析,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③模型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11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复习课件(全国通用),共59页。
这是一份【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11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复习课件(全国通用),共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