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2第1章~第3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 ①假说—演绎法②归纳法
B. 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
C. ①归纳法②假说—演绎法
D. ①归纳法②归纳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详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下列与遗传概念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狗的长尾与短尾、玉米的高秆与矮秆都是相对性状
B. A与a、B与b、A与B都属于等位基因
C. 表型相同的生物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狗的长尾与短尾。
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
3、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同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如AA和Aa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详解】A、狗的长尾与短尾、玉米的高秆与矮秆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A与a、B与b是等位基因,但A与B不是,B错误;
C、表型相同的生物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C正确;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B。
3. 科研小组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黄鼠×灰鼠→黄鼠:灰鼠=1:1;②灰鼠×灰鼠→黄鼠:灰鼠=1:2。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①中灰鼠很可能是杂合子
B. 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颜色的显隐性
C. 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为杂合子
D. 纯合灰色小鼠很可能在胚胎期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分离定律,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
题意分析,杂交实验:①黄鼠×黑鼠→黄鼠∶黑鼠=1∶1,相当于测交实验;②灰鼠×灰鼠→黄鼠∶灰鼠=1∶2,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亲本灰色的基因型是Aa、Aa,按照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表现型没有出现3∶1而是2∶1,可能的原因是AA显性纯合致死。
【详解】ACD、②灰鼠×灰鼠→黄鼠∶灰鼠=1∶2,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亲本灰色的基因型是Aa、Aa,可能是杂合子,按照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表现型没有出现3∶1而是2∶1,可能的原因是AA显性纯合致死,即灰色小鼠很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实验①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亲本中的灰色鼠为杂合子,ACD正确;
B、实验①为测交实验,只根据实验①的杂交结果不能判断小鼠皮毛颜色的显隐性,B错误。
故选B。
4.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 )
A. 9:3:1B. 4:4:1C. 1:2:1D. 3:2:1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F1的基因型为Rr,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 Rr: rr=1:2:1,淘汰黄果后RR:Rr=1: 2,RR自交后代全部为RR,占全部子代的1/3,Rr自交后代中RR占2/3×1/4=1/6,Rr占2/3×2/4=2/6,rr占2/3×1/4=1/6,则RR:Rr:rr=(1/3+1/6):2/6:1/6=3:2:1,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玉米的顶端是雄花序,叶腋处为雌花序。研究发现,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B、b和T、t两对等位基因与玉米的性别分化有关,当基因B和基因T同时存在时,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
B. 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
C. 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D. BbTt与bbTt杂交后代中有1/3雄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的雌雄花序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体的基因型为B_T_,雄性的基因型为bbT_,雌性的基因型为__tt。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因此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B正确;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C正确;BbTt与bbTt杂交后代雄株有1/2╳3/4=3/8,D错误。
6.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D/d、E/e)控制。现用纯合的扁盘形植株与纯合的圆形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扁盘形,F1自交产生的F2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12:3:1。综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DDEE、ddeeB. ddEE、DDee
C. ddEe、DDeeD. DdEe、ddee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F2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12∶3∶1,为9∶3∶3∶1的变形,说明F1的扁盘形基因型为DdEe,从比例可以看出双显性基因型和某个单显性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扁盘形,另一个单显性基因型表现为圆形,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DDee,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
7. 有图表示一个四分体的交叉互换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发生减数分裂I中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
B. a和a'属于同源染色体,a和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
C.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发生交叉互换的前提是同源染色体配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图示过程表示四分体时期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A错误;
B、a和a′属于姐妹染色单体,a和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
D、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点睛】
8. 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图2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
B. 图2中的甲、丁细胞分别对应图1中的ab、bc段
C. 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D.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1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2或3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该物质数量在Ob段为N,在bc段变成0,因此该曲线最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点之后同源染色体数目为0,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bc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分析图2:甲是有丝分裂后期;乙是精原细胞,其中1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2、3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2、3是非同源染色体,4和2、3是非同源染色体;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A、图2中的丙细胞处于减一后期,并且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即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个体为雄性个体,A正确;
B、图2中的甲细胞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1中的ab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可对应与图1的bc段,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1上的基因与染色体2或3上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自由组合,D增强。
故选B。
【点睛】B错误。
9.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
D. 染色体仅由基因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详解】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此外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D错误。
故选B。
10. 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B.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
C. 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是萨顿做出的推论,A错误;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摩尔根发现了白眼基因与性别有关,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D正确。
故选A。
11. 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暗红眼♀×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朱红眼♀×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均为暗红眼,雄性均为朱红眼。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B. 正、反交的F1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C. 正、反交亲本雌果蝇均为纯合子
D. 正、反交的F1雌雄果蝇分别随机交配,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中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暗红眼为显性性状。
【详解】A、本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解析暗红眼为显性,正交实验中纯种暗红眼♀(XAXA)×纯种朱红眼♂(XaY)得到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反交实验中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AY)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B正确;
C、由B项可知,正、反交亲本雌果蝇均为纯合子,C正确;
D、正交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为1/4;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其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也是1/4,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 某种鸟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研究发现少数雌鸟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同时产生的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 4:1B. 3:1C. 2:1D. 1:1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染色体数与亲本相同的后代。原因为Z卵细胞与Z、W、W极体结合而成,或W卵细胞和W、Z、Z极体结合而成。
【详解】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卵细胞有两种,分别是Z与W,且二者数量相等,产生的卵细胞与相应的极体数量比是1:3,如果卵细胞为Z(1个),极体为Z(1个)和W(2个),则产生后代染色体组合是ZZ(1个,雄性)和ZW(2个,雌性),如果卵细胞为W(1个),极体为Z(2个)和W(1个),则产生后代染色体组合是1WW和2ZW(2个,雌性),由于WW的胚胎不能存活,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4: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 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 决定眼形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 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纯合致死现象
D. 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棒眼、残翅,因此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3:1:3:1=(1圆眼:1棒眼)(3长翅:1残翅),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雌果蝇没有棒眼,说明圆眼和棒眼属于伴性遗传,亲本基因型可以用AaXBXb、AaXBY表示。
【详解】A、 由分析可知,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题意知,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圆眼果蝇,也有棒眼果蝇,雌果蝇只有圆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由题意知,子代雌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5:2,不是3:1,说明雌果蝇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C正确;
D、由于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2,D错误。
故选D。
【点睛】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子代表现型雌雄一致,如果在X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不同。
14.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链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链球菌先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e、f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 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链球菌
C. 该实验可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b、c、f三组中的细菌可导致小鼠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a中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不能使小鼠死亡;b中是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c中是S型菌+R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d中是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e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f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
【详解】A、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
B、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
C、由该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和f组,D正确。
故选C。
【点睛】
15. 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
B. ④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C. 连接①、②的化学键为氢键
D. ③和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①为磷酸基团,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C或G;④由①②③组成,为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⑤为含氮碱基A或T,⑥为含氮碱基G或C。
【详解】A、DNA分子中末端的磷酸只连接1个脱氧核糖,A错误;
B、④为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B正确;
C、①为磷酸基团,②为脱氧核糖,连接①、②的化学键不是氢键,氢键是碱基之间的化学键,C错误;
D、③和⑥是含氮碱基,两者构成碱基对,而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D错误。
故选B
16. 研究发现,线虫染色体上DNA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复制时,先在DNA的复制原点(Ori)部位结合相关因子,形成复制复合体,然后再进行DNA复制,复制复合体可以大大提高DNA复制的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生物DNA上Ori的数目多于该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B. 复制复合体中含有解旋酶,能打开模板DNA分子中的氢键
C. 复制复合体中含有DNA聚合酶,能够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 每个细胞周期中Ori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DNA的快速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由两条互补链的双螺旋结构组成。复制期间,这些链被分离。然后,原始DNA分子的每条链都用作产生其对应物的模板,此过程称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由题可知,1个DNA 分子上有多个Ori,而一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或者2个DNA 分子,因此 DNA上的Oi 数目多于染色体的数目,A正确;
B、DNA 具有双螺旋结构,复制时要先解旋断裂氢键,因此Ori 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B 正确;
C、DNA 子链延伸时,相关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C正确;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只复制一次,Ori只起始一次,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下图为果蝇染色体示意图,A/a、B/b和W代表其上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__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若此图表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3)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___________,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是__________。
(4)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___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__________期发生分离。
【答案】(1) ①. 雄 ②. 4
(2)16 (3) ①. AaBbXWY ②. A与a、B与b ③. A(或a)、B(或b)、W
(4) ①. 减数分裂前的间 ②. 减数分裂Ⅱ后
【解析】
【分析】XY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雄个体中含有的成对的常染色体相同,含有的1对性染色体不同,雌性为XX,雄性为XY。
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小问1详解】
图中果蝇的X和Y这对性染色体为异型的,据此可知此图为雄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小问2详解】
此图表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因此该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24=16种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小问3详解】
依据图示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知:此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W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即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是A与a、B与b。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即图中的A(或a)、B(或b)、W。
【小问4详解】
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复制而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伴随着着丝粒的分裂而发生分离。
18. 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噬菌体、大肠杆菌),其内的营养成份____(含有、不含有)32P。
(2)实验过程②中需要用搅拌器进行搅拌,目的是______。图中离心的目的是让沉淀物中留下______。
(3)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步骤:______。
【答案】 ①. 大肠杆菌 ②. 不含有 ③.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④. 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⑤.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 ⑥. 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该实验的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1)由于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因此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来实现噬菌体的增殖过程,而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所以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含有32P,以免造成干扰。
(2)实验过程②中需要用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图中离心的目的是让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从而实现噬菌体颗粒与细菌的分离。
(3)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内,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经过③离心过程后,上清液放射性很低,但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之间存在误差,即离心后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有:①少量的噬箘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内经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②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
(3)由于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要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需要先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标记大肠杆菌,获得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T2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DNA带有32P标记。
【点睛】熟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料及其流程以及其中关键步骤的目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中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19. 基因诊断在优生优育上有广泛的应用,现用放射性基因探针(在含有D基因或d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做标记,以此作为探针)对抗维生素D佝偻病(相关基因用D/d表示)患者孕妇甲、其丈夫和该夫妇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D探针检测基因D,d探针检测基因d,诊断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孕妇甲的丈夫是____,这对双胞胎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___(填“男孩”“女孩”或“男孩和女孩”),甲和丁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个体乙与正常异性婚配,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 ①. 丙 ②. 男孩和女孩 ③. XDXd、XdXd
(3)女孩均患病、男孩均正常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患者孕妇甲含有显性基因,则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显性病,而丙只含有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丁的一半,说明丙只含有一个d基因,则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图中孕妇甲既含有D基因,也含有d基因,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DXd);乙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丙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丁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所以其基因型为XdXd。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患者孕妇甲含有显性基因,则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显性病,而丙只含有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丁的一半,说明丙只含有一个d基因,则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为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孕妇甲的基因型是XDXd,所以丈夫是丙,基因型是XdY;这对双胞胎孩子性别的是男孩和女孩,基因型分别是XDY和XdXd,其中乙的基因型为XDY,丁的基因型为XdXd。
【小问3详解】
个体乙(XDY)与正常异性(XdXd)婚配,后代的表现型为女孩(XDXd)都是患者、男孩(XdY)都正常。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诊断结果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判断图中4个个体的基因型;其次根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0. 为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多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某科研机构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DNA单链合成过程中所需条件除酶、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________。
(2)Klenw酶是一种________酶,补平过程还需要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分子。
(3)补平过程遵循_________原则。经测定一条DNA单链中,碱基A:C:T:G的比例为1:2:3:4,则在双链DNA中上述碱基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能量 (2) ①. DNA聚合 ②. 108
(3) 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2:3:2:3
【解析】
【分析】根据图分析,新型降钙素是通过蛋白质工程生产的。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改造基因,生产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在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w酶催化,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获得双链DNA.但合成较长的核苷酸单链时,容易产生缺失碱基的现象,因此获得的DNA分子的序列可能不正确。
【小问1详解】
合成DNA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原料、模板、酶之外,还需要能量供应。
【小问2详解】
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由此可见,Klenw酶是一种DNA聚合酶。两天单链各自含有72个碱基,其中18个碱基能互补配对,则每条链还需要补充72-18=54,两条链共需要补充108个碱基,即补平过程还需要108个脱氧核苷酸分子。
【小问3详解】
补平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A∶C∶T∶G的比例为1∶2∶3∶4,另一条链中A∶C∶T∶G的比例为3:4:1:2,则在双链DNA中A∶C∶T∶G的比例为4∶6∶4∶6(2:3:2:3)。
21.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A存在的个体会表现出黄色,基因B存在的个体表现出黑色,基因A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B也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信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亲本中黄色大鼠、黑色大鼠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2)F2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2灰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F2黄色雌性个体与米色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个体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4)现有F2中一表型为黑色的大鼠,试设计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可选择F2中的正常个体)。
①简要叙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对应的结论________。
【答案】 ①. 自由组合 ②. AAbb、aBB ③. AaBb、AABB、AABb、AaBB ④. 1/9 ⑤. 黄色:米色=2:1 ⑥. 让其与F2中的米色个体(aabb)杂交 ⑦. 如果后代全部表现为黑色,则其基因型为aaBB;如果后代黑色:米色=1:1,则其基因型为aaBb。
【解析】
【分析】根据子二代中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且灰色为A-B-,米色为aabb,黑色为aaB-,黄色为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1)根据子二代中分离比为9:3:3:1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为AaBb,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F2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4AaBb、1AABB、2AABb、2AaBB四种,其中纯合子占1/9。
(3)F2黄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或2/3Aabb,米色雄性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中aa占2/3×1/2=1/3,则A-为2/3,故黄色:米色=2:1。
(4)黑色的大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可以让其与F2中的米色个体(aabb)杂交,若其为aaBB,则后代全部是黑色;若其为aaBb,则后代黑色:米色=1:1。
【点睛】本题需要首先判断出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进行分析和计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