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8,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第一,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有的作品还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的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族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选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材料二: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干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他在歌剧的史诗剧实验中,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经验,创作了《四川好人》。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摘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将中国古典悲剧和西方悲剧的比较放在中西方文学比较观下来审视,认为民族精神的差异是两者区别鲜明的关键。
B.中国古典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性格内向,而西方悲剧人物性格则因其文化特点而显得外向。
C.中国古典悲剧都讲究“悲欢离合”“苦乐相错”和“大团圆”结局,而西方悲剧则是一悲到底,以死亡或毁灭为结局。
D.中国古典悲剧由于注重塑造贫民形象,所以没有英雄人物,而西方悲剧则因为过于关注英雄形象,所以没有贫民形象。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就是为了舞台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B.中国戏曲注重演员的表演,与西方的戏剧相比,中国的戏曲情节在客观真实性上远不如西方的戏剧。
C.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
D.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写的对戏剧进行理论总结的名著《诗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戏剧理论。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观念对中国古典悲剧影响,从而导致悲剧人物无法游离于总体的罗网的一项是(3分)
A.《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为缓和爱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无奈休妻,最终自缢而亡。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为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抛江中,愤然投江而死。
C.《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用殉情成全来世的爱情。
D.《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为了汉匈之间不再爆发战争,毅然选择出塞和亲,最后投江自尽。
4.下面是中西悲剧对比一览表,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中西悲剧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悲剧多书写反映孝道、爱情、冤案的故事,有比较明显的贫民化倾向。
B.西方悲剧主人公多对现存秩序不满,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为目的,体现出重批判的精神。
C.中国古典悲剧中正义的伸张常靠别人的帮助,是因为缺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反抗精神。
D.西方悲剧塑造“非完美型”主人公形象,易于展现人性,表现情爱、妒忌、背叛等主题。
5.请结合课文及材料二内容,简要分析《窦娥冤》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性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
旁白: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一个旧式四合院里,这里住着房东吴太太和她的佣人李嫂,以及两个学生租客杨长雄和成众。
[开幕时,李嫂在擦吴太太的东西,杨长雄和成众坐在窗外下棋,吴太太在晒太阳。“啪”,李嫂打破了一只花瓶]
吴太太:呀!我的宝贝花瓶!
李嫂:(诚惶诚恐)太太,真对不起,我一不小心……
吴太太:不小心就完事了?你赔我的花瓶,三块钱国币。
长雄:太太,何必呢?一只花瓶,没必要让她赔。
吴太太:什么没必要?三块钱国币,一分都不能少。
李嫂:我没钱。
吴太太:没钱?让我搜搜。(搜李嫂身)才三毛钱,剩下的呢?
李嫂:太太,我真是穷人。
吴太太:穷人,这年头,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
吴太太:(走进屋去,拿出另一只花瓶),看,就是和这个一对儿的花瓶。五年前我花了六块钱买下的,她却把那一只打个粉碎!你说可恨不可恨。我妻她照原价赔我三块钱,可算是十二分的客气了。(说着,顺手将花瓶放在一张茶几上)
成众: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连将军都不说一声!
吴太太:……现在的三块钱,值什么?抵不到以前的三毛钱,按理说应该照市价赔我才是。
成众:(并非认真的)唉,老杨,我和你赌一个彩头好不好?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送给李嫂让她还债,怎么样?
杨长雄:李嫂这不是债,我也没有钱。你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用刚听到的口吻)这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枝,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呀!
吴太太:(回头向杨)啊,你知道说穷,你也会说你是一个穷人!
杨长雄:吴太太,你还要多讲吗?
吴太太: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杨长雄:好罢,你既然要讲,现在我就把这个道理讲给你听。我们都是穷人,不错,不过穷人也有穷人的等级。一个请得起佣人的太太,如果是穷人的话,是一个高级的穷人;一个服侍太太的佣人,是一个低级的穷人。李嫂是你雇用的一个佣人,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三块钱你可以不在乎,可她……
吴太太:你这话不通,什么叫做可以不在乎?
杨长雄:就承认这个问题不是在乎不在乎,也不是赔不赔得起的问题。穷不穷,赔不赔得起,讲的是一个情,人情之情。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我们争的是:一个佣人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一个佣人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主人不应当要她赔。
吴太太:胡说八道!
杨长雄:胡说八道?我还有话要说。
吴太太:你再说下去,我就叫警察啦。警察!警察……
李嫂:杨先生,您别说了,我赔这三块钱国币。
成众:下棋,下棋。[杨继续未完的棋局,少停,外面走进一个警察]
吴太太:啊呀,警察先生!你来了,太好了,谢谢你!
警察:太太!
吴太太:(来到警察身旁,指着李嫂对着警察)这是我的一个佣人,她刚才把我的一只花瓶打破了,我的花瓶原来是一对(说着,从茶几上将另一只花瓶拿来作证),现在我要她照原价赔我三块钱国币,她自己也已经答应了赔我。现在我先请问你,她打破了我的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
警察:这还用说嘛。
吴太太:好,请你问问她,花瓶是不是她打破的?是不是她答应了愿意赔我?
警察:(认为用不着问)这还用说嘛。
吴太太:请你问一问,她是不是答应了赔我三块钱?
警察:(向李嫂)你懂吗?你打碎了主人家的花瓶,太太要你赔她,赔三块钱国币,你听懂了没有?
[李嫂低头无言]
吴太太:好了。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的身上,她只有三毛钱。现在请你等一等,(向杨看了一眼,走进房一会,提了一个小包袱走出)这是她的铺盖。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对面当铺去,当三块钱给我。
杨长雄:(跳起来)什么?你要当她的铺盖!
吴太太:是的。
杨长雄:(走到吴面前)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当了,你叫她睡什么?
昊太太:这是她的铺盖,与你无关!(转向警察)警察先生,我指给你看那家当铺在哪里。(向门走去)
杨长雄:(①)不行!
吴太太:什么不行?这又不是你的东西?你别再多管闲事!
成众:(②)下棋,下棋,下棋,下棋。
[吴走进正屋、警察、李嫂同走出,杨回到位置上,气得说不出话来]
成众:(③)这盘棋你大概是下不完了罢?我自己下吧(一人代表两方,下未完的棋局)
杨长雄:(转过气来)唉,气人不气人?你见过这样不讲理的吗?我真想揍她一顿,出出气。
成众: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大好吧。(④)可是我认为应该给她一个教训。
杨长雄:这样的女人,除了拳头的教训,没有别的办法了,我先给她几拳,打一个痛快再说。(站了起来,好像真想预备动手)
成众:这可不好。(又走了几着棋)
[警察走进,手里拿了三张纸币,后面跟着李嫂]
警察:太太!这是三块钱国币,交给你。(呈上纸币)
吴太太:谢谢你,谢谢你。(引着警察一同走出)
杨长雄:(向成众)你说是不是不要脸?……这样一个无耻的泼妇!
吴太太:什么?你讲什么?你骂人是不是?(向成众)成先生,他破口骂人……
成众: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听见。
吴太太;(再转向杨,一逼)无耻,我请问你什么叫无耻?一个在背后骂人的人,这才是无耻。[杨仍旧无言,一忍]
吴太太:(再逼)一个大学生,以为有什么了不起,自己说话不通,还想来教育别人,自以为是受过高等教育,开口骂人!泼妇,请问什么叫做泼妇,哪一个是泼妇,讲啊![杨欲言而止,再忍]
吴太太:(三逼,转到杨面前)你没的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入你不敢承认,这才是无耻。是的,无耻!下流!混蛋!
[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拿起茶几上的花瓶,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吴太太:(血管暴涨,双手撑腰)啊!你这干什么!
杨长雄:(闭紧嘴唇,握紧拳头,没说话。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三张纸币)给,三块钱——国币!
吴太太:(事出意外,一时无语。抢了纸币,握在手里,鼓着眼,看着对方)这……
成众:和棋。[收拾棋子]
集体谢幕,下场。 (有删改)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警察是剧本中的次要人物,他附和吴太太的强词夺理,听凭吴太太差遭,替她去典押李嫂的铺盖,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
B.“你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一句是杨长雄讽刺成众的激愤之语,因为成众提议杨长雄下棋拿出三块钱作为赌注,赌个输赢。
C.“三块钱国币”一句中,“国币”和叹号不仅表达了杨长雄对吴太太斤斤计较的嘲弄,而且隐含着他对当时物价飞涨的抗议。
D.李嫂打碎花瓶出于无心,杨长雄砸碎花瓶却是有意,如此安排的目的是凸显吴太太的不通人情和杨长雄的冲动。
7.下列填入文中①②③④处的舞台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走去把杨长雄拉开 b.似乎经过了一番考虑 c.拦住去路 d.静默了一会
A.①a②b③c④d B.①b②d③a④c
C.①d②c③a④b D.①c②a③d④b
8.“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本剧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是如何发展的?(6分)9.剧中杨长雄和成众的棋局未完,剧终成众却说“和棋”,“和棋”二字有何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②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智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成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当将相诸君与之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狱掾(yuàn),指狱曹的属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3分)
诸侯军救巨鹿A下者B十余壁C莫敢D纵兵E及楚F击秦G诸将皆从H壁上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沐猴而冠,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文中指后者,是“说者”讥讽项羽的话。
B.“诸侯皆属焉”,与“若属且皆为所虏”中的两个“属”字意义相同。
C.“被坚执锐”形容全副武装,“坚”“锐”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D.关中,文中的“关”,即函谷关。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易守难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有胆识和谋略。曾以破釜沉舟之举,统一军心激昂斗志,率领楚军多次取得胜利。
B.项羽一战成名,威震天下。巨鹿之战后,诸将在他面前都胆战心惊,从此都听从他的指挥。
C.项羽有浓重的故土观念。他不肯选择在地形险要的关中称王建国,而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还烹杀了嘲笑他的人。
D.项羽背信弃义。在并力灭秦之后,他并没有按约定让刘邦在咸阳称王,而是玩弄手段,把他分封在巴蜀之地。
13.文言翻译。(8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4分)
(2)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4分)
14.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作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西江月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后回乡退隐,绝意仕途。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暗示其间经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B.三、四句描写词人乘船过湖的情景,“东风”寒凉,“杨柳”送客,以景写情,清冷之景中蕴含着清冷之情。
C.“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词人一直安于这种恬淡的生活,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
D.本词上片重写景,表达旧地重游之伤感,下片重议论,主要表达怀才不遇的激愤。
16.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庖丁解牛》中表明庖丁在解牛的过程中,从未将刀经过筋骨纠结的地方的一句是“ 。”
(2)《游园》【皂罗袍】中“ , ”两句,描写后花园百花盛开之景,由此引起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 , ”。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18.《红楼梦》第三回中写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以下三句是其对“三春”的第一印象:
①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②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③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她们依次是(3分)
A.①迎春 ②惜春 ③探春 B.①探春 ②惜春 ③迎春
C.①惜春 ②探春 ③迎春 D.①探春 ②迎春 ③惜春
19.《红楼梦》第三回中借《西江月》词,以“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评价宝玉,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玉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宝玉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宝玉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宝玉固执任性,举止我行我素。
20.《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出现的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谜底是 .(1分),其作者是 (1分)。
21.根据《红楼梦》,完成小题。
从谐音入手理解《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书中众多人、事、物、地等名称常运用谐音,渗透着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其深刻的寓意对把握《红褛梦》的要旨、解读《红楼梦》真味有很大帮助。如“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作用(寓意)是反映四姑娘及大观园中众多姑娘命运多舛等。请从《红楼梦》原著中找出两个名称,并分别写出它们的谐音名称和简要的寓意。
① (1分)谐音 (1分);寓意: (1分)
② (1分)谐音 (1分);寓意: (1分)
2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2分)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4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恩格斯
②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③悲剧能够“唤起悲悯与畏惧(即痛苦感)之情并使这类感情得以净化”。
——亚里士多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从必修下第二单元的课文《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中任选一篇,结合材料写一篇戏剧评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对比类目
中
西
悲剧的人物
多以平民为主
多以贵族为主
故事类型
孝道、爱情、冤案
宫斗、爱情、夺权、复仇
指导思想
传统伦理道德
基督教义
正义的伸张
别人的帮助
自己的奋斗
社会观
相信命运、因果报应
重批判精神
主人公形象
忠孝、善良完美型
非完美型
主题类型
忠、孝、节、义
情爱、妒忌、背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