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51983/0-17160754398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51983/0-17160754399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51983/0-17160754399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51983/1-17160754427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51983/1-17160754428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51983/1-17160754428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Na:23 C:12 O:16 Ba:13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家常菜中有很多美食,下列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高烧山药B. 菠菜粉条C. 孜然羊肉D. 红烧茄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烧山药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菠菜中含有维生素,粉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孜然羊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红烧茄子中富含维生素、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中国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B.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C. 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造成森林资源浪费,该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符合题意;
B、垃圾是被废弃的资源,分类回收,利用垃圾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减少污染,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减少污染,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主要是CO、NO等有毒气体,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将其转换为无毒的CO2和N2,减少污染大气,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 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如图是碘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C. 碘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D. 食用含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碘的汉字名称偏旁“石”可知,碘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碘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碘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26.9,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说法错误;
D、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用加碘食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配制氯化钠溶液
C. 测定溶液的pHD. 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A不正确;
B.配制溶液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选项B不正确;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把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选项C不正确;
D.过滤操作的规范为“一贴、二低、三靠”,图示符合规范,选项D正确。故选D。
5. 在全国各地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工作中,为了阻断病毒传播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各种消毒剂,下列对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C2H4O3)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B. H2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C. “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属于氧化物
D. 乙醇的化学式:CH3CO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A错误;
B、H2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16,故B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次氯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故D错误。
故选B。
6. 兰州第二水源地建设推进顺利,将于2019年10月为兰州市民供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B. 水的硬度与人体健康没有关系
C.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 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及有异味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 如果水有一定硬度,通过饮水就可以补充一定量的钙镁离子。在水质硬度较高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而在水质硬度较低的地区会存在缺乏钙、镁等微量元素等情况。所以水的硬度与人体健康有关系,说法错误;
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煮沸能使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析出,这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最简单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故说法正确;
D. 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把肥皂水滴在水里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或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故说法正确。
故选B。
7.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水区分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
C. 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D. 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溶于水,取样,分别加入水,能形成溶液的是碳酸钠,不能形成溶液的是碳酸钙,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将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氮气,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性和中性溶液遇酚酞均不能使其变色,稀盐酸显酸性、食盐水显中性,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都不能变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区分物质的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如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 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 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微观图可知,每2个甲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1个丙的分子和3个乙的分子。
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物质甲的分子由3个A原子和1个B原子构成,即物质甲是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的反应物2个分子中共有6个A原子。2个B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丙1个分子中含2个B原子,则生成物乙的3分子中应含6个A原子,则每个乙分子中含2个A原子,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C. 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C、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粉不与氯化亚铁反应,铁粉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混合物加足量铁粉、过滤,除去的是主要物质(CuCl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与主要物质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C、软水与硬水都呈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不能鉴别,鉴别硬水与软水,应选择肥皂水,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错误;
D、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向NaOH溶液样品中滴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Ca(OH)2,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正确。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11.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均有错误,请你加以改正。
(1)2个氮分子:2N______;
(2)1个钙离子:Ca+2______;
(3)氦气:He2______;
(4)氯化镁:MgCl______;
(5)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2O3______。
【答案】(1)2N2 (2)Ca2+
(3)He (4)MgCl2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小问2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可表示为:Ca2+;
【小问3详解】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为He;
【小问4详解】
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
【小问5详解】
氧化铁(Fe2O3)中,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所谓“加碘盐”是指在一定量的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甲醛(化学式为:CH2O)有剧毒且能致癌,是一种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新装修的房屋会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______,因此新装修的房屋最好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入住。
(3)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吸附③消毒④蒸馏,其中没有用到的是______(填序号)。用自来水烧水的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消除,这种调味品是______。
【答案】(1) ①. 元素 ②. +5
(2) ①. 有机物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
(3) ①. ④ ②. 食醋(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这里的“钙”、“锌”、“碘”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碘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5;
【小问2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甲醛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新装修的房屋会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气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小问3详解】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为:沉淀(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除去致病菌和病毒等),无需蒸馏,故其中没有用到的是④;
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水垢。
13.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丙的溶解度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2)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
(4)t3℃ 时,将 30g 甲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5)t3℃ 时,将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到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1)< (2)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75 (5)乙>甲>丙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丙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小问2详解】
P点是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小问3详解】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小问4详解】
t3℃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25g甲,所得溶液=50g+25g=75g;
【小问5详解】
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14.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E和H2SO4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4)A和D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为:A______,D______(任写一条)。
【答案】(1) ①. CaCO3 ②. Ca(OH)2
(2) ①. 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 ②. 复分解反应
(3)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4) ①. 用作建筑材料(合理即可) ②.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A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B和C,B与水能转化生成D,D与Na2CO3能转化为F,F能转化为H,H为蓝色沉淀,H可能是氢氧化铜,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氢氧化钠与铜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F是氢氧化钠;E为黑色固体,E与硫酸能转化为G,G为铜盐,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E是氧化铜,G为硫酸铜,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时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则C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猜想成立。
【小问1详解】
物质A是碳酸钙,化学式:CaCO3,D是氧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小问2详解】
D→F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E和H2SO4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小问4详解】
A是碳酸钙,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氧氧化钙,具有碱性,能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三、实验探究题 (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15.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装置明显的一处错误是:______,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用F装置收集氧气,刚开始不宜收集,收集的最佳时刻是: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还需要的药品是______,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和装置D用胶皮管连接,并在装置D中盛放______(填物质名称)试剂。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2) ①. 管口没有一团棉花 ②. ③.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3) ①. 稀盐酸 ②. BE或者CE ③. CaCO3+2HCl=CaCl2+H2O+CO2↑ ④. ① ⑤. 浓硫酸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的名称:试管;标有字母b的仪器的名称: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装置明显的一处错误是:管口没有一团棉花,试管内的粉末会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用E装置收集氧气,刚开始气体中存在空气,不宜收集,收集的最佳时刻是: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还需要的药品是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E或者CE;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端进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和装置D用胶皮管连接,并在装置D中盛放浓硫酸试剂;
【小问4详解】
在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6. 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后的灾区需要大量的消毒剂、漂白剂和清洁剂等。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过碳酸钠是一种多用途的清洁剂,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使过碳酸钠失效___________。
A. 稀硫酸B. 二氧化锰C. 氢氧化钠溶液D. 氯化钙溶液
【实验探究1】探究过碳酸钠溶于热水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O2;猜想二:CO2。
【实验验证】
(2)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打开橡胶塞,向其中伸入_______,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证实猜想一正确。
【实验探究2】探究过碳酸钠溶于水后得到的无色液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3)猜想一:NaOH;猜想二:________;猜想三:Na2CO3、NaOH。
(4)【实验验证】
【反思评价】
(5)小红认为通过操作①证明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C (2)带火星的木条
(3)Na2CO3 (4) ① 溶液变红 ②. 二 ③.
(5)Na2CO3溶液也呈碱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可知,2Na2CO3·3H2O2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Na2CO3能与稀硫酸和氯化钙发生化学反应,H2O2能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与氧气,氢氧化钠与Na2CO3和H2O2都不发生化学反应,故氢氧化钠不能使过碳酸钠变质失效,故选C;
【小问2详解】
猜想一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打开橡胶塞,向其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到小木条复燃,证实猜想一正确,故填:带火星的小木条;
【小问3详解】
结合猜想一、三得出猜想二为:Na2CO3,故填:Na2CO3;
【小问4详解】
实验操作①:实验结论猜想一成立,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呈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可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故填:溶液变红;
实验操作②: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水溶液呈中性,故向①中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为无色,证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正确,故填:二;;
小问5详解】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实验操作①证明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故填:Na2CO3溶液也呈碱性。
四、计算题:
17. 无土栽培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8%的KNO3。
(1)KNO3属于__________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
(2)欲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配制150kg上述营养液,需要加水______kg.
【答案】(1)复合肥料
(2)96.9
【解析】
【小问1详解】
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小问2详解】
设需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20%x=150kg×7.08%,解得x=53.1kg,则需加水的质量为150kg-53.1kg=96.9kg。
18. 将100gNa2CO3溶液和l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的质量为234g。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2)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滤液质量为234g,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2)设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解析】
【分析】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见答案。
【点睛】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2
加足量铁粉、过滤
B
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通过澄清石灰水
C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无色酚酞,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 溶液中是否含有Ca(OH)2
滴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混合后的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
猜想一正确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入足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
猜想______正确,写出滴入C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测试题(七)(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测试题(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测试题七原卷版docx、2024年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测试题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省韶关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一)(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韶关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一)(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韶关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一原卷版docx、2024年广东省韶关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