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328/1-17159377034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328/1-17159377035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328/1-17159377035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328/0-17159377010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328/0-17159377010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328/0-17159377011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香瓜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一表示香瓜叶肉细胞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二是晴朗的夏季香瓜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某晴天大棚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请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
(1)图一中乙过程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减少了 的吸收。此时大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
(3)在图三a点对应的时刻,若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为m克,此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 克。
(4)若阴雨天时测量,排除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图三中的d点会 移动。(填“向上”或“向下”)。
【答案】(1)线粒体 (2) 二氧化碳 增加 (3)0 (4)向下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图一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水。图二中:I代表光合作用曲线;II代表呼吸作用曲线。
【详解】(1)图一中乙过程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因此表示呼吸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照过强,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下降。此时虽然气孔部分闭合,但是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也就是生成的氧气比消耗的氧气多,所以氧气浓度依然是增加的。
(3)在图三a点对应的时刻,没有光,此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0克。
(4)阴雨天时,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图三中的d点会向下移动。
2.(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人冒雨来到北京市某公园,与少先队员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亲自种下油松、柿树等树苗。如图,甲为柿树叶片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代表生理活动;乙为根尖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根尖的不同区域。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植树选择阴雨天并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填字母)过程。
(2)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这与 (填序号)两个区域有直接关系。
(3)植物生长过程中,A过程产生的 参与构建植物体。
(4)若用黑枣作为砧木,柿树的枝条为接穗进行嫁接,为确保接穗成活,应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
(5)植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重大作用,请写出其中一条作用: 。
【答案】(1)C (2)②③ (3)有机物 (4)形成层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分析】图甲中: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蒸腾作用。图乙中: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详解】(1)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光照影响蒸腾作用,在移栽植物时,剪掉部分枝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所以植树选择阴雨天并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C蒸腾作用过程。
(2)根尖包括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四部分,其中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的细胞能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分生区的细胞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促进根的生长;根冠主要起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这与②伸长区、③分生区两个区域有直接关系。
(3)由图甲可知A过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明A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有机物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植物生长过程中,A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参与构建植物体。
(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5)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即在生物圈中为‘碳—氧”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通过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对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也非常重要。综上所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重大作用,包括绿色植物是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柽(chēng)柳广泛分布于荒漠地区,对当地的防风固沙起到重要作用。
(1)如图所示,柽柳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不同方面表现出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①叶特化成鳞片状,减小了叶面积,避免水分通过 作用大量散失;叶肉细胞中具有较大的 (填结构名称),能够贮存水分。
②发达的根系既利于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和 ,又能固定沙土。
③可通过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的方式从被沙层掩埋的枝条上长出新植株。
(2)研究人员对柽柳防风固沙功能进行野外观测,结果如下表。
注:a.相对风速指测量点风速占空旷地风速的百分比。
b.测量点风速为在柽柳灌丛高度的1/2处,距该灌丛不同距离迎风侧与背风侧的风速。
①据表1分析,为起到防风作用,种植柽柳的最大间距应为两侧相对风速达到 %时,所对应的距离之和。
②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1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可通过测定沙包的 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
(3)综上所述,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 环境。
【答案】(1) 蒸腾 液泡 无机盐 无性 (2) 100 厚度、宽度 (3)影响
【分析】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B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3.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1)①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柽柳叶特化成鳞片状,减小了叶面积,避免水分通过蒸腾作用作用大量散失,叶肉细胞中具有较大的液泡能够贮存水分。
②发达的根系既不仅利于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也可以牢牢地抓住土壤,使得植物不易被风连根拔起,固定沙土。
③柽柳从被沙层掩埋的枝条上长出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称为无性生殖。
(2)①据表1分析,当迎风侧最大距离为10时,相对风速100%,可以达到防风效果,超出10米时,不起防风效果。当背风侧的最大距离为14米时,相对风速是100%,可以达到防风效果,超出14米时,不起防风效果。为起到防风作用,种植柽柳的最大间距应为两侧相对风速达到100%时,所对应的距离之和即10+14=24米。
②沙包是由落叶和沙层组成,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1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故可通过测定沙包的落叶、沙层厚度、宽度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
(3)柽柳叶鳞片状、根系发达能适应荒漠地区,对当地起到防风固沙作用,体现了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4.(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洋、湿地和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包含了全球97%的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资源的宝库,海洋中的绿藻是全球重要的氧气来源。湿地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多种生态功能,为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为全世界3/4以上的陆地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每年能吸收约20亿吨二氧化碳;一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增加降水量。
(1)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其生态功能是 (一点即可)。
(2)材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林区空气湿润"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尖 区从土壤中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气状态由叶片上的 散失到大气中。
【答案】(1)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 (2)光合 碳—氧/碳氧 (3)成熟 气孔
【分析】(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4)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详解】(1)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3)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光合作用
1.(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一颗枫树种子种到适宜的土壤里,多年后长成参天大树。枫树从种子到生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其增重部分主要来自于下列哪一项( )
A.阳光B.二氧化碳C.氧气D.土壤中的无机盐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将一颗枫树种子种到适宜的土壤里,多年后长成参天大树。枫树从种子到生长成大树的过程中,枫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所以其增重部分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碳,B正确。
故选B。
2.(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在农业生产上,直接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合理密植B.适时松土C.合理施肥D.适时浇水
【答案】A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所以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详解】A.种植同种农作物合理密植,同种农作物的叶片的现状相同,使得植物的叶片能以镶嵌的形式排列,再加以合理的密植,能让植物最大限度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可以提高产量,A符合题意。
B.适时松土,增加土壤中空气的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合理施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适时浇水,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代表二氧化碳的是( )
A.①B.②C.⑧D.④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由根运输来的水合成为贮藏在叶中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图示中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③是有机物,④是水。
故选A。
4.(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进行探究,先将整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选取大小一致的两个叶片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标为A、B(如图所示),光照段时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B.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A和B可用来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A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叶片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A正确。
B.B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叶片不见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A和B的变量是光,可用来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错误。
D.蒸腾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只不过无关条件下较弱,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C。
5.(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对天竺葵暗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碘液是为了检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答案】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漂洗后观察叶色。
【详解】A.实验前对天竺葵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B正确。
C.该实验证明了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蓝,碘液是为了检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D正确。
故选C。
6.(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①—④代表有关的物质,其中能代表有机物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分析】图中表示的物质有: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水、④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详解】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根据箭头方向可知: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③表示运输到叶片的水分,④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向下运输。因此,其中能代表有机物的是④,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为探究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甲、乙两个装置(说明:密闭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CO2,CO2缓冲液可使装置内CO2浓度保持恒定,装置气密性良好),丙为乙内植物释放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在黑暗条件下,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B.甲在黑暗条件下,红色液滴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代表呼吸作用速率
C.乙在丙图的A点光照条件下,红色液滴不移动
D.乙在丙图的B点光照条件下,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答案】A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甲瓶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则甲瓶内气压变化主要是由于氧气变化而引起的。乙瓶CO2缓冲液可使装置内CO2浓度保持恒定则保证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受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乙瓶CO2浓度保持恒定,故其内气压变化也是由于氧气变化而引起的。
(4)丙图中A点表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即光补偿点,B点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A.甲在黑暗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甲装置的NaOH溶液吸收,故甲装置气压减小,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而不是向右移动,A错误。
B.甲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装置内由于呼吸消耗氧气而导致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在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呼吸作用速率,单位时间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越大代表其呼吸作用速率越快,B正确。
C.乙在丙图的A点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等于呼吸作用氧气消耗量,红色液滴不移动,C正确。
D.乙在丙图的B点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大于呼吸作用氧气消耗量,瓶内气压增大,红色液滴向右移动,D正确。
故选A。
8.(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生物学中经常用坐标曲线表示一些规律性变化,下列说法与图中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的是( )
A.若X代表温度,则Y可代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
B.若X代表温度,则Y可代表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量
C.若X代表时间,则Y可代表萌发种子的干重质量
D.若X代表时间,则Y可代表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
【答案】C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在37℃时最强,温度高于37℃和低于37℃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都会逐渐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当温度过高时,保卫细胞会因为失水过多保护性的关闭气孔,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排出受到限制,光合作用就会降低,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时要消耗自身的营养物质,种子的干重会逐渐减少,有叶子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干重会逐渐增多,C符合题意。
D.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先逐渐升高,在逐渐下降,所以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是先逐渐增加,再逐渐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吉林省通榆县利用大棚种植辣椒,把“小辣椒”变成“大产业”。下列能够提高大棚中辣椒产量的措施有( )
①适当增大昼夜温差 ②合理密植 ③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④多施肥少浇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光照的时间越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昼夜温差大有助于有机物的积累。
【详解】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消耗的有机物较少,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可提高大棚中辣椒产量。
②合理密植,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可提高大棚中辣椒产量。
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地增加二氧化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可提高大棚中辣椒产量。
④多施肥少浇水会导致植物出现烧苗现象,不利于植物成活,因此不能提高大棚中辣椒产量。
故选A。
10.(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香瓜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一表示香瓜叶肉细胞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二是晴朗的夏季香瓜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某晴天大棚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请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
(1)图一中乙过程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减少了 的吸收。此时大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
(3)在图三a点对应的时刻,若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为m克,此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 克。
(4)若阴雨天时测量,排除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图三中的d点会 移动。(填“向上”或“向下”)。
【答案】(1)线粒体 (2) 二氧化碳 增加 (3)0 (4)向下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图一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水。图二中:I代表光合作用曲线;II代表呼吸作用曲线。
【详解】(1)图一中乙过程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因此表示呼吸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照过强,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下降。此时虽然气孔部分闭合,但是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也就是生成的氧气比消耗的氧气多,所以氧气浓度依然是增加的。
(3)在图三a点对应的时刻,没有光,此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0克。
(4)阴雨天时,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图三中的d点会向下移动。
11.(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人冒雨来到北京市某公园,与少先队员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亲自种下油松、柿树等树苗。如图,甲为柿树叶片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代表生理活动;乙为根尖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根尖的不同区域。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植树选择阴雨天并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填字母)过程。
(2)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这与 (填序号)两个区域有直接关系。
(3)植物生长过程中,A过程产生的 参与构建植物体。
(4)若用黑枣作为砧木,柿树的枝条为接穗进行嫁接,为确保接穗成活,应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
(5)植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重大作用,请写出其中一条作用: 。
【答案】(1)C (2)②③ (3)有机物 (4)形成层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分析】图甲中: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蒸腾作用。图乙中: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详解】(1)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光照影响蒸腾作用,在移栽植物时,剪掉部分枝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所以植树选择阴雨天并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C蒸腾作用过程。
(2)根尖包括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四部分,其中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的细胞能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分生区的细胞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促进根的生长;根冠主要起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这与②伸长区、③分生区两个区域有直接关系。
(3)由图甲可知A过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明A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有机物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植物生长过程中,A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参与构建植物体。
(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5)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即在生物圈中为‘碳—氧”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通过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对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也非常重要。综上所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重大作用,包括绿色植物是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2.(2023·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è)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方式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立体农业是指依据生物的生活特性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种生物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合理搭配而建立的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种植和养殖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材料二 我国某地一林场在板栗林地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板栗一般高度为3~4米,而茶树高度为1米左右,两种植物高矮配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板栗喜光,茶树耐阴,光照过强会导致茶树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注:氾:fán,姓;fàn,同“泛”。薤:又叫藠头(jià tu),叶细长,花紫色。鳞茎和嫩叶可用作蔬菜。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生产经验可实现在一定时间内、有限土地上 ,以增加收入。
(2)在该生态系统中,板栗和茶树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的 。从根系的情况来看,板栗和茶树搭配种植的好处是 。
(3)现有四种农作物,它们的株高和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如下表:
根据材料二的经验,从四种农作物中选择 (填表中字母)两种搭配种植,可实现合理利用、有效增收。简述选择的理由: 。
【答案】(1)立体种植/立体农业 (2) 生产者 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两者搭配种植,能够有效利用土壤中不同层次的营养物质 (3) A、 A农作物株高170厘米,较高,喜较强光;而C农作物株高59厘米,较矮,喜弱光。两者搭配种植,可充分利用光能,实现有效增收
【分析】1.间作套种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农作物进行最优化组合,提高农作物的整体光合作用效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1)立体农业是指依据生物的生活特性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种生物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合理搭配而建立的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种植和养殖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材料一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生产经验可实现在一定时间内、有限土地上立体种植(或立体农业),以增加收入。
(2)该生态系统中,板栗和茶树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属于生产者。从根系的情况来看,板栗和茶树搭配种植的好处是: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两者搭配种植,能够有效利用土壤中不同层次的营养物质。
(3)根据材料二中“板栗一般高度为3~4米,而茶树高度为1米左右,两种植物高矮配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的经验可知,应该从四种农作物中选择A、C两种搭配种植,可实现合理利用、有效增收。简述选择的理由是:A农作物株高170厘米,较高,喜较强光;而C农作物株高59厘米,较矮,喜弱光。两者搭配种植,可充分利用光能,实现有效增收。
呼吸作用
1.(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呼吸作用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在生产、生活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呼吸作用强度。下列属于促进呼吸作用的是( )
A.对农田适时松土B.贮藏粮食时降低氧气浓度
C.种子保存前需晒干处理D.贮藏蔬菜时降低温度
【答案】A
【分析】植物呼吸作用是将体内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会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农业生产中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中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促进了根的呼吸,属于促进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A符合题意。
B.贮藏粮食时适当降低氧气浓度,使它们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少,能抑制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种子保存前需晒干处理主要是减少水分,以降低其呼吸作用,以利安全储存,C不符合题意。
D.贮藏蔬菜时降低温度,使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少,能抑制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③应置于黑暗环境中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
C.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高于①
D.装置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详解】A.装置③应置于黑暗环境中,目的是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A正确。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干扰实验,B正确。
C.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所以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低于①,C错误。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D正确。
故选C。
3.(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种花、种庄稼都需要松土,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
【答案】正确
【分析】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详解】种花、种庄稼都需要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种花、种庄稼都需要松土,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题干说法正确。
4.(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发展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农业帮扶工作队的引领下,红星村兴起了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一水果玉米的热潮。图为玉米种子结构、萌发和生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如图甲,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选用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因为种子的 (填图中字母)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2)玉米幼苗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结构中的 从土壤中吸收,吸收的水分有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玉米叶片结构中的 散失到环境中。
(3)农业帮扶队员通过利用低温环境降低玉米种子的 (填生理作用),实现种子的长期保存。
(4)如图乙是玉米单株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与a点相比,在b点单株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 。
【答案】(1)A (2)成熟区 气孔 (3)呼吸作用
(4)种植过密,叶片相互遮挡,导致光照不足,还会相互争夺养分
【分析】图中各结构分别为:A胚乳,B子叶,C胚芽,D胚轴、E胚根。种子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结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芽将来发育成了植物的茎和叶。
【详解】(1)玉米为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A胚乳内贮存了大量营养,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2)根尖包括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其中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尖的表面积,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最主要场所。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体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水分散失的主要结构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因此吸收的水分有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玉米叶片结构中的气孔散失到环境中。
(3)要实现种子的长期保存,就要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弱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因此农业帮扶队员通过利用低温环境降低玉米种子的呼吸作用,实现种子的长期保存。
(4)根据乙图可知,该曲线是单株玉米光合强度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曲线,b点对应的种植密度比a点高,如果种植过密,叶片相互遮挡,导致光照不足,而且植株过多还会争夺养分,最终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应提倡合理密植。
考点4 植物三大作用的综合运用
1. 【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小爱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素
B.乙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将丁装置中萌发的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燃烧的蜡烛也会立刻熄灭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图甲中,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停留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甲装置没有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素”,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所以,乙装置收集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错误。
C.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C正确。
D.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图丁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该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不会消耗氧气,因此蜡烛会照常燃烧,D错误。
故选C。
2.【2023年湖北天门潜江仙桃江汉油田中考真题】如图为探究植物生活的装置,塑料袋内叶片大小相同,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观察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光合作用B.I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C.甲、乙试管中均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D.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
【答案】D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用式子表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I袋内叶片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A错误。
B.II袋内叶片既能进行呼吸作用也能进行蒸腾作用,B错误。
C. 甲中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乙试管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C错误。
D.蒸腾作用散失水分,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D正确。
故选D。
3.【2023年湖北十堰中考真题】如图是绿色植物几个主要生理活动示意图,请识图作答:
(1)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作用: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平衡。
(2)水分通过_____作用散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中的水循环
(3)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______。
【答案】(1) 呼吸 光合 碳-氧
(2)蒸腾
(3)导管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
(3)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不是对水的浪费;据此解答。
【详解】(1)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所以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中的水循环。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向上,所以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导管。
4.【2023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同学们在学科实践活动中观察了蚕豆的生长发育过程(如下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碘液滴在蚕豆种子的纵切面上,发现子叶被染成蓝色,由此可以推断子叶中含有_______。
(2)据图推测,蚕豆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蚕豆种子萌发与光照是否有关?某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如下表:
请根据该表中的数据判断,蚕豆种子萌发与光照_______。
(4)图丁(豆荚)内有四粒种子,推测发育成该豆荚的子房中至少有_______个胚珠。
(5)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如蚕豆、黄豆)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淀粉
(2)有性
(3)无关
(4)4/四
(5)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使土壤含氮量增高,氮是植物生活中需求量较大的元素,植物得到大量的氮元素会长的更好,从而能提高作物产量
【分析】在花的结构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图中是蚕豆种子,由花的结构中的胚珠发育而成。
【详解】(1)淀粉遇碘液显现蓝色。将碘液滴在蚕豆种子的纵切面上,发现子叶被染成蓝色,由此可以推断子叶中含有淀粉。
(2)蚕豆也可用种子进行繁殖,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有利于得到变异品种。图中蚕豆在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因此据图推测,蚕豆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3)蚕豆种子见光条件下发芽率是97.1%,不见光条件下发芽率是96.8%,差异不大,因此蚕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
(4)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图丁(豆荚)内有四粒种子,推测发育成该豆荚的子房中至少有4个胚珠。
(5)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如蚕豆、黄豆)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道理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使土壤含氮量增高,氮是植物生活中需求量较大的元素,植物得到充足的氮元素会长的更好,从而能提高作物产量。
5.【2023年山西晋中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为了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小芸剪下锦紫苏的一个枝条,去掉大部分叶后将其下端插入清水中,然后把装置放在阳台上,每天换水。不久,枝条下端生出了根(如图)。
(1).小芸培育锦紫苏的这种方法利用了植物的( )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无性生殖
(2).小芸向水中加入几滴红色食用色素,几小时后,摘下一片叶,将其横切,切面示意图如下。叶中变红的部分、拉动色素随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
A.①、蒸腾作用B.①、呼吸作用
C.②、蒸腾作用D.②、呼吸作用
(3).一段时间后,小芸发现叶片有些发黄,这很可能是由于缺少了植物生长所需的( )
A.阳光B.无机盐C.氧气D.有机物
(4).小芸将锦紫苏枝条长成的小植株移栽至花盆中。经过精心培育,植株上长出了许多新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这些新叶和花朵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都属于(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答案】(1).D (2).C (3).B (4).C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蒸腾作用能产生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与转运水分的主要动力,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也就搭了个便车。
(3)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A.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出芽方式繁殖是指生物由母体的一定部位生出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并与母体分离,形成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简称芽殖,B不符合题意。
C.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C不符合题意。
D.剪下锦紫苏的一个枝条,去掉大部分叶后将其下端插入清水中,然后把装置放在阳台上,每天换水,不久,枝条下端生出了根,该方法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①是表皮,表皮无色透明,具有保护作用;②是叶脉,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由此可知,叶中变红的部分、拉动色素随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分别是②、蒸腾作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3).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比如植物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时,植株的叶片从老叶开始变黄,而且整株植物从下往上逐渐开始变黄,由此可知,一段时间后,小芸发现叶片有些发黄,这很可能是由于缺少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B符合题意。
故选B。
(4).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此可知,这些新叶和花朵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C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3年湖北天门潜江仙桃江汉油田中考真题】“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鲜脆多汁,甜而不酸,且有玫瑰香味,市场前景好,被某葡萄园引进种植。
(1)“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___________中含有大量叶绿素。
(2)该葡萄园采用塑料大棚来种植,而大棚内蜜蜂等昆虫较少,坐果率不高。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___________。
(3)葡萄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了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经研究发现不同枝形会影响“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为此,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选择长势相近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在主蔓上对枝条进行4种拉枝处理,每种处理选择30根枝条,然后测定四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处理后的枝条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5)“阳光玫瑰”葡萄通过保鲜剂处理能延长其供应时间,实现四季销售,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保鲜的原理除了与冷藏保鲜一样,能减弱水果细胞的___________作用,还能起到杀菌和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但保鲜剂毕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我们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___________。
【答案】(1)叶绿体
(2)人工授粉
(3)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和水
(4) 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
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
(5) 呼吸 彻底清洗干净
【分析】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的意义有:①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②产生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③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1)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大量叶绿素。
(2)人工授粉是指用人工方法把植物花粉传送到柱头上以提高籽实率,或有方向性改变植物物种的技术措施。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人工授粉。
(3)蒸腾作用会往上产生强大的蒸腾拉力,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4)根据实验可知,该实验变量是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由图可知,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处理后的枝条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5)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强弱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因此冷藏保鲜水果能减弱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水果保鲜剂对人体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我们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彻底清洗干净。
7.【2023年湖南常德中考真题】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图1中的A、B、C表示植物的生理过程,图2为叶片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情况。
请据图作答:
(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图1中_______过程散失(填字母)。
(2)图2中能同时进行图1中A、C过程的细胞有______(填序号)。
(3)图3中cd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的部分________,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4)一天中,植物幼苗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才能正常生长。
(5)下列关于图3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多选)
A.a点表示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b点表示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图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f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E.f点(18时)之前,光合作用强度一直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1)B
(2)②③⑦
(3)气孔关闭
(4)大于
(5)CD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1中,C表示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1中,B表示蒸腾作用。
(4)图2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海绵组织,④是下表皮,⑤是叶脉,⑥是气孔,⑦是保卫细胞。
【详解】(1)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向上运输,图1中的B就是指蒸腾作用。
(2)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需要细胞中既含有叶绿体,有含有线粒体。图2是叶片结构图,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既含有叶绿体又含有线粒体,因此,图2中能同时进行图1中A、C过程的细胞有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和⑦保卫细胞。
(3)夏季中午,当气温过高时,叶片过度失水,气孔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图3中cd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
(4)根据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只有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有机物才能得以积累,植物才能生长。
(5)A.图3中,a点植物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进行着呼吸作用,故A说法错误。
B.曲线图中,b点是的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0,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不是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故B说法错误。
C.图中cd段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所下降,但此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正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说法正确。
D.图中的b、f点都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说法正确。
E.曲线图中,bc段、cd段、de段、ef段它们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正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b段、18~24时这两段,植物在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E说法错误。
故图3中说法正确的有CD。
8.【2023年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某同学用某品种水稻观察被子植物的一生。该水稻日照时长短于12小时才能形成花的结构。
(1)将新采收、颗粒饱满并解除休眠的该水稻种子进行表面消毒,浸泡一天,播种在湿润的沙床上,将沙床置于保湿透气、温度适宜的温室中,种子______(填“能”或“不能”)萌发,理由是______。
(2)当地近期日照时长约14~15小时。将该水稻适龄秧苗栽植到温室中,设置温室内昼/夜温度为35℃/25℃,白天适当使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设置夜温为25℃的目的是______,白天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目的是______。种植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水稻不能结种子,原因是______。
【答案】(1) 能 胚是活的,胚完整,种子已解除休眠;环境条件满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 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有利于植物生长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植物生长 日照时长长于12小时该水稻不能形成花的结构,不能形成花的结构就不能结种子
【分析】(1)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具有完整的胚,胚是有生命的,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
【详解】(1)将新采收、颗粒饱满并解除休眠的该水稻种子进行表面消毒,浸泡一天,播种在湿润的沙床上,将沙床置于保湿透气、温度适宜的温室中,种子能萌发,理由是胚是活的,胚完整,种子已解除休眠;环境条件满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的影响,设置夜温为25℃,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有利于植物生长。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根据题干可知,该水稻日照时长短于12小时才能形成花的结构,而当地近期日照时长约14—15小时,由于日照时长长于12小时该水稻不能形成化的结构,不能形成花的结构就不能结种子。
9.【2023年广西中考真题】广西是我国鲜食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将种植鲜食玉米作为振兴乡村的特色产业。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经济价值较高。为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需要理解它的三大生理过程(如图甲所示)及其开花结果(如图乙所示)的有关知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鲜食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根从土壤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A]______过程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鲜食玉米的“甜、糯”与______(填字母)过程合成的有机物有关,进行这一过程的场所是______(填“叶绿体”或“线粒体”)。
(2)自然状态下,花粉从雄蕊的______中散放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完成受精后结出果穗。鲜食玉米果穗偶有缺粒现象(如图6乙所示),主要是由于______不足引起的。为了减少缺粒现象,人们常常给鲜食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产量。
(3)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1) 蒸腾 C 叶绿体
(2) 花药 传粉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一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分析】图中:B是呼吸作用、A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据此回答。
【详解】(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A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鲜食玉米的“甜、糯”与C光合作用过程合成的有机物有关,进行这一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
(2)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辅以人工辅助授粉。
(3)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农作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一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与灌丛间的距离(米)
迎风侧
背风侧
10
6
2
2
6
10
14
相对风速(%)
100
92
83
24
68
82
100
农作物
A
B
C
D
株高/厘米
170
65
59
165
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
较强光
较强光
弱光
弱光
编号
种子数(粒)
水分
温度(℃)
空气
光
发芽率(平均值)
甲
100
适量
25
充足
见光
97.1%
乙
100
适量
25
充足
不见光
96.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解析版)试卷-三年(2021-2023)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docx、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3期),文件包含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docx、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