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1——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1——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1——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1——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1——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1——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盐分是胁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年底,全国各地都报道呼吸道疾病高发,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导致的肺炎病例都较往年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的生命活动依赖寄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
    B.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后,会与抗体结合并形成沉淀
    C.青霉素可抑制支原体细胞壁的形成,从而导致其死亡
    D.人体巨噬细胞吞噬真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D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细菌的生命活动依赖自身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A错误;
    B、病毒在内环境中与抗体结合并形成沉淀,B错误;
    C、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对其不起作用,C 错误;
    D、人体巨噬细胞吞噬过程(以胞吞的形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2.合理的方法和生物学原理是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和其方法或原理不合理的是( )
    A.依据物质的理化性质,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B.依据化学反应产生特定颜色,鉴定是否含有某种物质
    C.应用同位素标记,跟踪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转化过程
    D.供给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可使细胞正常生活
    【答案】D
    【分析】同位素标记法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特征射线的性质,探测标记物质的运行和变化。
    【详解】A、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某种物质,为避免破坏物质,依据物质的理化性质确定分离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有些物质能与特定的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依据这一特性鉴定是否含有某种物质,如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发生紫色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同位素标记法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特征射线的性质,探测标记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故可应用同位素标记跟踪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转化过程,C不符合题意;
    D、供给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不一定能使细胞正常生活,如:某些不能增殖的细胞,D符合题意。
    3.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多种植物的通称名字。玫瑰花中含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钾、铁、镁等营养物质及元素。《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玫瑰和血、行血、理气,入药可治风痹、肝、胃气痛、胸腹胀满等病症。下列关于组成玫瑰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玫瑰细胞中蛋白质、淀粉等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
    B.玫瑰细胞中的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液态
    C.钙、磷、钾属于大量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玫瑰能和血、行血,与镁元素进入人体直接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关
    【答案】A
    【分析】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等,称为微量元素。
    2、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详解】A、蛋白质、淀粉是生物大分子,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均以碳链作为骨架,A正确;
    B、玫瑰细胞中的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液态,B错误;
    C、钙、磷、钾属于大量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C错误;
    D、铁元素直接参与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镁元素不直接参与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D错误。
    4.近期,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完成了对人类Y染色体DNA的全部基因测序,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23年8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可出现2条X染色体
    B.X与Y是一对异型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C.对Y染色体DNA测序的实质是测定其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Y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且遗传信息只在雄性亲子代之间传递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特殊分裂方式。在这一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详解】A、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可能出现2条X染色体,A正确;
    B、X与Y染色体形态不同,是一对异型染色体,但由于存在同源区段,减数分裂时同源区段可能会发生染色体互换,B错误;
    C、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对Y染色体DNA测序的实质是测定其DNA的碱基排列顺序,C正确;
    D、Y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其遗传信息只在雄性亲子代之间传递,Y染色体DNA上的基因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D正确。
    5.Klth基因位于人类第13号染色体上,其表达产物会影响端粒酶(能延长端粒)的活性,是一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基因。研究发现,Klth基因缺陷的小鼠比正常小鼠寿命缩短了80%,而Klth基因过度表达后能够延长雄、雌鼠的寿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的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B.Klth基因的表达产物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防止细胞衰老
    C.自由基可能会攻击Klth基因,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衰老
    D.Klth基因缺陷小鼠细胞中可能因DNA受损而引起寿命缩短
    【答案】B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4)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的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A正确;
    B、Klth基因表达产物会影响端粒酶(能延长端粒)的活性,Klth基因缺陷的小鼠比正常小鼠寿命缩短了80%,而Klth基因过度表达后能够延长雄、雌鼠的寿命,说明Klth基因表达产物促进了端粒酶的活性,防止细胞衰老,B错误;
    C、自由基会引起细胞衰老,因此推测自由基可能会攻击Klth基因,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
    D、Klth基因缺陷的小鼠比正常小鼠寿命缩短了80%,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推测Klth基因缺陷小鼠细胞中可能因DNA受损而引起寿命缩短,D正确。
    6.2024年3月北京大学薛进庄教授带领的考察团在醴陵发现距今3.6亿年左右的古植物化石资源,该发现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有着重要科研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可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B.古植物进化的实质是古植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地球3.6亿年前的特殊环境使得古植物产生更有利于其生存与繁殖的变异
    D.将古植物化石中DNA 与现代植物DNA进行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
    【答案】C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直接的、重要的证据,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即古植物进化的实质是古植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
    C、地球3.6亿年前的特殊环境选择了有利于古植物生存与繁殖的变异,进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将古植物化石中DNA 与现代植物DNA进行比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另外,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还有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D正确。
    7.土壤盐分是胁迫(限制)全球粮食作物生长的因素之一。为研究植物激素茉莉酸(JA)和乙烯在盐胁迫条件下的作用,研究者以萌发的水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JA和乙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影响植物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
    B.与NaCl组相比,加入乙烯合成抑制剂、JA合成抑制剂组的胚根长度均明显增加
    C.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对水稻胚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D.欲探究JA与乙烯之间的作用关系,还需在此实验基础上再设置一组实验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在氯化钠造成的盐胁迫下,水稻胚根生长受到抑制;第三组盐胁迫下加入乙烯合成抑制剂,内源激素少了乙烯,胚根生长比第二组好,说明内源激素乙烯在盐胁迫下是抑制胚根生长的,同理,第四组盐胁迫加入JA合成抑制剂,胚根生长比第二组好,说明内源激素JA在盐胁迫下也是抑制胚根生长的。
    【详解】A、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JA和乙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A正确;
    B、与NaCl组相比,加入乙烯合成抑制剂、JA合成抑制剂组的胚根长度均明显增加,B正确;
    C、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对水稻胚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C错误;
    D、由实验可知,若要探究JA和乙烯的作用关系,需再增设一组NaCl+JA+乙烯的实验组,D正确。
    8.研究发现果蝇复眼的一种感光细胞同时释放组胺和乙酰胆碱两种神经递质,其中组胺与精细的运动视觉信号传递有关,乙酰胆碱则通过作用于伞形神经元来调节昼夜节律,其形成的突触结构及作用机理如下图。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伞形神经元、视神经元膜上的受体与不同的神经递质结合,可引发不同的生理效应
    B.两种神经递质均以胞吐形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C.两种神经递质均只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D.感光细胞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突触间隙适宜的组胺浓度
    【答案】C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兴奋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组胺与精细的运动视觉信号传递有关,乙酰胆碱则通过作用于伞形神经元来调节昼夜节律,则伞形神经元、视神经元膜上的受体与不同的神经递质结合,可引发不同的生理效应,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神经递质以胞吐形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组胺可以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感光细胞释放的组胺,作用于后膜上的视神经元上的受体,又通过作用于前膜上的受体来抑制感光细胞释放组胺,说明感光细胞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突触间隙适宜的组胺浓度,D正确。
    9.某沿江城市将江边划为湿地保护区,禁止进行商业开发,并在湿地核心区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目前该江边湿地已成为当地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如图是该江边湿地的剖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江边不同水深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江边湿地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导致群落发生变化不属于群落演替
    D.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禁止对其开发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在江边不同水深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
    B、江边湿地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C、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导致群落变化也属于群落演替,人类活动使群落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
    D、本案例只是说禁止对题中湿地进行商业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措施不是要禁止对其开发,而是要合理地开发利用,D错误。
    10.细菌S可寄生在豌豆蚜体内,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与不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相比,体重、体型及繁殖力有所增加,检测两品系存活时间如下图。用两品系豌豆蚜分别投喂其天敌龟纹瓢虫,测定相关数据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携带S菌的豌豆蚜寿命更短
    B.S+品系更易被龟纹瓢虫捕食
    C.S菌、豌豆蚜及龟纹瓢虫存在协同进化
    D.龟纹瓢虫同化的能量来源于豌豆蚜
    【答案】A
    【分析】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翠鸟捕鱼。
    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猪和斑鬣狗。
    【详解】A、题意显示,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与不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相比,体重、体型及繁殖力有所增加,据此可推测,携带S菌的豌豆蚜寿命更长,A错误;
    B、题意显示,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与不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相比,体重、体型及繁殖力有所增加,因此S+品系更易被龟纹瓢虫捕食,B正确;
    C、S菌、豌豆蚜及龟纹瓢虫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和发展,即它们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正确;
    D、瓢虫以豌豆蚜为食,因此,龟纹瓢虫同化的能量来源于豌豆蚜,D正确。
    11.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在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为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45~48℃,然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噬菌斑的数目可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倒平板前需利用不同方法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
    B.若利用双层平板法对T2噬菌体进行计数,可选用乳酸菌为敏感指示菌
    C.上层平板中出现噬菌斑的原因是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使其裂解死亡
    D.若上层平板中琼脂浓度较低,可能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有利于计数
    【答案】B
    【分析】双层平板法,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宿主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噬菌斑的数量。双层平板法的优点:①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使原来底面不平的玻璃皿的缺陷得到了弥补;②所形成全部噬菌体斑都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不仅每一噬菌斑的大小接近、边缘清晰,而且不致发生上下噬菌斑的重叠现象;③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
    【详解】A、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而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干热灭菌,A正确;
    B、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病毒,故T2噬菌体的宿主细菌是大肠杆菌,不能用其他细菌代替,B错误;
    C、噬菌体寄生于宿主细菌内,二者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在上层平板上出现一些噬菌斑,这是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使其裂解死亡所致,C正确;
    D、与底层平板相比,上层平板中琼脂浓度较低的好处是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有利于计数,D正确。
    12.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如图所示,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在甲时期去除第二极体会导致胚胎明显缩小,不能正常存活,这一异常可通过向细胞1中注射第二极体的细胞提取液加以改善。在乙时期后去除第二极体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极体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有关
    B.减数分裂Ⅱ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
    C.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D.第二极体会被保留成为胚胎的组成部分以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分析】1、减数分裂的过程:
    (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 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分裂Ⅱ: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 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 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详解】A、减数分裂Ⅰ的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导致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细胞被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小的细胞叫极体,A正确;
    B、减数分裂的特点是DNA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所以在减数分裂Ⅱ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极体仅与受精卵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之一接触,所以胚胎细胞与第二极体间可能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雌性小鼠在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会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D错误。
    13.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某研究小组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测定的细胞总数及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50min,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和乳糖含量不断减少
    B.50~100min,细胞内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C.培养基中葡萄糖缺乏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D.推测整个实验过程,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基因已发生甲基化
    【答案】C
    【分析】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有酶的合成和酶的活性的调节,组成酶只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受遗传物质和外界诱导物共同控制。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在有葡萄糖存在时,大肠杆菌直接利用现有的葡萄糖;在没有葡萄糖存在时,大肠杆菌才合成分解乳糖的β-半乳糖苷酶,利用乳糖作为能源物质。
    【详解】A、0~50min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为零,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因此葡萄糖和乳糖不会被催化,含量不会不断减少,A错误;
    B、50~100min,由于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合成了β-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所以细胞内仍有分解葡萄糖的酶,B错误;
    C、在培养基中没有葡萄糖只有乳糖存在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合成β-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加以利用,C正确;
    D、50~100min,由于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合成了β-半乳糖苷酶,说明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基因未发生甲基化,可以正常表达,D错误。
    14.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如图为支原体入侵人体细胞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序号代表免疫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④中,溶酶体产生的溶菌酶将支原体进行加工处理
    B.细胞④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细胞⑤,会使细胞⑤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
    C.细胞①和细胞⑦的活化过程有细胞因子参与的只有细胞⑦
    D.细胞⑧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进入细胞③作用的靶细胞中发挥作用
    【答案】B
    【分析】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无细胞壁。当细胞因子分泌过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有可能引发炎症反应。
    【详解】A、支原体不属于细菌,无细胞壁,溶菌酶对其不起作用,且溶酶体不能产生溶菌酶,A错误;
    B、细胞④(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呈递给细胞⑤,会使细胞⑤(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B正确;
    C、细胞①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⑦为B细胞,二者的活化过程都有细胞因子的参与,C错误;
    D、细胞⑧(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D错误。
    15.为有效防范由各类生物因子、生物技术误用滥用等引起的生物性危害,生物安全已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下列做法中生物安全风险较小的是( )
    A.广泛种植转基因作物 B.公开我国公民的遗传信息
    C.培育新型病毒作为生物武器 D.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
    【答案】D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详解】A、广泛种植转基因作物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如逃逸到野生植物中,导致基因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也会增加害虫和杂草的抗药性,所以会增加生物安全风险,A错误;
    B、公开我国公民的遗传信息,会给我国带来较大生物安全风险,B错误;
    C、培育新型病毒作为生物武器,会大大增大生物安全风险,C错误;
    D、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较小,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解决相关病症,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信息传递存在于细胞内、细胞间、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可向细胞质传递一种化学物质,实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激素、神经递质可在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
    C.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可实现种群中个体间的信息传递
    D.狗通过尿液标识领地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ABC
    【分析】1、基因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转录的产物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完成翻译过程,所以基因能够通过转录,实现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传递,这是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2、激素、神经递质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实现种群内部的信息传递。
    【详解】A、细胞核内的基因通过转录形成RNA,将携带信息的mRNA通过核孔传递到细胞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
    B、激素可在分泌细胞和靶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神经递质可在神经细胞间或神经细胞与腺体细胞或肌肉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B正确;
    C、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可实现种群中异性个体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C正确;
    D、狗通过尿液中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D错误。
    17.研究团队对某自然保护区中的4种水鸟(物种甲~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生境1的环境严重恶化,乙物种受影响最大
    B.水鸟丙和丁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
    C.水鸟甲和丙的觅食生境高度一致,表明二者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D.水鸟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BD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甲和丙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乙物种在生境1出现率最高,水鸟丙和丁的觅食生境均有1和3,且食物种类高度相似。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乙物种在生境1出现率最高,如果生境1的环境严重恶化,乙物种受影响最大,A正确;
    B、水鸟丙和丁的觅食生境均有1和3,且食物种类高度相似,说明二者具有较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
    C、甲和丙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其生态位有差异,C错误;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8.人类皮肤黑白斑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缺失多个碱基对使相关酶的活性发生改变引起,相关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625。图1是一个皮肤黑白斑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图2是I1和Ⅱ4号个体相关基因片段酶切的电泳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皮肤黑白斑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不同
    B.3号个体与4号个体相关基因片段酶切的电泳结果可能相同
    C.若3号个体与表型正常的异性婚配,后代患此病的概率为1/78
    D.该病丰富了人类基因库,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BC
    【分析】根据系谱图判断亲本没有患病,但是后代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题意,相关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可得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意提到正常基因缺失若干碱基对变成致病基因,设致病基因为a,双亲基因型Aa,结合图2图谱可知Ⅱ4基因型为AA。
    【详解】A、亲本没有患病,但是后代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设基因为a),由题意,相关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可得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A正确;
    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基因型为aa,电泳条带为下面一个条带,题意提到正常基因缺失若干碱基对变成致病基因,根据图2电泳图,可知上面一个条带为A基因,则Ⅱ4基因型为AA,因此3号个体与4号个体相关基因片段酶切的电泳结果不可能相同,B错误;
    C、3号个体基因型为aa,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625,则a基因频率为1/25,A为24/25,表型正常的的个体中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1/25×24/25)÷(1-1/625)=1/13,则3号个体与表型正常的异性婚配,后代患此病的概率为1/13×1/2=1/26,C错误;
    D、该病由基因缺失多个碱基对导致相关酶的活性改变引起,产生了新基因,丰富了人类基因库,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正确。
    19.下图为线粒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内膜上多个各不相同的电子传递复合物在依次传递电子的同时将质子排出线粒体基质,ATP合酶能催化ATP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体现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分别发生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
    B.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pH高于线粒体基质
    C.还原型辅酶I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均能产生
    D.图示过程发生了一系列的能量转换,NADH中的化学能多数转换为ATP中的化学能
    【答案】C
    【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生成水,第三阶段消耗氧气。
    【详解】A、图示过程体现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
    B、由图可知,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pH 低于线粒体基质,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有还原型辅酶Ⅰ生成,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C正确;
    D、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实现了由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H+通过特殊的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实现了电能到ATP中的化学能的转化,但NADH 中的化学能少数转换为 ATP中的化学能,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D错误。
    20.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的指数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织块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B.在原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也不会死亡
    C.传代培养的细胞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
    D.据图可知,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传代的间隔基本相等
    【答案】ACD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原代培养)中进行培养,然后将培养瓶放入温度为36.5℃、含5% CO2的培养箱内培养;当细胞贴满瓶壁后,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继续传代培养。此外,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2、动物细胞培养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营养,36.5℃+0.5℃的温度,以及95%空气+5%CO2的气体环境等。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时先将组织块剪碎,再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
    B、原代培养过程中,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复制发生差错,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且存在部分细胞死亡,B错误;
    C、传代培养的细胞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使其有了癌细胞的特点,在可能的培养条件下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形成无限细胞系,C正确;
    D、从图上可以看出,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传代的间隔时间基本相等,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很多城市利用人工湿地,构建了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是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显著提高了 。
    (2)厌氧池中的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经过氧化塘处理后,后部溶解氧的含量比前部溶解氧的含量 (填“多”或“少”),理由是 。
    (4)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沼虾仅以浮游藻类为食。科研人员对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单位:kJ/(cm2⋅a)]。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kJ/(cm2⋅a)。
    (5)虽然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
    【答案】(9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
    (1) 垂直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 异养厌氧型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
    (3) 多 后部水中的有机物少,分解者消耗的氧气少;氧化塘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后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多(2分)
    (4)3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2、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
    3、一般来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详解】(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厌氧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厌氧微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
    (3)经过氧化塘处理后,其后部溶解氧的含量比前部溶解氧的含量多,因为后部水中的有机物少,分解者消耗的氧气少;同时氧化塘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后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多。
    (4)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量=50-26-21=3kJ/(cm2⋅a)。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22.(12分)栽培水稻(二倍体)主要有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两种类型,二者育性均正常,杂交可以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但远缘杂交带来的杂种不育现象,严重限制了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人员对杂种不育的相关基因进行了研究。
    (1)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每一代植株的花粉育性。亲本花粉育性正常,F1花粉一半不育,F2植株花粉可育与一半不育之比为1:1。请写出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数及比例 。
    (2)研究发现非洲栽培稻与花粉育性相关的基因G。
    ①将非洲栽培稻的一个G基因敲除(基因型记为Gg)并自交,后代中GG、Gg、gg的个体数之比为107:123:16。以上结果可知,Gg个体产生的不含 基因的花粉育性极低(不育)。
    ②Gg做母本与亚洲栽培稻杂交,F1的基因型有 种。
    ③观察发现gg个体花粉全可育。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在花粉半不育性状产生中,G基因的作用是 。
    (3)Gg细胞中转入一个G基因,整合至染色体上,获得的转基因个体花粉育性有大幅度提高,则G基因被转入的位置及花粉可育的占比是:位置一及占比 ;位置二及占比 。
    【答案】(12分,每空2分)
    (1)两种、1:1
    (2) G 两 杀死不含G基因的雄配子(保护含G基因的花粉)
    (3) 被转入到原G基因的非同源染色体上,3/4 被转入g基因所在染色体上,1(或比例介于0.75~1之间)
    【分析】由题意可知,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杂种花粉育性降低,研究者试图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研究育性降低的原因。
    【详解】(1)经统计,F2植株花粉育性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可育:一半不育=1:1,可育与不可育为由与一对基因控制,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数为两种,比例为1:1。
    (2)①将非洲栽培稻的一个G基因敲除(基因型记为Gg)并自交,后代中GG、Gg、gg的个体数之比为107:123:16。Gg个体产生的不含G基因的花粉育性极低(不育)。
    ②Gg做母本与亚洲栽培稻杂交,F1的基因型有GG、Gg,共2种。
    ③观察发现gg个体花粉全可育,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在花粉半不育性状产生中,G基因的作用是杀死不含G基因的雄配子(保护含G基因的花粉)。
    (3)G基因被转入的位置及花粉可育的占比是:位置一被转入到原G基因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占比为3/4,位置二被转入g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占比为1。
    23.(12分)哺乳动物幼崽的母亲依恋行为是生命历程中的第一种社会行为,近期我国科学家揭示了该行为的调控机制。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母亲气味作为刺激,使幼崽的相关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 传导,经过综合处理最终使幼崽表现出母亲依恋行为。
    (2)基因T表达产物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合成必需的酶。为探究5-HT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影响,取一对基因T缺失突变杂合小鼠(+/-)进行杂交,利用杂交子代幼鼠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图1.在测试盒子的两侧分别放置来自幼鼠母亲的巢穴物品(A)和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B),幼鼠放置在中间空白处,统计幼鼠在两侧的停留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
    ②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研究人员对①操作进行了改进:将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替换为其他雌鼠的巢穴物品,其余处理均相同。所得实验结果支持上述结论。改进的目的是 。
    (3)母亲气味可激活幼鼠脑中的5-HT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5-HT)和催产素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催产素)。研究人员提出假设:5-HT能神经元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调控需通过催产素能神经元。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幼鼠和试剂分别为 (填字母序号),预期实验结果为 。
    a.基因T缺失纯合突变体 b.催产素受体基因缺失纯合突变体 c.5-HT d.催产素
    【答案】(12分,每空2分)
    (1) 反射 神经中枢
    (2) 5-HT是幼鼠产生母亲依恋行为所必需的 明确5-HT影响的是幼鼠对母亲气味的特异性反应
    (3) b,c 幼鼠在A和B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母亲气味作为刺激,使幼崽的相关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经过综合处理最终使幼崽表现出母亲依恋行为。
    (2)由图2实验结果可知,基因T缺失突变纯合小鼠在两侧的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有基因T的幼鼠在两侧的停留时间均有明显差异,说明基因T表达产物5-HT是幼鼠产生母亲依恋行为所必需的。
    将未使用过的巢穴物品替换为其他雌鼠的巢穴物品,可排除雌性非母亲的气味的影响,明确5-HT影响的是幼鼠对母亲气味的特异性反应。
    (3)要验证5-HT能神经元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调控需通过催产素能神经元,实验组可选择催产素受体基因缺失纯合突变体和5-HT,若实验结果为幼鼠在A和B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说明:5-HT能神经元对幼鼠母亲依恋行为的调控需通过催产素能神经元,无法接受到催产素的信息就无法调控幼鼠母亲依恋行为。
    24.(12分)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下图中图1和图2分别是C3植物和C4植物利用CO2的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过程发生在叶肉细胞叶绿体的 结构中。 (填“C3”或“C4”)植物适合生活在干旱地区,判定理由是 。
    (2)C3植物和C4植物CO2的固定方式可以用 法进行研究,该研究中自变量是 ,观察指标是 。
    (3)不同程度的干旱对某种C3植物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大小与气孔开度呈正相关)、胞间CO。浓度影响如图3所示:
    ①据图3分析15%和20%的干旱在96h时,干旱不是主要通过气孔导度影响净光合速率,判定理由是 。
    ②测定某种C4植物15%干旱条件下48h的净光合速率与24h相比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结合图1、图2、图3分析原因是 。
    【答案】(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1)基质(1分) C4 (1分) 干旱地区植物白天气孔容易关闭,导致植物体内的CO₂浓度下降,C4植物比 C,植物固定CO₂的能力更强,因此更适应此环境
    (2)同位素示踪(1分) 植物种类和时间 带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种类(1分)
    (3)15%和 20%的干旱在96h时,胞间CO2浓度高于其他组别,因此干旱不是主要通过气孔导度影响净光合速率 15%干旱条件下 24h~48h时,C3植物气孔导度下降会导致胞间CO2降低,但C4植物可利用“CO2泵”将低浓度CO2转为高浓度CO2,从而减小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分析】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详解】(1)图1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干旱地区植物白天气孔容易关闭,导致植物体内的 CO2浓度下降,C4植物比C3植物固定CO2的能力更强,因此更适应此环境。
    (2)研究C3植物和C4植物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以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研究,通过观察随时间变化细胞内出现带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种类进行研究,因此自变量为植物种类和时间,因变量为带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种类。
    (3)①据图 3分析15%和20%的干旱在96h时,虽然气孔导度最低,但胞间CO2浓度高于其他组别,因此此时干旱不是主要通过气孔导度来影响胞间CO2浓度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的。
    ②15%干旱条件下24h~48h 时,C3植物气孔导度下降会导致胞间CO2降低,但C4植物可利用“CO2泵”将低浓度CO2转为高浓度CO2,从而减小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5.(10分)将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同源重组(将外源目的基因与受体的同源序列交换)的方法敲除葡萄糖转运系统关键酶基因ptsG,可以实现葡萄糖转运阻断,为分子水平研究葡萄糖转运提供参考。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KanR是抗生素抗性基因,SacB是将蔗糖转变为果聚糖的基因,果聚糖积累对细菌有毒害,XhI、EcRI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是—C↓TCGAG—、—G↓AATT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利用PCR获得上同源臂或下同源臂区段至少需要扩增 轮。从引物角度分析,扩增得到上、下同源臂能拼接到一起的关键是 。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过程中,选用XhI和EcRI双酶切的优点是 。
    (2)将敲除ptsG基因质粒导入工程菌中能实现扩增。在工程菌筛选时,可分别接种到含卡那霉素培养基、含10%蔗糖培养基, (填“仅能在含卡那霉素”“仅能在含10%蔗糖”或“两种”)培养基上生长的为目的菌。
    (3)将筛选得到的敲除ptsG基因质粒导入野生型容氨酸棒状杆菌,通过两次同源重组可敲除ptsG基因(如图2)。
    ①两次同源重组共有 个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或合成)。验证同源重组是否成功,可以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PCR,通常将扩增产物利用 方法鉴定。
    ②若从细胞水平上证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ptsG基因敲除成功,还需要将该菌和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分别培养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 培养基上,该菌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明显比野生型菌 。
    【答案】(除特殊标记崴泥,每空2分)
    (1)2/二/两(1分) 引物2和引物3的5'端具有配对序列(引物2和引物3配对序列也可得分) 避免质粒或目的基因的自我拼接、避免目的基因倒接
    (2)仅能在含卡那霉素(1分)
    (3) 8/八(1分) 琼脂糖凝胶电泳(1分) 选择(1分) 低(1分)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第一轮扩增出来的DNA双链不等长,再经第二轮的扩增才能得到上同源臂或下同源臂区段,所以至少需要扩增2轮;从引物角度分析,扩增得到上、下同源臂拼接到一起的关键是引物2和引物3的5'端有配对序列,这样热变性后再复性时上同源区段和下同源区段有互补序列可以通过氢键连接,从而拼接到一起;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选用XhI和EcRI进行双酶切的优点是由于两种酶切后的黏性末端不同,从而可以避免质粒或目的基因的自我拼接、避免目的基因倒接。
    (2)敲除G基因质粒进行扩增并导入工程菌中,由于质粒上带有KanR抗生素抗性基因,因此能在含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具有SacB 基因,能将蔗糖转变为果聚糖,果聚糖积累对细菌有毒害,所以不能在含有蔗糖的培养基上生长。
    (3)①由图2可知,每一次同源重组,都涉及DNA分子双链断开与拼接,因此每一次都有4个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合成),两次同源重组共8个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合成);敲除pstG基因后的同源重组片段与原基因片段的碱基数量不同,可以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加以区分。
    ②将该菌和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分别培养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从而起到筛选作用;ptsG基因为葡萄糖转运系统关键酶基因,因此敲除后该菌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明显比野生型菌低。
    投喂品系龟纹瓢虫
    S-品系
    S+品系
    日最大捕食率
    37.0
    25.6
    捕食耗时相对值
    0.027
    0.039
    瓢虫幼虫体重(mg)
    8.2
    6.7
    物种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占比/%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29
    28
    43
    0
    0
    33.3
    0
    0
    33.3
    0.1
    浮游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浮游藻类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
    50
    26

    21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香水稻具有香味浓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3——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香水稻具有香味浓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卷02——黑龙江、吉林、辽宁适用(原卷版),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