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安徽省各地中考模拟卷
安徽省蚌埠市G5教研联盟2024年中考化学3月月考调研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G5教研联盟2024年中考化学3月月考调研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2题)
1. 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生铁炼钢 B . 干冰升华 C . 石灰水变浑浊 D . 氢氧化钠潮解
2. 化学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推广含铅汽油,降低汽油成本 B . 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C . 脱硫处理煤炭,防止空气污染 D . 倡导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
3. 锡合金是一种常见的焊料,常用于焊接电子元件。其中锡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锡原子的质量为118.7 B . 符号2Sn可表示两个锡分子 C . 锡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D . 锡合金用于焊接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更高
4. 薰衣草有“芳香药草之后”的美誉,其中含有的乙酸芳樟酯(C12H20O2)可以舒缓情绪,安神助眠。下列关于乙酸芳樟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一个氧分子 B . 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5
---------------------------------------------------------------------
5. (2023·苏州) 在配制稀硫酸并制备氢气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
A . 量取浓硫酸 B . 稀释浓硫酸 C . 制取氢气 D . 干燥氢气
6. 劳动最光荣。下列劳动项目涉及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7. 2023年我国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卫星发射升空,该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做推进剂,大大降低了成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煤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B .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 C . 氧气被压缩成液氧后分子质量减小 D .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二者化学性质相同
8. 物质甲和物质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原子总数减少 B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 . 物质甲的水溶液呈酸性 D .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9. 跨学科学习是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传承文化——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在高温条件下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 B . 了解生命——用燃着的小木条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 感知能量——电解水实验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 提升审美——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中变红,在碱性溶液中变蓝
10. 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比较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盐酸和硫酸的挥发性相同 B . 酒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相同 C . 烧碱和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的原理相同 D . 酸与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反应的现象相同
11.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2.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下面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 B . ③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 . 硝酸钾溶解度:①>② D . 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③>②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28分)(共5题)
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2023年9月23日晚,在万众瞩目之下,杭州亚运会的“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齐心协力点燃了象征亚洲大团结的亚运主火炬。这座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实现了零排放的循环使用。甲醇(CH3OH)俗称“木精”或“木醇”,自身碳含量很低,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加氢生成,每生产1吨绿色甲醇可以消耗1.375吨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所以本届亚运会的火炬被称为“零碳”火炬,准确地说,甲醇火炬是“零增碳”。研究人员使用两种催化剂,探究了影响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反应效果可用甲醇的选择性衡量,数值越大反应效果越好,结果如下图。研发团队还深入探讨了主火炬燃料使用“零碳”甲醇的可行性。一年内完成理论到实践:两轮专家论证、三轮模拟点火,克服了焰色反应的配比、防风防雨、一次点燃三大挑战,在各种极端条件下成功点火,最终确认执行了方案。
(1) 杭州亚运会火炬被称为“零碳”火炬的原因。
(2) 补全化学反应方程式:。
(3) 由图可知进行①⑤⑨组实验的目的是。
(4) 亚运主火炬成功点火与下列技术直接相关的有。
a.3D“数字人”技术 b.直喷火稳焰技术
c.双射流混合防风技术 d.大孔导流防雨技术
(5)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说说你为“减碳”做出的贡献。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②的名称是,用B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改进装置A的优点。
a.节约药品 b.方便及时排出废液
c.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d.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 实验结束后关闭两个止水夹,拉动注射器的活塞,仪器①内液体中出现了气泡,原因可能是。
15. 《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熔炼过程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证明熔炼出的生铁是混合物。取少许熔炼后的生铁,加入足量,观察到,证明生铁是混合物。
(3) 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措施。
16. 某自热火锅发热包的成分表如下,同学们以“探索自热火锅的奥秘”为主题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验证发热包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验证】
(1)
(2) 分析交流】
经过讨论分析,同学们认为步骤Ⅱ中的实验结论不合理,理由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
任务二:探究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3) 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和苛性钠遇水放热。加水后发现气球(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但很快恢复原状,说明放热过程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4) 【分析交流】同学们认为发热包放热还与铁粉的缓慢氧化有关。
为进一步探究发热包中的铁粉能快速发热的原因,同学们按照下表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得到曲线如图3所示。
方案乙需要补充的药品是。
(5) 分析图3可知铁粉迅速发热的原因是。
(6) 【实验结论】发热包的工作原理是生石灰与苛性钠遇水放热使水快速沸腾,铁粉的氧化放热起到长时间保温的作用。
任务三:探究发热包的保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久置在空气中的发热包,其主要成分生石灰最终转化成(填化学式),故应密封防潮保存。
(7) 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发热包中的铝粉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使用发热包时要避免在密闭空间内接触明火,以防发生爆燃事故。
17.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氢氧化钠溶液,于是取出20g该溶液向其中滴加0.73%的稀盐酸,通过测pH来确定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2。
(1) 图2中a点对应溶液溶质是。
(2) 求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载试卷 全部加入试题篮
平行组卷 答题卡下载 在线测试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发布测评
查看全部试题答案解析
详情
试卷分析
(总分:0)
总体分析
题量分析
难度分析
知识点分析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题数:17
难度系数:0.05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Ⅱ卷 主观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28分)
13 14 15 16 17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向游泳池中撒明矾
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B
架空木材生火做饭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可以乳化油脂
D
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酸能与铁锈发生中和反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区别软水和硬水
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
B
除一氧化碳中少量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比较银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打磨后的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容器中将铜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主要成分
生石灰、苛性钠、铁粉、铝粉、碳粉、氯化钠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许发热包中固体粉末用磁铁靠近
有黑色粉末被吸引
发热包中含有
Ⅱ、向Ⅰ所得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并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
发热包中含有苛性钠
实验方案
实验药品
甲
5g铁粉、4mL水、3g氯化钠
乙
5g铁粉、4mL水、
丙
5g铁粉、4mL水、3g活性炭、3g氯化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