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49192/0-17160073329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8,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49192/0-17160073329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8,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49192/0-1716007333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8,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18,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
A.运输酒精的槽罐车B.存放白磷的试剂柜
C.居民住宅区D.面粉加工厂
小米由农作物谷子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拥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弱碱性的土壤,农户世代传承着施用农家肥的耕作方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污染,这里出产的小米营养丰富、质纯味正,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结合材料,完成2~4题。
2.小米由谷子走向餐桌的工序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筛选除去杂质B.碾磨去掉外壳
C.用水淘米洗净D.生火熬制米粥
3.农家肥为谷物的生长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在生长旺季可以追加适量的含氮化肥,改善谷子生长状况。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K2CO3B.CO(NH2)2
C.K3PO4D.Ca(H2PO4)2
4.小米营养丰富,尤其锌、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小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锌”是指锌单质
B.蛋白质是人体中主要的供能物质
C.小米主要为人类提供了糖类
D.维生素C可以预防贫血
5.(3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制碱业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青莲B.屠呦呦C.钱学森D.侯德榜
6.(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氩气:Ar2B.2个氧原子:O2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C.一个钠离子:Na+D.氢氧化铝:AlOH
7.(3分)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砷属于金属元素
B.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
C.砷的中子数为33
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项目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进行了制作汽水的活动。在约500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勺白糖、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盖紧瓶盖,摇匀。据此回答8~10题。
8.下列与同学们自制汽水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自制汽水是混合物
B.小苏打和苏打是同一种物质
C.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产生CO2
D.果汁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多选)9.同学们自制汽水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规范的是( )
A.称量小苏打B.添加白糖
C.注入凉开水D.摇匀
10.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柠檬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构成
B.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柠檬酸是一种有机物
D.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
11.(3分)我国科学家利用高效固体催化剂LDH,实现了在常温常压、可见光下实现人工固氮,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LDH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12.(3分)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3分)硝酸钾和氯化钾是两种常见的化肥,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大
B.t1℃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t2℃时,向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得到饱和溶液
D.从含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宜采用降温结晶法
14.(3分)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下列劳动教育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中叙述错误的是( )
A.AB.BC.CD.D
15.(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中国古灯的发展,不仅是满足照明之物,更显示了古人的造物智慧和精神世界。
(1)《尔雅•释器》中说到“瓦豆谓之登(灯)”,在瓦豆(瓷器)中加入猪油或牛油点燃就能照明,但易产生黑烟。猪油或牛油为瓦豆灯燃烧提供的燃烧条件是 ,产生黑烟的原因是 。
(2)《楚辞•招魂》中的“兰膏明烛,华镫错些”,其“镫”就是灯。这时期的灯具以青铜为主体,燃料是松香、植物油等。青铜属于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该材质的灯具硬度比纯铜的 (填“大”或“小”)。
(3)十九世纪,我国的“世纪之灯”由农民用木制灯罩和铸铁灯座制作而成,使用煤油作为燃料,故称煤油灯。煤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它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灯座的铸铁是冶炼工业的产物,常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而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8分)【科普阅读】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还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通过挤压,可将纳米海绵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的清洁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纳米海绵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的原因是 。
(2)已知CCl4中氯元素为﹣1价,CCl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由图1可知,与黑芝麻油比较,柴油的吸油质量比更高,因此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对黑芝麻油的 (填“强”或“弱”),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 。
(4)图2是纳米海绵和细菌纤维素循环吸油能力的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 (填“好”或“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
a.纳米海绵不可重复使用
b.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
c.纳米纳米海绵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d.纳米海绵对环己烷吸收能力最强
18.(10分)【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小明和小红分别抽取了Ⅰ、Ⅱ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稀盐酸、大理石、KMnO4、H2O2溶液、MnO2、过碳酸钠、蒸馏水等,部分相关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Ⅰ组:O2和CO2
(1)图1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其中,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采用装置D干燥所收集的O2,瓶中需盛放 (填物质名称),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4)装置E的优点是 。
Ⅱ组:制作简易供氧器。
用如图2的自制“制氧机”制备O2
【资料】过碳酸钠遇水会分解产生Na2CO3和H2O2;Na2CO3易溶于水。
【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现象】(5)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说明该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6)①左瓶中的二氧化锰可通过 、洗涤、烘干等操作回收。
②右瓶中水的作用是 。(写一个即可)
19.(10分)【科学探究】
果蔬洗涤盐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清洁用品。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品牌果蔬洗涤盐的性质及成分产生浓厚的兴趣,展开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检测果蔬洗涤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1)取适量果蔬洗涤盐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 ,说明溶液呈碱性。
任务二:探究果蔬洗涤盐的成分
该品牌果蔬洗涤盐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阅资料】Ⅰ.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Ⅱ.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Ⅲ.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Ⅳ.碳酸银是白色沉淀,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2)同学们取一根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打磨干净,蘸取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 色。同学们认为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钠的化合物。
【作出猜想】对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成分,同学们提出三种猜想:
(3)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 ;
猜想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验证】
(4)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探究】
(5)小黎同学想到妈妈以前常用食盐水洗水果蔬菜,猜想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钠。
于是小黎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并得出结论:取少量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溶于水中,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氯化钠。
【反思评价】
(6)有同学认为小黎同学的探究不够严谨,理由是 (用文字解释)。
【补充实验】(7)向小黎同学实验后的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溶液,观察到 ,证明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还含有氯化钠。
【知识延伸】
(8)小钱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所示。由图中可知,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洗菜机、清水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 。
20.(10分)铜是人类最先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1)湿法炼铜
《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硫酸铜)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体现铁的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2)火法炼铜
目前世界上80%的原生铜是使用火法冶炼生产。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为原料,炼铜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①粉碎辉铜矿的目的是 。
②吹炼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火法炼铜工艺的烟气制酸系统能减缓的环境问题是 。
(3)生物炼铜
①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生物炼铜”技术逐渐兴起。其中反应之一为Cu2S+O2+2H2SO42CuSO4+2H2O+X,X的化学式为 。
②火法炼铜和生物炼铜环境负荷对比数据如表所示,由表中信息可知,“生物炼铜”的优点有 (写1条即可)。
21.(10分)用X射线检查胃肠病时,要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俗称“钡餐”)。工业上,可以重晶石(主要成分为BaSO4)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BaSO4粉体(如图1)。
(1)硫酸钠中钠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已知BaS+Na2SO4═BaSO4↓+Na2S,若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9%的硫化钡溶液,理论上可制备硫酸钡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当BaSO4粒径达到亚微米级(0.1~1㎛)时,应用效果更优。
①经研究发现,在制备过程中可加入EDTA。通过分析下表数据可知:EDTA的加入能有效 (填“减小”或“增大”)的BaSO4粒径。
②由图2可知,若要将制得的BaSO4粒径达到亚微米级,应选用添加的硬脂酸钠浓度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
A.运输酒精的槽罐车B.存放白磷的试剂柜
C.居民住宅区D.面粉加工厂
【解答】解:A、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没有毒性,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A说法错误;
B、白磷是易燃固体,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故B说法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居民住宅区禁止燃放鞭炮,故C说法正确;
D、面粉颗粒弥漫于空气中遇明火可能会爆炸,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小米由农作物谷子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拥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弱碱性的土壤,农户世代传承着施用农家肥的耕作方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污染,这里出产的小米营养丰富、质纯味正,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结合材料,完成2~4题。
2.小米由谷子走向餐桌的工序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筛选除去杂质B.碾磨去掉外壳
C.用水淘米洗净D.生火熬制米粥
【解答】解:A、筛选除去杂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碾磨去掉外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水淘米洗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火熬制米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农家肥为谷物的生长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在生长旺季可以追加适量的含氮化肥,改善谷子生长状况。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K2CO3B.CO(NH2)2
C.K3PO4D.Ca(H2PO4)2
【解答】解:A、K2CO3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错;
B、CO(NH2)2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正确;
C、K3PO4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
D、Ca(H2PO4)2中含有N、P、K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
故选:B。
4.小米营养丰富,尤其锌、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小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锌”是指锌单质
B.蛋白质是人体中主要的供能物质
C.小米主要为人类提供了糖类
D.维生素C可以预防贫血
【解答】解:A.“锌”是指锌元素,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无关,故A错误;
B.糖类是人体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故B错误;
C.小米富含淀粉,属于糖类,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故C正确;
D.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故D错误。
故选:C。
5.(3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制碱业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青莲B.屠呦呦C.钱学森D.侯德榜
【解答】解:A、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错误。
B、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有效治疗疟疾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C、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故选项错误。
D、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氩气:Ar2B.2个氧原子:O2
C.一个钠离子:Na+D.氢氧化铝:AlOH
【解答】解:A.氩气表示为:Ar,故A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原子表示为:2O,故B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一个钠离子表示为:Na+,故C正确;
D.氢氧化铝表示为:Al(OH)3,故D错误。
故选:C。
7.(3分)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砷属于金属元素
B.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
C.砷的中子数为33
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A、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3;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3,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3=2+8+18+x,x=5,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砷与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项目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进行了制作汽水的活动。在约500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勺白糖、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盖紧瓶盖,摇匀。据此回答8~10题。
8.下列与同学们自制汽水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自制汽水是混合物
B.小苏打和苏打是同一种物质
C.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产生CO2
D.果汁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解答】解:A.该自制汽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是不同种物质,故B错误;
C.柠檬酸能与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俗称)反应产生CO2,故C正确;
D.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水果和蔬菜,果汁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D正确。
故选:B。
(多选)9.同学们自制汽水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规范的是( )
A.称量小苏打B.添加白糖
C.注入凉开水D.摇匀
【解答】解:A、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故A正确;
B、粉末取用方法;先将容器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放在容器底,再将容器竖起,故B正确;
C、液体的倾倒口比较小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不正确;
D、振荡的方法:不能上下振荡,要左右振荡,上下振荡容易将液体溅出,故D操作错误。
故选:CD。
10.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柠檬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构成
B.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柠檬酸是一种有机物
D.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
【解答】解:A、一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故A错误;
B、柠檬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柠檬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7=192,故D正确。
故选:A。
11.(3分)我国科学家利用高效固体催化剂LDH,实现了在常温常压、可见光下实现人工固氮,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LDH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氮气、氧气是单质,其中氮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故C正确;
D、LDH是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2.(3分)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在空气中点燃气体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Na2CO3和NaOH均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3分)硝酸钾和氯化钾是两种常见的化肥,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大
B.t1℃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t2℃时,向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得到饱和溶液
D.从含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宜采用降温结晶法
【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
B、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30g,不知道溶解度具体数值,不能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
C、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溶解55g,所以t2℃时,向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得到不饱和溶液,故C错;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从含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宜采用降温结晶法,故D正确。
故选:D。
14.(3分)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下列劳动教育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中叙述错误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洗完后的水中浮渣较多,说明使用的水可能是硬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自行车链条涂油以防锈,是利用了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5.(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图中实验,左边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右边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小,可证明CO2能和NaOH溶液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酒精和水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分别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中国古灯的发展,不仅是满足照明之物,更显示了古人的造物智慧和精神世界。
(1)《尔雅•释器》中说到“瓦豆谓之登(灯)”,在瓦豆(瓷器)中加入猪油或牛油点燃就能照明,但易产生黑烟。猪油或牛油为瓦豆灯燃烧提供的燃烧条件是 提供可燃物 ,产生黑烟的原因是 猪油或牛油燃烧不充分 。
(2)《楚辞•招魂》中的“兰膏明烛,华镫错些”,其“镫”就是灯。这时期的灯具以青铜为主体,燃料是松香、植物油等。青铜属于 金属材料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该材质的灯具硬度比纯铜的 大 (填“大”或“小”)。
(3)十九世纪,我国的“世纪之灯”由农民用木制灯罩和铸铁灯座制作而成,使用煤油作为燃料,故称煤油灯。煤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它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灯座的铸铁是冶炼工业的产物,常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而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2Fe+3CO2 。
【解答】解:(1)猪油或牛油为可燃物,猪油或牛油燃烧不充分,就会有黑烟产生;
(2)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金的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因此该材质的灯具硬度比纯铜的大;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得到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2Fe+3CO2。
故答案为:
(1)提供可燃物;猪油或牛油燃烧不充分
(2)金属材料;大;
(3)不可再生;3CO+Fe2O32Fe+3CO2。
17.(8分)【科普阅读】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还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通过挤压,可将纳米海绵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的清洁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纳米海绵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的原因是 纳米海绵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 。
(2)已知CCl4中氯元素为﹣1价,CCl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
(3)由图1可知,与黑芝麻油比较,柴油的吸油质量比更高,因此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对黑芝麻油的 强 (填“强”或“弱”),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 油品自身的密度 。
(4)图2是纳米海绵和细菌纤维素循环吸油能力的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 差 (填“好”或“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多选,填字母)。
a.纳米海绵不可重复使用
b.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
c.纳米纳米海绵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d.纳米海绵对环己烷吸收能力最强
【解答】解:(1)纳米海绵的清洁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故答案为:物理;纳米海绵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
(2)已知CCl4中氯元素为﹣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CCl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答案为:+4;
(3)与黑芝麻油比较,柴油的吸油质量比更高,因此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故答案为:强;油品自身的密度;
(4)纳米海绵和细菌纤维素循环吸油能力的对比,可得到的结论: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故答案为:差;
(5)a.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选项说法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纳米海绵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信息可知,纳米海绵对四氯化碳的吸收能力最强,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c。
18.(10分)【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小明和小红分别抽取了Ⅰ、Ⅱ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稀盐酸、大理石、KMnO4、H2O2溶液、MnO2、过碳酸钠、蒸馏水等,部分相关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Ⅰ组:O2和CO2
(1)图1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AD (填字母)。其中,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3)若采用装置D干燥所收集的O2,瓶中需盛放 浓硫酸 (填物质名称),气体从 a (填“a”或“b”)端通入。
(4)装置E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Ⅱ组:制作简易供氧器。
用如图2的自制“制氧机”制备O2
【资料】过碳酸钠遇水会分解产生Na2CO3和H2O2;Na2CO3易溶于水。
【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现象】(5)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说明该反应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6)①左瓶中的二氧化锰可通过 过滤 、洗涤、烘干等操作回收。
②右瓶中水的作用是 通过气泡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写一个即可)
【解答】解:(1)图1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型反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则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来干燥氧气,则若采用装置D干燥所收集的O2,瓶中需盛放浓硫酸,气体要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则气体从a端通入;
(4)装置E可通过弹簧夹的打开和关闭来控制固体和液体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装置E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说明该反应放热;
(6)①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则左瓶中的二氧化锰可通过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回收;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则右瓶中水的作用是通过气泡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D;氧气;CaCO3+2HCl=CaCl2+CO2↑+H2O;
(3)浓硫酸;a;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放热;
(6)①过滤;
②通过气泡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合理即可)。
19.(10分)【科学探究】
果蔬洗涤盐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清洁用品。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品牌果蔬洗涤盐的性质及成分产生浓厚的兴趣,展开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检测果蔬洗涤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1)取适量果蔬洗涤盐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说明溶液呈碱性。
任务二:探究果蔬洗涤盐的成分
该品牌果蔬洗涤盐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阅资料】Ⅰ.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Ⅱ.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Ⅲ.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Ⅳ.碳酸银是白色沉淀,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2)同学们取一根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打磨干净,蘸取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 黄 色。同学们认为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钠的化合物。
【作出猜想】对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成分,同学们提出三种猜想:
(3)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 碳酸氢钠 ;
猜想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验证】
(4)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
【拓展探究】
(5)小黎同学想到妈妈以前常用食盐水洗水果蔬菜,猜想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钠。
于是小黎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并得出结论:取少量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溶于水中,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硝酸银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氯化钠。
【反思评价】
(6)有同学认为小黎同学的探究不够严谨,理由是 碳酸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银,会干扰氯化钠的检验 (用文字解释)。
【补充实验】(7)向小黎同学实验后的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溶液,观察到 白色沉淀不溶解 ,证明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还含有氯化钠。
【知识延伸】
(8)小钱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所示。由图中可知,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洗菜机、清水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 奶粉 。
【解答】解:(1)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结论是溶液呈碱性,则取适量果蔬洗涤盐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钠及其化合物灼烧会发出黄色火焰,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钠的化合物,则蘸取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3)果蔬洗涤盐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则猜想二:碳酸氢钠;
【实验验证】步骤Ⅰ:实验结论是猜想三成立,说明果蔬洗涤盐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步骤Ⅱ中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5)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则取少量该品牌果蔬洗涤盐溶于水中,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氯化钠;
(6)由于碳酸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银,会干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有同学认为小黎同学的探究不够严谨;
(7)碳酸银能溶于稀硝酸,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则向小黎同学实验后的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证明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含有氯化钠;
(8)由图中可知,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洗菜机、清水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奶粉,其农药残留最少。
故答案为:(1)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黄;
(3)碳酸氢钠;
【实验验证】步骤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CaCl2+Na2CO3=CaCO3↓+2NaCl;
(5)硝酸银;
(6)碳酸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银,会干扰氯化钠的检验;
(7)白色沉淀不溶解;
(8)奶粉。
20.(10分)铜是人类最先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1)湿法炼铜
《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硫酸铜)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该反应体现铁的活动性比铜 强 (填“强”或“弱”)。
(2)火法炼铜
目前世界上80%的原生铜是使用火法冶炼生产。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为原料,炼铜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①粉碎辉铜矿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②吹炼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S+O22Cu+SO2 ,该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火法炼铜工艺的烟气制酸系统能减缓的环境问题是 酸雨 。
(3)生物炼铜
①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生物炼铜”技术逐渐兴起。其中反应之一为Cu2S+O2+2H2SO42CuSO4+2H2O+X,X的化学式为 S 。
②火法炼铜和生物炼铜环境负荷对比数据如表所示,由表中信息可知,“生物炼铜”的优点有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写1条即可)。
【解答】解:(1)“熬胆矾(硫酸铜)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涉及的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铁能将铜盐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2)①粉碎辉铜矿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吹炼炉中反应为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S+O22Cu+SO2;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火法炼铜工艺的烟气制酸系统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缓的环境问题是:酸雨;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u、S、O、H的个数分别是2、3、10、4,生成物中含Cu、S、O、H的个数分别是2、2、10、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S,故X的化学式为:S;
②由表可知,“生物炼铜”能耗较低,且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较少,故优点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Fe+CuSO4=FeSO4+Cu;强;
(2)①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Cu2S+O22Cu+SO2;置换反应;
③酸雨;
(3)①S;
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21.(10分)用X射线检查胃肠病时,要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俗称“钡餐”)。工业上,可以重晶石(主要成分为BaSO4)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BaSO4粉体(如图1)。
(1)硫酸钠中钠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23:16 。
(2)已知BaS+Na2SO4═BaSO4↓+Na2S,若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9%的硫化钡溶液,理论上可制备硫酸钡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当BaSO4粒径达到亚微米级(0.1~1㎛)时,应用效果更优。
①经研究发现,在制备过程中可加入EDTA。通过分析下表数据可知:EDTA的加入能有效 减小 (填“减小”或“增大”)的BaSO4粒径。
②由图2可知,若要将制得的BaSO4粒径达到亚微米级,应选用添加的硬脂酸钠浓度为 2% 。
【解答】解:(1)硫酸钠中钠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23:16;
(2)m(BaS)=100g×16.9%=16.9g;设理论上可制备硫酸钡的质量是x,
BaS+Na2SO4═BaSO4↓+Na2S
169 233
16.9g x
=,x=23.3g;
答:理论上可制备硫酸钡的质量是23.3g;
(3)①经研究发现,在制备过程中可加入EDTA。通过分析下表数据可知:EDTA的加入能有效减小的BaSO4粒径;
②由图2可知,若要将制得的BaSO4粒径达到亚微米级,硫酸钡的平均粒径为0.953μm,这时选用添加的硬脂酸钠浓度为2%。
故答案为:
(1)23:16;
(2)23.3g;
(3)①减小;②2%。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法
A
N2(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O2(CO)
在空气中点燃气体
C
CaCO3(CaO)
高温煅烧
D
NaOH(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选项
劳动教育内容
化学知识
A
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洗完后的水中浮渣较多
使用的水可能是软水
B
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
洗洁精能乳化油污
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
将自行车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A.证明CO2能和NaOH溶液反应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一定量果蔬洗涤盐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
猜想三成立
步骤Ⅱ:另取少许果蔬洗涤盐溶于水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冶炼方法
能耗
温室效应CO2/kg
酸化效应SO2/kg
电力/kWh
煤/kg
火法炼铜
8706.90
3656.24
10909.29
79.04
生物炼铜
3915.14
1402.22
4090.57
11.93
类别
未添加EDTA
添加EDTA
BaSO4的平均粒径/㎛
14.129
4.961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法
A
N2(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O2(CO)
在空气中点燃气体
C
CaCO3(CaO)
高温煅烧
D
NaOH(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选项
劳动教育内容
化学知识
A
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洗完后的水中浮渣较多
使用的水可能是软水
B
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
洗洁精能乳化油污
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
将自行车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A.证明CO2能和NaOH溶液反应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一定量果蔬洗涤盐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三成立
步骤Ⅱ:另取少许果蔬洗涤盐溶于水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冶炼方法
能耗
温室效应CO2/kg
酸化效应SO2/kg
电力/kWh
煤/kg
火法炼铜
8706.90
3656.24
10909.29
79.04
生物炼铜
3915.14
1402.22
4090.57
11.93
类别
未添加EDTA
添加EDTA
BaSO4的平均粒径/㎛
14.129
4.96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81 D,下列相关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火药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1页。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