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1)(考试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胶片电影利用光电管把“声音的照片”还原成声音,原理如图所示,在电影放映机中用频率为v,强度不变的一极窄光束照射声音轨道,由于胶片上各处的声音轨道宽窄不同,在胶片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声音轨道后的光强随之变化,射向光电管后,在电路中产生变化的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通过喇叭就可以把声音放出来。则( )
A.a端为电源负极时光电管中可能出现饱和电流
B.只增大光的频率,一定可以还原出声音
C.减小光的频率,增加光照强度,一定可以还原出声音
D.减小光的频率,把滑动触头向左滑,一定可以还原出声音
2.在医学研究中把引入患者体内,待骨骼吸收后,用辐射检测器可测定其在患者骨骼中所处的位置,并确定患者体内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半衰期为2.8h,对于质量为的,经过时间t后剩余的质量为m,其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的半衰期可表示为( )
A.B.C.D.
3.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估测甩手时指尖的最大向心加速度”课题研究时,利用摄像机记录甩手动作,A、B、C是甩手动作最后3帧(每秒25帧)照片指尖的位置。根据照片建构A、B之间运动模型:开始阶段,指尖A以肘关节M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到接近B的最后时刻,指尖以腕关节N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26cm,B、N之间的距离为17cm。粗略认为A、B之间平均速度为甩手动作最后阶段指尖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请估测甩手时指尖的最大向心加速度( )
A.5gB.10gC.25gD.50g
4.如图所示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速度的装置,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从B接收到红外线脉冲开始计时,到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根据两者时间差确定A与B间距离。则正确的说法是( )
A.B接收的超声波与A发出的超声波频率相等
B.时间差不断增大时说明A在加速远离B
C.红外线与超声波均能发生偏振现象
D.一切物体均在辐射红外线
5.如图所示为某海湾大桥上四段长度均为110m的等跨连续桥梁,汽车从a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行驶到e处停下。设汽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v1,汽车通过de段的平均速度为v2,则满足( )
A.3<<3.5B.2.5<<3C.2<<2.5D.1.5<<2
6.如图所示,正方形为一个立方体冰块的截面,一束从Q点射出的单色光经M点射入该冰面内,入射角为,但具体角度值无法测量,光线在边上的点射出,连线的延长线与边交于点,已知和的长度,根据以上信息( )
A.不能求得冰块折射率
B.光线进入冰块中传播时频率变小
C.减少角,光线在边可能会发生全反射
D.无论怎么改变角,光线在边都不可能会发生全反射
7.2023年5月,我国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6颗卫星。图(a)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某卫星的监控画面,图中左侧数值表示纬度,下方数值表示经度,曲线是运行过程中,卫星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卫星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星下点)的轨迹展开图。该卫星运行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高度低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绕行方向如图(b)所示。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半径为R,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约为6.6R。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 )
A.该卫星轨道平面与北纬30°线所在平面重合
B.该卫星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该卫星运行周期为12小时
D.该卫星轨道半径约为3.3R
8.如图所示,N匝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线框,绕OO′ 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OO′ 为中轴线,其左侧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线框通过电刷与阻值为3R的定值电阻和可变变压器相连,副线圈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原线圈和副线圈初始接入电路的匝数之比为3∶1,副线圈的总匝数与原线圈的匝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框从图示转过60°时,电动势的瞬时值为
B.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
C.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乘积最大
D.滑动触头P向上移动时,电源的输出功率逐渐变大后变小
9.质量为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一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作为时间的零点,拉力的冲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木箱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拉力的功率为
B.木箱在运动过程中最大的动能为
C.木箱在内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D.木箱在内受到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
10.将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置于足够大的水平接地金属板上方,形成的电场在金属板表面上处处垂直金属板。如图所示,金属板上表面(光滑)有A、O、B三点,形成三角形,其中∠O=90°,∠A=30°,O为点电荷在金属板上的垂直投影,C为AB中点。将一绝缘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点以某初速度释放,小球沿AB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与C点电场强度相同
B.B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
C.带电小球经过AC的时间大于经过CB的时间
D.带电小球由A到B的运动过程中电势能不断增加
11.如图甲,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O点为坐标原点,小球在M、N两点间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小球经过O点时开始计时,其图像如图乙,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为a,质量为m,动能为,弹簧劲度系数为k,弹簧振子的弹性势能为,弹簧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P,下列描述该运动的图像正确的是( )
A.B.
C.D.
二、实验题:本题共15分。
12.(15分)为探究“RFP602”型半导体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电阻随压力F的变化关系,将图甲的传感器固定在图乙的铁架台支架平面上,总重量为0.5N的U形金属框架上沿压在传感器上,下端悬吊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每个重0.5N),就改变了传感器所受的压力。已知该传感器的电阻约,电阻测量采用伏安法,主要器材如下:
A.电流表(量程0~1mA,内阻约)
B.电流表(量程0~10mA,内阻为)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D.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
E.电源E(电动势为12V)
(1)为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电阻的测量电路应选择图丙中的 (选填“a”或“b”);
(2)为提高测量精度,测量的电路中,电流表应选择 (选填“”或“”);电压表应选择 (选填“”或“”)和电阻箱R串联改装成量程为0~12V的电压表,电阻箱的电阻值应调节为 ;
(3)正确连接电路后,多次改变U形金属框架下悬吊钩码的数量,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4)算出2、3两组数据的压力值,并把这两组数据描到图丁中,连同已描出的点绘出图线 ;
(5)根据图线可知,“RFP602”的电阻随压力的变化特点是 。用它测压力时,灵敏度较大的区间是 (选填“1N左右”或“4N左右”)。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6分)如图为某同学根据“马德堡半球模型”设计的实验。两个底面积相同的轻质圆筒,开口端紧密对接,圆筒内封闭气体的总体积为V0=28mL,其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均为p0=1.0×105Pa。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针筒底部,通过细管与气阀连通;打开气阀,然后缓慢拉动活塞,当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时停止拉动。已知圆筒的底面积,装置气密性良好,圆筒形状与气体温度全程不变。
(1)求停止拉动活塞时圆筒内气体的压强p;
(2)关闭气阀,撤去注射器,求将两个圆筒沿轴线拉开的最小拉力F。
14.(8分)如图甲所示为公园中旋转“喷泉”喷出水后,水滴下落击打水面形成层层涟漪的美观景象。设旋转“喷泉”的转轴为,多根长度均为r的水管均处于喷泉水面,一端固定在转轴顶端O点,另一端均有一喷嘴,每个喷嘴完全相同都在水管末端且与水平面成相同的倾角,如图乙所示。若旋转“喷泉”的角速度,水管长度,水以相对于喷嘴的速率喷出,不计水管的粗细、喷嘴的长度及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求:
(1)“喷泉”中的水从喷嘴喷出至落到喷泉水面的时间t;
(2)“喷泉”中的水落到喷泉水面形成的圆的半径R(结果可保留根号)。
15.(12分)如图所示,两平行且等长的粗䊁金属导轨ab、cd间距为L,倾斜角度为θ,ab、cd之间有垂直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1,ac之间电容器的电容为C1。光滑等长的水平金属导轨ef、gh间距为L,ef、gh之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2,fh之间电容器的电容为C2。质量为m的金属棒PQ垂直导轨放置,在沿斜面向上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后以速度v飞出导轨,同时撤去F,PQ水平跃入ef、gh导轨,PQ始终与ef、gh导轨垂直。导轨与棒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金属棒PQ分别在B1、B2中运动时电流的方向;(请分别说明P→Q或Q→P)
(2)导轨ef、gh足够长,电容器C2带电量的最大值;
(3)金属棒PQ与导轨ab、cd的动摩擦因数。
16.(15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中,Q点坐标为,M点坐标为(0,L),N点坐标为。虚线NQ右侧且在x轴上方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直线MQ左下方有垂直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NQ和MQ之间是无场区。质量m、电量q的带正电粒子,从Q点与直线MQ成30°角,以大小为v0的速度射入磁场,经磁场和电场偏转后恰好能从Q点再次进入磁场。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计重力,不考虑边界效应。
(1)求粒子第一次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3)若从第二次进入磁场开始,每次从Q点进入磁场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都变为上一次的一半,求第n次从Q点进入磁场到下一次回到Q点的时间。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数量
0
1
2
3
4
5
压力/N
0.5
2.0
2.5
3.0
电阻/
55.52
34.63
27.17
25.26
24.14
22.12
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6)(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6)(考试版),共8页。
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5)(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5)(考试版),共9页。
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4)(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高考物理最后一卷(新情景题)(江苏卷04)(考试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