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70,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下面是小石同学为班级“中国节气”系列节目撰写的导入语,请你帮助他完善。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其形成可以追sù到炎帝时代。它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yùn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论及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传承与转化,“中国节气”系列节目采用独特的演绎方式,让人[甲]________。但我认为,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植入我们青少年的心灵,等待又一次萌发。
(1)请你帮忙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
追sù( ) yùn( )含 传承( ) 演绎( )
(2)小山想在[甲]处用一个成语,请你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一项( )
A. 大彻大悟B. 不知所措C. 叹为观止D. 目空一切
(3)与节气有关的对联故事,也耐人寻味。相传投降清人的明代大臣洪承畴在“谷雨”这天与人对弈,随口吟一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弈者续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辨清明。”对联中的节气“清明”巧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语境中的含义是________。
【答案】(1) ①. 溯 ②. 蕴 ③. chéng ④. yì (2)C
(3) ①. 双关 ②. [示例]忠贞不贰的民族气节。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追溯:zhuī sù本义为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
蕴涵:yùn hán包含。
传承:chuán chéng传递和继承。
演绎:yǎn yì推演铺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根据词义、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分析作答。
A.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指的是思想的觉醒,不能用于【甲】处;
B.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此处不是突然发生的情况,词义也不适合放到【甲】处;
C.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甲】处成语,要表现对于“节目采用独特的演绎方试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式”的观感,故使用“叹为观止”正确,突出表演形式让人叫绝的语境;
D.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贬义词,不适合放到【甲】处;
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对联中巧用双关,意味深长的词是“清明“。这个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清明节气,与上联中的“谷雨”节气相对。联系“投降清人的明代大臣洪承畴”可知,它的另一层意思是指的是忠贞不的民族气节,“他年何以辨清明”有讥讽之意,讥讽洪承畴折节失义,投降清朝。
2. 学校开展“低碳生活我先行”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学校向大家广泛征集活动形式,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两个形式。
形式一:视频共赏,引领低碳风尚
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三:主题演讲,引起低碳共鸣
形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平同学要在主题教育活动大会上发表演讲。请你帮助他丰富演讲稿的内容。
第一,低碳生活,让我们从日常餐饮开始。合理饮食,减少粮食浪费,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第二,低碳生活,让我们从日常起居开始。随手关灯、关空调,节约用纸,用布袋替代塑料袋。
第三,低碳生活,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主题演讲,小山想用一副对联表达对“低碳行动”的美好憧憬。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帮他将下面的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低碳节俭 月朗风清 减排环保 山清水秀 自然美 空气新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示例]知识宣讲,明确低碳方向 ②. [示例]板报创作,深化低碳理念 [示例] 活动倡议,激发低碳热
(2)[示例]从日常出行开始。多选择自行车、公交车或步行,少乘出租车、私家车。
(3) ①. 上联:低碳节俭山清水秀自然美 ②. 下联:减排环保月朗风清空气新
【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图片展、报告会、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赛等。活动设计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进行,各活动的拟写格式要与示例一致。做到言简意赅,表达清晰,主题突出,便于操作落实即可。此题以“低碳生活”为中心来设计,参照示例,设计活动。
示例1:主题班会,展示低碳成果;
示例2:图片展示,关注低碳细节;
示例3:专家指导,落实低碳责任。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演讲稿内容。
根据活动主题“低碳生活我先行”丰富演讲稿的内容。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演讲稿的内容主要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根据题干已经列举出来的“第一,低碳生活,让我们从日常餐饮开始”“第一,低碳生活,让我们从日常餐饮开始”,可以补充相同句式,从日常出行、日常电器使用、日常节约回收等方面补充演讲稿的内容。
示例:第三,低碳生活,让我们从日常回收开始。回收书籍,回收衣物,回收纸张,回收家电,利用回收的旧物进行改造利用,变废为宝。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此类题目,要首先了解对联基本知识。它形式上有以下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在结构上,“低碳节俭”对“减排环保”,都是主谓结构。“山清水秀 ”对“月朗风清”,都是并列结构。“自然美”对“空气新”,都是主谓结构。在内容上,根据句意确定顺序是“山清水秀”和“自然美”连接,“月朗风清”和“空气新”连接;根据“仄(三、四声)起平(一、二声)落”的原则,可以确定对联的上下联:低碳节俭山清水秀自然美(三声),减排环保月朗风清空气新(一声)。
第二部分(3~17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在2024年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主题一为“诗经中的恋情”。
选手小平:“求之不得,__________。”《关雎》
选手小山:“溯洄从之,__________。”《蒹葭》
选手小风:“一日不见,__________。”《子衿》
选手小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
主题二为“唐诗中的友情”。选手小平:“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岑参的《别董大》
选手小山:“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选手小风:“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选手小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送友人》
【答案】 ①. 寤寐思服 ②. 道阻且长 ③. 如三月兮 ④. 莫愁前路无知己 ⑤. 海内存知己 ⑥. 劝君更尽一杯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寤寐、阻、兮、愁、己、酒”等字正确书写。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4. 【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1)[甲]诗用词精妙,富有表现力。简要赏析颔联中“蒸”“撼”两字。
(2)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是一首投赠诗,意在求仕,希望得到举荐,却不直接告白,大方得体。
B. [甲]诗前四句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后四句借此抒发政治热情和从政心愿。
C. [乙]诗颈联中,诗人借“白发”“青阳”恰切地表现自己想要归隐的迫切心情。
D. [甲][乙]两诗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松月夜窗虚”一句情景交融,以景结情,韵味悠长。
【答案】(1)“蒸”字写出了湖水蓄积丰厚、水气蒸腾的景象;“撼”字描绘了湖水澎湃动荡的景象。两字都极富动感,体现了洞庭湖的浩瀚雄浑、富有气势。 (2)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或炼字)。
【甲】诗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是: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写出了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两字都极富动感,体现了洞庭湖的浩瀚雄浑、富有气势。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理解分析不恰当。【乙】诗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意思是: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这两句是在感叹岁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而自己尚是一名白衣,怎不令人伤怀?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而非“表现自己想要归隐的迫切心情”。
故选C
(三)(共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
【乙】
①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①声也。”
②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③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④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
(《观第五泄记》节选)
①瀑布名为“第五泄”,即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景点。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_____
(2)以其境过清 _____
(3)而犹不忍去 _____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7. 对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是按照发现小石潭一潭水和游鱼一潭上的景物的顺序来写的。
B. [乙]开头未见其瀑,先闻其声,以似“疾雷”的“瀑声”为先导,激发起游者观赏的兴趣,也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C. [乙]文中当瀑布出现在眼前时,先近观,再远观,远观近观,壮美优美,融合为一,构成了第五泄诱人的奇景。
D. [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清丽,[乙]文突出了水的奇伟。
8. [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哪种写景手法?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5. ①. 为:形成; ②. 以:因为; ③. 去:离开。
6. (1)(犬牙,差互,源)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愈,极观,判断句式)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登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7. C
8. 两文都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孤寂凄凉。[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五泄雄伟景观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为:形成;
(2)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3)句意为:还留恋不想回去。去:离开。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势,地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相互交错。其:它的。
(2)重点词语:态,形态,气势。愈:更加。伟:雄伟。极观:最壮观的景色。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理解与分析不恰当。根据乙文②“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可知,当瀑布出现在眼前时,先远观整体,再近观局部(或细节),而非“先近观,再远观”。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第一问:本题考查写景手法。
根据甲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坐潭上”和乙文“从山门右折,得石径”(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疾趋,度石罅”(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等可知,都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第二问: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理解。
根据甲文④段“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等可知,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根据乙文④段“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可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叹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④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⑤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⑦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9. 选文开篇引用高士其《时间伯伯》的诗句有何妙处?
10. 简要分析选文末段加点词语和短语的表达效果。
11. 说明文《时间的脚印》和《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新颖别致,都没有直接点明说明对象,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解读两个题目的内涵。
【答案】9. ①开篇引用诗句作为题记,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②诗句内容暗示了时间踪迹的魔力,激发了读者追寻探究的兴趣。
10. ①“大约”表示估计,说明3000到10000年的时间是推测出来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②“像书页一样平卧着”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初生岩石层叠平铺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1. ①《时间的脚印》指岩石可以记录时间的踪迹。②《大自然的语言》指大自然体现出来的各种物候现象。(两者都是拟人化的题目,赋予了时间和大自然人格化特征,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而易于理解。题目新颖别致,更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诗句“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照应了题目“时间的脚印”,引出了第②段“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对时间踪迹的探索;该诗句写出了时间的特性,使读者的思绪从现实中激扬起来,感叹时间的魔力,同时使读者产生追寻“时间的脚步”、了解它的踪迹的兴趣。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大约”表示估计,起限制修饰作用,意思是大概在3000到10000年的时间,能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说明3000到10000年的时间是推测出来的,具体的时间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像书页一样平卧着”将初生岩石生成时的状态比作平卧的书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联系“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生岩石层叠平铺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脚印”“语言”都是人的特征,两个题目分别将时间、大自然拟人化,显得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联系本文第③段“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可知,《时间的脚印》指岩石可以记录时间的踪迹;联系《大自然的语言》中“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可知,《大自然的语言》指大自然体现出来的各种物候现象。
(二)(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年画记忆
①每当年根儿临近,我身体中的另一个自己,便飞回了黄土高原北部的那个小村庄、流连沉醉在熟悉的老屋里,轻抚墙上的一张张年画。蛰伏于时光深处的温情记忆,像团扇一般打开了。
②从小喜欢年画,是受母亲的影响。在最初的记忆里,墙壁的醒目位置张贴着一张年画,那是一个扎着朝天髻的小女孩,白里透红的脸蛋,眉清目秀。母亲说我就是她照着那个小女孩的模样生的,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便一遍遍端详着那张年画,倍感亲切,仿佛望着镜子里的自己。
③母亲喜欢买《连年有鱼》《五谷丰登》《五子夺魁》等喜庆的年画,它们图案简洁,画风古朴而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后来我长大了点儿,识了不少字,父亲开始有意识地买一些经典文学年画,有《三英战吕布》《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红楼梦》《西厢记》……个子矮小的我,常常仰着头沉醉于一幅幅年画中。
④《红楼梦》系列年画中有一幅《老寿星偕众娇娃赏雪芦雪庵》,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贾母、黛玉、探春、宝钗、鸳鸯等。我最爱林黛玉,一袭白色曳地斗篷,将她的姿容衬托得愈加清丽出尘,正是缘于那幅年画,我喜欢上了《红楼梦》。我也曾痴迷地站在《三英战吕布》的年画前、恳求父亲再给我讲一遍三国故事。有一幅《梁红玉击鼓退金兵》,一身戎装的梁红玉英姿飒爽,我和二妹都幻想能拥有那样一件大红披风。
⑤后来,我不满足于只盯着自家墙上的年画,而是将视野延伸到隔壁奶奶家、二奶和三奶家,还有村里更多的庄户人家。奶奶家喜欢张贴门神秦琼敬德、灶爷、财神、观音、八仙、寿星等充满吉庆色彩的年画。二奶三奶家有一帮半大孩子,喜欢张贴颇具时代色彩的电影年画,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青松岭》《小花》。从小年那天开始到过年的那一个礼拜,我一路挨个儿看过去,几乎能看完全村的年画,其中的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卉、动物、仕女、娃娃、风景尽收眼底,令我大开眼界。
⑥贴年画的那一天是我们翘首以盼的,母亲终于允许我将新买的年画一幅幅展开,然后选择哪一幅贴在屋子正中间,哪一幅贴在左边,哪一幅贴在右边,母亲举着画在前边张贴,我端着一大碗糍糊紧跟在后,不时在远处观望贴的位置高了或低了。新买的年画全部贴完后,再选择几幅隔年旧画,贴在容易被烟熏火燎的炉灶上方,仿佛为了犒劳我似的,母亲每次都要把我的“学习优胜者”“三好学生”奖状,挨着年画贴到墙上最为显眼的地方。母亲说,年年贴年画,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平安祥和。而她贴奖状的样子,似乎比贴年画时更加虔诚。
⑦每次贴完年画,我们家刹那间焕然一新,一孔简陋、黯然无光的窑洞在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年画映衬下,瞬间变得满室生辉、春意盎然。夕阳西下,待一切收拾妥当,母亲这才像变戏法似的拧开新换上的100瓦灯泡,平时逼仄拥挤的屋子,瞬间变得宽阔了,亮堂了,仿佛灰头土脸的汉子有了饱满的精气神儿。
⑧贴上新年画的那些日子,母亲很少发脾气,她布满细密皱纹的脸庞上,始终洋溢着温婉的笑意,看上去也像一幅喜庆祥和的年画。母亲要忙年,一刻不闲地忙进忙出,而我则有了大把时间沉浸在观年画的享受中:品读侠义故事,观察画中人物的各种神情,欣赏色彩鲜艳的种种服饰……我看了又看,百看不厌,甚至曾举着图画本,拓着年画描摹。
⑨稍年长,母亲便安排我去买年画。说是年画市场,其实就是县城新华书店附近一个简陋的年画摊子,横七竖八拉扯着一些绳子,悬挂着各种年画,在我眼中,这分明是一个琳琅满目的大世界。我一边观赏,一边仔细挑选,买了《八骏图》《梅兰竹菊》《昭君出塞》《听琴》《一丈青生擒王矮虎》……那天,我看得眼花缭乱,竟然忘记了母亲嘱咐我到父亲单位寻他的事。
⑩不知不觉,我已过了耽于幻想的年龄,年画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被年画装点的旧日时光,正是因了它们的存在,人们有了精神的归宿,物资匮乏的日子也变得斑斓、隽永、有滋有味。
⑪新春将至,我又想起了那段时光,想起了那个小小的自己——站在贴满年画的墙边,久久仰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 作者以“年画”为线索,回忆旧日时光。请概括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13.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描写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举着画在前边张贴,我端着一大碗糨糊紧跟在后,不时在远处观望贴的位置高了或低了。
(2)从词语锤炼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每次贴完年画,我们家刹那间焕然一新,一孔简陋、黯然无光的窑洞在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年画映衬下,瞬间变得满室生辉、春意盎然。
14. 理解第⑩段画线句的内涵。
15. 文章结尾作者说:“站在贴满年画的墙边,久久仰望。”结合全文,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12. 挨家挨户赏年画;母女合力贴年画;观赏挑选买年画。
13. (1)①运用动作描写,②通过“端着”“紧跟”“观望”等动词,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母亲贴年画时的专注、喜悦心情。
(2)[示例]①运用一连串的四字成语,②通过对比,突出了年画对窑洞的显著的装饰作用,③使句子句式整齐,使表达增添了色彩和韵味。
14. ①年画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童年时光、父母的美好祈愿和家人乡邻的温暖亲情。
②年画承载着传统文化,记录着时代,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和力量。
15. ①与开头段首尾呼应,首尾呼应,结构圆整,由时光深处飞回“年根儿”“新春”的现实。
②尾段没有直接抒情,通过“站在墙边,久久仰望”的动作,表达追忆的温情,总结主旨情感,含蓄蕴藉,留有余味。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和概括。
根据题干“大开眼界”的提示,找到第⑤段“后来,我不满足于只盯着自家墙上的年画,而是将视野延伸到隔壁奶奶家、二奶和三奶家,还有村里更多的庄户人家”“从小年那天开始到过年的那一个礼拜,我一路挨个儿看过去,几乎能看完全村的年画,其中的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卉、动物、仕女、娃娃、风景尽收眼底,令我大开眼界”可概括为:挨家挨户赏年画;根据题干“温馨愉快”的提示,找到第⑥段“母亲举着画在前边张贴,我端着一大碗糨糊紧跟在后,不时在远处观望贴的位置高了或低了”,第⑦段“每次贴完年画,我们家刹那间焕然一断”,第⑧段“贴上新年画的那些日子,母亲很少发脾气,她布满细密皱纹的脸庞上,始终洋溢着温婉的笑意,看上去也像一幅喜庆祥和的年画”可概括为:母女合力贴年画;
根据题干“专注投入”的提示,找到第⑨段“稍年长,母亲便安排我去买年画”“我一边观赏,一边仔细挑选,买了《八骏图》《梅兰竹菊》《昭君出塞》《听琴》《一丈青生擒王矮虎》……那天,我看得眼花缭乱,竟然忘记了母亲嘱咐我到父亲单位寻他的事”可可概括为:观赏挑选买年画。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根据⑥段画线句“母亲举着画在前边张贴,我端着一大碗糨糊紧跟在后,不时在远处观望贴的位置高了或低了”中的“端着”“紧跟”“观望”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母亲贴年画时的专注、喜悦心情。
(2)要求从词语锤炼角度赏析。⑦段画线句“每次贴完年画,我们家刹那间焕然一新,一孔简陋、黯然无光的窑洞在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年画映衬下,瞬间变得满室生辉、春意盎然”的加点词均为四字成语,使句子句式整齐,使表达增添了色彩和韵味;同时,将贴年画前后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年画对窑洞的显著的装饰作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第⑩段画线句“我始终没有忘记被年画装点的旧日时光,正是因了它们的存在,人们有了精神的归宿,物资匮乏的日子也变得斑斓、隽永、有滋有味。”写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始终没有忘记被年画装点的旧日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童年时光的怀念;“因了它们的存在,人们有了精神的归宿,物资匮乏的日子也变得斑斓、隽永、有滋有味”说明了年画承载着传统文化,记录着时代,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和力量;结合③段“母亲喜欢买《连年有鱼》《五谷丰登》《五子夺魁》等喜庆的年画……父亲开始有意识地买一些经典文学年画,有《三英战吕布》《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红楼梦》《西厢记》……”和⑤段“奶奶家喜欢张贴门神秦琼敬德、灶爷、财神、观音、八仙、寿星等充满吉庆色彩的年画。二奶三奶家有一帮半大孩子,喜欢张贴颇具时代色彩的电影年画,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青松岭》《小花》”等可知,年画承载着父母的美好祈愿和家人乡邻的温暖亲情。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⑪段“站在贴满年画的墙边,久久仰望”通过“站在墙边,久久仰望”的动作,表达追忆的温情,总结主旨情感,含蓄蕴藉,余味悠长。结构上,结合①段“每当年根儿临近,我身体中的另一个自己,便飞回了黄土高原北部的那个小村庄、流连沉醉在熟悉的老屋里,轻抚墙上的一张张年画。蛰伏于时光深处的温情记忆,像团扇一般打开了”可知,首尾呼应,结构圆整。
三、整本书阅读
16. 阅读《经典常谈》,联系课内,小平和小山都觉得深有感触。
小平:读了《经典常谈》再来赏析我们的课文,我觉得很有裨益。你看,《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中说:“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我就是扣住“重叠”来解读《蒹葭》的:__________。
小山:我也有同感。《经典常谈·文第十三》中说柳宗元的游记“深幽精洁”。我就是用这四个字来解读《小石潭记》的:先说“深幽”,__________;再看“精洁”,其笔下小石潭之景景清幽秀美,澄静脱俗;其用笔也是节省而清丽典雅,可谓“精洁”。
【答案】 ①. [示例]《蒹葭》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形成结构上的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示例]从用词看“苍苍”“萋萋”“采采”等叠词,读起来既音韵和谐,又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执着与缠绵之情。 ②. [示例]文中写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幽邃;寓情于景,情致也是婉转深邃,可见其“深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拓展运用)。
(1)示例:《蒹葭》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2)示例:根据《小石潭记》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思:坐在水潭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结合前文“水尤清冽”可知,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营造了寂静幽深的意境,弥漫着忧伤气息。可见其“深幽”。
17.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请结合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的磨难,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保尔·柯察金曾在战场上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脊椎被炮弹炸开的石子崩了个深窝,健康严重受损:患伤寒,死里逃生;得重感冒坚持工作,高烧引发急性风湿病,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保尔的人生经历就像钢铁的铸造过程,面对多次伤痛的折磨,他仍凭借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坚定的信念忘我工作,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顽强执著,永不放弃,成为一名如钢铁般坚强的战士。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本题可结合主人公保尔的生平经历及他钢铁般的意志作答。
示例: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在战斗和工作中,多次遇到生命危险,但每一次都被他战胜了,都体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他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童年受尽了苦难。后来与波兰白军英勇战斗,腿受伤,得伤寒,与骑兵部队的战斗,头部重伤,昏迷,伤愈后右眼失明,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杀。又经历了感情上的波折,与冬妮亚分手,回到地方参加肃反工作。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以一个战士的超人毅力奋起反抗无情的命运,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
第三部分(18题50分)
18. 按要求作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是记录是表达,读是交流是思考。好的文章百读不厌,往往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使人回味无穷,继而产生新的倾诉欲望。
请回忆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选择一个道理、一位人物或者一种情感,联系自身认知深入思考,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读《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句话我已经太过熟悉了,这语句摘自傅雷老师写的《傅雷家书》。每一个字眼都流露出了傅雷老师对儿子深切的爱。
《傅雷家书》充满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和严格的要求,弥漫着浓浓的父子情。其实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平安长大,却不忍心让孩子远离自己。可是孩子长大后怎会一直躲在屋檐下,他们都有着自己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作为父母,即会为此高兴,也会为此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啊!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学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美好的未来报答父母。合上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独特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但凡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造诣。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有相同之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解析】
【详解】首先是审题,根据材料,“好的文章百读不厌,往往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使人回味无穷,继而产生新的倾诉欲望”可知,这一篇文章应该是一篇记叙文或者是议论文,主要是围绕自己读书的经历和感受来写。
其次是立意,文章可以是记叙文,记叙读书经历,表达自己对于某一本书的见解,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记叙同时也要体现这本书对于自己生活的积极影响。文章可以是议论文,主要观点是某本书教会我们某个人生道理,有这一本书的道理展开进行论述,最后总结。
最后是选材,如果选择写作记叙文,则需要记叙自己读书的一段经历,也可以引用书中的话,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联系自身,进行升华;如果是写作议论文,则需要确定中心论点,例如,读《傅雷家书》,让我们学会如何爱家人。文章就可以围绕这一点展开,具体阐释书中关于关爱家人的一些具体的要点,最后结尾总结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古代诗歌阅读,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6页。