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A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A卷第Ⅱ卷及B卷为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闭塞(sè)抽丝剥茧(bō)
B.豢养(huàn)舵手(duò)兢兢业业(jīng)
C.娉婷(pīng)盘桓(huán)前仆后继(pū)
D.劫掠(lüè)恐吓(hè)铢两悉称(chè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圆规显出很鄙夷的神色,仿佛痴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
B.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不停顿地向前游去,不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
C.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泊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D.这段话本从教育方面赞美无言,但要想明了无言的意韵,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你知道吗?家喻户晓的诗作《清明》的作者可能不是杜牧。据国家图书馆古籍研究员任昳霏介绍,从唐代到北宋,这首诗在杜牧的文集中都销声匿迹。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称,该诗可能是南宋民间诗人妙手偶得,后被一些编书的学者附会到杜牧名下,收录于《千家诗》。文坛上诸如此类附会名家的现象还有很多,却并不影响这些诗作光耀千古。
A.家喻户晓B.销声匿迹C.妙手偶得D.诸如此类
4.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流转、源起的故事。②节目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构建成深刻全面的文化传播、交流,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③节目通过影视化拍摄手法,对与典籍有关的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④节目还深度开发新媒体平台,推动多种新形式产品,实现了大小屏联动的“叠加刷屏”效果。
A.①B.②C.③D.④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羡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仔细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刺:讥讽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友而别暮寝而思之
B.齐国之美丽者也闻寡人之耳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其真无马邪
D.皆以美于徐公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担任学官吗!只是(你)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啊。
B.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担任学官吗!只是(你)应当博览群书,知晓事情啊。
C.我难道想要你整理经书,担任学官吗!但是(你)应当博览群书,知晓事情啊。
D.我难道想要你整理经书,担任学官吗!但是(你)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啊。
8.下面关于甲乙两文共同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都表达劝说主题B.都表现君臣相得
C.都使用设喻类比D.都有现身说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③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请在谭嗣同的《潼关》与文天祥的《南安军》的颈联和尾联中任选其一,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
甲
魔幻的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唯美的舞蹈《只此青绿》、神奇的晚会《端午奇妙游》、灵动于大街小巷的汉服、马面裙……最近几年,“国潮”之风正劲。
“国潮”之源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古诗词文化魅力,把其中的家国情怀与奋进新征程相结合,以古人之志抒今人之情,成就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切入点的《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实现了口碑和流量的双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引领新潮流。
但有了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引领潮流吗?事实并非仅此,且看: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古诗灯光秀、互动节目“盛唐密盒”,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璀璨的盛唐文化;国家博物馆的金步摇玻璃杯、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路飞燕玩偶、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冰激凌等文创产品热卖,让原本只可远现的文物形象变得可亲可感。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效连接、融合,创造了传统文化引领生活潮流的当代路径。
(选自《人民日报》等,有删改)
乙
以前被年轻人认为“老土”的“国潮”之风如今为何越吹越劲?除掉其本身自带的优良禀赋,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呢?
近年来,数字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博物馆利用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了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共鸣。此外,还有传播方式的创新:观看网络直播,了解“非遗”产品制作;刷刷短视频,揭开故宫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动动手指飞“弹幕”,与《中国诗词大会》现场专家实时互动,深度体验……这些身临其境的参与方式,让我们可以对“国潮”之风大胆说爱!
仅是技术层面的改变还难以创造时代潮流,可能还需思考更深: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前的一段时间,国家积贫积弱,人们忙于生计,漠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国力迅速提升,国民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人们注重精神追求,开始关注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潮”之风从此刮起,方兴未艾。
(选自《光明日报》等,有删改)
10.“国潮”之风正劲是由哪些条件促成的?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条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以“‘国潮’风正劲”的话题开头,两文的第一段是否可以交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人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3分)
说到底,“国潮”澎湃,内源在“国”,外显于“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3.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写到:“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一束阳光”?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一束阳光”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作者笔下的海棠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对“本诗第三、四句写法独特,内涵丰富,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这一要求的回答,有不妥和不完整之处,请结合诗意进行修改和补充。(2分)
三、四句借物抒情,表达了对海棠的喜爱和赞美。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寨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素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阻殁,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②,约③官职,从权制④,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殆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忌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即曹操,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封。②仪轨:礼仪法度。③约:省减,简约。④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身,亲自
B.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平:平安,安定
C.犯法殆慢者虽亲必罚殆:同“怠”,懈怠
D.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咸:全,都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备受后世推崇,请结合选文和教材内《出师表》内容,简述其备受推崇的原因。(4分)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面是对初中语文教材内推荐名著的阅读方法摘要,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对应选择适配。(请将对应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分)( )
A.关注夸张与对比,体会批判精神。B.把握意象与手法,体味作品情感
C.借助资料与观察,培养科学精神。D.梳理事件与线索,收获生活启思。
备选名著:①《艾青诗选》 ②《昆虫记》 ③《红星照耀中国》 ④《儒林外史》
7.同为经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沈琼枝与简·爱都有过“逃离”经历:沈琼枝逃离宋家,简·爱逃离桑菲尔德庄园。请结合阅读体验,概括其逃离原因和体现的个人追求。(2分)
(1)沈琼枝逃离宋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的个人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爱逃离桑菲尔德庄园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的个人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芙蓉
阿来
①如果要写成都的秋花,怎么说,都要以木本的芙蓉为首。从时序上来说,芙蓉花差不多就是成都这个城市一年中最晚的花了。正所谓“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要待三圣乡的梅花开放,已是翻了年头。
②更可喜的是她的花期绵长。九月底,城中各处,偶尔可以看到团团浓绿的芙蓉树上,一朵两朵零星开放。那时,一树树黄花决明正在盛放。到了十月大假后,决明树艳丽的黄花呈现了零落之象。秋意一天浓于一天,这时,白的,粉的,红的芙蓉才真正渐次开放,在秋风中明艳美丽。 A 。说的正是此花开放的时令。
③这就是在成都观赏秋花,要以芙蓉为先的首要理由——自然物候上的理由。
④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理由。成都被简称为“蓉”城,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这个“蓉”,就是芙蓉花的“蓉”,木芙蓉的“蓉”。
⑤今年重阳,又逢周六,薄薄的太阳出来,我带着相机出去寻访芙蓉。其实,芙蓉花渐次开放,已经有十多天时间了。好多树下,都有了零星的落花。但枝头上着花更多,或者已然绽放,或者将要绽放,还有更多的花蕾在等待绽放。那些挣破了苞片的花蕾都是红色的,但盛开的芙蓉却是粉白红三色。查植物书,说芙蓉因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早晨开放者为白色,继而开放者为粉色,下午开放为红色。因为这个缘故,芙蓉花还有个“弄色芙蓉”的美称。我家楼下侧院中就有三株芙蓉,接连几天,我面对电脑累了,就下楼一次,一日里竟有五六次之多,并未见到书中所说变色的景象。早起开放是白色的,晚上还是白色。夕阳西下时是红色的,朝晖之下也是红色。但我因此看到了两个情形:一日,盛开的芙蓉花会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旋转,以便把展开的花瓣和黄色而密集的花蕊朝向太阳;当太阳沉下楼群组成的参差的天际,盛开的花瓣就微微闭合了。第二天太阳起来,又再度展开。
⑥今天的成都城市中,虽然四处都可见到芙蓉,但成林成片者,已不能见。这种美丽的本土的植物,不仅扎根于自然生境、更深植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古书《长物志》上说:“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水光与花色辉映,“照水芙蓉”历来被视为一种极致的美景。 B ,说的便是这一景致。成都多水,如果这个时节,某一段江岸,某一处湖边,遍开连绵的芙蓉,在这草木凋零的季节。那我们就得享一种宝贵的非物质的福祉了。
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人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芙蓉还真是一种能使这个城市显得清洁的树。一种有着内在清洁精神的树。发此感叹,是因为观察到芙蓉花凋谢的特别方式。好多次,到开满繁花的树下,在地上见不到片片零落的花瓣,只看到一个个干瘪了的花蕊,失去了粉嫩的红色,先是变成枯草的颜色,再变成泥土的颜色。那时,我纳闷,是花蕾太多,为了腾出更大的开放空间,就必须有一些花蕾未及开放就悄然凋落吗?我特地给楼下几朵芙蓉花作了标记,两三天后。我确认,这几朵盛开的花,萎谢之时,并未像常见的那样花瓣片片飘落,而花蕊变成了膨胀的籽实。那一朵朵花只是慢慢收拢了花瓣,重新变回了花蕾的形状。
⑧今天是11月16日,雨后天晴,气温又回到二十来度。再出去散步,见树树芙蓉还开放着。只是树上的花朵已然十分稀疏。细看枝头,也没有了待开的花蕾。我想,待这些芙蓉开尽,真正的冬天就到来了。
(选自《成都物候记》,有删改)
8.作者在首段即言“如果要写成都的秋花,怎么说,都要以木本的芙蓉为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作者“要以芙蓉为首”的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两句古诗是从原文中A、B两处抽取出来的,如果要还原,你认为应分别放回哪处?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
①王安石诗云:“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
②苏东坡诗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不要文章的第⑤段,读来依然连贯、完整,作者为何要写这一部分的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选自本土作家阿来记录成都本土植物的散文集《成都物候记》,作者将本篇放入《成都物候记》且作为该书的末篇,除了表达对芙蓉的喜爱之外,可能还有哪些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宽窄巷子是青羊文旅一张靓丽的名片,下面是一组有关宽窄巷子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宽窄巷子旅游宣传手册的一部分,请你根据图示,补全空缺处内容,方便外地游客在游览宽窄巷子前初步了解游览情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2)下面是一位外地游客在游览宽窄巷子前向你咨询相关事项。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注意语意准确连贯。(4分)
游客:您好!请问,宽窄巷子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游赏内容呢?
你:游客,您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看看古街、古建筑;尝尝成都特色美食:您游赏累了,还可以找个茶馆喝喝茶,听听川剧,感受一下采耳等。需要提醒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该时段人流量大,让您的游赏体验打折。
游客: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这要从两个方面看: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宽窄巷子是一个热门景点,周末和节假日人流量很大;二是尽量选择早上和傍晚,这两个时间点相对人少,可以避免人群拥挤。
(3)下面两则投稿到“青羊文旅”公众号的有关宽窄巷子的宣传语,它们在内容和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参考示例,进行修改。(句式、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4分)
①游宽帘巷子,享吃喝玩乐。
②宽窄巷子,古典完胜武侯祠,现代碾压金融城,最成都!
示例:宽窄巷子,宽宽窄窄分不清,还有一个井巷子,就像捉迷藏。
修改为:宽窄有度,游赏有趣。
①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D(铢两悉称chèn)
2.B(A.痴笑—嗤笑C.泊船—驳船D.意韵—意蕴)
3.B(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此处用错对象)
4.C(A流转、源起——语序不当:B构建成深刻全面的文化传播、交流——成分残缺;D推动……产品——搭配不当)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5.D(刺:指责)
6.B(A“而”都是连词,分别表顺承和修饰;C“其”分别为代词和语气助词,意思分别为“他的”“难道”;D“于”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比”“在”)
7.A(落实“治经”“但”“涉猎”“往事”)
8.C.(孙权劝说吕蒙未使用“设喻说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2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②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③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4分)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四、阅读下面的两段选文,完成10—12题。(10分)
10.(4分)①(“国潮”本身)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②(“国潮”由)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有效连接、融合;③(“国潮”制造、传播者者)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创新传播方式;④(人们)注重精神追求,关注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每点1分,意近即可)
11.(3分)①不能互换。(1分)②甲文通过列举“国潮”之风中出现的热点现象,引出说明对象“国潮”之风的形成;(1分)③乙文通过今昔社会对“国潮”现象的看法变化情况,引发对“‘国潮’之风越吹越劲”原因的深入论述。(1分)
12.(3分)①甲文。(1分)②甲文围绕“国潮之风”的形成,由内而外介绍“国潮”之风形成的两个要素: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效连接、融合。这句话从“国潮”现象本身角度强调“国潮”澎湃,内源在“国”,外显于“潮”,与甲文更匹配。(2分)
如选乙文,选择不得分,理由围绕人们注重“国潮”体现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潮流,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2分。
五、作文(60分)略
B卷
一、(共4分)
1.(2分)①娇嫩、繁茂,含苞待放;(1分)②内敛、智慧。(1分)
2.(2分)修改:三、四句借物说理。(1分)
补充:暗示、告诫儿辈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心迹,要保持内敛、纯洁。(1分)
二、(共12分)
3.(2分)B平:(被)平定。
4.(1)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译文:(3分)(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身高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大意准确1分,补充主语1分,落实“逸群”“异”各0.5分)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译文:(3分)刑罚和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怨恨他的人,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勉告诫明确啊。(大意准确1分,落实“峻”“怨”“用心平”“劝戒明”各0.5分)
5.(4分)①德才兼备: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感恩图报,尽心辅佐,是为德高;刘备在世时,建奇策、身使孙权到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辅佐刘禅,事无巨细,都处理得当,可见其文韬武略,是为才广。②忠君爱国:辅佐刘备父子,一生尽忠,全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他说法,符合题干要求,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如:诸葛亮知恩图报、深谙治国之道、赏罚分明、有政治远见等)
附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琊阳都人。(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身高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诸葛亮)遇到汉末天下动乱,跟着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并不求声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干,于是三次到他的草庐去拜访。诸葛亮深感刘备姿态雄伟才干杰出,于是双方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刘琮献出整个荆州投降,而刘备失事,(手下)人少,连一个立足之处都没有。诸葛亮当时年仅二十七岁,他向刘备献上奇特的计谋,亲自出使去拜见孙权,向东吴求援。孙权向来佩服仰慕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对他很是敬重,立即派遣三万大军来帮助刘备。刘备才能借助这支军队跟曹操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把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后来刘备又向西夺取了益州。益州平定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等到刘备去世,继位的刘禅年纪幼小,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一人裁决处理。他对外与东吴结盟,内部平定南越的叛乱,制订法律制度,整顿军备,他使机械装置达到了极其精妙的程度。他科条法令严明,赏罚决不失信,作恶的人没有不受到惩罚的,最后达到了官吏不敢违法乱纪,人人要求上进,路旁有贵重的东西摆着,也不会有人去捡它,强壮的人不以大欺小,(这都是受到他)通过风俗教化使社会安定平静,秩序良好啊!
(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礼仪法规,精简官职,建立合适的制度,广开言路吸纳众议,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信也会惩罚他们。坦白自首、勇于自新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罚,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他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他讲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之人决不录用。最后在整个蜀国,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罚和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怨恨他的人,因为他用心公平且劝勉告诫明确啊。
三、
(一)名著阅读(共4分)
6.(2分)A—④;B—①;C—②:D—③。(每个0.5分,写正确对应书名,也视为正确)
7.(1)(1分)沈琼枝逃离宋家原因:不甘被骗沦为妾氏:体现的个人追求:对个性解放(个人尊严、独立人格)的追求。(原因和追求各0.5分,意近即可)
(2)(1分)简·爱逃离桑菲尔德庄园原因: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体现的个人追求:对平等爱情(个人尊严、独立人格)的追求。(原因和追求各0.5分,意近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8.(5分)①自然物候上:芙蓉在一年中最晚开花,且花期绵长;花朵明艳美丽,形态多变。(2分)②文化上:芙蓉是成都别名“蓉城”的来源,且深植于成都的历史记忆,形成丰厚的芙蓉文化底蕴。(2分)③精神上:芙蓉有着内在的清洁精神。(1分)
9.(4分)①放回B处,②放回A处。(1分)王诗表现水边芙蓉开放的美艳之态,印证B处“照水芙蓉”的极美景致;(1分)苏诗表现成片的芙蓉集体盛放,“只有”“独自”强调了芙蓉开放的时令特点,照应A处芙蓉深秋开放的内容。(2分)
10.(5分)①写芙蓉不同开放状态、变色趣闻以及“我”家楼下芙蓉的开放情形,(1分)②表现芙蓉花色、花态之美,在成都常见;(1分)③照应前文成都别称“蓉城”:(1分)④丰富关于芙蓉开花内容的描写,充实文章内容;(1分)⑤宕开一笔,不接续前文直接写芙蓉文化层面的内容,使行文更有波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1.(4分)①通过介绍芙蓉的自然物候特征、相关历史文化、与之相应的城市精神,从这个角度展现成都的城市风貌及特征。(1分)②表达对芙蓉所象征的清洁精神的倡导。(1分)③作为末篇,照应芙蓉是成都一年中开花最晚的花;(1分)④扣合成都别称“蓉城”之意,以此为末篇,为全书作结,意蕴圆满深刻。(1分)
四、(共12分)
12(1)(4分)参考示例:①建造历史久远;②建筑风格古朴(素雅);③民俗(习俗);④文化内涵深刻。(每点1分,角度准确0.5分,特点准确0.5分;每点不超过6个字,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4分)参考示例:①可以游赏(值得推荐)的内容很多②注意选择合适的游览时间③什么时间适合游览呢④一是尽量避开周末和节假日(每点1分,意近即可)
(3)(4分)参考示例:
①修改为:游宽窄巷子,品成都文化。
②修改为:宽窄巷子,让你感受蓉城的历史沉淀与现代气息。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10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课文原句填空,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