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能力。C.“这种东方色彩文化体系促使了传统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述错误,原文为“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此处省略了“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并且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说成“人们的日常生活”。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五色体系”指的是“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的体系。B.“《布经》:‘业染者云,青、黄、赤诸色随人而变,亦随天气燥湿、技手巧拙而变。’”是染布时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无关政治和人事,故不符合“五色体系”理论。
4.①古代形成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2分)②儒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华民族“礼”的规范和对“仁”“德” “善” 等的追求,影响着审美价值标准;(1分)道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审美态度及其创作。(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可得出:古代形成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由“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可得出:儒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华民族“礼”的规范和对“仁”“德” “善” 等的追求,影响着审美价值标准;由“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可得出:道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审美态度及其创作。
5.①郭靖的色彩观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儒家的色彩观,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文质彬彬”“配合适宜”,一片平和静美,是斑斓绚烂的“纯粹”美。②黄蓉的色彩观是道家的“法自然”色彩观,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传神写意,飘然出尘,达到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可知,郭靖眼中的“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儒家的色彩观,“文质彬彬”“配合适宜”,一片平和静美,是斑斓绚烂的“纯粹”美。由“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可知,黄蓉眼中的“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符合道家的“法自然”色彩观,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传神写意,飘然出尘,达到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
6.(3分)C(“也对名马进行了批判”错。)
7.(3分)A(“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错。)
8.(4分)①失望,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有违于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1分)②亲近,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1分)③接受,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得到作者的认同;(1分)④叹惜,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引发作者感慨。(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①藏族人视角: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对马的感性认知和深厚情感来源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2分)②知识分子视角:山地马竟然沦落成牲口,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2分)③人类视角: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 D 如果充当公家的使节,情义上说是没有理由得到《兰亭》帖的。下臣请求以私事出行到那儿去,需要王羲之、王献之的杂帖三四份。”太宗依从他的请求,并把王羲之、王献之的帖交给了他。
11. B 《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中的“之”字是结构助词“的”,用法不同。
12. C “将王羲之、王献之的三四份杂帖送给了他”错误。根据原文“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 通,太宗依给”可知,萧翼为了完成任务,需要二王的杂帖为诱饵,太宗只是把王羲之、王献之的三四份杂帖借给萧翼,用来完成任务,并非是送给萧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答案】用来纵目观察,开畅胸怀,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实在很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所以”,用来……的;“极”,尽情享受;“信”,的确,实在。
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
【答案】他多才多艺,富有权术、智谋,可以担当这个使命,一定会得到《兰亭》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负”,享有;“充”,担当;“获”,得到。
14.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耀灵(太阳)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与选文(一)王羲之的情感有共通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都抒发了人生苦短,情随事迁,欢乐易逝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孙绰的“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是说“太阳仿佛挥鞭纵马一般,急急地向西落去,快乐随时间逝去,悲伤油然而生。循环往复,新旧交换,当下的景象,之后也会变成陈迹”,抒发了人生苦短、情随事迁、欢乐易逝的感慨。
从选文(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岂不痛哉!”可知,作者王羲之也抒发了对人生短暂、情随事迁、欢乐易逝的感慨。
古文翻译——
皇上对侍臣说:“王羲之的书法,是我特别宝爱的。王羲之的墨迹中,没有及得上《兰亭》帖的。我日夜操心,设法见到此帖。这个和尚晚年又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找到一个有智慧、有谋略的人,让他设计谋取此帖,就一定能得到。”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说:“下臣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如今籍贯在魏州莘县。他多才多艺,富有权术、智谋,可以担当这个使命,一定会得到《兰亭》帖。”太宗就召见萧翼。萧翼奏道:“如果充当公家的使节,情义上说是没有理由得到《兰亭》帖的。下臣请求以私事出行到那儿去,需要王羲之、王献之的杂帖三四份。”太宗依从他的请求,并把王羲之、王献之的帖交给了他。于是,萧翼改变冠戴,换上民服到洛阳,随乘商人船顺流而下,来到越州。又穿上黄衣衫,极其宽大随便,很符合山东书生的身份。傍晚时分,他进入寺庙,在廊庑间闲步,观赏着壁画。经过辨才的庭院,他在门前止步。辨才远远看见萧翼,就问道:“哪儿的施主?”萧翼乘机上前作揖行礼说:“弟子是北方人,带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庙纵目观赏,有幸遇到禅师。”寒暄之后,言谈就投机起来,辨才就把他引入房内,马上一起下围棋、弹古琴,玩投壶、握槊的游戏,谈论文学和历史,见解非常投合。辨才便说:“到了头发白时还和初交一样,刚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一般。今后用不着拘束了。”就留他宿夜,摆设缸面药酒、茶果等。江东说的缸面,就如河北称瓮头,指初熟酒。极度欢乐之后,邀请宾客赋诗。彼此诵读对方的诗篇,只恨相识太晚。这样一连好几次。于是,饮酒作诗,僧人和俗人混然一片。
过了十天或一个月,他们顺便谈论书法,萧翼说:“弟子的先世都继承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弟子我自幼以来沉迷、爱好他们的书法,今天也有几本帖随身带着。”辨才高兴地说:“你明天来,可带到这儿来看看。”萧翼按时前往,拿出书帖给辨才看。辨才仔细观看,说:“是倒是的,可并不好。贫僧我有一件真迹,很不平常。”萧翼问:“什么帖?”辨才说:“《兰亭》帖。”萧翼假装笑着说:“几经战乱流离,真迹哪儿还在!一定是摹写的伪造品。”辨才说:“禅师临终之际亲手托付给我的。哪能掺假?你明日可来看!”等到萧翼来了,师父亲自从屋梁的槛架中取出《兰亭》帖。萧翼见了之后,故意吹毛求疵说:“果然是摹写的书帖。”两人争论不休。自从给萧翼看了之后,《兰亭》帖不再放在暗藏的槛架中,并借了王羲之、王献之的诸种帖留下,一起放在书案上。从此,萧翼往还了好几次,童仆、弟子等都不再对他产生猜疑。后来,辨才外出到邑汜桥南严迁的书斋去,萧翼就私自来到辨才的房前,对辨才的弟子说:“我把包裹书籍的绸巾遗忘在床上了。”童仆立即为他开门。于是,萧翼从书案上拿到《兰亭》及皇家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帖,就赶到永安驿站。萧翼便骑驿站的马兼程出发,到都城启奏皇帝,太宗大为高兴。
15、C.“自己在官场却碌碌无为不如回到故乡”说法错误,“从宦无功谩去乡”的意思是,如果在仕途上确实没有成就,那么回到故乡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句是诗人宽慰弟弟的话,并非表达自己“碌碌无为”的想法。
16、①弟弟无需赴商州任上,由“著书多暇真良”可知弟弟京城内外可以著书立说,这是真正的隐居;②由“从宦无功谩去乡”可看出在官场劳碌却没有任何功绩,还是不如辞官回家,不如归去;③尾联直接指出京城是朝廷官府所在之地,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可以隐藏自我,自由生活,这正是隐居的最佳处所。
17 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18、D。解析:从上文"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可知,作者是痛苦的,故排除AC;从文章"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可以看出,作者是有话说的,但因为种种原因,不知从何说起,排除B。故选:D。
19、C。解析:第一组,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根据语境"其凶残、下劣便……",选填"不言而喻"。第二组,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根据语境"无耻斓言都",填入"不攻自破"。第三组,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盈盈在目: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根据语境"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填入"历历在目"。第四组,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身不由己:身体不由自己做主。根据语境"要张口说出",填入"情不自禁"。故选:C。
20、B 解析:A."全景式的描写远比这样的特写镜头更为细致"语序不当,应是"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C."可以想见"错误,缺少主语,"可以"前应加上"读者"。D."预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错误,搭配不当,应为"相见……全景"。
21、①顿号作为点号的一种,起停顿作用。使用顿号,本句则变成只强调农人盘算耕种的时间段。②使用顿号,这几个词被隔开,整句话读来绵长,体现不出勤劳农人的忙碌感、紧迫感。③不用顿号能加快整句话的阅读速度,能让人感觉农人需要盘算的内容多、时间长,从而体现了农人的忙碌。(评分细则: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2、①以口语为主,使语段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②使用四字成语,语言简洁凝练,增加了语段的文化内涵。③二者结合,语段富有跳跃性和节奏感,文字呈现出变化和多层次的美感,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心生惬意和温情。(只答到前两点,没有合起来说阅读效果,只得2分。)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docx、语文考点总结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