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万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中,所写之“情”是人与人相处的高尚关系——等于是一种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
    这种情,绝不限于男之对女(或女之对男),可以扩及于人之对物,或对一切不幸的事与境。这是最广博、最崇高的“情”。
    曹雪芹把男女之间的“爱情”命名为“儿女私情”(第五回曲文《乐中悲》)。这就表明:他讲的“大旨谈情”虽然也包括着若干“儿女”之“私情”,真正目标却是一个博大崇高的“公情”。
    汉词语中并无“公情”一说,这是为了解说而姑且“杜撰”而为之。“公情”何在?即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为普天下女儿之不幸境遇命运而痛悼。
    曹雪芹选取了女儿作理想的用情之对象,展开了他如何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一切是“体贴”。换言之,古人已说过的“换我心,为你心,方知相忆深”,即设身处地,以己度人,方能体会到别人的真正的悲欢哀乐,苦楚辛酸,然后方能真正地给以同情与慰助!
    “体贴”不见于孔子经典中,但他教导门人弟子说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接近“体贴”。
    然而,孔子是消极的“勿施”;曹雪芹则是积极的“施予”。孔是推己及人,先己后人;曹则是先人后己,甚至是“为人忘己”或“有人无己”。
    《红楼梦》因何而生?为谁而作?历来说法虽多,切合实际的是“自传说”。但所谓“自传”,并不同于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传记”。“自传”当然只是个简明方便的“示意”罢了——作者是通过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几个重大的哲思与期望。这一点,其实不复杂,也很明显,然而却引发了很多人的不解,以为乃是“写别人”的讽刺书,乃至“揭秘”的骂世书。
    请您暂“放下”那一切纷纭的揣测,且听笔者的讲说,循着这条理路往前走走,试看如何。
    书中第二十五回有一首咏叹“通灵宝玉”(即主人公贾宝玉)的绝句,实为理解全书、打开“红楼迷宫”的一把金钥匙,其诗云: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自从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这好了,诉与我们读者的,“大旨”已明确无误了:此石经娲皇之炼,本是“补天”之材,不想单单遭弃,自惭自悼,不知已历几千几万岁月了。这日忽来僧道二仙,坐于此处“高谈阔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次后遂谈及人世的“富贵荣华”的乐事。只因这一来,便“打动”了石头的“凡心”,务欲下世投胎,去“受享”那人间世的快乐。
    然而,等到它真的到了人世间,目睹身亲,百般滋味,方知二仙之诫不差:人世并不如所遐想的那么美,众生之处境、之命运,乐甚少,甚而苦实多——女儿尤其如是!
    其次,石头之来,寻一“富贵温柔之乡”,原为“受享”,但一经亲历,又知物质享乐一点儿也不能满足他的灵性之所求,故曰“富贵不知乐业”。贾宝玉“别号”叫做“富贵闲人”,何义?浅解以为此乃“奇福”:又富贵又闲暇!
    完全错了!雪芹妙笔是说:于富贵利禄场中,我是无缘的“空闲”人,两无交涉!
    他又号“无事忙”,此又何义?
    原来,“富贵闲人”既是与财富和荣誉无关之意,此之乃谓“无所事事”,又即:我之所忙,不是奔竞利禄名位,而是为了“无事之事”而忙——为了众女儿而忙,为她们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
    一句话,他要过的是诗人逸士的高层精神生活,而这与世俗的价值观念是抵触的。是以世人诽谤讥嘲为“疯傻痴呆”。这种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于是石头悟了:娲皇炼石补天,原为济世利人,身为石头,原非为“己”而来,还应依循娲皇遗意,以“利物济人”为事业。
    悟到这里,这才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情”字!
    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情和欲正是针锋相对的实质(理念与行为),而“外相”有时相混,世俗常人,往往不辨而妄思。
    从此,石头矢志以“情”为己任,乃至可称之为“情教”的教主,博施的“情圣”!
    可以毫不张皇其词地说:一部《红楼梦》,是演情而辨欲之书。
    (摘编自周汝昌《与中华文化之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曹雪芹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但我们可以将他所谈之“情”扩充为对一切事物的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
    B. 关于《红楼梦》的写作目的,有自传说、讽刺说、骂世说等不同的解释,这些说法都源于持论者对《红楼梦》的错误理解。
    C. 作者将第二十五回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比作“打开‘红楼迷宫’的金钥匙”,是指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真正的主旨。
    D. 周汝昌赋予了“无事”两层含义:“无所事事”和“无事之事”。前者指向世俗的利禄名位,后者指向众女儿的悲欢离合。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极具博大崇高之“公情”,实际是曹雪芹自己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的写照。
    B. 《红楼梦》并不为表现宝黛爱情悲剧,因为儿女私情不过是为己的“欲”,和“情”是针锋相对的实质。
    C. 作者将曹雪芹的“体贴”与孔子的“勿施”进行比较,意在说明《红楼梦》中的“情”符合儒家道德。
    D. 僧道二仙携石入世的目的,是要让他目睹世人的痛苦,从而领悟并振作,担当起“利物济人”的事业。
    3. 下列各项《红楼梦》引文中,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
    B.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C. 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个琼闺秀玉,常听人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
    D. (宝玉)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
    4. 《红楼梦》的“自传说”最先是由胡适提出的:“《红楼梦》明明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结合材料看,周汝昌对“自传”的理解和胡适有何异同?
    5. 作者是如何循着“理路”逐层深入,推导出《红楼梦》中“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这一结论的?
    【答案】1. D 2. B 3. A
    4. ①同: 周汝昌认同胡适关于《红楼梦》是对曹雪芹身世、经历的真实叙述的观点。
    ②异:胡适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抒写他的“忏悔”;周汝昌则认为所谓“自传”并非“传记”,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重大的哲思与期望。
    5. ①作者从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切入,分析出同情人世间众生尤其是女儿苦难处境、命运的观点;
    ②通过对“别号”“富贵闲人”的解说,得出鄙弃富贵利禄的观点;
    ③通过对“无事忙”的分析,得出为众女儿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的观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虽然曹雪芹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说法错误。曹雪芹将“爱情”命名为“儿女私情”,而不是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同时,作者认为曹雪芹所谈的“情”就是那样一种“公情”,并不是“我们可以将他所谈之‘情’扩充为对一切事物的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
    B.“这些说法都源于持论者对《红楼梦》的错误理解”说法错误。从文中“《红楼梦》因何而生?为谁而作?历来说法虽多,切合实际的是‘自传说’”可知,作者认为“自传说”是“切合实际”的,只是对其进行了修订。
    C.“是指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真正的主旨”分析错误,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只能说从这首诗入手可以真正把握《红楼梦》的主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红楼梦》并不为表现宝黛爱情悲剧”说法错误。材料所说的“欲”指“受享”富贵荣华、奔竞利禄名位。《红楼梦》表现的“情”当然包括宝黛爱情,只是不限于宝黛爱情。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这是续作者在卷尾“说教”,训示天下人断乎不可犯一个“情”字,与材料所认为的“情”“最广博、最崇高”截然相反。
    B.选项是描述贾宝玉与常人不同之处,可以支持材料中“他要过的是诗人逸士的高层精神生活,而这与世俗的价值观念是抵触的”的观点。
    C.选项是描述贾宝玉对非凡女子的崇敬之情,可以支持材料中“所写之‘情’是人与人相处的高尚关系——等于是一种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的观点。
    D.选项描述贾宝玉死去女子的真情,可以支持材料中“曹雪芹选取了女儿作理想的用情之对象,展开了他如何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一切是‘体贴’”的观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于周汝昌与胡适观点的相同之处,可以从文中“《红楼梦》因何而生?为谁而作?历来说法虽多,切合实际的是‘自传说’”可知,周汝昌认同胡适关于《红楼梦》是对曹雪芹身世、经历的真实叙述的观点。
    对两人观点相异之处,从题干中 “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可知,胡适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抒写他的“忏悔”。
    而从文中“但所谓‘自传’,并不同于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传记’。‘自传’当然只是个简明方便的“示意”罢了——作者是通过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几个重大的哲思与期望”可知,周汝昌则认为所谓“自传”并非“传记”,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重大的哲思与期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作者为了推导出《红楼梦》中“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这一结论,首先写到“书中第二十五回有一首咏叹‘通灵宝玉’(即主人公贾宝玉)的绝句,实为理解全书、打开‘红楼迷宫’的一把金钥匙”,以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为切入点。接着指出“人世并不如所遐想的那么美,众生之处境、之命运,乐甚少,甚而苦实多——女儿尤其如是”,分析出同情人世间众生尤其是女儿苦难处境、命运的观点。
    接着,作者对贾宝玉的“别号”进行了分析解读,“雪芹妙笔是说:于富贵利禄场中,我是无缘的‘空闲’人,两无交涉”通过对“别号”“富贵闲人”的解说,得出鄙弃富贵利禄的观点。
    最后写到“‘富贵闲人’既是与财富和荣誉无关之意,此之乃谓‘无所事事’,又即:我之所忙,不是奔竞利禄名位,而是为了‘无事之事’而忙——为了众女儿而忙,为她们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通过对“无事忙”的分析,得出为众女儿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的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识字的蠢人(节选)
    【俄】契诃夫
    帕莫耶夫是一个退役的骑兵少尉,他正戴着眼镜、皱着眉头在读一份公文:“①……某地……某区……民事调解法官……等等,等等……请您以被告的身份出席法庭,去参加因暴力侮辱农民格利高利·伏拉索夫一案……民事调解法官彼·舍斯基克雷洛夫。”
    “这是谁发来的信?”帕莫耶夫抬起头问送信的人。
    “是调解法官彼得·谢尔盖伊奇发来的……也就是舍斯基克雷洛夫老爷……”
    “哦……原来是彼得·谢尔盖伊奇发的。他邀请我去做什么呢?”
    “大概是受审吧……那公文上不是写着吗,老爷……”
    帕莫耶夫又读了一遍传票,诧异地看着送信人,然后又耸了耸肩膀说:“②去他妈的!……让我以被告的身份出庭……这个彼得·谢尔盖伊奇可真是会戏弄人!哼,好吧,你就回去告诉他说,我会去的!不过你要让他好好给我准备一顿早饭……”
    ……
    “帕莫耶夫先生!”调解法官垂下了眼睛,然后开口说道,“③您被指控……这个……说是……您以暴力侮辱了您的仆人……也就是说侮辱了格利高利·伏拉索夫。您承认您所犯的罪吗?”
    “瞧你说的!你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如此严肃了?嘿嘿!……”
    “难道您不认为自己有罪?”法官打断了他的话,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伏拉索夫,还是由您来讲讲事情的经过吧。”
    “事情是这样的,④老爷!您是知道我是在他们家当差的,可是实际上就跟奴才差不多……那天一早,他老人家让我给他穿衣服,我通常都是随叫随到的……我给他穿上了衬衫,又穿上了裤子,最后穿上了皮靴……一切都做得妥妥当当的……当我接下来给他穿坎肩时……他老人家开口说道:‘格利什卡,你去拿一把梳子,就在我上衣旁边的口袋里。’好吧,他说拿,我就去拿……我在他上衣旁边的口袋里摸了摸,真是见鬼,并没有梳子!我摸呀摸,接着告诉他说:‘这儿没有梳子呀!’他老人家则皱着眉头走到上衣的跟前,一伸手就掏出了梳子,可是他并不是从他吩咐的口袋里掏出来的,而是从胸口前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的。‘你看这是什么?难道这不是梳子吗?’说着就用梳子扎我的鼻子,结果梳子齿儿就在我的鼻子上划来划去,以致我的鼻子整天流血不止。老爷您看,直到现在我的鼻子还肿着呢……我是有证人的,当时大家都看见了。”
    “您还有什么话要为自己辩解吗?”调解法官抬起头来,用眼睛盯着帕莫耶夫说。
    帕莫耶夫用疑问的目光先看了看法官,又看了看格利高利,然后又看了看法官,他的脸涨得通红,嘟嘟囔囔地说:“我应该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你是在开玩笑吗?”
    “我没有一点儿跟您开玩笑的意思,”格利高利说,“您应该凭良心说话的,不能动不动就随便打人。”
    “你给我住嘴!”帕莫耶夫用手杖敲打着地板说,“你个笨蛋!真是一个蠢货!”
    调解法官急忙从桌子后跳了起来,跑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去了。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审讯暂停五分钟!”帕莫耶夫抬腿就去追他。
    “你给我听着,”调解法官一拍双手,开口说道,“你想让我今天当众出丑,是不是?还是你十分乐意听那些厨子和听差的糟践你的供词?你真是一个蠢驴!你为什么要来啊?你以为缺了你我就不能判决了吗?”
    帕莫耶夫的双手一摊,“是你自己安排了这场滑稽戏,还反过来冲我生气!你早干什么了,你把这个格利什卡关起来不就得啦!”
    “把格利什卡关起来?我呸!过去你是一个傻瓜,现在依然是一个笨蛋!你告诉我,我怎么可能把格利什卡关起来呢?”
    “把他关起来就万事大吉!反正该关的又不是我!”
    “怎么,你还以为现在的时代还停留在从前吗?格利什卡被打了,还要把格利什卡关起来!这真是奇怪的逻辑!你究竟对当代的诉讼程序有没有一点儿概念?”
    ……
    舍斯基克雷洛夫走进了审讯室,着手进行审问。帕莫耶夫则坐在舍斯基克雷洛夫的办公室里的一张小桌旁边。他听见了调解法官对格利高利的劝告,可是,格利高利却长时间地固执己见。不过,最后他还是同意了和自己和解,让帕莫耶夫出十个卢布作为他所遭受的屈辱的补偿。
    舍斯基克雷洛夫宣读完判决词,然后走进了办公室,他庆幸地对帕莫耶夫说:“真是谢天谢地,案子总算了结啦。只要你交给格利什卡十个卢布,你就可以平安无事了。”
    “让我给格利什卡……十个卢布?”帕莫耶夫吃惊地张着嘴说,“你是不是疯了啊?”
    “好,算啦,算啦,还是由我替你出这笔钱好啦,”舍斯基克雷洛夫皱着眉头把手一挥,然后说,“就算为你出一百卢布,我也心甘情愿,只要没有惹出什么麻烦就好了。”
    十分钟后,他们坐在调解法官的住所里吃着红烧鲫鱼。三杯酒下肚后,帕莫耶夫开口说道:“嗯,好!你判给了格利什卡十个卢布,那么你准备要把他关多少天呢?”
    “我并没有关押他。我怎么能关押他呢?”
    “什么‘怎么能’?”帕莫耶夫瞪大了眼睛说,“就为他不该胡乱地告状!他有什么理由去告我啊?”
    调解法官耐心地劝说着帕莫耶夫,但说来说去,帕莫耶夫就是不明白,他仍然固执己见地认为是格利什卡的错。
    6. 下列对①-④处文句中省略号使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的省略号表示帕莫耶夫读公文时不耐烦,也不仔细,浮光掠影,跳过了太多文字。
    B. ②处的省略号表示帕莫耶夫对公文内容深感诧异,对受审之事无法接受,因而有些语塞。
    C. ③处的省略号表示法官因为审问对象是熟人而感到尴尬慌乱,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D. ④处的省略号表示格利高利既想讨公道,又对对方心存畏惧,因此话语之间有些犹疑。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里高利在帕莫耶夫家当差像奴才,这样的生活处境固然让人觉得可怜,然而他精神上的奴性亦让人觉得可悲,“老爷”“他老人家”的称谓即奴性的明证。
    B. 小说通过描写帕莫耶夫在发现自己真的在受审之后“脸涨得通红”的肖像、“用手杖敲打着地板”的动作和“笨蛋”“蠢货”等用语,表现了他内心的愤怒。
    C. 调解法官“从桌子后跳了起来,跑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去了”,目的是引开帕莫耶夫,这一行为颇为夸张,却真实地表现出他担心法庭失控、害怕惹出麻烦的心理。
    D. 调解法官并不纯然是公理、正义的化身,但他毕竟有基本的是非判断,有对“当代的诉讼程序”的遵守,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与帕莫耶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 “识字的蠢人”指的是小说主人公帕莫耶夫,从全文看,他的“蠢”体现在哪些方面?
    9. 小说大量使用对话描写,除刻画人物外,还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B
    8. ①粗暴傲慢,缺乏怜悯与敬畏之心;②思想保守陈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③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更缺乏自我反省。
    9. ①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或交待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叙事更为集中、紧凑;
    ②采用大量的语言描写,让笔下人物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得以“展现”,使作家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更客观、深刻;
    ③通过大量的语言细节,更真实地“还原”生活场景,营造气氛,增强阅读的沉浸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又对对方心存畏惧,因此话语之间有些犹疑”错误,从下文看,格里高利并不“畏惧”和“犹疑”,而是不善表达,说话絮絮叨叨,断断续续。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力。
    B.“脸涨得通红”的肖像描写不是表现愤怒,表现的是他的尴尬和屈辱感。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依据“去他妈的!……让我以被告的身份出庭……这个彼得·谢尔盖伊奇可真是会戏弄人!”“‘你给我住嘴!’帕莫耶夫用手杖敲打着地板说,‘你个笨蛋!真是一个蠢货!’”“是你自己安排了这场滑稽戏,还反过来冲我生气!你早干什么了,你把这个格利什卡关起来不就得啦!”可概括为:粗暴傲慢,对下人缺乏怜悯之心,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
    依据“怎么,你还以为现在的时代还停留在从前吗?格利什卡被打了,还要把格利什卡关起来!这真是奇怪的逻辑!你究竟对当代的诉讼程序有没有一点儿概念?”可概括为:思想保守陈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依据“把他关起来就万事大吉!反正该关的又不是我!”“调解法官耐心地劝说着帕莫耶夫,但说来说去,帕莫耶夫就是不明白,他仍然固执己见地认为是格利什卡的错”可概括为: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更缺乏自我反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对话的形式的采用,可以以问答的形式推动情节发展,让叙事更为集中、紧凑,且清楚的交代了帕莫耶夫受审的原因、结果。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的对话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大量的语言描写,让笔下人物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得以“展现”,使作家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更客观、深刻。比如“‘把格利什卡关起来?我呸!过去你是一个傻瓜,现在依然是一个笨蛋!你告诉我,我怎么可能把格利什卡关起来呢?’‘把他关起来就万事大吉!反正该关的又不是我!’‘怎么,你还以为现在的时代还停留在从前吗?格利什卡被打了,还要把格利什卡关起来!这真是奇怪的逻辑!你究竟对当代的诉讼程序有没有一点儿概念?’”,对话中鲜明地展示了帕莫耶夫粗暴傲慢、缺乏怜悯与敬畏之心、思想保守陈腐等性格。
    通过大量的语言细节,可以更真实地“还原”生活场景,比如“您被指控……这个……说是……您以暴力侮辱了您的仆人……也就是说侮辱了格利高利·伏拉索夫。您承认您所犯的罪吗?”“伏拉索夫,还是由您来讲讲事情的经过吧”“您还有什么话要为自己辩解吗?”,营造了审讯的气氛,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文用,字彦材。公生十年,元帅公死王事于归德,母李夫人治家严,伯兄文炳教诸弟有法。公内承家训,而外受学侍其先生轴,故学问早成。至元十三年,为卫辉路总管。郡当要冲,民为兵者十九,余皆单弱贫病,不任力役。诸郡运江淮粟于京师,卫当运十五万,公曰:“民籍可役者无几,且江淮舟行风水不时至,而先弊吾民以期会,是未运而民已惫矣。”乃为集旁郡通议,立法驿置,民力以纾。十六年,受代归田里,茅茨数椽,仅避风日,读书赋诗,怡然燕居。十九年,朝廷选用旧臣,召公为兵部尚书。二十年,江淮省臣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台隶行省,状上,集议,公议曰:“不可。御史台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虎也。今司宪仅在,纪纲犹不振,一旦摧抑之,则风采薾然,无可复望者矣。按察司者,国家当饬励之,不可摧抑也。”后悉从公议。二十二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行省长官者,素贵倨多傲,同列莫敢仰视,跪起禀白如小吏事上官,公则坐堂上,侃侃与论是非可否,无所迁就,虽数忤之,不顾也。有以上命建浮屠于亡宋故宫者,有司奉行急迫,天大雨雪,入山伐木,死者数百人,而犹欲并大建佛寺。公谓其人曰:“非时役民,民不堪矣,少徐之如何?”长官者曰:“参政奈何格上命?”公曰:“非格上命也,今日重困民力,失民心,岂上意耶!”然竟得少纾其程。三十一年,世祖升遐,成宗将即位于上都。既即位,巡狩三不剌,公奏曰:“先帝新弃天下陛下远狩不以时还无以慰安元元宜趣还京师。且臣闻,人君犹北辰然,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在勤远略也。”上悟,即日可其奏。公仕宦五十余年,禄俸之余尽以买书,而家无饘粥之资,卒卖其京城之宅,以偿积贷,逮薨之日,惟有祭器书册而已。
    (节选自苏天爵《元代名臣事略》)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A帝B新C弃D天E下F陛G下H远I狩J不K以L时M还N无O以P慰Q安R元S元T宜U趣V还W京X师Y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籍,通“借”,借助、凭借,与《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的“籍”含义不同。
    B. 弊,文中是“疲敝”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以兴利除弊”的“弊”含义相同。
    C. 顾,文中是“回头看”的意思,与《庖丁解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顾”含义不同。
    D. 雨,意思是“像雨一样降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的“雨”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文用在主政卫辉路时,认识到当地人力有限,且以水运的方式运粮至京城不便,建言改为了以驿马运输,减轻了百姓负担。
    B. 董文用能随遇而安,因任满被新官代替而回乡期间,虽然只有几间仅能躲避风吹日晒的茅草房子,他仍读书写诗,安适自在。
    C. 江淮行省长官高傲自大,同僚连仰视都不敢,只能跪地禀告,董文用却毫不将就,虽然多次被行省长官触犯,也都毫不顾及。
    D. 世祖驾崩后,成宗继承皇位并到三不剌巡行,董文用以北斗星设喻,认为成宗此时不应辛苦经略远方,成宗认同了他的看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台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虎也。
    (2)非时役民,民不堪矣,少徐之如何?
    14. 董文用能够学问早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FNT 11. D 12. C
    13. (1)御史台就像卧着的老虎,虽然没有咬人,人们还是会畏惧它是老虎。
    (2)不合时宜役使百姓,百姓不能承受啊,稍微放缓这件事情怎么样呢?

    14. ①母亲治家严格;②长兄教导有方;③接受侍其轴先生教诲。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先皇刚刚去世,陛下远巡邦国不按时回去,无法安慰黎民百姓,应该速回京城。
    “先帝新弃天下”主谓宾俱全,主语是“先帝”,“天下”是宾语,“陛下”是后文主语,应在F处断句;
    “远狩不以时还无以慰安元元”与“宜趣还京师”是“陛下”的两个谓语,“慰安”的宾语是“元元”,“元元”即“黎民百姓”,所以T处断句;
    “无以慰安元元”是“远狩不以时还”的后果,可在N处断句。
    故断句处为FNT。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籍”在文中是“登记”意思,与“籍吏民”含义相同。句意:老百姓登记可服劳役的没有多少/登记了官吏、百姓,封存了府库。
    B.“弊”在文中是“使……疲敝”的意思,为使动用法;“以兴利除弊”的“弊”是“弊端”的意思,含义不同。句意:然而因为规定期限已先让我的百姓疲惫/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弊端。
    C.“顾”在文中是“顾及、顾忌”的意思,“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顾”是“回头看、环顾”的意思。句意:虽然多次忤逆行省长官的想法,也不顾及/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
    D.下/下雨。句意:天降大雪/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虽然多次被行省长官触犯”错,根据文中的人物关系应为董文用多次忤逆行省长官。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譬”,像;“噬”,咬;“为”,是。
    (2)“非时”,不合时宜;“堪”,承受;“少”,稍微;“徐”,放缓。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母李夫人治家严,伯兄文炳教诸弟有法。公内承家训,而外受学侍其先生轴,故学问早成”可概括出:①母亲治家严格;②长兄教导有方;③接受侍其轴先生教诲。
    参考译文:
    董文用,字彦材。他出生才十年,父亲奉王命征伐战死在归德,母亲李夫人治家严格,长兄董文炳教导各位弟弟有方法。董文用在内秉承家训,而在外拜侍其轴先生为师,所以学识很早就有成就。至元十三年,担任卫辉路总管。卫郡处在重要的地理位置,当兵的老百姓十分之九,剩下的都身体瘦弱贫苦多病,不能承受劳役。各郡运送江淮的粮食到京城,卫郡应当运送十五万担,董文用说:“老百姓登记可服劳役的没有多少,并且江淮行船风和水不会按时到来,然而因为规定期限已先让我的百姓疲惫,这是还没有运粮而老百姓已经疲惫了。”于是汇集邻郡的共同意见,立法使用驿马运输,民众的人力得以缓解。十六年,董文用任满因新官代替回归乡里,几间茅草盖的房子,只能躲避风吹日晒,读书写诗,安适自在闲居在家。十九年,朝廷选拔任用原来的大臣,征召董文用担任兵部尚书。二十年,江淮行省的长官想要专权肆行却忌惮廉察官,建议御史台隶属行省,建议提交上去后,皇帝让朝廷共同评议,董文用议论说:“不可以这样。御史台就像卧着的老虎,虽然没有咬人,人们还是会畏惧它是老虎。今御史台存在,法度尚且得不到整顿,一旦挫折压制它,那么风俗败坏,无再值得指望了。按察司这样的机构,国家应该激励他,不能够挫折压制。”后来皇帝全都听从了董文用的建议。二十二年,任命为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行省长官,向来尊贵倨傲,同一班列的人没有谁敢仰头向上看,下跪禀报就像小官吏侍奉长官一样,董文用就坐在堂上,从容不迫地和他谈论事情的对错,没有将就的地方,虽然多次忤逆行省长官的想法,也不顾及。因为皇上命令在已亡宋朝原来宫殿上建寺庙,有关部门执行紧急,天降大雪,进山砍伐树木,死的人达数百,却还想大肆兴建佛寺。董文用对有关部门的官员说:“不合时宜役使百姓,百姓不能承受啊,稍微放缓这件事情怎么样呢?”上级官员说:“你为什么要抗拒皇上的命令呢?”董文用说:“不是要抗拒皇上的命令,今日使百姓人力陷入严重的困顿,失去民心,难道是皇上的意思吗!”然而最终得以稍微放慢了修建佛寺的进程。三十一年,世祖驾崩,元成宗将在上都即位。即位之后,巡视三不剌,董文用上奏曰:“先皇刚刚去世,陛下远巡邦国不按时回去,无法安慰黎民百姓,应该速回京城。并且我听说,国君就像北斗星一样,居处在京城而众星环绕着他,不在于辛苦地经略远方。”皇上醒悟,当日就同意了他的上奏。公做官五十余年,剩余的俸禄全都用来买书,然而家里连喝浓粥的钱都没有,最终变卖了他家在京城的宅子,来偿还欠贷,等到死的时候,只有祭器和书册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孤雁
    许浑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池塘上阳光弥漫,大雁也曾与同伴上下翻飞,首联描写的场景形象生动。
    B. 孤雁因力不从心不想再在霄汉飞翔,想要满足温饱的愿望在现实中也无法实现。
    C. “芦洲”“榆塞”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对孤雁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D. 全诗围绕“孤”字,以今昔之间、现实与愿望之间等多重对比刻画物象的特征。
    16. 诗中孤雁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无法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悲伤。②孤身北游的落寞惆怅。③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孤雁因力不从心不想再在霄汉飞翔”说法有误。这里的“怯”应指体质虚弱,是指没有能力飞上霄汉,并非不想。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情感的能力。
    许浑出身名门,是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在唐文宗太和六年(832)进士及第。然而,三年后发生了著名甘露之变,唐文宗被宦官软禁,当权的宰相权臣们被杀戮殆尽。国家政事从此由宦官专权,朝中宰相与大部分臣子成了摆设。许浑也因此无法受到朝廷重用,只想无法伸展。“霄汉”两句深致感慨,并披露北游心迹:既求登龙,亦谋稻粱。但“力犹怯”“心已违”也充分说明他没有机会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这一句就生动表现了他的这种郁郁不得志之情。
    此诗为许浑行经榆林所作,此时诗人孤身远行,无人相陪。“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以一“独”字、一“孤”字,极力展现孤雁举目无亲、四顾无伴的孤独寂寞。在这里,诗人其实也是以雁自喻,展现自己孤身北游的落寞惆怅。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意思是比不上筑巢的燕子,西风吹来还能有同伴相伴而归。这里,诗人明显是怀念以前陪伴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借大雁羡慕燕子,以暗喻自己艳羡那些呼朋唤友、红袖添香之人。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侍坐的子路回答孔子的提问,他表示面对夹在几个大国之间的诸侯国,哪怕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困境,他也有信心将其治理好。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均以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词人登高所见的江与山。
    (3)古典诗词中“舟”常常被用作寄托作者喜怒哀乐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加之以师旅 ②. 因之以饥馑 ③. 千里澄江似练 ④. 翠峰如簇 ⑤. 细草微风岸 ⑥. 危樯独夜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馑”“澄”“簇”“樯”“顷”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叙事之所以 ① ,甚至让人欲罢不能,两种因素形成不可代替的作用:情节内部的传奇性与悬念产生强大的吸附力,人们被“欲知后事如何”渴念牢牢拽住而无法脱身;众多斑斓夺目、逼真神肖的细节构筑或者还原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令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细节是对于事件整体一个切面的捕捉、截取,或者聚焦、扩大、展示某一个点,使之成为特写镜头。对于文学来说,细节制造的清晰形象和感官活跃是审美 ② 的组成部分。如果只有情节的传奇性与悬念而缺乏充足的细节,如果人们读到的仅仅是故事梗概,文学的魅力会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是丰盛的细节再现使得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红楼梦》把一个既诗意又世俗的大观园带入了读者的想象之中。
    作家擒获细节不能仅仅依恋所谓的灵感,精妙的细节有时是基于丰富的生活经验、锐利的观察和独特的颖悟,更多的是妙手偶得。只有了解足够的背景,作家才能知道一个即将破产的企业家穿什么服装赴宴,一个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小职员收到一份婚礼请柬时的尴尬表情。总之,细节并不是文学之中 ③ 的小节,相反,细节的展开几乎凝聚了一个作家的全部修养。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以“《红楼梦》”作为开头,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引人入胜 ②不可或缺 ③无足轻重
    19. 修改示例:《红楼梦》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花团锦族、琳琅满目,它之所以能够把一个既诗意又世俗的大观园带入读者的想象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丰盛的细节再现。
    20. 修改示例:作家擒获细节不能仅仅依赖所谓的灵感,精妙的细节有时是妙手偶得,更多的是基于丰富的生活经验、锐利的观察和独特的颖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让人欲罢不能”形容文学叙事有吸引力,可用“引人入胜”。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②语境强调细节对文学很重要,可用“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③语境指细节在文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可用“无足轻重”。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能力。
    首先把长句改为短句,提取主干:很大程度上是丰盛的细节再现使得《红楼梦》把一个既诗意又世俗的大观园带入了读者的想象之中,在此基础上把它变为两个短句:《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把一个既诗意又世俗的大观园带入了读者的想象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丰盛的细节再现。
    然后把修饰语提取出来,添加主语“《红楼梦》”,单独成句:《红楼梦》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花团锦簇、琳琅满目。最后按照逻辑梳理句子顺序,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搭配不当,“依恋所谓的灵感”动宾不搭配,改为“依赖所谓的灵感”;
    语序不当,根据文意,“有时是”与“更多的是”后面的内容应该交换位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冰箱”一般是指“电冰箱”。但其实早在电冰箱产生之前,我国就已有了“冰箱”。《现代汉语词典》1960年试印本就收录了“冰箱”一词,只有一个义项,指“冷藏食物或药品用的器具,里面放大块的冰,保持低温,防止腐坏”。由此可见,以前的“冰箱”就是一个放置冰块的特制的箱子, ① ,以冷藏、保鲜食品或药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冷藏设备可以利用电能来制冷。我们为新事物命名时,在原有名词“冰箱”前加上一个“电”字作为修饰语,称为“电冰箱”。
    “电冰箱”像个柜子,是前面开门的, ② ?其实,现在有“电冰柜”这个词,而且和“电冰箱”指的都是冷藏设备。 ③ ,电冰柜的制冷温度在0℃以下,只用于冷冻;电冰箱的制冷温度分0℃以上和0℃以下,可用于冷藏和冷冻。当然,它们的外形也有所不同,电冰柜是长方体,躺着放,门在上面,形状像箱子;电冰箱也是长方体,立着放,门在前面,形状像柜子。为什么名称与形状正好相反?这是因为“电冰箱”比“电冰柜”出现得早,人们已经把柜形的冷藏设备定名为“电冰箱”,所以,当箱形的冷藏设备出现时,只好定名为“电冰柜”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2. 随着冰柜逐渐受到不少家庭用户的青睐,某冰柜厂商准备加大市场宣传的力度,请你为他们的产品展台拟写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句式和拟人修辞手法,体现冰柜不同于冰箱的特质,不超过20字。
    【答案】21. ①利用冰块融化吸热来降低温度
    ②为什么不叫“电冰柜”
    ③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制冷温度
    22. 示例:①“大肚”能容,专一“锁”鲜;②“有容”乃大倍沉着,“冷酷”到底更新鲜。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后文“以冷藏、保鲜食品或药品”可知,所填内容为以前的“冰箱”的保鲜原理,可填:利用冰块融化吸热来降低温度。
    第二空,依据后文“其实,现在有‘电冰柜’这个词”可知,所填句子要引出“电冰柜”这一名词,可填:为什么不叫“电冰柜”。
    第三空,依据后文“电冰柜的制冷温度在0℃以下,只用于冷冻;电冰箱的制冷温度分0℃以上和0℃以下,可用于冷藏和冷冻”可知,所填句子应是指出电冰箱与电冰柜在制冷温度上是不同的,可填: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制冷温度。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广告语的能力。
    广告语首先要突出商品的特点;其次在语言上要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要富有冲击力,可巧妙的使用修辞,使内容既通俗易懂,又不失高雅的格调。本题明确要求了“使用对偶句式和拟人修辞手法,体现冰柜不同于冰箱的特质”。
    考生作答时结合“电冰柜的制冷温度在0℃以下,只用于冷冻”“它们的外形也有所不同,电冰柜是长方体,躺着放,门在上面,形状像箱子”等内容,可抓住其“只用于冷冻”更锁鲜,“电冰柜是长方体,躺着放,门在上面”更稳定、更能容纳的特点,使用拟人、对偶修辞加以表述,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商场如战场”——这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既是“战场”,那自然会让人想起“兵不厌诈”的古训。然而,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之一,诚信经营也被视作商家的立身之本。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
    古人云:“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赏,“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一言为定的信用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赢。诚信不仅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市场健康的刚需。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让信用的要素管用起来,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就需要把诚实守信纳入制度安排,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领域。
    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如何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信,在社会上树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揆诸古今中外不难发现,文明越开化,市场化程度越高,对诚信的需求就越高。伴随着中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信用体系建设同样迎来关口,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信用越来越成为系统化、全民性的价值资产。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社会诚信建设被纳入全面依法治国,信用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一轮机构改革视野。循着这些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共建共促一个“信用社会”,共襄共享一个“诚信中国”,美好未来在向我们走来。
    “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千年长青;镌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中华民族素来明礼崇信、抱诚守真,过去千百年来文明薪火不灭、社会赓续发展即受益于此。面向未来,我们将构建诚信文化、诚信经济、诚信生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引用了“商场如战场”以及“兵不厌诈”的古训,指出在商战中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然后提出诚信经营也被视作商家的立身之本。从而我们可以提炼出“欺诈”与“诚信”两大关键词。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于在商战中“欺诈”与“诚信”的关系的认知。对此,考生需要认识到,“诈”与“信”看似是两个矛盾的观念,但都是兵家打仗的制胜法宝,二者不可偏废。由此启示我们,无论是商场、战场还是国际关系,都需要正确认识“诈”与“信”的辩证关系,既要有“兵不厌诈”的智谋,又要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如此方可行稳致远,获得长久的发展。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兵不厌诈与诚信的内涵,二者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对待“诈”与“信”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诚信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诈’与‘信’的关系”时,可从如下角度分析:“诈”是用兵智慧,以“诈”为策略,方能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信”是立身之本,以“信”为根本,方能铸牢发展根基,实现长久发展;兵以诈立,人以信立,“诈”与“信”并存,方能行稳致远。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晋文公利用对方在战争中过于注重礼节的特点使用计谋,迷惑对方,大获全胜的事例,以此论证无论是战争还是为人处世都不能过于迂腐,要善于运用谋略。也可以引用孔子“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的名言,论证诚信的重要性。
    立意:
    1.“信”是根本,诈是策略。
    2.兵以诈立,人以信立。
    3.让诚信之光烛照大千世界。

    相关试卷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