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第二单元)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67,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第二单元)科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Ca—40,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金属铯, 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符号能简明扼要的表示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
A. 氮元素B. 细胞结构
C. 阿基米德公式D. 空气的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属于符号,选项正确;
B、图是细胞结构的示意图,不属于符号,选项错误;
C、图是浮力的计算公式,不属于符号,选项错误;
D、图表示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一种统计图,不属于符号,选项错误,故选A。
2.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ClNaB. 氧化铝:AL2O3
C. 氖气:NeD. 氢氧化钙Ca(H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A不正确;
B、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B不正确;
C、氖气由氖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e。C正确;
D、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微粒是( )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A. 氮元素B. 氮原子C. 氮离子D. 氮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详解】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因此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分子。
故选D。
4. “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下表四种物质三者之间的联系没有一一对应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H4,选项正确;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2,选项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H2O,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O2,选项正确;
故选B。
5. 空气质量关乎着人们的健康,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等气体,这三种物质都含有( )
A. 氧分子B. 氧离子C. 氧气D. 氧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分别是由二氧化氮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三氧化硫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氧分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分别是由二氧化氮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三氧化硫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氧离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均不含氧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物质由元素组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 根据下表的信息,判断下列微粒中是离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详解】A、①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②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该选项符合题意;
C、③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④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金属铯(Cs)制造真空件器、光电管等的重要材料。已知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其质子数为55,则铯原子的核外电子为( )
A. 55B. 78C. 133D. 188
【答案】A
【解析】
【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5,故其核外电子数为 55。
故选A。
8.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钠的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B. 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C.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相同
D. 氯化钠分子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形成过程图可知,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形成过程图可知,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变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024年,嫦娥六号将出征月球,从月球背面的土壤中采集更多的样品,争取实现2000克的目标。月壤中富含氦-3,可参与核反应产生巨大能量以供发电。请完成下面小题。
9. 如图是氦-3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表示的是( )
A. 电子B. 中子C. 质子D. 原子核
10. 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信息如图所示)形式存在。下列关于氦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 元素符号是He
C. 核外电子数为2D. 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g
11.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
B. 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
C. 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
D. 稀有气体都很稳定,始终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答案】9. A 10. D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氦原子的结构模型可知,●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故图中●表示的微粒是电子,故选A;
【10题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氦,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He,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题详解】
A、根据化合价规则可知,Na2He中Na为+1价,He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Na2He中Na、He元素质量比=(23×2):4=23:2,故选项说法错误;
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钠,又含非金属元素氦,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我国近七成的人有着肠胃不适的症状,在检查时大部分都会发现肠胃中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对肠胃伤害较大,且具有传染性的细菌。临床通常使用阿莫西林治除幽门螺旋杆菌。请完成下面小题。
12. 科学家发现左氧氟沙星化学式为(C18H20FN3O4)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左氧氟沙星由分子构成B. 左氧氟沙星由5种元素组成
C. 左氧氟沙星中碳元素含量最高D. 左氧氟沙星中有46个原子
13.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中最简单的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碳-13、碳-14为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可表示为13C、14C)请回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3C、14C中的中子数相同
B. 13C、14C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 13C、14Cl的核电荷数相同
D. 13C、14C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3和14
14.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时被要求口服一颗胶囊内含13CO(NH2)2.13CO(NH2)2和H2O反应生成13CO2和NH3,要分析呼出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判断患者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B.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D. 反应前后13C原子质量不变
【答案】12. D 13. C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A、左氧氟沙星是由左氧氟沙星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B、左氧氟沙星由碳、氢、氟、氮、氧5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左氧氟沙星中碳、氢、氟、氮、氧5种元素的质量比=(12×18):(1×20):(19×1):(14×3):(16×4)=216:20:19:42:64,则左氧氟沙星中碳元素含量最高,说法正确;
D、左氧氟沙星是由左氧氟沙星分子构成的,1个左氧氟沙星分子中含有18+20+1+3+4=46个原子,说法错误。
故选D。
【13题详解】
A、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错误;
B、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同,错误;
C、13C、14C都属于碳元素,核电荷数相同,正确;
D、13C、14C都属于碳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3、14,错误;
故选C。
【14题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说法错误;
C、反应中涉及的物质中,尿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13C原子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B。
15. 某氧化物RO2是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RO2的化学式为( )
A. CO2B. SO2C. ClO2D. NO2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2)=71:64,x=35.5;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故RO2的化学式为ClO2。故选C。
二、非选择题(16题每空一分,24题9分,25题9分,其余每空2分,共70分)
16. 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氮气______;
(2)氩气______;
(3)硫化钾______;
(4)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5)氧化铜______;
(6)硫酸钠______。
【答案】(1)N2 (2)Ar
(3)K2S (4)2
(5)CuO (6)Na2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只需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故填:N2;
【小问2详解】
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可表示该物质组成,氩气可表示为Ar,故填:Ar;
【小问3详解】
硫化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K2S,故填:K2S;
【小问4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2,故填:2;
【小问5详解】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CuO,故填:CuO;
【小问6详解】
硫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Na2SO4,故填:Na2SO4。
17. 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小明整理的部分笔记,据此回答:
(1)补充完善处分类依据:______。
(2)将下列物质补充到笔记中: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盐水⑤冰水混合物⑥铁,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答案】 ①. 是否含有同种元素 ②. ②⑥ ③. ③⑤ ④. ①④
【解析】
【详解】(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单质、化合物的分类依据为:是否含有同种元素。故填:是否含有同种元素。
(2)①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组成,属于混合物;②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③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④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⑤冰和水是同种物质,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⑥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所以属于单质的是②⑥;属于化合物的是③⑤;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④。故填:②⑥;③⑤;①④。
18. 符号①,②2C,③CO2,④O2-中都有数字“2”,其中数字“2”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数字“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符号③中“2”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答案】 ①. ① ②. ④ ③.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解析】
【详解】①中数字“2”表示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②2C中数字“2”表示为2个碳原子;
③CO2中数字“2”表示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O2-中数字“2”表示为一个氧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19. 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表序号中,代表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性质通常有规律地变化。如图显示了第IA族元素所构成的金属的熔点。根据图像,描述第1A族所构成的金属的熔点变化情况:______。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利用原子的高速轰击,形成了一种新的原子,原子序数为117,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_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第ⅠA族元素自上而下,所构成的金属的熔点逐渐降低 ③. 质子
【解析】
【详解】(1)图甲序号中,①是锂元素,②是氟元素,③是镁元素,锂元素、镁元素的元素名称中含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氟元素名称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代表非金属元素的是②;
(2)根据第ⅠA族元素所构成的金属的熔点图像可知,第ⅠA族元素自上而下,所构成的金属的熔点逐渐降低;
(3)因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117号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20. 科学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碳-12原子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______。
(3)根据材料三,现发现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图,根据上述资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子:______。
【答案】 ①. B ②. 中子 ③. 21×a%+22×b%+20×c%
【解析】
【详解】(1)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即为整数,选项中,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不为整数,则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支持材料一,故填B。
(2)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则同种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中子数不同,故填中子。
(3)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由图可知,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1×a%+22×b%+20×c%,故填21×a%+22×b%+20×c%。
21. 在学习完模型的建立后,小明和小红尝试完成项目任务:建构分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变化。以下是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据此回答以下题目:
驱动问题:如何利用水分子模型解释水的物态变化。
任务一:制作水分子模型
资料:水的化学式H2O,氢原子直径,氧原子直径。
材料:①直径2cm白色圆片若干②直径2cm黑色圆片若干
③直径2.8cm白色圆片若干④直径2.8cm黑色圆片若干
⑤直径8cm白色圆片若干⑥直径8cm黑色圆片若干
任务二:利用建构的分子模型解释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资料:水的密度是1g/cm3,冰的密度是0.9g/cm3。
(1)为使其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达到优秀,其选材为( )
A.①② B.④⑤ C.①④ D.②⑥
(2)请结合资料建构水分子模型,并在下图中画出水结冰时冰的模型。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上述变化的实质是______,因此该变化属于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 ①. C ②. ③. 分子间间隔改变 ④. 物理变化
【解析】
21题详解】
若要使其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达到优秀,则要能区分原子种类、并符合原子实际比例,由资料可知,水的化学式H2O,氢原子直径0.53×10−10m,氧原子直径0.74×10−10m,水由两种元素组成,故要选用不同颜色卡片,又有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直径比约为1.4:1=2.8:2,故选用直径为2cm和2.8cm的卡片,则应选用①④或②③,故选:C;
【22题详解】
由资料可知,水的密度是1g/cm3,冰的密度是0.9g/cm3,水结成冰分子种类不变,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由水的密度比冰大可知水的分子间隔比冰小,故冰的分子模型为,故填:;
23题详解】
水结成冰的微观实质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分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分子间间隔改变、物理变化。
22. 图表是整理数据、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氩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3)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降低,这样得失电子才平衡。某兴趣小组想探究钾(K)与水(H2O)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小明猜想生成物为KOH和H2;小实猜想生成物为KOH和O2,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请指出并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答案】 ①. 非金属元素 ②.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 ③. 小实的猜想不正确,若生成物为氢氧化钾和氧气,则钾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均升高
【解析】
【详解】(1)氩为“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
(2)由图可知,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催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依次增大。
(3)钾单质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而氢氧化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化合价升高;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而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生成物不能为氧气,因为氧元素化合价也升高。
23.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甲)。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度,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度,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且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______;
(2)支持卢瑟福推测“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依据的实验证据是______;
(3)图乙为α粒子轰击金箔时的运动轨迹,请在图乙中补全A处α粒子的后半段大致运动轨迹。______。
【答案】 ①. 原子核 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③.
【解析】
【详解】(1)[1]根据原子结构可知,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3]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如图所示:
24. 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体验用土灶进行菜肴烹饪。土灶通常以木柴、秸秆为燃料。木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简化后的化学式为(C6H10O5)。
(1)纤维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请计算纤维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3)请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甲烷(CH4)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
【答案】 ①. 36:5:40 ②. ③.
【解析】
【详解】(1)纤维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10):(16×5)=36:5:40;
(2)纤维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含14.4g碳元素甲烷的质量=。
25. 传统纸的制作耗材大,环境污染严重,现代工业中,将方解石(主要成分为CaCO3,含少量其他矿物)与不同比例的树脂进行混合,使新型纸张具备可自然降解等特点。根据纸中碳酸钙含量的不同可将纸张种类分为:
①合成纸:碳酸钙含量不超过50%
②石头纸:碳酸钙含量为50%-75%
③石塑特种纸:碳酸钙含量超过80%
(1)从物质分类上,石头纸属于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经测定某块方解石中钙元素的质量为360千克,用该方解石可制作2000千克的新型纸,请通过计算判断制成的纸张属于哪种类型?( )
(3)针对新型纸能否完全替代传统纸,小实调查了新型纸防水性能更好。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收集哪些信息?______
【答案】 ①. 混合物 ②. 解:方解石中钙元素的质量为360千克
可制得的碳酸钙的质量=360千克÷×100%=900千克
制得的新型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 45%
所以制成的纸张类型为合成纸
答:制成的纸张为合成纸。 ③. 新型纸的防水性##制作新型纸张是否有环境污染##新型纸张的生产成本
【解析】
【详解】(1)石头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50%-75%,还含有其它物质,所以石头纸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见答案
(3)新型纸能否完全替代传统纸,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新型纸的防水性,制作新型纸张是否有环境污染,新型纸张的生产成本等,故填新型纸的防水性,制作新型纸张是否有环境污染或新型纸张的生产成本等。选项
A
B
C
D
物质
甲烷
氢气
水
二氧化碳
微观
符号
序号
质子
中子
电子
①
14
14
14
②
26
30
24
③
26
30
26
④
14
16
14
IA族
0族
H
IIA族
IIIA族
IVA族
VA族
VIA族
VIIA族
He
①
N
②
Ne
③
Ar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水分子模型
能区分原子种类、
并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能区分原子种类、
不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不能区分原子种类且
不符合原子实际比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难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化学名称和符号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安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8页,两大题,19小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盐酸是氯化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4,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本卷g取10N/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