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通关03 诗歌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通关03 诗歌鉴赏(原卷版).docx
    • 解析
      通关03 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
    通关03 诗歌鉴赏(原卷版)第1页
    通关03 诗歌鉴赏(原卷版)第2页
    通关03 诗歌鉴赏(解析版)第1页
    通关03 诗歌鉴赏(解析版)第2页
    通关03 诗歌鉴赏(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通关03 诗歌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通关03 诗歌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通关03诗歌鉴赏原卷版docx、通关03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录
    【中考预测】预测考向,总结常考点及应对的策略
    【误区点拨】点拨常见的易错点
    【抢分通关】精选名校模拟题,讲解通关策略(含新考法、新情境、押题型等)
    古诗词赏析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已出现多年,但考生得分不太理想。教学中普遍忽略诗歌教学,考生没有系统掌握有关的解题技巧,无法结合题干要求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作答。
    从考点频率看,诗词鉴赏试题在整个试卷中属于考查的重难点试题,考点比较广泛,涉及字词句、意象意境、艺术手法、感情抒发和艺术风格等。
    从题型角度看,近年中考诗词鉴赏试题,从材料的选择看以课外单篇材料居多,也有选择两篇材料,实现课内外联合,进行对比性阅读,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开放性题等题型等。
    没有掌握相关的诗歌答题技巧。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其是解答主观题找不到思路,需要掌握对应的诗歌答题技巧。
    脱离诗歌文本作答。除了掌握诗歌的答题技巧之外,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分析诗歌文本综合作答。
    【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面诗句与“四面歌残终破楚”包含的情感有相似点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答案】1.C 2.示例一:展现词人的自我形象,通过“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上的显著变化,表达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示例二: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也是她对当时社会现状和个人处境的真实反映,表现了她坚定不移的个性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示例三:今生我虽不能加入男子的行列,但我的心要比男子还刚烈。抒发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体会诗句的情感。例句比喻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表达作者冲出家庭牢笼的喜悦之情和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豪情。
    A.抒发思乡之情;
    B.写对早春的喜爱;
    C.写报国之志,和例句都包含报国之情;
    D.写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故选C。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示例一: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凸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示例二: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诗歌形象类
    (1)人物形象:概括形象特征;分析形象特征;明确形象意义。
    (2)景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描绘图景和画面;分析作者感情。
    (3)事物形象:概括物象特点;分析物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
    2、诗歌语言类
    (1)炼字:寻找炼字;分析含义;翻译句子;表达感情。
    (2)炼句:抓关键字词,分析句意;明确表现手法,分析效果,点意境情感,分析作用。
    (3)语言风格:明确风格;分析特色;表达感情。
    3、诗歌技巧类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互文、顶真等。
    (2)表达方式:渲染、烘托、象征、衬托、对比、比兴、联想、想象、用典等。
    (3)表现手法
    ①描写方式: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色彩选取、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或其他多个视角)、白描、工笔(细描)等。
    ②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或伤今等。
    结构技巧类:开门见山、抑扬结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和重章叠句等。
    诗歌感情类:描写了……内容,运用……技巧,抒发某人……的情感。
    【例1】古代有许多名家,往往选择功成名就时隐居山林。请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注释:萝:《全唐诗》校一作薜。《楚辞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
    (1)首联交代了采樵的时间、,颔联描绘了一幅艰难、的景象,描绘了采樵人隐居山林的,表达了之情
    (2)请赏析颈联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1) 地点 破败 悠然自得 对樵夫的羡慕之情
    (2)①用典,运用了“萝”的典故;
    ②描绘了采樵人落日回家时的悠然自得、自在;
    ③表达了诗人对悠然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
    首联“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明确点出了采樵的地点在“深山”,同时,通过“山深树重叠”的描绘,可以感受到深山之中的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颔联“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则进一步描绘了采樵人在深山中的艰难跋涉。桥已崩坏,只能依靠倒卧的树木通过;路途艰险,只能依靠垂下的藤蔓连接。这里的“桥崩”、“路险”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采樵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这两联诗共同描绘了采樵人隐居山林的幽远环境,深山、密林、崩桥、险路,都给人一种与世隔绝、幽静深邃的感觉。这样的环境,正是采樵人选择隐居山林的原因,也反映出他们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他们不受世俗纷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自由,这正是古代许多名家功成名就后选择隐居山林的原因。
    因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到采樵人隐居山林的恬淡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毅力,表达了诗人对樵夫的羡慕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与情感理解。从诗句的意象、用词、典故以及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颈联描绘了采樵人在深山中的情景:日落时分,伙伴稀少,山风轻轻拂过隐者之服(萝衣)。这里,“日落”和“伴将稀”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伙伴的离去,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而“山风拂萝衣”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采樵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颈联中使用了典故。“萝”在《楚辞九歌山鬼》中被用来指代隐者之服,这里借指采樵人的衣物,也暗示了采樵人的隐者身份。这一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通过描绘采樵人在日落时分的孤独与宁静,以及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颈联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自在的情感。这种情感既体现了采樵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最后,将颈联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相结合。整首诗描绘了采樵人在深山中的艰辛生活和宁静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颈联作为诗歌的重要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乙】
    少年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狼,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泊秦淮》中的“不知”和《少年行》中的“孰知”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这两首诗都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愫,但表达的主题有所差异,请分别分析每首诗的主题。
    【答案】1.“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抒发了诗人振聋发聩的警示。“孰知”以自我质问的口气加强情绪,表现了少年从容不迫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 2.甲诗借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乙诗从少年勇武、报国心切的角度表现爱国主题。
    【解析】1.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泊秦淮》中的“不知”:在这首诗中,杜牧借古讽今,通过对“商女”的描述,来暗示当时的统治者。这里的“不知”并非真的指商女不知道亡国的恨事,而是诗人对商女进行了开脱。实际上,诗人是在借商女之口,批评那些沉溺于享乐、不关心国家兴亡的统治者。因此,“不知”二字在这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抒发了诗人对统治者荒废政务、醉生梦死的强烈不满和担忧。
    《少年行》中的“孰知”:这首诗中的“孰知”意为“谁知道”,诗人用自我质问的语气,强调了少年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决心。这里的“孰知”并非真的在询问他人,而是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它表现了少年将士从容不迫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即使面临艰苦的边庭生活,甚至牺牲生命,他们也无所畏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侠骨精神将会永垂不朽,被后人铭记。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泊秦淮》的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秦淮夜景,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通过讽刺商女不知亡国恨,只知道唱些靡靡之音,来暗指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这首诗唤醒人们的警觉,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因此,本诗是借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少年行》的前两句“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描述了少年将士的出身和初次出征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决心。后两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则进一步强调了少年将士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即使面临死亡,他也无所畏惧,因为他的侠骨精神将永垂不朽。这首诗赞颂了少年将士的英勇和爱国,激励人们为国家、为民族而英勇奋斗。因此本诗是从少年勇武、报国心切的角度表现爱国主题。
    (2024·山东济南·一模)诗歌鉴赏。
    清平乐•和晁倅①
    [宋]王安中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②。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③。
    【注释】①晁倅:晁姓官吏;②金缕:古曲名;③觞: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分时节,尽管小雨纷纷,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减损。
    B.“斜风”句写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浓香”与上片中的“花密”形成照应。
    C.“尝新青杏催觞”很有情味,青杏虽未熟,食之酸,却酸出了词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
    D.春日因其美好、短暂,更令人珍惜,本词写春光之美,旨在抒发伤春惆怅之感。
    (2)“闲情”是本词词眼,词人写了哪些“闲事”来表现哪些“闲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
    【答案】(1)D
    (2)由“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可得:百花盛开,春雨淅沥,词人对花对酒听曲;由“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筋”可得:黄昏之时,点起红灯,品尝新杏,饮美酒。词人以此“闲事”表达对于春天的珍惜与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根据“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等可知,表现了词人欢愉、闲适的生活状态。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没有“惆怅之感”;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可知,词人在春雨绵绵、百花盛开的时节,选择了一个帘子疏疏、花儿密密的地方,举杯品酒,听着金缕曲。这是他以闲事表达出的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淡雅情趣。
    根据“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筋”可知,词人在黄昏时分,点亮了红灯,坐在桌旁品尝新鲜的青杏,并用其催酒。这是他以另一件闲事,即品味美食与美酒,来进一步表达他对生活的享受与满足,同时也揭示出他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乙】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丙】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丁】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甲】中“时有惊鱼掷浪声”是如何表现“静”的?请简要分析。
    (2)【乙】中“看不见”表现了“雨”怎样的特点?【丙】中点明时令的是哪个词?
    (3)一切景语皆情语。【丁】组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侧面描写,用惊鱼跃出水面的击水声侧面衬托夜晚的宁静。(意思对即可)
    (2)【乙】雨的特点:细、小;【丙】余春 (意思对即可)
    (3)孤寂,高洁孤傲。(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在诗句【甲】中,“时有惊鱼掷浪声”这句话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时不时会有被惊扰的鱼儿跃出水面,激起浪花的声音。这种细微的、偶然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突出。通过描写这种声音,诗人实际上是在用声音来衬托夜晚的静谧。在静寂的夜晚,任何细微的声音都会被放大,所以这种惊鱼掷浪的声音更加凸显了夜晚的宁静。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读者在听到这种声音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之美。
    (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在诗句【乙】中,“看不见”指的是细雨轻轻飘落,几乎无法被看见,这表现了雨的细、小的特点。雨丝如此细微,以至于人们几乎无法察觉它的存在,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静谧氛围。而在诗句【丙】中,“余春”一词明确指出了时令,即春天的末尾,也就是晚春时节。这个词的出现,不仅点明了季节,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季节的色彩和情感。
    (3)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诗句【丁】通过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寂的情感和高洁孤傲的性格。首先,“千山鸟飞绝”意味着山峦之间,鸟儿都已飞走,无迹可寻,这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孤寂和荒凉。而“万径人踪灭”则更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上已无人行走,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和冷清。这种孤寂和冷清的氛围,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写照。同时,这种对孤寂和冷清的描绘,也反映出作者高洁孤傲的性格,他不愿随波逐流,宁愿独自面对这孤寂的世界,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因此,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孤寂情感,也展现了他高洁孤傲的性格特点。
    (2024·河南焦作·一模)阅读下面杜甫不同时期所作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路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面哪项的诗句与划线句的景物营造的氛围完全不同(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受社会现实的影响,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诗人在这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C 2.《望岳》作于诗人青年时期,漫游河南、山东等地,心中对前途充满雄心壮志和希望,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安史之乱后,战乱尚未平息,诗人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博大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预示了大雨即将来临,渲染出一种暗淡愁惨的氛围。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诗描写的是瀚海上栏杆外有百丈高的坚冰,愁云惨淡,凝结在万里长空。这里也传达了一种寒冷、萧条、凝重的氛围,与划线句的氛围有一定的相似性。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诗描述的是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船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地方。这里营造了一种宁静、朦胧、稍带寒意的夜晚氛围,与划线句的氛围略有相似之处。
    C.“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描写的是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人家居住。这是一种温馨、宁静的乡村景象,与划线句的氛围完全不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诗描写的是杨花已经落尽,子规在啼叫,听说到龙标要经过五溪。这里营造了一种凋零、落寞的氛围,因为杨花落尽通常意味着春天已过,子规的啼叫常常带有哀伤的意味。这种氛围略显悲伤,与划线句的氛围有相似之处。
    故选C。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登上泰山,远望群山连绵,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伟大。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渴望攀登人生巅峰,俯瞰世界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感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在杜甫的时代,唐朝正值盛世,国家强大,社会稳定,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杜甫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自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生活陷入困境时所写。诗中描述了作者居住的茅屋在秋风中被吹破,一家人在寒风中苦苦挣扎的情景。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这种情感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杜甫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
    (2024·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注释】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雨后初晴,湖光潋滟,描绘出南湖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颔联写春色旖旎,植物鲜艳美丽,与颈联写动物的低飞无语对比鲜明,动静相宜。
    C.尾联说虽然江南春景好,只是诗人年年衰病,此时此刻没什么心情来欣赏春色美景。
    D.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真可谓自然圆合。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情景关系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案】1.A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
    A. “表现诗人愉悦心情”错。从注释中可以了解到,诗人因上疏言事遭受贬谪,心情自然郁闷;结合尾联又知,诗人衰病减心情,无暇赏美景;加之颈联“飞仍重”“语未成”,表面是说白雁和黄鹂,实际是写自己讽谏未成、仕途堪忧的郁闷心情。首联是以乐景衬哀情。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诗前两联“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禁生”,写南湖早春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争绿,描绘了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写白雁低飞、黄鹂语涩,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讽谏不成反遭贬谪的无奈与苦闷,可谓“寓情于景”。诗歌尾联意思是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诗人“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时国势衰微,朝政黑暗,而诗人既无救国良策,也无谏言之径,无能为力,心中沉痛。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对国势衰微的沉痛。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
    (2024·贵州铜仁·一模)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云中至日
    【清】朱彝尊
    去岁山川缙云岭③,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注释】①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③缙jìn云岭:又名仙都。
    1.下列情景在两词均有提到的一项是 ( )
    A.云烟环绕城郭B.树林木叶凋落
    C.风雪弥漫山岭D.观景与客共饮
    2.两词作者均登临古地,但情感又略有不同。请结合两词尾联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D 2.欧诗,尾联写了他日乘醉携客、踏雪看山的构想,虚构这一事件的目的是向郡僚表达不以贬谪为意,乐观坦荡的情怀。朱诗,尾联是说诗人身在万里塞外,对江村梅景只可悬想而不可亲近,这是何等凄绝的人生憾事。诗人以寒梅缩放的美丽虚景,反衬内心挥之不去的绵绵愁绪。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在欧阳修的《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中,“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一句明确提到了与客人一同观景饮酒的情景。而在朱彝尊的《云中至日》中,“何意天涯数举杯”一句也描述了与客人举杯共饮的场景。
    A.“云烟环绕城郭”只在欧阳修的《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的“绕郭云烟匝几重”一句中提到;
    B.“树林木叶凋落”只在欧阳修的“霜林落后山争出”一句中提及;
    C.“风雪弥漫山岭”在两首词中均未明确提到;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欧诗尾联“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意为“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诗人想象终有一天乘着醉意带领友人一起踏雪,欣赏冬日美景。本联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向郡僚表达不以贬谪为意,乐观坦荡的情怀,展现了在被贬人生失意之时仍然积极乐观的感情。结构安排上,尾联写得潇洒遒劲,景物描写鲜明而意味深长,“乘兴携嘉客”呼应诗题,“群玉峰”暗合颔联“山争出”,使得整首诗看上去浑然一体。
    朱诗尾联意为“遥想家乡在远方的江村之中,却又怕说起此时梅花已经盛开了”。本联虚实结合,兼以反衬,眼下登台远眺,秋水望穿,不见“江村”难寻“故园”:想象此时故乡梅花盛放,只怕说起,却又勾起无可抑制的乡思,诗人满怀愁绪地想象着故乡江村梅花慢慢开放的情景,以寒梅缩放的美丽虚景,反衬内心挥之不去的绵绵愁绪。
    (2024·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你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答案】1.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懑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饱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下片翻译: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①结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知,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进而表达了对孙权这样英雄的仰慕之情。
    ②结合“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可知,孙权“坐断东南”之时,其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表达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③结合背景可知,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然而却不能。此时大加称赞孙权,突出其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进而表达自己渴望能如同孙权一般去战斗,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然而却不能。此时大加称赞孙权,突出其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进而表达自己渴望能如同孙权一般去战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词人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相关试卷

    通关08 作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通关08 作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通关08作文原卷版docx、通关08作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通关07 记叙文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通关07 记叙文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通关07记叙文阅读原卷版docx、通关0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通关06 议论文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通关06 议论文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抢分秘籍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通关06议论文阅读原卷版docx、通关06议论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