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575/0-17159466416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575/0-17159466416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575/0-17159466416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575/1-17159466458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575/1-17159466458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746575/1-17159466458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6 生物和生物圈(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1.(新情境)(2023•十堰)“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新设问)(2023•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3.(跨学科)(2023•连云港)《礼记•月令》:“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描写的是立夏节气。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B.水分C.空气D.土壤
4.(跨学科)(2023•张家界)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B.水分C.阳光D.空气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考法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023•无锡)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2.(2023•衡阳)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3.(2023•滨州)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不乏与生命现象相关的佳句,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4.(2023•陕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平原相比,山中桃花开花晚的原因是( )
A.移栽到平原后,开花时间不变
B.地势高,温度比平原低
C.降水比平原多
D.所需温度比平原高
考法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5.(2023•云南)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6.(2023•济南)济南的冬天,垂柳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种现象体现了( )
A.垂柳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垂柳更高等
C.垂柳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垂柳和松树存在着竞争关系
7.(2023•赤峰)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8.(2023•荆州)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考向二 生态系统
考法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9.(2023•渝北区)央视《人与自然》栏目中曾记录过以下场景,其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
B.吉林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
C.我国建立最早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的所有生物
10.(2023•成都)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如图)。九寨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态系统成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草食性动物——生产者B.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C.腐食性动物——分解者D.腐生性细菌——消费者
11.(2023•长沙)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A.非生物部分B.生产者
C.消费者D.分解者
考法2 食物链和食物网
12.(2023•包头)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植食动物B.b是杂食动物
C.c是肉食动物D.d是植食动物
13.(2023•渝北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树→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树
C.螳螂→蝉→黄雀D.蝉→螳螂→黄雀
14.(2023•黑龙江)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兔子→狼B.虫→鸟→鹰
C.光→草→兔子→狼→细菌D.草→虫→鸟→细菌
考法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15.(2023•苏州)《说苑•正谏》中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在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环节是( )
A.树B.蝉C.螳螂D.黄雀
16.(2023•泰安)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X表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
B.过程Y表示动物和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C.过程Z表示细菌、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D.物质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17.(2023•邵阳)“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二十大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变为现实。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
►考向三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考法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8.(2023•无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
C.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比自然因素更大
19.(2023•内蒙古)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D.“阳光→水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0.(2023•赤峰)赤峰市元宝山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典型实例,生态恢复工程中最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对该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矿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土壤
B.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繁殖
C.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随着生态恢复,该矿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21.(2023•自贡)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这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
►考向四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考法1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22.(2023•长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描述的生物共同所在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23.(2023•黑龙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24.(2023•怀化)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怀化“绿色之肺”的是( )
A.商业步行街 B.山背梯田 C.五强溪水库 D.雪峰山森林公园
25.(2023•无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考法2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6.(2023•烟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动调节的结果
27.(2023•东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根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以下有关生物圈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三个)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1)生物影响环境:①蚯蚓疏松土壤;②大树底下好乘凉;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环境影响生物:①南橘北枳
(3)生物适应环境:①仙人掌的叶变成刺;②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环境;③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⑤旗形树冠是对风的适应。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指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3)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
(4)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5)生物富集: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也叫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三、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1.(2023•宿迁)有关稻田养鱼的说法: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和鱼类都属于生产者;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少;④如果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2023•黔东南州)某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下列对该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
B.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草
C.此食物链的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草
D.增加蛇的数量可彻底消灭老鼠
3.(2023•成都)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
4.(2023•湖北)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5.(2023•江西)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6.(2023•赤峰)某草地生态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生物及相关指标后绘制了部分图示,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共有五条食物链,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
B.图2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D代表图1中的草
C.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能量流动会沿着图3中丁→丙→甲→乙进行并逐级递减
7.(2023•固原模拟)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必需的生存条件,同时,生物既能适应它生活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
B.马尾松的根系十分发达,可以深入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仙人掌的叶呈刺状
D.稻田养蟹可利用河蟹的排泄物作为肥料肥田
8.(2023秋•惠东县期中)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科考任务返回国内。离开时为了保护环境,科学工作者们把塑料、金属类等废弃物带以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的( )
A.分解者很少B.生产者很少
C.消费者很少D.生活设施很少
9.(2023秋•长垣市期中)猕猴桃,内含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和其它活性物质,有“维C之冠”、“果中之王”的美名。品种为红阳的猕猴桃,喜欢向阳的地方生长。这说明下列哪个生态因素对猕猴桃的生长影响较大( )
A.阳光B.空气C.水分D.温度
10.(2023秋•龙海市期中)甲、乙和丙三种生物可构成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其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人过度捕食丙,会造成乙类迅速减少
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D.曲线图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11.(2023秋•灌云县期中)如图是在干旱季节拍摄到的猴面包树,它是非洲草原特有的树种,此时叶片比较稀疏甚至掉光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影响该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非洲的高温环境
B.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又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该现象反应出生物不仅适应并能改变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D.该生物的生存只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不受生物因素影响
12.(2023秋•偃师市校级期中)在高山和海岸边,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树木——它们的枝叶只向树干的一侧生长,远看就像一面绿色的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旗形树冠的形成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13.(2023秋•偃师市校级期中)2023年国土绿化工作通知中,编制实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每年国土绿化不少于1亿亩,人工造林不少于2000万亩。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增加降水量,可以美化环境,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14.(2023秋•赣榆区期中)某学习小组对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将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成如图空气湿度变化曲线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空气湿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灌木丛、草地、裸地
B.灌木丛、草地和裸地在晚上的时候空气湿度最大
C.在裸地上要选择有水的地方测量
D.裸地、草地、灌木丛所对应的曲线依次是③②①
15.(2023秋•赣榆区期中)“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多锄既可除草又可保墒。故中国农业又有锄耕农业之称。种植庄稼要锄草,因为杂草与庄稼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B.共生C.种间合作D.寄生
16.(2023•营口)某同学发现鱼缸中的水蚤在明亮一侧和阴暗一侧的数量不同。为探究光是否影响水蚤的分布,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50只水蚤、适量的培养液和空气密封在一根长60厘米的玻璃管内。
步骤二:将玻璃管中水蚤轻轻摇匀,再将玻璃管水平放置并固定。用遮光布遮住整根玻璃管,静置5分钟。
步骤三:如图所示,将遮光布移至30厘米处,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步骤四:当玻璃管中水蚤基本不再移动时,记录两种环境下水蚤的数目。将步骤二、三、四重复操作2次。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
(2)为控制单一变量,步骤一中应选择大小、生理状态等因素均 (填“相同”或“不同”)的水蚤。
(3)实验结果:明亮环境中水蚤的数目明显多于阴暗环境中水蚤的数目。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17.(2023•呼和浩特)2023年3月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呼和浩特市大黑河郊野公园生态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加强大黑河郊野公园及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图1为该公园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图2为该公园千岛湖光生态景区的局部实景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并写出由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条例》规定禁止在公园游览区域内排放、倾倒污水,贮存、丢弃固体废物。这是因为污水或固体废物中的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被该食物链的生物体吸收却又不易 ,随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2)科研人员为该公园引入香蒲、睡莲和芦苇等不会引起生物入侵的植物,净化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公园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了 能力,为生态稳定和生态涵养发挥重要作用。
(3)图2已修复本土化植被的千岛湖光生态景区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和水污染的问题,它属于 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课标学业要求
考点
考向
考法
1、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2、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3、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考向一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考法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考法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考向二 生态系统
考法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考法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法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考向三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考法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考向四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考法1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考法2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特别提醒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3)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2、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在很长时间形成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不是绝对的适应。
3、适应不一定都与环境相似: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容易被天敌发现的是适应(保护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发现,却能吓退天敌的也是适应(警戒色)。
解题技巧
1、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有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
3、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
4、一个生态系统要想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因素外,可以没有消费者,但必须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5、食物链:
(1)食物链的写法:起点必须是生产者,后面依次是各级消费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箭头指向捕食者。
(2)食物链的数法: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顶端的消费者结束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确认碳循环的各个环节:
一找双箭头,双箭头的一方为生产者,另一方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二看多箭头,图示中的各环节箭头大都指向某一环节,那么这一环节一定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三定角色,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均指向分解者。
故下图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易错易混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解题技巧
生物圈≠大气圈十水圈十岩石圈:生物圈指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其中不包含人类活动所能到达的所有范围,如月球、火星等。
组 成
成分及作用
非生物部分
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生物部分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5 资料分析(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5 资料分析(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5资料分析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5资料分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4 图表分析(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4 图表分析(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4图表分析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4图表分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2 识图填空(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会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2 识图填空(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2识图填空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题型02识图填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