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热点核心卷—新高考一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48795/0-17159984386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热点核心卷—新高考一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48795/0-17159984387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热点核心卷—新高考一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48795/0-17159984387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热点核心卷—新高考一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热点核心卷—新高考一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经》以丹砂为无毒,故多炼治服食,…当以为戒”,“炼治”是将难溶于盐酸的HgS转化为HgO
B.“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说明炉甘石()可与铜反应生成铜锌合金
C.“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是指炼钢时的渗碳工艺
D.“以炭烧石胆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该过程为干馏胆矾制备硫酸
2.下列离子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错误的是( )
A.苯甲醛中官能团检验: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苯甲酰胺和盐酸反应:
D.用石墨电极电解溶液,阴极区生成沉淀:
3.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室温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 , 每有 参与反应时电子转移
B. 对于 ,含有的中子数为
C. 甲醛分子中碳的价层电子对个数为
D. 使用 中和 的醋酸至 中和率为 50%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HCl分子中的s-pσ键:
B.的VSEPR模型为氢键
C.HF分子间氢键的表示:
D.基态价电子的排布式为
5.硫酰氯()是由与合成的无色易挥发液体,沸点为69.1 ℃,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已知该合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且硫酰氯遇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下列关于硫酰氯制备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
A.的制备B.的制备
C.或的干燥D.硫酰氯的合成
6.物质甲是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其结构如图所示。前20号元素X、Y、Z、W、Q、M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与M、W与Q分别位于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Q
C.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Y=Q
D.电负性:WN,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错误;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小,半径大,B错误;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基态S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二者未成对电子数都是2,C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电负性:O>S,D错误。
7.答案:D
解析:该结构中的N原子无孤电子对,难以与质子结合,故无碱性,A错误;该结构中含有亲水基:酚羟基,并且由离子构成,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可作为水溶性药物,B错误;可发生氧化反应(燃烧、酚羟基氧化等)、取代反应(酯基水解),但无法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与足量加成后,结构如图(手性碳原子用“*”标注):,D正确。
8.答案:C解析:油污易溶于有机溶剂,用溶解油污属于“相似相溶”原理,为物理变化:热的纯碱溶液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常温下,Fe遇浓硫酸发生钝化,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而Cu不与浓硫酸反应,B错误。分别将乙烯与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原理均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与均被酸性溶液氧化,C正确。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品红溶液,可与品红中的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它们的漂白原理不同,D错误。
9.答案:D
解析:Tl的原子序数是81,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六周期ⅢA族,A错误;“氧化”后Tl主要存在形式为,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对应的还原产物为,因此其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水相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和,C错误;“还原”步骤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D正确。
10.答案:C
解析:由题图中丙三醇被氧化生成可知,催化电极a是阳极,则催化电极a连接电源的正极,催化电极b连接电源的负极,A正确: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丙三醇被氧化生成,C元素的平均化合价由价升高为+2价,则1 ml丙三醇充分反应转移,即阳极反应式为,B正确;由阳极反应式可知,当转移时,消耗11 ml ,双极膜中有8 ml 迁移进入阳极区,因此转移时,阳极区溶液中的减少3 ml,每生成1 ml ,转移,阳极区溶液中的减少,C错误;电解时阴极区每消耗,电路中通过,双极膜中有1 ml 迁移进入阴极区,使阴极区溶液中不变,D正确。
11.答案:B
解析:晶体中,以体心的为例,与之紧邻且等距的位于晶胞棱上、晶胞中上层立方体左右侧面心、晶胞中下层立方体前后面面心,与紧邻且等距的有8个,结合化学式可知与紧邻且等距的有8个,A错误;晶胞中数目为,数目为。晶体的密度为,B正确;与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下底面面对角线长的一半,为,C错误;为正四面体结构,4个共价键完全相同,D错误。
12.答案:B
解析:步骤①中,Pd原子又与2个非金属原子形成了2个单键,该反应甲Pd的成键数目有变化,A正确;②~④过程中既有π键的断裂与形成,又有C—Pd键等σ键的断裂与形成,B错误;若且,则步骤④的产物存在顺反异构体,C正确;分析整个反应机理,可知反应物有,生成物有、HX,D正确。
13.答案:D
解析:由于a点时的转化率为40%,根据a点数据列三段式:
平衡时各物质浓度:、、,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A错误;由要点图解可知,c点时反应正向进行,则c点所示条件下:,B错误;题图甲a、c点的转化率相同,生成的物质的量相同,但a点容器容积小于c点,则对应的浓度:,C错误;由A项分析可得a点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同理可得b点时气体总物质的量,结合pV=nRT可知,,由于,所以容器内的压强:,D正确。
14.答案:D
解析:由的相对大小可知,应先生成AgCN沉淀,OA段发生反应①,A点时恰好完全转化为,B点时恰好完全转化为AgCN,A错误;OA段发生反应①,AB段发生反应②,所以,原溶液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BC段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2.50 mL-5.00 mL=7.50 mL,则原溶液中,,B错误;,,则,C错误:C点时已经生成了AsCl沉淀,此时体系中AgCl和AgCN均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溶液中,D正确。
15.答案:(1)
(2)fghabe
(3)消耗反应生成的NaOH再次生成NaClO,促进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生成,提高原料利用率
(4)
(5)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会进入装置A中与NaOH溶液反应,从而降低NaOH的利用率
(6)冰水
(7)①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碘量瓶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恢复原色
②28.4%
解析:(1)已知实验室常用高浓度的NaClO溶液和氰尿酸溶液在10 ℃时反应制备DCCNa,结合实验装置和试剂推测实验中需要通过NaOH溶液和反应制备NaClO溶液,所以需要装置D中浓盐酸与反应制,由此可书写离子方程式。
(2)由题意可知,题给装置包含氯气的发生装置与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制备装置,浓盐酸与反应制后,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因浓盐酸挥发而混有的HCl,然后将通入试剂X中制得NaClO溶液,使之与氰尿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氯异氰尿酸钠,最后对进行尾气处理,故导管连接顺序为fghabe。
(4)结合第(3)问的题干可知装置A中有、(氰尿酸)溶液、NaOH溶液,副反应产物有和等,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书写化学方程式。
(6)根据题意,DCCNa难溶于冰水,可以用冰水洗涤。
(7)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故有,放样品有效氯。
16.答案:(1)除去油脂、溶解铝及其氧化物;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当硫酸浓度过高时,还原性糖可能被浓硫酸破坏,导致镍元素浸出率下降
(3)①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
②
(4)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控制pH为3.0,蒸发浓缩,降温至28 ℃结晶趁热过滤,用乙醇洗涤,低温干燥
解析:(1)“碱浸”中NaOH的两个作用分别是除去油脂和溶解金属铝及其氧化物:“滤液①”中含有,通入足量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2)“酸浸”时,硫酸要催化植物粉水解生成还原性糖,如果硫酸浓度过大,浓硫酸有脱水性、强氧化性而使还原性糖被破坏,的还原率变小,导致硫酸镍晶体的产率降低。
(3)①溶液中加溶液氧化时,由于生成的能催化分解,因此氧化过程中溶液的实际用量比理论用量大;
②“转化”中的作用是将氧化为,再加NaOH调pH除去,若工艺流程改为先“调pH”后“转化”,会导致铁元素不能完全除去,因此“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为。
17.答案:(1)-746.5;由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可知,当时反应③可自发进行,因此反应③在500~1000 K时能自发进行
(2)A
(3)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4)空燃比超过14.7时,CO与烃类物质主要与发生反应
(5)①
②0.01
解析:(1)由题意可知,①、②,反应②-反应①可得反应③:。
(2)由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时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反应③的正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当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反应③进行的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改变,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温度和压强恒定,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总体积不断减小,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3)由图甲可知,反应③的平衡常数在500~1000K时远大于10,因此从热力学角度可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极大。若想提高反应的转化效率,则需从动力学角度考虑,即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3)由图甲可知,反应③的平衡常数在500~1000 K时远大于,因此从热力学角度可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极大。若想提高反应的转化效率,则需从动力学角度考虑,即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4)CO与HC除了可被氧化外,还可被空气中的氧化,当空燃比过高时,CO与HC会与反应,降低了的转化效率。
(5)②假设起始通入3 ml 与1 ml ,平衡时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消耗0.5 ml ,可得三段式:
。
18.答案:(1)酰胺基;还原反应
(2);不可以;提前引入碳碳三键,会与发生加成反应
(3)
(4)、
(5)
解析:(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酰胺基,由思路分析可知,D→E过程中—NO转化为,因此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2)若反应①和反应②交换顺序,先引入碳碳三键,再和B反应时,碳碳三键易发生加成反应,故不可以交换顺序。
(4)X的分子式为,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5)可由和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参考E一I的合成过程可由和2-澳丙烷合成。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含有油污的织物用或热的溶液浸泡
油污均去除
去污原理相同
B
常温下,分别向盛有少量浓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加入Fe、Cu
均没有现象
Fe、Cu都发生了钝化
C
分别将乙烯与通入酸性溶液中
酸性溶液均褪色
两种气体使酸性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D
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溶液均褪色
均有漂白性且漂白原理相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题+答案,共19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模拟(新七省高考“15+4”模式)-2024年高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文件包含化学新七省高考“15+4”模式全解全析docx、化学新七省高考“15+4”模式考试版A4docx、化学新七省高考“15+4”模式考试版A3docx、化学新七省高考“15+4”模式参考答案docx、化学新七省高考“15+4”模式答题卡A4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模拟(新七省高考“14+4模式”)-2024年高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文件包含化学新七省高考“14+4模式”全解全析docx、化学新七省高考“14+4模式”考试版A4docx、化学新七省高考“14+4模式”考试版A3docx、化学新七省高考“14+4模式”参考答案docx、化学新七省高考“14+4模式”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