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模拟】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试题猜想】
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文件包含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docx、语文上海卷考试版A4docx、语文上海卷考试版A3docx、语文上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上海卷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00 分钟,试卷共 7 页,满分 150分。
2.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面对难题,我们有时会在反复尝试中自我怀疑,但再坚持一会儿,或许就能如《游山西村》中所言,迎来“ , ”的那一刻。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间③。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⑥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⑦’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箸(zhù):筷子。⑦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2.甲同的体裁是 ,乙文选自《 》。
3.解释加点词。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徐( )谓黄门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
B.【乙】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C.【丙】作者引秦少游的话直接表达对苏轼的肯定,对其人格品质的赞扬。
D.【乙】文中写“游鱼”“影”“石”【丙】文中写‘苏辙’都起衬托作用。
6.甲词的李白,乙文的柳宗元,丙文中的苏轼在仕途上都遭遇了困境。李白因仕途受阻内心“ ”但最终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柳宗元因心情暂时愉悦,但最终仍陷入 的思想感情;苏轼在贬谪途中对粗茶淡饭的态度,表现了他 的人生态度。面对贬谪,他们都做出自己的选择。
7.请结合《醉翁亭记》的具体内容,分析一下欧阳修在面对贬谪的时候,他的人生选择。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探访第二生物圈
汪品先
①第一位潜入深海的科学家叫毕比,他在1934年写了本《下潜半英里》畅谈观感。他认为,陆地上没有任何环境能够与奇特的深海相比拟,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是太空。到了20世纪晚期,科学家里的深潜高手巴拉德,他也写了书回顾深海探险的历史,正题就叫《永久的黑暗》。
②的确,习惯于陆地生活的人,潜入深海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尽的黑暗。下潜到一二百米阳光早已消失,潜器窗外是无穷无尽的黑暗,只有星星点点的“海雪”反映着潜器的灯光。有什么样的生物能够在这黑暗世界里享受生活?
③深海生物至少有两大特点很早就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一是个体大,二是会发光。欧洲自古就有传说,讲关于深海巨型水怪的传说。从13世纪起,就传说挪威海海水里有种极大的水怪叫“克拉肯”,大得能把整艘船抓起来,它掀起的巨浪足以把船掀翻。“克拉肯”指的就是巨型章鱼。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就有章鱼来袭、尼摩船长血战章鱼的情节。
④深海确实有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和乌贼,不过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最大的乌贼可达14米长,最大的章鱼才7米长,离“克拉肯”的传说还差得很远。还有一类“海怪”是指巨型的“海蛇”。在北欧的古代传说里,“海蛇”大得居然被误认为是一串群岛。其实,被误认为“海蛇”的常常是皇带鱼——一种深水硬骨鱼,生活在温暖海区上千米的深处,最长纪录有17米。所以关于深海“水怪”的传说,并不都是空穴来风。许多动物,生活在深海里的往往比浅水里的大得多,连深海里的虫子也大得惊人。
⑤我们熟悉的潮虫,陆地上只有1厘米大小,而深海类型的潮虫居然有76厘米长、1.75千克重。为什么深海动物特别大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食性。这些靠捕食为生的异养动物,在深海里觅食很不容易。只有个体大的动物才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经受长时间的饥饿,然后再进行长距离转移去寻找下一个猎物。
⑥陆地生物发光的很少,只有萤火虫等几种:而海洋生物从细菌到鱼类,几乎所有的门类都有会发光的物种。海洋动物发的是冷光,主要是蓝色和绿色,发紫光、红光和黄光的少。不同于光致发光的荧光与磷光,生物发光不需要外来光源,而是在虫萤光素酶的参与下,依靠生物形成的虫萤光素进行氧化作用就能发光,所以发光是海洋生物一种主动的行为。
⑦深海生物的发光现象,早在19世纪“挑战者”号环球航行和20世纪30年代毕比乘坐潜水球探索深海时就已被发现。不难想象。在漆黑的深海里。微弱的萤光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一方面,这是一些生物重要的种内通信手段。一些鱼类、章鱼、介形虫会在交配季节,依靠发光的途径“找对象”。另一方面,发光也是诱捕猎物和摆脱敌人的办法。黑伞水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喷发出萤光光幕来分散敌人的注意,赢得逃生的时间:有些鱿鱼腕足很长,腕足末端可以发光,在逃不掉的时候可以放弃发光的腕足以误导敌人保全生命。
⑧世界大洋平均3700米深,有光带不到200米,因此海洋的95%是在“永久的黑暗里”。这种环境必然影响生物的演化,比如深海既然永久黑暗,眼睛就成了累赘。虾是鲜蹦活跳的动物,不但有突出的眼睛,有的还长有眼柄。但是到了大西洋中脊二三千米的深处,有一种盲虾就不长眼睛,密密麻麻“盲目”地挤在热液口附近。它们背上长着两块能够感光的斑,用来感知热液。深海热液本身不发光,但是有高温就有热辐射。大西洋盲虾吃细菌,依靠热液区化学合成营养的细菌为生,盲虾通过背上的感光区来感知热液,以便和热液保持适当的距离。
⑨这种不靠阳光靠热液、不靠氧靠硫的生物群,在深海海底,构成了一个“黑暗食物链”与依靠太阳、以光合作用为基础的“有光食物链”相对应。
⑩宏观地说,在化学元素周期表里,有光食物链靠的是氧,黑暗食物链靠的是硫;在能源产生的物理机制上,有光食物链靠的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黑暗食物链靠的是地球内部的核裂变。
⑪两个生物图泾渭分明:一个光亮一个黑暗,一个氧化一个还原,一个靠光合作用一个靠化学合成,一个靠外来的太阳能一个靠地球内部能量。能不能再添上一项:一个常温一个高温?错!常温之下,也有黑暗食物链。冷泉和热液一样,能支持化学合成生物群。
⑫深海的发现,挑战了生物图的基本概念——太阳能和光合作用才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源。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放开时空视野,就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这些深海中的生物从哪里来?我们在深海中看到的珊瑚、蠕虫、贻贝、蛤类、螺类、螃蟹、藤壶等,都和浅海,甚至潮间带见到的类型相近,并不是深海特有的门类。由此推想,现在生活在热液、冷泉、深海海底的生物,是从海洋上层迁移进入深海,然后适应深海环境继而繁荣的。进一步推论,它们可能是在显生宙五六亿年来五次生命大灭绝中,从上层浅海逃到深水避难,遂形成了现在的深海生物群。
(摘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深海浅说》。有删改)
小高准备假期到海洋科技馆做“深海第二生物圈”展厅的志愿者,为此他收集了如下材料,请你帮帮他的忙:
8.为了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深海生物知识,小高根据选文绘制了个思维导图,请你帮他把空缺部分完成。
9.小高在整理讲解文稿时,发现下面其中一项与材料内容不符,请你选出( )
A.本文围绕“第二生物圈”重点介绍了深海生物的特点、深海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深海生物群形成的推想。
B.为了能经受长时间饥饿以进行长距离转移寻找猎物,深海生物一次进食大量食物,其个体也因此而特别大。
C.海洋生物发光是在虫萤光素酶的参与下,依靠虫萤光素进行氧化的主动行为。
D.“第二生物圈”的发现,说明太阳能和光合作用并非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源。
10.假如有参观者说:“万物生长不是靠太阳吗?这是怎么回事呀?”小高应怎么解说才能让所有的参观者更清楚明白呢?请你结合文本中的一种生物帮小高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七岁的眼泪
包利民
①七岁的她左手提着一个小筐,框里放一把小小的夹把刀,右手牵着四岁的弟弟,慢慢地走向村西的野地。阳光和小河流淌在四月末的大地上,天地间的风四处捡拾着高空掉落下来的布谷鸟的叫声,也把刚走过去的两个大妈的对话衔到了她耳畔。
②“老王家的小丫头又去挖那什么草给她妈治病了,唉,可怜的两个孩子!”
③“是怪可怜的,她妈的那个病,也就是靠日子了……”
④她听到了怜悯和感叹,也听到了绝望,她拉紧了弟弟的手,走进那片新鲜的田野,她蹲在地上仔细寻找,每找到一株,就会小心翼翼地连根挖出来,再放进小筐里。弟弟在一旁找蚂蚁,一边玩儿一边问:“妈啥时候带咱们去姥姥家啊?”她也不回答,弟弟问得紧了,她抛了刀,紧紧抱着弟弟,像是对听不懂的弟弟说又像是对自己说:“我也知道妈的病治不好……可我怕我不挖它了,妈的病会更厉害……”她的眼泪一颗颗掉下来,砸在刚露头的小草上。
⑤弟弟没有看见姐姐的泪,很快就被一个爬虫吸引了心神,她擦了擦眼睛,抬头看了看地平线又弯下腰仔细寻找。
⑥这是她七岁那年的第一次流泪,心底的担忧恐惧仿佛也随泪水蒸发了许多,她的希望又生长起来,就像眼前正渐入佳境的春天,更多的时候,她都在给自己构画一个美好的情景,明年春天的时候,当大地上的野花都开了,妈妈就好了,会带着她和弟弟,去采野菜,去田里干活。
⑦可是还没到秋天,妈妈就走了,走得那么远,远到她这辈子也找不到看不着了。妈妈去世的那段时间,她只哭了一次,哭得心都缺失了。她知道从此再也没有妈妈了,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了。小小的她还想到,以后再学到和母亲有关的课文,或者看到有关母爱的故事,甚至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和妈妈一起走路,她都会觉得心里很难受,那一刻,她知道自己长大了。
⑧秋天快结束的时候,爸爸有事要进城两天,嘱她在家带好弟弟,弟弟其实一直挺乖的,也一直很听她的话。可那天,弟弟就开始找妈妈要妈妈,哭闹不停,她怎么哄也不管用。最后她只好背着弟弟出去走走弟弟在她的背上还在说着找妈妈,说得她心里也痛起来淌了满脸的泪。弟弟摸了一把,问:“姐,你的脸出水了!”
⑨最后,她背着弟弟来到妈妈的坟前,周围的草已经枯了,西边来的风翻阅着每一种荒凉,弟弟竟然知道这里,他告诉姐姐,听姥姥说妈妈在这里面睡着了,醒了就会出来了。然后他趴在坟上,小声地喊“妈,你快醒啊,天都亮了!妈,你醒啊,我想你了!”
⑩她再忍不住,也喊了一声:“妈,我想你了……”和弟弟一样扑在坟上,泪水一颗颗掉下来,砸在还很新的泥土上。
⑪她牵着弟弟的手往回走,弟弟不哭不闹了,也不用她背着了,他一个劲儿地回头看,他多想妈妈忽然就醒了。他们慢慢地走回家,走向那个没有了妈妈的家。
⑫这一年的十二月,爸爸带着她和弟弟搬家了,搬进了城里,走之前,爸爸带他们去给妈妈上坟,告别,她和弟弟这次都没有哭,她只站在那里,站在淹没了脚的雪地上,想象着春天的时候给妈妈寻找那种治病的草的情景。弟弟却小心地把坟上的雪扒开了一块依然轻声地喊:“妈,你快醒啊,咱们要搬家了……”
⑬走的那天下着大雪,亲戚开着一辆小货车来接他们,她和弟弟坐在后排,她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看着熟悉的村庄如时光一般倒造,心里一片空白。当经过母亲的坟时,她隔窗远远地看着,心里一遍遍地喊着“妈”,直喊到一切都遥远了。
⑭她不知道,在城里,有着怎样的生活在等着她,可她却知道,这辈子,她都会记得七岁那年流的四次眼泪。
(选文有删改)
11.面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居的话既写出了女孩母亲病重,,也表现了对姐弟俩的同情。
B.女孩“小心翼翼”的挖起草药表现了她对母亲细致人微的爱。
C.姐弟俩重回母亲的坟地后,带着释怀的心情跟父亲进城生活。
D.文章的结尾再次写到流泪,情感真挚,有助于升华文章主旨.
12.“她都会记得七岁那年流的四次眼泪”,请筒要概括四次流泪的具体原因,
13.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然后他趴在坟上,小声地喊“妈,你快醒啊,天都亮了!妈,你醒啊,我想你了!”
14.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筒要分析。
15.班级开展阅读分享会,设置了“人间亲情”和“成长印记”两个主题小包打算分享这篇文章,他可以参与哪个主题的分享呢?请结合全文谈谈理由。
三、综合运用(20分)
在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校在图书馆大厅安置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阅”,科技和文学的结合,让同学们非常新奇,小贤来到图书馆和小阅展开了一段对话:
小阅:同学你好! 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吗?
16.小贤:小阅,你好!我是九(1) 班的小贤,我想借阅六至九年级第二学期的必读名著,你能先帮我看看是否都有? 它们是: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老舍的《骆驼祥子》、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作者)的《儒林外史》、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小阅:搜索已完成,这些必读名著学校图书馆有足够配备,欢迎同学们来借阅。
小贤:好的,谢谢你。
17.小阅:不客气,我也有件事要麻烦你。我正要设计一张调查问卷来了解同学们关于初中必读名著的阅读现状,你看下列哪两个问题最不适合放在问卷里?
A.你阅读这些名著的目的是什么?
B.课堂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名著阅读活动?
C. 课外,你通常在什么时间段进行名著阅读?
D.你购买这些书籍的具体途径是什么?
E. 除了读书本身以外,你还曾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这些书的内容?
F. 除了初中必读书目以外,你还想推荐哪几本书?
小贤: 我选 和
小阅:好的,谢谢你的配合!
18.小贤:不客气! 我想和你聊聊《经典常谈》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它是一本文化启蒙著作, (理由)。它又是一本古典阅读指南,除了介绍上面说的这些经典著作,还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这本书还是一本学术散文集,作者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来研究传统典籍,“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小阅:阅读的同时还能思考总结,你真是个好学生! 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我也想和你聊聊,我们来说说《骆驼祥子》,听说同学们针对这本书里“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有的同学认为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你能不能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一下你的看法? (80字左右)
19.小贤: 。
小阅:是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往往可以得出更合理的答案。
四、写作(60分)
20.作文
题目:逆风也很美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答题卡+全解全析),文件包含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docx、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4docx、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3docx、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答题卡docx、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参考答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答题卡+全解全析),文件包含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docx、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4docx、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A3docx、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语文-(上海卷)【试题猜想】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