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背记01 地球和地图(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
展开一、明确考纲重点。地理科目的考纲中涵盖了大量的知识点,考生在备考之前要明确考纲中的重点内容。
二、整理知识框架。地理科目的知识点众多,复杂性较强。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将其整理成一个知识框架。
三、多做题、多练习。做题和练习是地理科目备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做题和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科目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复习需要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考生在备考期间要注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可以将地理科目的复习时间与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六、调整备考心态。备考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考试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影响备考效果,因此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调整心理状态。
阶段背记01 地球和地图
目录
TOC \ "1-2" \h \u \l "_Tc8020" 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 PAGEREF _Tc8020 \h 2
\l "_Tc3161" ➼考点一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PAGEREF _Tc3161 \h 2
\l "_Tc22604" ➼考点二 地球在宇宙中 PAGEREF _Tc22604 \h 4
\l "_Tc26111" ➼考点三 地球仪 PAGEREF _Tc26111 \h 4
\l "_Tc11206" ➼考点四 经纬线和经纬度 PAGEREF _Tc11206 \h 4
\l "_Tc26962" 专题02 地球的运动 PAGEREF _Tc26962 \h 7
\l "_Tc25808" ➼考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 PAGEREF _Tc25808 \h 7
\l "_Tc20390" ➼考点二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PAGEREF _Tc20390 \h 8
\l "_Tc23520" ➼考点三 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PAGEREF _Tc23520 \h 8
\l "_Tc25328" ➼考点四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PAGEREF _Tc25328 \h 9
\l "_Tc21688" 专题03 地图 PAGEREF _Tc21688 \h 13
\l "_Tc3046" ➼考点一 地图的基本要素 PAGEREF _Tc3046 \h 13
\l "_Tc7298" ➼考点二 地图的选择及应用 PAGEREF _Tc7298 \h 14
\l "_Tc29993"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 PAGEREF _Tc29993 \h 15
\l "_Tc755" ➼考点四 分层设色地形图 PAGEREF _Tc755 \h 19
\l "_Tc28392" ➼考点五 地形剖面图 PAGEREF _Tc28392 \h 19
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
➼考点一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并非正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3、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4、地球的大小:
点拨: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坐在赤道。
➼考点二 地球在宇宙中
1、总星系→银行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考点三 地球仪
1、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的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基本要素: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
➼考点四 经纬线和经纬度
1、经、纬线:
注意:
(1)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2)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因此沿纬线一直向东或者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原点。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会集于南北极点,因此地球仪上最北端在北极点,站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地球仪上最南端在南极点,站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
2、经、纬度:
3、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4、半球的划分:
(1)注意:
①纬度只有南纬、北纬;经度只有东经、西经。
②赤道(0°)既划分南、北纬度也划分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0°)仅划分东、西经度。
③纬度: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往西增大为西经、往东增大为东经。(一句话概括:北大为北纬,南大为南纬,东大为东经,西大为西经)
④东西半球的判断口诀:“小东大西”(度数比分界线度数小的为东半球,度数比分界线度数大的为西半球。)
⑤0°无论是经度还是纬度只写成0°;180°不分东、西经,只写成180°。
(2)能够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相对经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①两条线必须是相对的。
②两条经线的度数之和是180°。(0°经线与180°经线组合经线圈)
专题02 地球的运动
➼考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
➼考点二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考点三 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考点四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四季的变化:
2、地球运动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3、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
4、昼夜长短的变化: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为例):
五带的划分:
专题03 地图
➼考点一 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
方向:
4、图例:
➼考点二 地图的选择及应用
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
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的应用: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判断地形部位: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海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内高外低)。
②山脊:等高线呈明显弯曲,弯曲部分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呈明显弯曲,弯曲部分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经常会发育河流。
④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可以开展攀岩运动。
⑤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平缓、形似马鞍的部位。
5、山脊、山谷的判读:山脊与山谷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如下图)
(1)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相据等高线上的数值来判断)
(2)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相据等高线上的数值来判断)
(3)在山谷中才可能有河流。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时此处便是山谷。
6、山峰与盆地:山峰与盆地等高线上的数值分布相反(如下图)。
(1)山峰:等高线数值中心大,四周小;表示中间高,四周低。
(2)盆地:等高线数值中心小,四周大;表示中间低,四周高。
7、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计算:
(1)位于等高线上的点海拔为等高线的数值,即h。(如:h丙=600米,h丁=300米)
(2)山顶海拔:假设数值最大的那条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
➼考点四 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
2、五种陆地地形:
➼考点五 地形剖面图
定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优点: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绘制步骤:
(1)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确定剖面线;
(2)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
(3)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依次连接起来。
天圆地方
太阳和月亮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人造卫星拍照
直觉认识
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初步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①
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②
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
月食现象。
④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事实。
⑤
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字母
表示意义
大小
A
地球平均半径
6371千米
B
赤道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C
地球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
八
大
行
星
类地行星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巨行星
E木星
F土星
远日行星
G天王星
H海王星
要素
概念
地轴
是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实际并不存在
赤道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到北极点和南极点距离等长
北极
地球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点,表示地球的最北端
南极
地球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点,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纬线
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项目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纬线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个点
所有经线都相等。
形状
圆(南北两极是一个点)
半圆
相互关系
纬线互相平行
所有经线相交于两极
图示
项目
纬度
经度
代表字母
南纬用S 北纬用N
东经用E ; 西经用W
划分界限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范围
0°——90°
0°——180°
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逐渐增加至90°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加至180°
度数的划分图示
特殊的经纬线
0°纬线: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回归线:北回归线的纬度为23.5°N, 南回归线的纬度为 23.5°S
极圈:南极圈纬度为66.5°S ,北极圈纬度为66.5°N
极点:南极点为90°S ,北极点为90°N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
字母
表示意义
度数
A
低纬度
0°~30°
B
中纬度
30°~60°
C
高纬度
60°~90°
半球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划分界限
赤道
20°W与160°E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的界限,从20°W往东到与160°E为东半球,从20°W往西到与160°E为东半球
半球划分
自转
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绕转中心
地轴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方向
自西向东
面对赤道:自西向东
俯视北极:逆时针
俯视南极:顺时针
产生的现象现象
昼夜更(交)替
时差
地球的自转
两地经度不同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含义
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绕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期
一年
特征
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北半球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南半球
秋季
冬季
春季
春季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注:廿(niàn),意为二十。
日期
节气
阳光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现象
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昼夜等长
无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等长
无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赤道或0°纬线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或23.5°N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赤道或0°纬线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或23.5°S
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
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23.5°N和23.5°S)1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直射2次;
其他地区0次。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向北移动
①和④
向南移动
②和③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记忆口诀: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昼增长的过程。
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为例)
昼渐长夜渐短
①和④
昼渐短夜渐长
②和③
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一年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北、向南逐渐降低。
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太阳直射时,物影长度为零。表现为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
①一天中,中午12点左右影子最短,日出、日落时影子最长。
②一般来说,(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半球夏至日正午影子最长,冬至日影子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由于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
太阳高度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一年中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如右图)
五带
纬度范围
有无极昼、极夜
有无阳光直射
气候特征
北寒带
66.5°N~90°N
有
无
终年寒冷
北温带
23.5°N~66.5°N
无
无
四季分明
热带
23.5°S~23.5°N
无
有
终年炎热
南温带
23.5°S~66.5°S
无
无
四季分明
南寒带
66.5°S~90°S
有
无
终年寒冷
概念
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
文字式
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
数字式
数字式:如1:100000
线段式
统一比例尺的单位:两点间的距离一般以米或千米作单位,图上距离一般以厘米作单位。
一定要注意要统一距离单位:1千米=105厘米,即千米变厘米加5个0。
大小比较
分子相同
分母越大
比值越小
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
比值越大
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
的选择
图幅相同的地图
表示范围
内容详略
比例尺大
大
详细
比例尺小
小
简略
一般定向法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西方,右侧是东方。
经纬网定向法
先根据纬度判断东西方向,再根据经度判断南北方向,最后将两个方向叠加在一起即可确定方位。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数字。
地图的分类
自然地图
社会经济地图
常用的地图
用 途
自然地图
地形图
去野外旅行,判断地形等
水文图
观察河流、湖泊径流量变化等
气候图
了解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植被图
判断地区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地图
政区图
了解地区行政区划
人口图
了解地区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交通图
选择出行路线
工业图
了解工业布局与主要工业部门
农业图
了解农业的分布和特点
优点
应用
遥感图像
快捷、直观、覆盖面广、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
城乡规划、农林水利、地质测绘、环境监测、国防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电子地图
快速获取地理信息、携带方便、内容更新快
定位、导航、交通管理、个人出行等方面。例如导航仪、手机地图等
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①上图中甲、乙两地高处海平面的距离分别是1500米和500米,也就是说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1500米和500米。
②上图中甲地高处乙地的垂直距离是500米,也就是说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③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相同点是都是垂直距离,不同点是测量起点不同,海拔的起算点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算点是相对比的地点。
海拔
特点
等高线
闭合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完全闭合
同线等高,同一等高(深)线海拔相等
等深线
同图等距,等高(深)线全图一致
互不相交,等高(深)线一般不想交(陡崖除外)
名称
山峰
盆地
山脊
景观图
等高线
示意图
判断
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
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小四周大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名称
山谷
鞍部
陡崖
景观图
等高线
示意图
判断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气温
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登山
沿坡度较缓,即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攀登更省力
河流位置及流向
河流位于山谷。河流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也可以以此判读地势
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坝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口袋形”洼地处(最窄处),以便库容量达到最大,同时可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瀑布、蹦极、攀岩等活动
位于陡崖处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向阳的一侧)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修路
利用有利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崖、陡坡,也可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农业布局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业、高原易发展畜牧业,沿海地区或河湖密布地区易发展渔业
聚落分布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一般选在地形平坦开阔、有河流经过的地方
修水渠或引水管
由于水渠是敞口,所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修水渠的线路必须始终保持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以保证水始终由高处流向低处,且不会溢出水渠。由于引水管是密闭的,所以引水管只要保证出水口低于进水口即可。无论是修水渠还是修引水管,都要尽可能使工程量最小
概念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地图
绿色
平原
蓝色
海洋
黄色
丘陵、高原、山地
褐色
高山
白色
雪线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小,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峭,面积较大
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较低(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较小,不超过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阶段背记07 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阶段背记07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原卷版docx、阶段背记07中国地理分区晨读晚默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背记05 认识国家(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阶段背记05 认识国家(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阶段背记05认识国家晨读晚默原卷版docx、阶段背记05认识国家晨读晚默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背记04 认识地区(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阶段背记04 认识地区(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阶段背记04认识地区晨读晚默原卷版docx、阶段背记04认识地区晨读晚默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